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地上鞋兩雙是什麼歌(一塊梯形地,上底是30cm)
2023-04-10 12:48:16
床前明月光的床是什麼床(古代的床具)_給大忙人看的歷史
「床」按照我們現在的理解,應該是用來睡覺的家具。不過,在古代,床不但是一種「睡具」,還可以用於躺、臥、坐等。《廣雅》云:「棲,謂之床。」說白了,床就是用來休息的用具。最原始的時候,「以天為被,以地為鋪」,直接把地球就當做是床了。後來,學會用樹枝、草鋪在地上當做床,再鋪上獸皮就算是很高檔了。終於有一天,心靈手巧的婦女學會了用草編成蓆子,古人開始了「席地而坐」的生活。
人類雖然進入了文明時期,無奈建築技術還是比較差,房屋普遍比較低矮,於是人們還是睡在地上,只不過下面鋪蓆子,上面鋪上毯子之類的東西。後來終於誕生了「魯班」這樣的木匠,各種家具才紛紛出現,人們也就能睡上「床」了。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對床就已經非常重視了,孔子的學生曾子臨死時認為床上的「簟子」不符合禮制,直到家人換掉了他才安心死去。
普通人選擇坐在「席」或「床」上。而富人還擁有「榻」這種臥具,「榻」實際上一種比較狹長的床。榻有多種用途,可以坐著,可以躺著,也可以睡覺,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不過長期以來,「床」都不是一種專門睡臥的用具。人們習慣在床上放置案幾,這樣可以進行寫字、讀書、飲食等活動。唐代出現桌椅後,人們生活飲食等都是坐椅就桌,不再在床上活動。床由一種多功能的家具,退而成為專供睡臥的用品。
到了宋代,「床」的用途就變得更明確了,不再有坐臥的功能,而是專門用來睡覺,床的「腳」也變得比較長了。這個時期的桌子、椅子等家具也和後來的形制比較相近了。
不過說到「床前明月光」這句詩,對「床」字的理解似乎就是個千古之謎了。如果把它想當然的理解成可以睡覺的「床」,似乎詩的的意境就不好解釋了,詩風狂放的李白又怎麼會躺在床上「無病呻吟」呢?
有人乾脆把它解釋為「胡床」,也就是現在的「馬扎」,我們大可以想像一下李白坐在馬紮上欣賞月色的搞笑場景。思來想去,還是解釋成「井欄」是最好的。古代人為了吃水,會挖一口水井,為了防止有人掉下去,會用木頭做的欄杆把井口圍起來,這便是「井欄」了。這個井欄看上去像是床,於是乾脆就用「床」來稱呼它了,還有人雅稱為「銀床」。李白還寫過一首《長幹行》,其中兩句是「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這裡的「床」也是井欄的意思。李白這個大詩人,於一個寂靜的夜晚,在院子裡走來走去,欣賞著月色,看著井欄,想起了家鄉甘甜的井水,不免有了思鄉之情,回屋之後揮毫潑墨寫下了《靜夜思》,以慰「背井離鄉」之苦。
如今,床就是床,就是用來睡覺的東西,似乎不再能夠引發人們寫詩的念頭,以免留下後人疑惑。人們無論是選擇木製、鐵製或者塑料的床具,首要考慮的就是舒適不舒適。年輕人適應能力強,又喜歡標新立異,就不再堅持「睡在床上」這個古人好不容易養成的習慣了,睡地上,睡沙發,或者享受一下榻榻米似的日式風格。人們越來越懂得享受,水床、理療床應運而生,在睡夢中就可以強身健體。
文章來源:https://www.guayunfan.com/lilun/551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