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打母親的女兒後果(黑龍江那位79歲的老母親)
2023-04-14 08:44:46 2
01
說一件糟心事。
前段時間,母親陪同表姨,帶著剛滿12歲的表弟來省城看病,住在我家。
表姨的家境一般,聽說表弟經常肚子疼,在老家沒檢查出來病因。
我特意去省中醫給他們掛了一個專家號,幫他們在醫院忙裡忙外。
可是接下來的一幕幕讓我看的心寒。
去醫院做了各項檢查,啥毛病沒有不說。
表弟在表姨面前是一副「虛弱不堪」的模樣,可是一轉身就變得活躍起來。
不是拿著手機刷視頻,就是問我要電腦玩遊戲。
我拒絕了他,他竟然跑到表姨那哭訴。
更讓我無語的是,吃飯喝水全都要表姨伺候,一不開心就發脾氣。
我私底下告訴母親,表弟壓根沒病。
母親無奈地說道,她早就和表姨聊過,也看出來孩子裝病逃學。
但是誰說孩子不好,表姨就跟誰急。
表姨老來得子,四十多歲才生下一個娃,我能理解她「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的心情。
但是我很難想像活在這樣的「蜜罐」中,這個12歲的男孩到底會長成啥樣?
幾天後,表姨帶著醫院的檢查報告走了。
起初我想,表姨知道結果,回去後會有一些改變。
可等來的卻是母親的一則電話告知:表弟休學了。
02
為什麼今天要和大家抖一抖「家醜」?
因為短短一周內,我看到了兩個令人既憤怒又痛心的視頻。
第一個發生4天前。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
一個年邁的老人被一名中年女子狠狠地摁在沙發上。
女人一邊叫喊著「把字給我籤上」,一邊狂扇老人的耳光。
老人無力反抗。
其間,有人前來勸阻,但女子仍然繼續施暴。
很快,當事人的身份被媒體曝光。
老婦人是一名退休職工,今年已經79歲。
打人者竟然是她的親生女兒,還是一名在職的公務員。
據知情人士透露:
「媽媽已經把房子都過戶到女兒名下了,這女兒還要她媽媽把工資卡存款交出來,不然就要打她媽媽。」
而且,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每次施暴都是因為錢。」
第二個來源於11月19日《澎湃新聞》的一則報導。
一家蘋果手機店內。
男孩兇狠地撕扯自己母親的頭髮,並且掄起拳頭往母親頭上砸。
被母親抱住後,甚至還用腳猛踢母親的肚子。
旁人目瞪口呆,以為出了什麼大事。
卻聽男孩冷酷地說道:「不給買手機,老子打死你!」
母親聽了竟然沒有半點憤怒,只是不斷地哀求孩子不要再打自己。
中國人常說:「百善孝為先。」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兒女打罵父母似乎已經算不得什麼新聞。
是這個世界太瘋狂,還是我們在親手培養一群白眼狼?
03
黑龍江女公務員毆打母親的新聞登上熱搜後,我去翻看了網友的留言。
除了義憤填膺的聲討和不忍直視的心痛,也有人發出了這樣一句感慨: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什麼意思?
「垃圾人」源於「垃圾教育」。
說的再具體一些,那些不孝的孩子,大多出自以下3種家庭。
第一,窮家富養。
「新華每日電訊」的記者,去年曾採訪一個剛摘帽的貧困縣,發現「窮家富養」竟住進了千家萬戶。
「家長們千方百計為孩子創造舒適優良的生活環境,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穿名牌衣服,用新潮電子產品,天天刷手機追明星……」
那麼,那些富養的孩子最後都長成什麼樣了?
