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剛拍戲被燒成重傷(男舞者出身卻成演員)
2023-04-14 00:04:45 4
文|閱梔
編輯|閱梔
9月,網劇《唐朝詭事錄》開播,主演楊志剛被推到輿論最前端,他的演技再次成為眾人議論的話題。
有人認為楊志剛的演技不錯,臺詞聲情並茂,代入感強,也有人認為他幾十年如一日,演什麼都像是自己。
兩年前,楊志剛在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中,被幾位導演當眾「撕下遮羞布」。
陳凱歌認為他的表演太過模式化,郭敬明表示不喜歡,爾冬陞直接道出:「你的表演方式都差不多,可能你哥哥對你的要求也就到這了。」
從出道以來,楊志剛似乎一直被「親情綁架」,「拼哥」成為他永遠都躲不過去的話題,大家似乎總帶著有色濾鏡看他。
那麼,他到底有沒有真本事?楊志剛和哥哥郭靖宇之間又有著怎樣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楊志剛的演藝之路。
作為一名演員來說,楊志剛的電視劇具有極高的知名度,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各個年齡階層,都有他的「戲迷」。
也可以將他稱之為中老年觀眾的偶像,《紅娘子》《勇敢的心》等劇,常年霸屏電視,收視率居高不下。
但收視率高,就意味著他的演技好嗎?並不見得。
對於演技的評判,其實並沒有明確的標準,通常是從專業角度和大眾口碑兩部分來看。
回看這些年,楊志剛扮演過的角色都大同小異,正如霍嘯林和梅賢祖一樣,剛開始都是浪蕩公子,後來在家人和愛人的影響下改變作風,走上了抗日的道路。
人物的經歷類似,表演方式幾乎沒有差別。
他在演少爺時,總是傲嬌魯莽,透露出一副不諳世事的勁兒;後期走上抗戰道路後,依舊面目淡然,情緒平穩。
機械式地念臺詞,緩慢的語速,讓人深感乏味,正如爾冬陞導演所說,表演方式都差不多。
楊志剛似乎已經被禁錮在一個表演的圈子裡,無法得到突破。他的個人特色太過突出,以至於不看畫面,只要聽聲音就能輕鬆將他識別出來。
在電視劇《勇敢的心》第二部中,楊志剛飾演的佟家儒雖然性格懦弱膽小,卻有著一顆熱忱的愛國之心,理應表現出人物的雙面性。
可當他站在講臺上聽見學生痛罵日本人時,眼神竟然毫無波瀾,只是聲音提高了,根本看不出情緒上的變化,更沒有在國家存亡之際佟家儒敢於自我獻身的民族情懷。
這場戲是整部劇的重頭戲,而楊志剛的表現,實在算不上突出。
儘管演技一直被詬病,可這絲毫不影響他的資源,並且每部戲都是主角,這都是因為他的導演哥哥郭靖宇。
在哥哥導演的電視劇中,楊志剛已經擔任十餘次男一號了,正因如此,他被網友稱為最明目張胆的「關係戶」。
楊紫曾在採訪節目中講述自己臨開機被「關係戶」頂掉角色的經歷,言語中儘是無奈。
仗著有錢有勢,隨意更換角色,這正是「資源咖」一類人讓大眾心生厭惡的原因,是他們助長了娛樂圈的歪風邪氣。
而楊志剛這個「關係戶」似乎並不太一樣。
從事演藝生涯這些年來,楊志剛並不怕別人說自己是關係戶、資源咖,這一點上他倒是很坦然,對於哥哥的大力支持,他心懷感恩,多次公開致謝。
而楊志剛最害怕的是,大家因為「郭靖宇弟弟」這個標籤,忽略了他對演戲的熱愛以及背後付出的努力。
中學時,楊志剛的學習成績不好,他在哥哥的建議下進入河北省藝校學習古典舞,這一跳就是六年,從零基礎的小白到班上的佼佼者,他在背後下了不少功夫。
不過,楊志剛最終還是被殘酷的現實打敗了,因為一名男性舞者所面臨的生存環境比他想像中要困難得多。
在人生迷茫之際,哥哥郭靖宇再次為他指點迷津,那就是報考北京電影學院的表演系。
彼時的楊志剛正迷戀電視劇《過把癮》中魅力四射的王志文,於是就抱著試試的態度前去考試,沒想到還真就得償所願。
即使成功進入北電校園,和姚晨、凌瀟肅成為同班同學,但楊志剛對於表演,還是懵懵懂懂的狀態。
大學生活對於有些同學來說是多姿多彩的,對於楊志剛來說卻是「枯燥」的。
他不是在圖書館,就是在排練場,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學習中去,因此還得了個「老幹部」的外號。
別人覺得這樣的日子乏味,楊志剛遨遊在知識的海洋中倍感自在,他覺得之前學習舞蹈耽誤了太多文化課,想要儘快補回來。
正是在一次次排練中,他對表演有了新的認識,從起初的懵懂轉變為熱愛,到立志一生從事這項藝術。
楊志剛滿懷熱忱之心,沒想到最先打擊他的人是自己的哥哥。
從北電畢業後,有長達三年時間,楊志剛都處於無戲可拍的境地。
偶然機會被章家瑞導演選中,主演了電影《諾瑪的十七歲》,第一次當男主角,楊志剛很興奮,他興衝衝地找哥哥去看電影。
本想贏得稱讚,誰知郭靖宇直接一盆冷水澆在他身上:
「你別再演男主角了!你得從小配角演起來!別人找你演情景喜劇都是抬舉你!」
聽完這話,楊志剛特別傷心和憤怒,和哥哥冷戰了好長一段時間,最終因為沒錢花,還是率先低了頭。
事實果真如郭靖宇所言,這部電影之後,他再沒接到過什麼戲。
不忍心看著弟弟落魄,郭靖宇讓楊志剛到自己劇組從小角色開始演起。
在片場,郭靖宇並不會因為兄弟關係讓他三分,表演有毛病,他直言不諱,對於這一點,楊志剛並不介意,正是在一次次地指點和探討中,他的演技進步飛速。
拍戲中,楊志剛堅持不用替身,以至於在電視劇《大秧歌》中一場綁鐵籠下水的戲份中,他險些發生意外,幸好及時掙脫鐵鏈,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發展到如今,所有的努力被抹殺,楊志剛成為眾人眼中扶不起的阿鬥,他真的有理說不清。
哥哥這層關係拋又拋不掉,與其小心避諱,不如坦然接受,但他還是渴望成為一個實力派演員並且在不斷地努力。
針對語速慢、演技模式化這個問題,觀眾的反應很強烈,一度導致楊志剛產生自卑。
他其實一直很重視,為了能夠儘快解決,還專門找到恩師齊世龍請教,他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應該改變?
