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蓓苾11歲出道(停不下的演員人物)
2023-04-14 08:39:42 2
新京報文娛×新京報動新聞聯合出品
「你真的是一門心思在拍戲啊。」
龔蓓苾聽到這話,定了定身,反問道:「那不然,我還能幹嗎?」事實上,在她看來,自己並不是那種「天天拍戲不要生活的人。」
和一些演員不同,龔蓓苾敢於回看自己的作品,那時候的她,會變得非常苛刻,如同在電影《了不起的老爸》中其飾演的教練一樣嚴肅。她習慣於帶著批判的眼光去看自己的表演,如果覺得不好就會一陣胸悶,覺得好的話,會對自己稍加鼓勵。
出道多年,她說她幾乎從來沒變過,率性、直接,敢說敢言敢演,對表演苛刻認真,「我15歲就開始演戲了,從剛接觸到慢慢懂得,再到有了經驗,一直都在摸索的路上行走,有遺憾,也是因為當時自己的認知水平有限。所以我也不覺得那是遺憾,只要每部戲都在傾盡全力地做,就夠了。」
人物攝影/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A 《了不起的老爸》成圓夢之作
看完《了不起的老爸》劇本,龔蓓苾的第一反應是「接」,「不管怎麼都要上,我一定要把運動員的那種氣質、酷勁兒表現出來。」涉及運動題材的華語電影鮮少,這幾年才逐漸多了起來。她將這次參演比作「圓夢」,那種興奮,並不僅限於其對體育題材電影的喜愛,更重要的是她身上的體育情結。
初中時,龔蓓苾就被省隊選中,一度成為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市100米短跑紀錄的保持者,並將這一紀錄保持了十年。演員這份職業,差點兒成了她的副業。
至今,提到體育,她都是一腔熱血。電影《了不起的老爸》拍攝期間,一到賽場,她似乎就被「無敵感」加身,整個人處於一種興奮的狀態中。導演周青元在現場一看,急了,因為龔蓓苾的角色是一名長跑教練,「導演總在片場說,你是來教別人跑步的,要注意配速,重點是教別人,我只能暫且過一點點癮。」龔蓓苾笑著說,周青元欠她一個跑步運動員的角色。
電影《了不起的老爸》中,龔蓓苾飾演嚴肅的長跑教練。
但就算是扮演長跑教練,也不是想當然就可以上場的。「我只是運動員,不太懂教練的工作方法,但知道教練的那種感覺,包括他們會喊口號,這些都是需要通過觀察來學習的。」觀察,是龔蓓苾表演的基本法,每接到一個新的角色,她總是讓自己先去體驗生活,坐在那裡觀察。為飾演記者,她曾假扮記者去實地暗訪;為演村婦,她喬裝融入到環境中,直到不再被別人認出來……這次出演教練,龔蓓苾就一路跟著《了不起的老爸》劇組請來的專業教練學習。
B 並不反感成為「前妻專業戶」
從運動員轉型到演員,連龔蓓苾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走上這條路。
她以前也帶著對演戲的膚淺認識,覺得演戲可以不用上學,還能和周圍的同學吹噓「看,我在演戲呢」。但很多人生規劃,都是被命運往前推著走的。1989年,龔蓓苾被導演米家山相中,還沒到16歲就出演了電影《你沒有十六歲》。高中畢業後,她順利考入中戲表演系,成為段奕宏、小陶虹的同班同學。剛進大學,龔蓓苾就與一家香港經紀公司籤了約,首部作品便是與吳倩蓮、李亞鵬合作的《京港愛情線》,堪稱國產偶像甜寵劇的開山之作。後來,她與李亞鵬的緣分延續到了《將愛情進行到底》,兩部為人熟知的作品也將她送進了中國最早的一批偶像劇演員群體。
由龔蓓苾主演的電影《獨自等待》,是導演伍仕賢的代表作。
不過,相較於電視劇,龔蓓苾和老公伍仕賢合作的三部電影《車四十四》《獨自等待》《形影不離》更為人所知。2012年,結婚生子後,她逐漸淡出演藝圈。2015年復出拍戲,從電視劇《秦時明月》中的「雪女」開始,接連出演了多部古裝劇,角色有大有小。
「剛出道的時候可能對角色大小會有迷惑,會心氣比較高地說『那麼小的角色,不去』。但這些年,我拍戲更看重的是本子、角色、班底,還有對手戲演員、導演是不是我特別想合作的。我很清楚這種欣賞,會帶給我們更多創作的火花,這和角色大小是無關的。」龔蓓苾甚至調侃起自己,「你知道嗎?他們都說我是『前妻專業戶』」。從電影《我不是藥神》裡的徐崢、《我和我的祖國》中的葛優到《寵愛》裡的于和偉,龔蓓苾接連在三部電影中出演了男主角的前妻,這些角色大多出場次數不多,更多的是承上啟下、工具性的角色。但對這樣的專業戶標籤,龔蓓苾並不反感,「這三部電影的導演、演員都是我想合作的,戲份不多,我也會去演。就算是一類角色,我也會儘量讓她們在造型、感覺上能區分開來。」
從電影《我不是藥神》《我和我的祖國》到《寵愛》,龔蓓苾接連出演了三次前妻。
C 娛樂圈裡不是誰都有保障的
說到標籤,龔蓓苾覺得那是「市場對演員某種特質的認可」,對這樣一邊倒的評價與形容,她也經歷了從「反感」到「接受」的過程。剛出道的時候她被打造成「清純玉女」,面對找到她的一系列同質化角色會厭倦與苦惱,但回想起來,她發現能在同一類型中探索到極致也是一種成功。「演員是很被動的,我也會有疲憊期,當你演成功了一種角色,就會有一大堆這樣的角色找到你。比如這段時間你很想拍現代戲,但找到你的全是古裝劇,如果沒有更好的機會我也只能對手頭現有的劇本妥協。」但她會儘量避免重複,即使是相同的角色,各方面都是不錯的機會,她也不會放過:「演員是不能停下來的,哪怕在這些戲裡對我的鍛鍊只是某個方面,我也會繼續演。曾經迷茫的時候我也在想,如果不做演員了還能做點兒什麼,但至今都沒有更好的選擇。我很明白演員會有的不安全感,劉德華能有幾個?演員的選擇性其實很少,這個圈裡不是每個人都有保障。」