看看這個10歲的男孩,父親剛剛去世,母親還患有直腸癌,他卻拿著父親的5萬塊錢安葬費去打賞遊戲主播。
還有那個在上海街頭抱摔母親的男人。
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當母親再也無力幫他償還欠款後,竟然當街毆打母親
瘦弱的老人跌坐在地,看著兒子用衣服一下一下地抽打著自己。
那一刻,她已經絕望到了極點……
窮家富養,未富先奢。
他們「視金錢為糞土」,更「視親情為糞土」。
第二,不立規矩。
說一個在《生活晨報》上看到的故事。
山西太原一小區內一套一層樓房,從人滿到空無一人,僅僅經歷了五個月的時間。
其中三人死亡,一人被拘。
而這場悲劇,早在30前就已經種下。
那一年,這戶人家誕下了一個男嬰,取名劉玉(化名)。
這個被全家人都視為「掌中寶」的三代獨子,在鄰居眼中逐漸長成一個「逆子」。
小時候,把姥爺推倒,從姥爺手中搶錢;
長大後,不務正業,換女朋友比翻書還快。
可家人們卻坐視男孩的任意妄為。
直到劉玉長到35歲。
在一次口角中他將母親氣到心梗突發,之後竟然一走了之。
最終,母親倒在地上,痛苦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因為家中無人照料,年邁的姥姥被社區發現時已經病死在床榻上;腦梗癱瘓的父親,更是在孤獨和絕望中被活活餓死……
劉玉最後也因涉嫌遺棄,被警方逮捕。
有句話說的好:養孩子如放風箏,既要它飛得高,又要它不斷線。
規矩,是孩子成人的底線和原則。
首先TA是個好人,才能成為好子女。
第三,不懂感恩。
《她幸福》中記錄過一段母子間的對話:
母親對兒子說∶「今後上學、放學的時候應該向父母親打招呼問好,吃飯前後要向父母親表示感謝,並要說爸媽辛苦了。」
兒子∶「你們這樣做,不是把我當小貓小狗在訓練嗎?」
母親∶「我們每天為你做這麼多的事情,你說聲「謝謝、辛苦了」這樣的話並不過分呀。」
兒子繼續說∶「不是說母愛是無私的嗎?」
母親∶「父母對兒女的愛是無私的,但是,兒女對父母的愛也應該是無私的。每個人的需求都是一樣的。你心裡想著多得到享受、多被人照顧,其他人也是同樣希望有人能這樣照顧自己。」
如今的家庭觀念已經不像從前那般教條,但是這不等於他們可以自私無禮。
沒有感恩就不會懂得珍惜,也就更談不上「羔羊跪乳,烏鴉反哺」了。
這也許就是為什麼3年前,那個12歲的湖南少年,會說出那句冷血到極致的話:
「我殺的又不是別人,我殺的是我媽。」
04
既然明明知道這3種家庭的危害,可為什麼還是無法杜絕?
要理清其中的癥結,可能要讀懂兩句話。
第一句:「中國父母有時候給予孩子的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和大家看一個視頻:
,時長01:21
這是去年春節的一段採訪。
北京,一位幹保潔的老人,大過年的也沒能回家。
你問他這一年來的收入。
他告訴你:
保潔的工資不高,一年也只能掙個3萬塊。
自己開銷一萬,剩下的全留給老家的兒子娶媳婦蓋房子。
你再問,孩子過年不想你嗎?
他雙眸通紅地說道:
「能掙著錢感情就好,不能掙錢,不會孝順我。」
說到最後,老父親已經有些哽咽。
為了孩子,他傾盡所有。
但是他也知道,孩子一直嫌棄自己沒本事,現在如果自己得病了,幹不動了,兒子也根本不會照顧他。
最後,老人仿佛認命般,不斷地重複著那句:「就這樣吧,沒辦法。」
為人父母后,似乎很多人都失去了自我,只能在「為孩子做牛做馬」的過程中拼命尋找人生意義。
他們不忍心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艱難,也不懂得在適當時機向他們索要,因此最終導致子女們一輩子朝他們索要。
第二句:「父母是世界上最沒用的「母嬰產品」,被我們用過之後,就當紙尿褲一樣扔掉?」
如果說第一句話是說給爸媽聽的,那麼這句話我想問天底下所有的兒女。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題:「出身在四線城市,父母不能給你事業帶來任何幫助,你還心存感恩嗎?」
這是不少兒女內心存在的隱秘角落,仿佛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經地義,但凡不能給自己帶來利益,就要心懷怨憤。
我們承認在物質上人和人,家庭和家庭是存在分層的,但是父母已經盡最大所能完成了他們的託舉。
當你追求生活品質,喝著咖啡吃著牛排時,遠在家鄉的父母可能穿著幾年前買的舊衣,幫你操心著房子的首付。
當你朝著詩和遠方狂奔,穿著名牌招搖過市時,背後藏著的可能是父母匆匆忙忙、一地雞毛的生活。
忽然想起一句話:
「若父母還跟從前一樣辛苦,那麼我們長大的意義是什麼?」
即便生活裡有太多的不如意,即使沒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也不應該對深愛著你的父母橫眉冷對,拳腳相加。
05
看過被兒子胡攪蠻纏的表姨,也看到了那位被女兒摁在沙發上狂扇耳光的79歲老母親……
雖然不會想著「養兒防老」,但是有一個問題始終在我腦海迴響:
我也會有自己的孩子,幾十年之後,自己的晚年會是怎樣?
答案其實很簡單,就像作家王薇華說的那樣∶
「老年人的今天,是中年人的明天,也是青少年的後天。」
不想養出不孝的孩子,不想自己晚景悽涼。
我們必須要做到10個字:
「把自己當人,把孩子當人。」
跪著的父母,永遠養不出站著的孩子。
同理,躺著的孩子,永遠也只是個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END-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