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地球的歷史歸納(高一地理期末複習)
2023-04-15 17:50:30 1
研究發現,約一萬年前,北冰洋有完整的冰原,冰層上覆蓋著黃土層,並逐漸演化成為一片遼闊的草原,那裡生活著身披厚密長毛的猛獁象等大型食草動物。由於環境巨變,猛獁象最後出現的時間在4000年前。下圖示意科學家復原的猛獁象及其生存環境。據此完成1~2題。
圖1
1.猛獁象生存的地質年代是
A.古生代末期 B.元古代中期
C.中生代末期 D.新生代後期
2,與猛獁象滅絕之前的環境相比,滅絕之後的北極地區
A.冰原消融 B.氣候變冷
C.降水銳減 D.蒸發緩慢
1.D根據地質年代表來,距今6600萬年至今為新生生代時期,從材料分析猛獁象最後出現的時間在4000年前,距今比較近,屬於新生代後期,所以選擇D項。A項為古生代末期的時間為距今為5.41億年~2.52億年;B項元古代中期時間為地球誕生至5.41億年前;C項中生時代時期為距今2.52億年~6600萬年。
2.A項,約一萬年前,北冰洋有完整的冰原,冰層上覆蓋著黃土層,並逐漸演化成為一片遼闊的草原,那裡生活著身披厚密長毛的猛獁象等大型食草動物。由於環境巨變,猛獁象最後出現的時間在4000年前。新生代末期為第四紀冰期,全球氣候出現多次冷暖的交替變化,而且地球處於溫暖期,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冰川表層的草原面積縮小。
地質年代圖及相應時期的動植物,和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
教材知識點回顧:
一、地球的演化歷程
1.前寒武紀(地球誕生至距今5.41億年)
地質年代 | 演化歷程 | 特點 |
冥宇宙 | 只有有機質,沒有生命 | ①大氣含氧量增加,出現生命跡象。 ②海洋、陸地初步形成。 ③重要的成礦時期,如鐵、金、鎬等礦產資源形成。 原始大氣成分為: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甲烷與氧。 |
太古宙 | 藍藻藍細菌等原核生物出現,並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氧氣 | |
元古宙 | 藍細菌大爆發,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細胞生物,大氣成分開始發生改變。 |
2.古生代(距今5.41億年~2.52億年)
地質年代 | 演化歷程 | 特點 |
早古生代 | 海洋無脊椎動物發展的時代(如三葉蟲),後期陸地上開始出現低等植物 | ①地殼運動強烈,後期出現聯合古大陸。 ②晚古生代,形成茂密森林,是重要的成煤時期。 ③古生代末期出現地球生命歷史上最大物種滅絕事件。 |
晚古生代 | 脊椎動物發展時代,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陸地上厥植物繁榮,裸子植物出現。 |
3.中生代(距今2.52億年~6600萬年)
4.新生代(距今6600萬年至今)
地質年代 | 特點 |
①聯合古陸在三疊紀晚期開始解體,各大陸開始向現代、在前地位置移動。 ②以恐龍為代表的爬行動物盛行,中後期向鳥類發展,出現小的哺乳動物。 ③裸子植物極度興盛。 | ①陸地面積空前擴大。 ②主要的成煤時期。 ③末期發生生物物種滅絕,恐龍消失。 |
二、通過地層和化石來了解地球的變化
1.研究地層與化石的意義
2.地球上植物演化歷史
地質年代 | 特點 |
①聯合古陸地最終解體,形成現代海陸分布的格局。 ②被子植物繁昌,草原面積擴大。 ③哺乳動物快速發展 ④第四級出現了人類。 | ①地殼運動劇烈,形成高低起伏的地勢,世界上許多高大的山脈和高原就形成這一時期。 ②第四紀,全球出現數次冷暖變化交替,目前地球處於一個溫暖期。 |
地質年代 | 植物特徵 |
冥古宙 | 有機質出現,無生命跡象 |
太古宙 | 藍細菌出現 |
元古宙 | 藍細菌大爆發 |
古生代 | 早期,陸地出現低等植物;晚期,蕨類植物盛行,裸子植被出現。 |
中生代 | 裸子植物興盛,佔陸地植物的主要地位 |
晚生代 | 被子植物茂盛,草原面積擴大。 |
3.地球上動物演化歷史
地質年代 | 植物特徵 |
元古宙 | 真核生物和多細胞生物出現 |
古生代 | 海洋無脊椎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 |
中生代 | 爬行類動物盛行-出現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 |
晚生代 | 哺乳動物快速發展,第四紀出現人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