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法國大革命書籍詳細內容(法國大革命批判辭典)

2023-04-12 13:56:42

法國大革命史系列壓軸之作

1989年法國大革命二百周年紀念時,弗朗索瓦·孚雷被法國媒體冠以「二百周年之王」的頭銜,風頭一時無兩。《法國大革命批判辭典》正是以孚雷為代表的法國大革命史學修正派最具分量的代表作,其中譯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編輯推薦

《法國大革命批判辭典 2:人物卷》

〔法〕弗朗索瓦·孚雷 莫娜·奧祖夫 主編

申華明 譯;劉北成 校

目錄

巴貝夫(Babeuf)

巴納夫(Barnave)

波拿巴(Bonaparte)

布裡索(Brissot)

卡諾(Carnot)

孔多塞(Condorcet)

丹東(Danton)

拉法耶特(La Fayette)

路易十六(Louis ⅩⅥ)

馬拉(Marat)

瑪麗 - 安託瓦內特(Marie-Antoinette)

米拉波(Mirabeau)

內克(Necker)

羅伯斯庇爾(Robespierre)

聖茹斯特(Saint-Just)

西耶斯(Sieyès)

流亡者(Emigrés)

忿激派(Enragés)

斐揚派(Feuillants)

吉倫特派(Girondins)

埃貝爾派(或科特利埃派)(Hébertistes(ou Cordeliers))

王政派(Monarchiens)

山嶽派(Montagnards)

無套褲漢(Sans-culottes)

熱月黨(Thermidoriens)

《法國大革命批判辭典3:制度卷》

〔法〕弗朗索瓦·孚雷 莫娜·奧祖夫 主編

張智 譯;劉北成 校

目錄

軍隊(Armée)

革命議會(Assemblées révolutionnaires)

指券(Assignats)

國有財產(Biens nationaux)

曆法(Calendrier)

俱樂部及民眾社團(Clubs et sociétés populaires)

民法典(Code civil)

救國委員會(Comité de salut public)

巴黎公社(Commune de Paris)

憲法(Constitution)

教士公民組織法(Constitution civile du clergé)

省(Département)

革命政府(Gouvernement révolutionnaire)

稅收(Impôt)

公共教育(Instruction publique)

最高限價(Maximum)

革命宗教(Religion révolutionnaire)

選舉制度(Suffrage)

《法國大革命批判辭典4:觀念卷》

〔法〕弗朗索瓦·孚雷 莫娜·奧祖夫 主編

黃豔紅 譯;劉北成 校

目錄

舊制度(Ancien Régime)

貴族(Aristocratie)

中央集權(Centralisation)

反革命(Contre-Révolution)

民主(Démocratie)

人權(Droits de l』homme)

平等(Égalité)

公共精神(Esprit public)

封建制度(Féodalité)

博愛(Fraternité)

自然疆界(Frontières naturelles)

雅各賓主義(Jacobinisme)

自由(Liberté)

啟蒙(Lumières)

絕對君主制(Monarchie absolue)

孟德斯鳩(Montesquieu)

民族(Nation)

重農學派(Physiocrates)

再生(Régénération)

共和國(République)

革命(Révolution)

美國革命(Révolution américaine)

盧梭(Rousseau)

主權(Souveraineté)

汪達爾主義(Vandalisme)

伏爾泰(Voltaire)

大革命為什麼重要?

一部「革命政治的表象史」

法國大革命,若從1789年算起,已經230多年了,但是它的影響至今不滅。

大革命為什麼重要?

以色列史學家阿隆·康菲諾對此作了一個解釋。他把法國大革命稱作一個「根基性過去」(foundational past):「根基性過去是指代表一個時代的事件,因為它體現了一種歷史創新,成為道德和歷史尺度,成為衡量一切人類事物的尺度。根基性要素不是事件的一種內在品質,而是存在於人們主觀性之中的一種歷史建構。」在他看來,法國大革命正是上述意義上的歷史創新事件。

具體而言,「《人權宣言》和恐怖重新定義了政治和道德。大革命催生了從 1789 年起決定現代歐洲和世界歷史的思想和實踐: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女權主義、人權、總動員以及革命觀念本身。大革命是關於民主和國家恐怖的第一次現代經驗,因此被視為衡量現代歷史的新標準。對於英國評論者埃德蒙·柏克來說,它是一個不惜任何代價都要避免的模式,但對於列寧來說,它是一個值得效仿的典範。」

康菲諾的論斷言簡意賅,頗有見地。大革命作為現代性的雅努斯門檻,以《人權宣言》和恐怖兩幅面孔示人,不僅粗暴地截斷了過去與現代,而且預示了「現代」或「現代化」的張力和衝突,開啟了現代世界的路線競爭。

在西方乃至更廣大的世界,從柏克-潘恩論戰開始,有關大革命的爭論從未停止。一代代的研究者和論戰參與者,自覺不自覺地代入89年或93年乃至帝國的黨派。這裡不僅有語境和代際的差異,也有物質和精神利益的關聯。正如法國歷史學家弗朗索瓦·孚雷曾總結的: 「其他任何歷史爭論都沒有如同每一代人都會發生的關於法國大革命的爭論那樣激烈和尖銳。」