面對殘酷的現實,龔蓓苾卻有著樂觀的心態,她始終相信就算被拋到低谷,也會有另一扇門或另一個機會出現,對於熱愛的表演,她希望自己能夠堅持一輩子:「如果觀眾還想看我演戲,這個圈子還認可我的存在,即使演老太太我也願意。」
電影《漢南夏日》劇照
這一年,除了正在熱映的《了不起的老爸》,龔蓓苾還有很多作品將與觀眾見面,包括電影《漢南夏日》《一刀天堂》,以及與王俊凱、馬思純合作的《斷·橋》等。現在的她,在表演上更加自信、自在,她也將這種自由保持到了作品之外,「我很清楚大家都會用曝光率去衡量明星,但我只在有作品的時候才會進行宣傳,其他亂七八糟的噱頭都是沒意義的。我也不是小年輕,也不愛炒作,如果上熱搜是因為片子好我會很高興,不然沒太大必要。」這些年,也有很多綜藝節目向她拋去橄欖枝,她覺得參加綜藝一定要選適合自己的,除了拍戲,絕不過分消費、曝光自己。「我希望自己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對角色有所幫助的,演員過分勤於錄綜藝,把各個方面都展露給觀眾,反而會少了營造角色的神秘感。」
【對話】
龔蓓苾:遇到不認真的對手,就是種折磨
新京報:年齡,似乎是女演員不可迴避的問題,到了一定的年齡,找你的可能都是媽媽類的角色。
龔蓓苾:說實在的,即使找我的角色是一個類型,我也會想辦法在類型裡做出區分。但確實也希望不要演了媽媽就永遠演媽媽,可以是警察、檢察官、醫生,中年人也有各式各樣的職業啊。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只要戲好,能把角色做好就值得,哪怕現在有一個特別好的戲讓我去演奶奶,我也會去。
新京報:有沒有特想演,但還沒嘗試過的角色?
龔蓓苾:我太多角色沒演過了,特別想趁現在還有點兒那股勁兒,嘗試下007那種比較酷的動作戲,或者演一個間諜,變換各種各樣的角色,一會兒變成美女,一會兒又醜得要命,多有新鮮感啊。
人物攝影/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新京報:很多演員都認為如今缺少好劇本,你認同嗎?
龔蓓苾:我很認同,說來也奇怪,中國那麼多人,但好的編劇、好的劇本還是相對比較少的。我沒有什麼寫作的才華,但我會有很多想法,就像我老公拍戲的時候我也會跟他說一些想法。
新京報:未來還會和老公伍仕賢合作嗎?
龔蓓苾:如果有合適的片子我們一定會,他現在也在忙自己的片子。我們在家裡經常會交流表演,是屬於非常直接的交流方式,比如他寫劇本的時候,我覺得不好就直接提,我的表演不太行的地方他也會和我說,我們會給對方建議,因為都清楚是為了對方好。
新京報:演戲,有沒有哪一瞬間讓你覺得很累?
龔蓓苾:有啊!演到不好的(戲)、很爛的(戲),那真是讓你鬱郁不得志,心情崩潰,充滿了懊悔和不快。就覺得自己荒廢了人生,虛度了年華,好無聊。
新京報:遇到不敬業的演員,會用一種怎樣的心態去對待?
龔蓓苾:看到對戲不認真的(演員)是一種折磨,因為好演員對戲都是不計回報的。就像我們老一輩藝術家,他們永遠充滿謙虛,對自己永不滿足,一直想要往前進、不斷學習。這種想法也影響了我,一直堅持對表演的摸索。
新京報:在娛樂圈保持真實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嗎?比如被拍醜照等,在你這裡仿佛是絕緣的?
龔蓓苾:我還好,平時出門就很少化妝,有次我老公跟我說,人家在拍你,你都不稍微整理一下自己。我說沒辦法,我不可能天天出個門還要化著妝,有負擔,我屬於那種想讓自己處於舒服與自在狀態裡的人。作為藝人,我知道這很矛盾,你越紅大家越關注你,就像那些流量明星,出門就有瘋狂的粉絲跟著,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活,挺可憐的。
新京報:所以你並不想要這種「紅」帶來的反作用力?
龔蓓苾:是的,如果有了所謂的「紅」,條件是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活,我是絕對不會選擇的。我還是喜歡現在這樣的生活,自在,有影迷粉絲喜歡你,聊聊我演的戲,拍個照留個念,就很好,很舒服。
新京報:兒子會看你演的戲嗎?
龔蓓苾:他很支持我拍戲,可能是習慣了,看我在家就說「媽媽你去拍戲吧」(笑)。有一次他看我在電影裡演一個壞人,就不舒服,央求我說「媽媽你能不能不演壞人了」。還有一次,我帶他看《我和我的祖國》,他站起來跟旁邊一位不認識的觀眾說「這是我媽媽」,就是有小孩的那種驕傲感。
新京報資深記者 周慧曉婉
首席攝影 郭延冰
首席編輯 吳冬妮 校對 趙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