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自媒體做什麼內容吃香(自媒體的出路在哪裡)
2023-04-14 11:26:56
都說自媒體個人帳號不能寫關於新聞和時事方面的文章,我還就不信了,有圖為證。請看下面的圖,某平臺不但鼓勵我們寫新聞時事,還發獎呢。
所以騷年們,抓緊行動起來,放開膽子幹吧。怕啥?
不過也要注意哦,自媒體作者只能就新聞時事發表觀點和看法,而不能直接發布新聞。
在以前的觀念中,我們認為只有具有相關資質的新聞媒體機構才能編寫新聞,自媒體作者發一篇稍微像一點新聞的文章便被判違規,說沒有新聞採編的資質,有的平臺還動不動就扣分。
所以,自媒體的作者們要是想說點新鮮事也不行。看著眼前熱度很高的新鮮時事,就是不敢下手寫,唯恐一不小心踩了雷。
新鮮事大家關注度高、流量也大,但自媒體作者不能碰。要想在自媒體這一領域生存下去怎麼辦呢?有些人就從舊聞裡找一些關注度比較高、容易引起網友們興趣的話題,翻來覆去地炒。不能寫新聞,我寫舊聞總可以了吧?
但是,有很多不講武德的作者卻總想魚目混珠,不標明事發時間,把舊事當新事講。特別是一些拍視頻的,把幾年前、十幾年前的一些舊聞翻出來再講一遍,但絕不提事發時間,有的還說是「近日」怎樣怎樣。這就很不地道。
沒辦法,你寫一些沒有關注度的話題,比如昨天我吃了包子,今天打算吃油條,這有意思嗎?話題沒人感興趣、沒人看,也就沒流量。
看各個自媒體平臺是不是有很多人在講2018年、2005年、1993年等過去的舊故事?寫舊聞一般的平臺都要求要註明事發時間,但有的平臺就算你註明了時間,還說你違規,說炒作舊聞。不炒舊聞,新聞你也不讓我寫啊。
舊聞不行,那就寫歷史?中外儘管有數千年的文明史可以寫,但歷史上的大事件,只要上過學的人,大家都知道個大概。要寫就只能挖一些邊邊角角的花邊兒歷史故事,或者歷史上被關注不是太多的一些小人物的離奇故事。
總之,就算你寫歷史,也寫不出多少新鮮的東西來。歷史上的很多題材,被大家反覆挖來挖去,有新鮮感又精彩的已經沒有幾個了。所以,歷史類的文章也總是會出現一些「奇奇怪怪」的知識,正經的知識已經沒有多少話題好講了。
有人說,你可以不寫歷史、不寫新聞、不寫舊聞,去寫旅遊、美食、體育、娛樂、科技等領域的文章啊。其實換到其他領域情況也都差不多,一個人並不是所有的領域都了解、都擅長,有些領域再熱門,他不感興趣,肯定也寫不出什麼好文章來。
你讓一個不喜歡運動、從來不關注體育節目的人去寫體育類的文章,能寫好嗎?
其他領域的創作空間,留給普通自媒體作者的,也沒有多少了,一樣也存在著大量同質化的內容。很多熱門的話題都是大家互相抄來抄去,幾年前火過的話題,幾年後再炒一遍。
不過就算抄,有些作者也抄得太沒底線了,有的把別人的文章換幾個詞,搖身一變,就成他的了,俗稱洗稿。還有更可惡的,純粹是為了薅羊毛的,把別人的文章原封不動地搬過來,在其他平臺上發出去。
在某個自媒體平臺上,我曾經見過一位自媒體作者一天能發50多篇文章,有時候甚至一天80篇。別說是個人,就算是MCN機構,你一天發幾十上百篇文章,也不太可能。
我看一些做得好的MCN帳號,一天發四五篇文章或視頻是有可能的,但一天幾十篇,什麼樣的機構都無法保證他帳號中作品的質量。
就算是機構,你多少人運營一個帳號,20個人號一個帳號?每人每天發5篇作品?你能保證每個作品都火?一個帳號靠那些東拼西湊的作品能養得起那麼多人嗎?
