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點名表揚(周總理點名表揚)
2023-04-14 10:20:59
這回鹿晗和關曉彤主演的年度驚世巨劇,那是聳人聽聞,撕心裂肺。
臺下觀眾打call的打call,砸鍋的砸鍋,圍觀群眾更是喜聞樂見津津有味,無不拍手稱快而手舞足蹈之。
有些人也就納悶了,自從關曉彤高考後,就只一直新聞不斷,這都是為啥捏?
關曉彤和孫紅雷的劇照
所有的這些現象,其實都源自一個字:家世。
這個隆重的時刻,關曉彤的爺爺就要閃亮登場了,噹噹噹噹!!!!
別看關曉彤現在紅,但還是比不上她爺爺當年,現在關曉彤再紅也不敢稱「泰鬥」吧?
但是她爺爺,就能。
關學曾
老爺子名叫關學曾,「北京琴書」開山祖師,當年在北京天橋「平地摳餅」,才二十多歲就被人送了塊大匾,上書:琴書泰鬥。
你說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其實吧,關家是滿人,祖上還是比較富裕的。但是到了關學曾父親這一代家道就中落了。
因為,「朕的大清亡了啊」,從此「鐵桿莊稼」沒有了,家人又沒什麼手藝,生活每況愈下,「過年都吃不上一頓餃子」。
為了謀生,關學曾十來歲就開始賣年畫,也賣過臭豆腐,據說「經營有方」生意還不錯。後來,老爺的的大孫女關曉彤的姐姐也在望京開了個麵館,生意也挺火,估計是遺傳了老爺子這部分基因。
關曉彤和姐姐關曉珊
但關學曾最終還是迷上了「五音大鼓」,14歲拜常德山為師,習唱單琴大鼓。
可惜的是好景不長,沒學幾年師父抽「白面」抽死了,關學曾只好邊自學邊借鑑,獨自在天橋「扣餅」。
這天橋是個啥地方啊,基本上相當於曲藝界的「哈佛大學」,沒兩把刷子還真不敢在這露怯。這一來二去,在這練攤的相聲大師馬三立、常寶堃就都成了關學曾的好兄弟,據說,要論輩分,馬三立還是關學曾的師哥。
馬三立老爺子也曾和關學曾一起在天橋演出
不僅如此,老舍先生也是關老爺子的鐵粉。據關老爺子回憶,老舍非常熱愛曲藝,給老爺子提了不少建議,尤其是創作上。
其實關學曾也就讀了兩年私塾,但是一生寫了1000多個段子,其作品《長壽村》還被選上了中學課本,那是真正的段子手。這裡面肯定離不開老舍先生的悉心指導,後來老舍茶館開張,已經成為北京市曲藝家協會主席的關老爺子,還四處張羅著曲藝界的老朋友去演出,可謂投桃報李。
1949年北京剛解放,關學曾就被請進進中南海,給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央領導演出。為了「為人民和國家服務」,第二年他又報名參加第一批「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在朝鮮戰場上為志願軍演出。
但此行兇險異常,他的好友、相聲大師常寶堃就犧牲在美軍炮火下,這讓關學曾悲痛萬分。為了化悲痛為力量,1952年,他再度報名赴朝演出。回國後,周總理接見慰問團成員時,還特意點名表揚了關學曾,讓他繼續「為人民服務」。
關學曾在朝鮮戰場為戰士們演出
也正是這段經歷讓他見識了不少曲藝形式,尤其是很多琴書都有地方色彩,如山東琴書、徐州琴書等,可他的節目只有「琴書」倆字。
關學曾就琢磨著,這玩意本來就是北京的土特產,為啥就不能叫「北京琴書」呢?一回北京,關學曾就和琴師吳長寶商量,又將演唱技法大膽改良,正式將自己的曲種改為「北京琴書」。
這一改就改出了一位開山立派的大宗師,此後50多年北京琴書一直都是北京曲藝的代表曲種,1994年國務院還向關學曾頒發了「有特殊貢獻專家津貼」。
還有件鮮為人知的事是,為了自己的電影,著名導演張藝謀還請老爺子寫過曲。
《有話好好說》海報
1996年,張藝謀的新片《有話好好說》進入後期製作,但他認為片子裡音樂還不夠,希望再加點唱。
當時影片的音樂負責人是北京搖滾圈的著名老炮兒臧天朔,沒想到這哥們是個徹頭徹尾曲藝迷,馬上提議加北京琴書。
很快臧天朔帶著電影資料,找到74歲高齡的關學曾,請他給寫兩句詞唱一唱,並規定兩天內交稿。
臧天朔還是個曲藝迷
難得的是,老爺子沒有小編們的臭毛病,從不拖稿,一天就給寫好了,這就是那段膾炙人口的「我從小在北京土生土長,沒招過誰,沒惹過誰,總想要點強……」
張藝謀一看稿子,高興得跳了起來:「得了,就是它了!」而且,錄音之後,張藝謀聽上了癮,覺得一段兒還不夠,又讓關老爺子寫了兩段。
後來《有話好好說》上映,沒想到三段琴書和情節配合得天衣無縫,效果出人意料的好。張藝謀還曾專程找到關老表達謝意,「您的北京琴書為我的電影添了不少彩兒。」
關學曾在爺爺的葬禮上
又過了十年,老爺子在北京仙逝,享年84歲。去世前一個月,老爺子還榮膺了「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和北京「德藝雙馨楷模」稱號。
可能正如老爺子獨子關少曾所說,老爺子給張藝謀寫的「我從小在北京土生土長,沒招過誰,沒惹過誰,總想要點強……」這段唱詞,正是關老爺子一輩子的寫照。
關學曾懷抱著關曉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