寧夏軍工項目,寧夏工業產業
2023-04-02 10:06:39
新華社銀川9月4日電題:寧夏:裝備「智能製造」夯實工業基礎
新華社記者何晨陽
裝備製造業既是大國重器的重要支撐,也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保障。從風雲一號、風雲二號衛星,到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復興號列車,再到西門子、通用、三星等國際知名品牌的產品,都有不少寧夏裝備製造企業的產品或技術。
寧夏雖然面積不大,裝備製造業在全國工業版圖中佔比很小,但重視科技的氛圍讓很多掌握核心技術的個人冠軍脫穎而出。如今,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寧夏裝備製造業呈現出抱團躍進、創新聚能的可喜局面。
跳起來摘桃子,撬動行業變革。
寧夏天地牛奔集團公司成立於20世紀60年代,是國內煤機製造業較大的企業之一。近年來,這家企業秉承「每天創新,永遠學習」的理念,通過科技創新嘗到了甜頭。
據介紹,自2014年世界首臺智能控制刮板輸送機研發成功以來,該產品已為企業帶來超過5億元的銷售收入。該設備不僅提升了我國煤礦機械裝備水平,也引領了智能鏟運機行業的技術研究方向。
改變,永遠勇往直前。我國絕大多數鑄造企業採用鐵水澆鑄模具的生產方式,生產成本高、檔次低、科技含量低的「一高兩低」問題成為行業發展的瓶頸。寧夏共享集團作為三線搬遷企業之一,也曾面臨同樣的問題。
3D列印成為了這家企業的突破口。企業投資近10億元,組建了200多人的研發團隊,實現了鑄造3D列印產業化應用的國內首創。「要在轉型中脫穎而出,就得跳起來摘桃子。」分享集團董事長範鵬說,我們應該瞄準更高的目標,盡最大努力摘到更好的桃子。
「過去,一個發動機氣缸蓋鑄件需要用金屬模具製造近20個零件(砂型)。」範鵬說,現在3D列印一次就可以完成,誤差從原來的1毫米降到了0.3毫米,生產效率提高了5倍左右。
創新不僅挑戰自己,也能撼動行業。該集團共享的3D列印技術被譽為將鑄造行業從「愚蠢」變成「窈窕淑女」,實現了行業的裡程碑式變革。
俯下創新,高呼「寧夏智造」
裝備製造業創新是製造業技術創新的關鍵。寧夏聚能機器人有限公司被稱為「製造智能工廠的工廠」。車間裡,隨處可見數字智能傳感器等終端。
這家以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智能工廠管理軟體為產品的企業,從成立之初就設立了研發中心。目前擁有113項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多項核心技術,已幫助汽車、工程機械等領域多家企業實現智能化升級。
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我國閥門企業眾多,但國產閥門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場,高端閥門還是要靠進口。但進口閥門價格高、售後服務周期長的「卡脖子」問題困擾著很多用戶。
沒有核心技術,進入高端只是一句空話。擁有59年歷史的吳中儀器,近年來組建了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等高層次、高技能人才隊伍,並在美國建立了研發中心。公司總經理馬玉山說,公司開發的60多項新產品中,有24項被評為國家重點新產品,生產的超高溫、超低溫智能控制閥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核心技術是
如今,天地牛奔集團的智能煤機、共享集團的3D列印鑄件、吳中儀表的高端閥門、威爾鑄造的高鐵枕梁等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矩陣,已經成為寧夏新興產業集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寧夏在幫助裝備製造業先進先進上出了一些實招: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產業鏈延伸,對柔性人才給予財政補貼,以獎代補鼓勵自主創新,專門出臺文件提出以智能製造為引領,明確高端裝備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方向……
裝備製造業技術含量和創新能力的提升,是寧夏工業進步的縮影。一組數據令人振奮:寧夏先後設立34個院士工作站,靈活引進100多名院士和一批專家學者;培養了近12萬名高技能實用人才;2017年,R & amp全社會d支出同比增長30.1%,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增長39.5%和58.5%,增速居西部前列。
「高端裝備製造業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保障。」寧夏經信委副巡視員陳志清表示,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寧夏裝備製造業將不斷集聚發展資源,夯實發展基礎,不斷為區域發展提供動力,為行業變革積蓄能量,為大國重器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