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濤有什麼代表作品(南邊文藝第四屆扶持作家杜海濤)
2023-04-12 01:33:43 1
個人簡介:杜海濤,南邊文藝第四屆扶持作家。1996年07月出生於廣東汕頭,現就讀於廣東韶關學院,為廣東省青年產業工人作家協會會員,任韶關市青年文學會韶關學院分會會長、網編部部長、寫手團副團長、市會校園部副部長,韶關市青年產業工人作家協會編輯。作品散見於《汕頭日報》《澄海》《潖江文藝》等刊物,作品曾獲各級獎勵,任分會會長以來,主持開展多項文學創新性活動,獲得各界認可。
創作手記:字裡行間的靈性,也即是筆者與讀者互通之處,源自作者發生於生活的感知與感動,靈感的匱乏,實質是對生活的無情。在創作中,我信任的,唯有行走中的頓悟。
代表作品:
相隨
——致我已故的外祖父母
杜海濤(沙沫)
對於老一輩人的「嘮叨」,我是極願意去享受的,因為其中總會時不時穿插下一些關於「老潮汕」的生活場景與片段。或許他們想藉此深刻地教育子孫要傳承潮汕的優良傳統與美德,而我,也便常常趁著他們這「嘮叨」,滿足我對「老潮汕」的好奇。
我的外祖父曾當過兵,具體什麼兵種就不曾問過,只知道是挺費筆、費口水的,而外祖母則是一名教師,性格卻是豪爽得很,可想而知,這兩位老人家的「嘮叨」,含金量該有多高。他們曾給我講過許多的故事,但有一個關於工夫茶的故事,延續到了他們生命的最後一刻,且由我代為講述:
外祖父是塗城人,塗城臨近塔山,而塔山的泉水用以衝茶是頂好的,加之那個年代的茶葉都是每戶限量供應,六分錢方才能購得幾小包混色茶,即使是十分低劣的,但對於那個年代的人來說,卻是極寶貴的,因此,外祖父是很樂意經常上山去取來泉水衝茶的。適逢一次外祖母上山參加思想課,與外祖父偶遇,談及茶,二人滔滔不絕,相談甚歡……或可謂之——「一見鍾情」!
婚後,戶頭數沒變,依舊是一,而人頭數成了二,夫妻二人又都嗜茶,茶葉也便愈加珍貴,每次生起炭火,一泡茶就過了數十巡,直到全無茶色了,才算罷。
之後,工作愈來愈忙,甚至有時忙到深夜都不能休息,在這段時期,來一巡工夫茶在時間上來說,也是蠻奢侈的,但夫妻二人肚裡的「茶蟲」可不理這些!到後來,沒辦法,外祖母便在學校領了兩個搪 瓷缸,一人一個,癮來了,扔幾粒茶米,灌上一缸。但確實,工夫茶還是得費些「工夫」才能有滋味,一大缸子解渴、解乏倒是還行!不過為了救濟救濟肚裡的「茶蟲」,也只得將就了。
轉眼,兩位老人家已年過花甲,自小喝起工夫茶,到如今,年頭與年紀相當,說是「老茶客」是毫不為過的,他們那茶色的牙齒,或該是最好的見證了。而晚年的他們,一改年輕時對茶葉的「吝嗇」,變得十分捨得,每日數泡似還不太解癮。每有故人來訪,夫妻二人定會拿出珍藏,大肆地「奢侈」一番。記得在外祖父去世前一年的某日,景祥老伯來訪,我之前並不認識景祥老伯,只是進門時讓這麼叫了,據我後來得知,景祥老伯是外祖父年輕時的戰友,早年過番,得知外祖父臥入病榻,一回鄉便前來探望。而他們也提前獲知景祥老伯要來,取出了外祖父珍藏的茶具以及夫妻二人平日都不捨得喝的「茶膽」,其中看得出珍貴的,要數一把從技藝到包裝都十分精緻華貴的手拉壺,我之前是從未見過的,可見,他們的那點「家底兒」是全給翻出來了。
那次,我完完整整地欣賞了一回潮汕工夫茶的衝泡工序,治器、納茶、候湯、衝茶……每個章節都好不仔細;「關公巡城」、「韓信點兵」……每個步驟都細緻用心。看著從那把潮州手拉壺中汩汩流出金黃清透的茶水,景祥老伯淚眼盈盈。在這摻著笑聲的淚水、茶水間,他們憑著記憶的舟楫,漸推地回憶起往事樁樁,多少辛酸,多少苦澀,如今伴一杯工夫茶在喉底回甘……談笑間,夜已暮,惟剩惜別。
那一日的外祖父,似已不在病中……
數月後,外祖父卻已臥病不起,脾氣也變得古怪暴躁,似乎是在埋怨自己成了拖累,有時惹得外祖母都不願理他了,但只要外祖父一咳起來,外祖母總會佯裝氣態地端上茶盤到床邊,「老禾埔啊!食幾杯茶壓下。」外祖父若再要喝,她是不允許的,因為多喝會影響外祖父的休息。
最終,六十九歲這一年,外祖父沒能熬過……在他離開那天,家裡老老小小的全趕了過來,而沒見外祖父最後一面的,竟是外祖母——她面無表情地癱坐在客廳的竹藤椅上,眼神空洞。自窗臺爬進來的陽光,透過藤椅被分成無數線條,似纏繞在外祖母身上,此時的她,儼然一座雕像,不見人來,不顧人往……
我真真地記得,當時她護在手心的,正是那把手拉壺……「爸去了……」大姨的這一聲哭喊,如一滴墨汁滴落,繼而在水中被抹開,整個房間都充斥著灰黑色的氣息,而外祖母,似乎最看得開?