齊世龍老師告訴他:「每個演員都要有自己獨特的魅力,你的臺詞就是你的魅力之一」,這話雖然給了他莫大的鼓舞,他依舊在不斷反思。
追根溯源,楊志剛平常講話節奏慢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源於2008年的一場意外。
楊志剛出生在河北承德一個六口之家,爸爸姓郭,媽媽姓楊,他是老小,隨母姓,在他出生兩個月時,母親身體不好,又屬於超生,就將他過繼到了舅舅家。
年幼的弟弟被送走,作為三哥的郭靖宇一直心懷愧疚,一度覺得自己是導致弟弟離開的「罪魁禍首」。
所以郭靖宇小時候總會將所有零花錢攢下來給弟弟,盡其所能彌補。
隨著年齡的增長,楊志剛在閒言碎語中得知自己的身世,他對父母的選擇不理解,心中充滿困惑和怨恨,逐漸養成了孤僻的性格。
了解到弟弟內心的痛苦後,郭靖宇的愧疚之情更加強烈,這種情緒一直在他心底無限蔓延。
如今長大了有能力,他自然想幫扶弟弟,所以才說出了那句:「捧不紅弟弟,對不起爹娘,對不起祖宗的話。」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他們哥倆都離不開彼此,缺一不可。
2008年,在拍攝電視劇《秘密圖紙》一場爆破戲中,楊志剛距離場地最近,不幸被炸飛。
在現場聽到這個消息,郭靖宇腦袋嗡地一下,當工作人員從一片廢墟中找到弟弟後,他蹲在地上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一邊哭一邊說:「我弟弟要是死了,我這輩子不再開機!」
所幸楊志剛並無生命危險,從昏迷中醒來的他第一句話就是:「我哥呢?」
這時候的郭靖宇在醫院走廊徘徊,遲遲不敢進病房。
直到他再次呼喚哥哥,助理拿著一張紙條遞給郭志剛,上面寫著:「志剛要堅強,你疼我也疼,我們是一個人。」
即使郭靖宇有著多年導戲經驗,但遇到炸傷事故還是第一次,沒想到,首先受傷的就是親弟弟,他內心無比地內疚和自責。
多達30%的燒傷面積,煎熬的植皮手術,病床上的8個月,這些讓內心本就敏感的楊志剛患上了重度抑鬱症。
那是他人生中最灰暗的一段日子,生活的一切都變得無趣。
他甚至覺得自己活著多餘,成為別人的負擔,要不是當時站不起來,如果能站起來,他想立馬從樓上跳下去。
好在妻子和孩子陪伴在楊志剛身邊,給予了他最大的信心,還有哥哥不斷鼓勵他,這才挺了過來。
雖說後背的傷已經做過植皮手術,但皮膚上的毛孔無法呼吸,導致後來他在拍戲的時候一出汗,就劇癢難忍,像是一萬隻螞蟻在背上爬行,注意力經常會被分散。
腦子反應慢、臺詞記不住,都是當年那場事故留下的後遺症。
2010年,休養一年多後,楊志剛復出,主演了哥哥指導的電視劇《鐵梨花》,這部劇口碑收視雙豐收,之後的接連幾部劇,都是郭靖宇為弟弟專門打造的。
在《演員請就位》節目後,楊志剛就決定轉型,不再一味飾演傳奇劇中的英雄,這才有了如今的《唐朝詭事錄》。
從最初對表演的熱愛到突破困境,再次「重生」,楊志剛或許從來不是標準意義上,一無是處的「資源咖」、「關係戶」。
如今提起楊志剛這個演員,更多人認為他是被資本「惡捧」出來的明星,沉浸在哥哥的保護中停滯不前,當我們了解事情的全貌後,才會發現他並非一無是處,能夠擁有一大批中年鐵粉,何嘗不是一種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