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日本社會的紀錄片(日本人變態嗎)
2023-04-16 01:51:34 2
有這樣一部冷門國產綜藝,沒上熱搜,嘉賓也沒啥流量:詩人、實力派演員、獨立音樂人…
它看似是一套旅行紀錄片,去的卻是一些奇奇怪怪的地方,尋找一些奇奇怪怪的事物:與動漫人物結婚的人、發出鴨叫聲的樂器、自殺「勝地」…
這幾個中國人,跑到日本去體驗生活,到底有什麼「居心」:《是麵包,是空氣,是奇蹟啊》
壹 | 和二次元結婚
2018年,日本,東京。
中國當代詩人西川,走進近藤顯彥的家裡,他顯得有點侷促…
屋內一角,放著一個立體投影儀,裡面裝著二次元人物:初音未來。
近藤指著投影儀說:這是我的新婚妻子,初音未來。
他沒有開玩笑:2018,他經過初音未來所屬公司的認證,宣布和初音未來「領證」…
在此之前,他已經喜歡初音,整整十年了…
初音未來 日本VOCALOID虛擬歌手,她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全息投影技術舉辦演唱會的虛擬偶像。
初音未來演唱會現場
結婚之後,每天回到家,近藤都要和「妻子」嘮嗑:我回家了;你今天過得好嗎;有想我嗎…
而「妻子」也會很善解人意的說:近藤辛苦了,快去吃飯吧;歡迎回家…
男人說:沒娶初音前,我活得像一具行屍走肉…但現在,我覺得自己,是一個真正活著的人。
中國詩人西川,撓著頭,百思不得其解:這算是婚姻,還是行為藝術?
貳 | 日本,東尋坊。
這是日本的自殺勝地:東尋坊。
這裡山清水秀、風光旖旎。
穿過僻靜的山間小徑,映入眼帘的,是浪濤洶湧的大海…浪花拍打著礁石和山崖,天地間有著別樣的壯闊和浩瀚。
優美的風景,吸引了無數觀光遊客,以及數量龐大的自殺者...
每年,東尋坊的大海,都會迎來二三十個跳海的人。
自殺的原因各種各樣:生意失敗、身患絕症、遭遇霸凌…
村民們自發成立了組織,定時巡邏,防止有人自殺。
曾有被救下來的人中,有的幡然悔悟,連連道謝...
也有的,去而復返,又來自殺...
還有給曾經拯救過他的村民寫信的:對不起,還是撐不下去…
中國獨立音樂人陳粒,第一次踏足東尋坊。
聽完這些故事,她問:這個自殺的「風氣」,有什麼辦法解決呢?
長達十秒的沉默後,老爺爺說:不改善社會環境,是不行的…
叄 | 神秘的忍者
中國演員夏雨,走進一間房子,像在尋找些什麼…
客廳、走廊、房間…
一邊到處張望,一邊讓攝製組幫他留神:別突然跑出來,嚇我一跳啊。
他在找的,是一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忍者。
忍者,是日本的一個古老的職業。
這是一種,受過特殊機構的「忍術訓練」而產生出來的特戰間諜。
他們需要經過情報、幹擾、奇襲、謀略、配藥的艱苦訓練,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忍者。
他們通常都穿接近夜空顏色的深色著裝,這樣能讓忍者不容易被發現。
被稱為日本最後的忍者,川上仁一,在小時候跟隨師傅學習忍術,一度以為師傅是個小偷…
但是,也不知道算是幸運還是不幸,學成出來,日本就是太平盛世,本來把忍者當作終身職業的他,當了一名工程師…
夏雨問他:忍者,到底需要做什麼呢?
川上仁一神秘一笑:簡單的說,就是殺人…
這部《是麵包,是空氣,是奇蹟啊》是騰訊在6月推出的一檔綜藝節目,共8集,豆瓣得分8.2分,目前已經完結...
有網友評論:這是一個與自己,與世界對話的機會,也一段難得沉下心來思考的時光…為浮躁的當下社會,傳遞出精神信念和正面力量。
節目請來了三位嘉賓:中國當代詩人西川、演員夏雨、獨立音樂人陳粒。
每一期,每位嘉賓各自帶一本介紹日本文化的書,深入日本的街頭巷尾,分別從二次元、飲食、建築、設計等一系列角度帶領大家認識日本。
他們穿過東京的大街小巷,體驗女僕咖啡館,拜訪東京漫畫家工作室,探尋日本自殺勝地...
他們去到因為紀錄片《海豚灣》聞名全球的太地町,因為獵殺鯨魚而被千夫所指的當地人看到攝像機就忙不迭跑開...
他們到奈良的東大寺,感受日本古寺的威嚴和肅穆…
他們到金氏世界紀錄中裡,最大最恐怖的鬼屋中「作死」…
每期看下來,才發現,這節目遠非旅行節目那麼簡單...
它靜靜凝視日本,似乎在引發我們思考:這個同屬東方,與我們隔海相望的鄰國,他們的文化和生活,是否和我們有某種連結?