在辦完外祖父的身後事之後,親人們傷心的情緒也漸漸消褪,好似將告一段落,卻全然不知,又是一個開端……
外祖母漸漸食不知味,繼而成了食不下咽,但每日的幾搪瓷缸工夫茶卻是從不間斷的,顯然成了她的寄託,而如今,那對搪瓷缸所承載的,又何止一缸茶水?
「是食道癌,保守治療是無法治癒的,建議手術治療」——這是醫生為外祖母作出的診斷與建議,不知外祖母是如何考慮的,最終選擇了保守治療。此後的外祖母,一直吃的是流食,對於其他的,只能啜啜汁水再吐出來。外祖母原是蠻富態的,現已日見消瘦,家人都勸她,「您就不要再喝那麼多茶了,對您的病不好。」但均未見效。
外祖父離世未足三年,外祖母也病倒在了床榻,醫生告訴,已藥石無靈……我未能見到外祖母最後一面,但我知道,她,是隨著外祖父去的,這一年,她——六十九歲……
之後,我曾問過那把潮州手拉壺的下落,大人們只說,「也隨著去了……」據大姨所說,那把壺是外祖父退休那年跟外祖母去潮州探親,特地定做的,上面刻的是一對鴛鴦與四個隸書——「執手偕老」,而能享受到這把壺的招待的,除了景祥老伯,怕是再也沒有的了。
如今,外祖父與外祖母被合葬在塔山後山上,除了墓上種著的外祖父喜愛的蘭花,四周也植上了幾叢茶樹,這後山上也有一眼泉水,想他們在這裡,該是不會有缺了工夫茶的無趣吧!
外祖父與外祖母相伴走過了近半個世紀,工夫茶對於他們,已不是閒餘飯後的小憩,而是一份真摯的情——鄉情、愛情、友情……且如開水衝入茶葉,已分不清孰為茶孰為水,只道句,「茶,即情也!」
往事落下帷幕,我外祖父母的故事告一段落,這茶,卻早已匯成了家族血脈中飽滿活躍的支流;而我,不知不覺在二位老人的濡染中,也漸漸學會了享受工夫茶香嫋嫋的鄉韻、滿溢的鄉情......
時光的長河滾滾奔騰,而這流動在每個潮汕人氣息、血脈裡的,已然成為潮汕人習性的潮汕工夫茶,也正隨著一代代的潮人,乘著潮水,前往世界的每一處,到時間的每一角……
「哪裡有潮人,哪裡便有潮汕工夫茶!」
此亦謂之——「相隨」!
2014.11.07
撰于澄中澤芳樓
南邊文藝作為扶植青年寫作人才的文學組織,在四川省寫作學會的指導下,聯合全國30多家作家協會,上百家文學社團,通過舉辦活動、創辦刊物、建設網站等,全面建設青年文學發展平臺,為青年寫作者提供一個穩定優異的文學創作環境。
為壯大南邊文藝中青少年骨幹作家隊伍、造就實力作家,南邊文藝自2014年起實行籤聘作家制度,凡南邊文藝籤聘作家均由南邊文化藝術館蓋章籤發聘書及工作證明,並享受作品發表、圖書出版、優先參與評獎等創作扶助。(南邊文藝頒發的相關聘書證書可作為作者考核晉級、申報加分、應聘求職時的參考材料)
申請籤聘作家流程:(南邊文藝網www.nanbianwy.com 值班QQ:2282370357)
①作者閱讀《南邊文藝第四屆籤聘作家管理條例》→②填寫並提交申請表→③等待審核,確定籤聘類型:扶持作家、籤約作家、專聘作家→④下發後續通知→⑤按照通知規定,辦理手續→⑥確認登記,寄發聘書及聘書編號
附:《南邊文藝第四屆籤聘作家管理條例》第七條規定
對創作成績、組織工作等方面表現優秀的籤聘作家:
1.南邊文藝主辦或相關友好單位主辦刊物的一切徵稿薦稿信息優先選送推薦發表;
2.南邊文藝主辦或相關友好單位主辦的一切賽事徵文活動優先選送推薦參評;
3.優先推薦加入華鎣市作家協會、偃師市作家協會等友好作協文聯單位;
4.根據個人需要及表現情況,籤寫推薦信:
(1)優先推薦加入所在屬地縣(區)、市、省等級別不等的作家協會及相關文學組織;
(2)優先參與大學自主招生考試、研究生入學面試等;
(3)推薦應聘面試實習單位、就業單位;
5.根據個人需要及表現情況,籤寫工作證明、實習證明、社會實踐證明等,為籤聘作家學習、工作提供便利;
6.根據情況,聘期滿後,次屆可續聘或升籤;
7.幫助籤聘作家出版個人作品集或文集;
8.優先推薦舉辦籤聘作家作品研討會、詩歌朗誦會等;
9.優先推薦參與部分高校或團體舉辦的文學活動;
10.優先推薦參與各類徵文大賽;
11.優先推薦參與各地文學採風活動;
12.個人資料選入《南邊第四屆籤聘作家檔案》資料庫;
13.個人資料南邊文藝網開闢「作家風採」專欄全文收錄;
申請表請登錄南邊文藝網下載www.nanbianwy.com
值班QQ:2282370357
南邊文藝交流QQ群:423224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