所以那種一天發幾十篇作品的,可以說100%都是抄襲的,而且大部分作品都是原封不動、一字不差地照抄過來。
前一段時間我關注了某平臺的一個作者,叫「×姐看點」。剛開始真被她的能量給震驚了,她就每天發50篇左右的文章,有時一天發80多篇。(不知道做那個帳號的是機構還是個人,也不知道男的女的,她既然號稱×姐,姑且就把她看作女的吧)
就算你一天工作10個小時,中間除去吃飯、休息、上廁所的時間,還要處理一些其他雜七雜八的事情,真正有效的工作時間也就6個小時左右,6×60=360分鐘。你用幾百分鐘的時間發幾十篇文章?
平均一篇文章就幾分鐘的時間,除了不停地複製粘貼,你還能搞什麼「創作」?我甚至懷疑她的作品都不是由人手工發的,難道是藉助什麼軟體?
她的文章,有不少都閱讀量幾百萬,有的甚至達到上千萬。剛開始我對那個帳號佩服得五體投地的,還點了關注。心想她是從哪裡找出來這麼多熱門的話題。
後來我隨便拿她的文章到網上一搜,幾乎都能找到一模一樣的、其他作者在別的平臺發表的文章,她都一字不差地複製粘貼過來了。
我之前還感嘆,像她這樣,一天得賺多少錢啊,少說也有幾千吧,上萬都有可能,心裡不由地泛起一股羨慕、嫉妒、恨之情。
但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自己的關注列表了竟然找不到她了,原來她已經被平臺給封號了,說是違規。
那個「×姐看點」那樣的帳號,我曾經見過很多。別管是偷的摸的,人家先把錢賺到了是真的。除了這樣公然抄襲的帳號,我發現現在還有很多這樣的帳號,也在肆無忌憚地薅著各個平臺的流量,就是那些「××說法」「××看法」「以案說法」之類的帳號。
這類帳號,和近來比較火的「××豬××」類似,前面先講一個案例或新聞,然後用三分之二的篇幅翻來覆去地扯一些廢話。
比如以普法的名義,先說那個案例中某某人算不算違法,參與的另外一個人又算不算違法。然後說如果那個人做了什麼算不算違法,如果那人沒做什麼算不算違法。還要引用一些法律條文,然後說誰誰應該判幾年。
總之,那樣的文章基本上只看前面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故事部分就夠了,後面大部分議論性的篇幅都不用看。那些文章總是把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無限地複雜化,把很簡單的一件事情扯來扯去,硬給你繞成一堆亂麻。
你不聽他的分析還好,一聽他分析,你就徹底糊塗了。我還發現,凡那一類的文章,在各個平臺幾乎完全都是同樣的格式和套路。估計他們是有一個固定的模板,對於不同的故事,只用換幾個詞就可以了。
但是那些作者往往會引用新近發生的、或者比較熱門的新聞事件或案例,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偏偏那樣低質、繞口令式的「普法」文章閱讀量還奇高,也不知道網友們有沒有看明白他的分析,反正每次讀完那樣的文章,我都一頭霧水,完全不知所云。
唉,全國網友的數量基本在一個固定的區間內,大家每天的業餘時間也是基本是固定且有限的,羊毛都被他們給薅去了,網友們哪裡還有時間去看別的作品?
所以,也沒必要費盡心思去構思搞什麼創作了。實在不行,咱也像「××豬××」一樣,天天盯著熱點或各種違法案件,去做「普法」工作去。沒辦法,既然要為五鬥米折腰,就要為流量而生,不然又能怎樣呢?羊毛每天就那麼點兒,你不去薅,不都被別人給薅完了嗎。
(本來只想寫個一二百字的小短文,不小心一下寫出了幾百字,後面越來越剎不住車,結果弄出來個2600餘字的文章。十分抱歉,讓廣大網友受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