節目的三位嘉賓,也在這個旅程中展示了自己真實的一面。
55歲的西川,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創作詩歌,他和海子、駱一禾被譽為北大三詩人,曾獲得中國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魯迅文學獎。
作為老派人,他碰到二次元偶像、女僕咖啡館等新事物時,他說得最多的話就是:我不了解這個…
然而,西川老師最可愛的地方在於,對於自己無法理解的事物,他並沒有妄下斷語,隨便批駁,而是,試著去了解,試著去理解,儘管最後也未必能真正理解,卻始終保持著尊重...
年少成名的演員夏雨,22歲時憑藉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獲得三料影帝,許多年來,他取得的成就,都被電影界和觀眾傳為佳話。
但是,他在片中卻坦言:我的成長過程中,沒有人來教我如何面對生活…導致於成名之後,我走了很長一段彎路;
獨立音樂人陳粒,2012年因為音樂比賽奪冠,走進了大眾視野。
網易娛樂這樣評價她:她的聲音時而性感,時而溫柔,更多時她會唱得灑脫卻又傳遞出一股股帥氣 …充滿靈性、獨具匠心、又有一股特別的江湖味…
面對一切新奇的東西,這個年輕的唱作人,都能很快地應對和消化。
這幾位年紀懸殊、性格迥異的嘉賓,卻有著相同的特點:謙卑、虛心、好奇心。
看到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西川從來不會妄下判斷,而是像個孩子一樣,認真、專注地去發現新領域;
看到優秀的音樂演出,已經被圈內認可的專業人士陳粒,仍然會像個小粉絲一樣,在日本街頭吶喊:太震撼了!
他們身上始終純淨、真實的氣質,和日本善於學習、模仿的性格,不謀而合…
中國和日本離得這麼近,在漫長的歷史中,發生過各種糾纏,這讓我們,對日本這個國家格外關注,對待日本人的態度,也相當複雜。
但很多時候,站在不同文化的角度,我們會覺得,日本文化,像是走了一個極端。
「變態」,是我們提到日本時,經常說到的一個詞。
比如,日本會做很多無用的發明:奇形怪狀的樂器、感應靈敏的舞臺造型器;
創作者也不是純粹的藝術家,但也不為賺錢:這很好玩啊!
比如,對於某些在我們看來小資的興趣,他們會有著繁瑣得變態的堅持。
喝抹茶時,要細細品嘗,喝到最後一口,為了表示好喝,對茶表示尊重,要喝出聲音(這在中國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喝完了,還要用手在茶杯邊抹上一圈,讓茶杯回到最初乾淨的狀態…
生怕步驟出錯鬧笑話的西川,緊張得滿頭大汗:我從來沒試過,喝杯茶都這麼小心翼翼…
打開門做生意的咖啡室老闆,面對免費宣傳的大好機會,居然不肯公開地址和店名…
他的理由是:我賣的不是咖啡,是販賣品嘗後充沛的情感…所以不希望太多人來打擾…
日本人的分寸感和邊界意識,清晰得讓人髮指:如果你讓別人插隊,自己就應該跑到隊伍末端;
如果要去朋友家做客,不是在約定的時間提前到,而是通常晚幾分鐘,這是因為擔心自己早到了,但對方家還沒有準備好,而讓對方覺得有壓力;
就連失業了,生病了,快要死來,也寧願悄然去死,儘量不給家裡人和周圍的人添麻煩…
但是,在處世的態度和情感上,中國和日本之間,又有著微妙的相像。
比如,他們也有很強的家庭觀念,也很吃苦耐勞。
他們也信因果報應,敬天畏神,心存敬畏。
關於妖怪的古老傳說,口口相傳,許多老人的口頭禪是:別得罪老天爺啊…
他們也有著和我們一樣的社會困境:許多傳統職業正在消失...
傳承了46代人的家族旅館,在堅持守護先祖事業的同時,也在為下一代的繼承問題,暗自發愁。
眾所周知,日本這個島國,因為面積小,資源少,自然災害頻發,讓這個國度的人們,始終帶著強烈的危機意識。
一方面,社會競爭殘酷,上班族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分秒必爭:擁擠的地鐵、企業的加班文化、匠人們不曾停下的創作…
造就了日本經濟上的繁榮,喧鬧的現代大都市,宣告著這個國度的忙碌和繁榮。
另一方面,它又不曾放棄屬於這個民族獨有的一些老東西:拘謹的和服、疏離的人際、克制的情感…
他們和中國人的生存態度有很多相似之處:一邊吐槽現實,一邊極力忍受…
在片中,西川看到有人居然會和動漫人物結婚,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有點反感…
但是當他了解了日本動漫文化的繁盛,工薪階層的苦悶,企業制度的嚴苛之後...
他開始明白,那些看似離經叛道的選擇背後,其實只是一個個渴望陪伴和理解的普通人...
他說:我還是不能完全接受,但是我理解了他們。
隨便論斷一種文化的「好」和「壞」,是對生活的偏見和短視。
因為,每一種看似奇特、詭異、稀少的存在,其實都有合理的形成原因。
而學會去尊重和發現不同文化的有趣之處,也是一種,對世界的敬畏。
其實,懷著一顆包容和接納的心,對待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才是打開這個世界的正確方式。
正如網友所說:這世界原本就不同…而不同與不同之間,並沒有什麼值得害怕的。
後臺回復 是麵包
點個「在看」,一起擁抱變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