實際上,大革命不僅是一個歷史事件,而且一直以歷史話語的形式參與現實生活。現實與大革命形成互文關係。每一代人需要用大革命敘事和闡釋來提供實踐和思想的依據,大革命的歷史話語成為現實的建構因素。而每一代人的大革命話語也是當時的現實映像,每一代人基於當代記憶和想像的歷史話語來重構大革命。當然,大革命的歷史話語積累了豐富厚重的思想遺產。

伏爾泰

"伏爾泰的錯,盧梭的錯。"伴隨著伽弗羅什(Gavroche)的這句話,整個19世紀都認為這兩位哲人的觀念導致了大革命,不管人們對這些觀念是詛咒還是讚頌。米什萊寫道∶"當這兩個人故去之後,大革命已經在人們頭腦的高地中完成了。"此外,伏爾泰本來可以認為書籍統治世界的觀念來自於他。不過我們不要在這種關於革命緣起的智識論解釋上逗留過久。我們只需注意,伏爾泰和盧梭這兩位站在大革命門檻上的導師級人物之間建立了一種對等關係。對於依然記得兩位哲人之間戰爭的人來說,這種並列式的結合本身就是一件大事。用雨果的話來說,要想兩人在死後實現和解,其難度不亞於將他們遷出先賢祠這樣奇幻場景的出現∶"兩具頭骨相互碰撞,撞出的火星興許能讓創作了《哲學辭典》的大腦和創作了《社會契約論》的大腦相互交流並實現和解。"

……

——《法國大革命批判辭典》

按照莫娜·奧祖夫的說法,法國經歷了「舊制度與大革命的百年戰爭」,到19世紀末大致塵埃落定。艱難出世的第三共和國終於向第一共和國遙遙致敬。後來有「老虎總理」之稱的共和派政治家喬治·克列孟梭宣布:大革命是一個整體(bloc),必須完整地接受大革命的一切,包括恐怖。這個基調當然不能結束爭論。大革命史學作為一門專業學科,就是在第三共和國的實證主義和共和主義的氛圍中誕生的。20世紀前期和中期,以巴黎(索邦)大學法國革命史研究所為中心的專業研究深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自馬迪厄、勒費弗爾到索布爾形成了學院派正統。學院派目光向下,開掘社會經濟分析,將視野擴大到農村、無套褲漢以及民眾心態,但他們對雅各賓派有明顯的偏愛。本書第5卷有關於學院派的詳盡評述,儘管是通過孚雷的批判目光,但仍可窺見一班。

1989年,正值法國大革命二百周年之際。此前,索布爾的繼承人米歇爾·伏維爾受法國政府委託協調法國和國際的相關學術活動,但是以孚雷為代表的修正派也開闢了另外的學術天地。1988年出版的《法國大革命批判辭典》就是修正派的集體之作。

《批判辭典》的主編和主要撰稿人是弗朗索瓦·孚雷和莫娜·奧祖夫。孚雷(François Furet,1927-1997)屬於年鑑學派的第三代。年鑑學派第一代(呂西安·費弗爾和馬克·布洛赫)和第二代(布羅代爾)以及第三代多數歷史學家(如雅克·勒高夫)關注跨學科研究、偏愛總體史、社會史以及心態史,不願觸及大革命這樣的「事件史」和政治史課題。孚雷是一個例外。他曾加入法共,匈牙利事件後退黨。他從進入學界就熱衷研究大革命,先後發表《法國革命史》(兩卷,與裡歇合著,1965年)、《思考法國大革命》(1978年)和《馬克思與法國大革命》(合著,1988年)。他從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史研究起步,但轉而反對學院派的「雅各賓史學」和馬克思主義社會史研究取向,主張回歸19世紀託克維爾和基內的思路,強調大革命發生和整個進程的複雜性和偶然性。他先後主持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和雷蒙·阿隆研究所,建立了修正派的道統。奧祖夫(Mona Ozouf,1931-)是孚雷學術小圈子中的密友。她以《革命節日》(1976年)這部創新之作開啟了對大革命的政治文化研究,也得到一些年鑑學派學者的認可。他們二人代表了年鑑學派第三代中的政治史回歸傾向和政治文化分析取向。

《法國大革命批判辭典》並非人們常見的辭典。我們可對比一下1989年出版的《法國大革命歷史辭典》。二者都是規模宏大的集體作品。《歷史辭典》由學院派已故掌門人索布爾啟動、由伏維爾主持完成,編寫者64人,均為大學及其附屬研究所的法國革命史專業學者。全書1132頁,按照法文字母順序排列,收錄1000多個詞條,並附有大事年表,可謂關於法國大革命的一部百科全書。與之相比,《批判辭典》的體量大體相似,全書1122頁,卻只有99個詞條,每個詞條是一篇長文。編寫者只有24人。孚雷、奧祖夫和裡歇三人撰寫了其中的53篇。(第二版增補了6條,總計105條。新增條目是霧月十八日、聖多明各革命、布裡索、聖茹斯特、公共教育和絕對君主制。其中聖多明各革命由新邀的義大利學者撰寫。)所有作者都就職於法國大學體系之外的機構: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法國國家科研中心或國外大學。(這裡需要說明一下,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是布羅代爾在大學之外組建的研究機構。)其中一些作者並非法國革命史專業研究者,而是政治學或政治哲學學者或社會學者。

全書按照專題分為5卷,不是按照社會理論概念分類(如政治、經濟、宗教等),而是對一般歷史現象加以分類(事件、人物、制度、觀念和闡釋者)。有評論者認為,這兩部辭典屬於兩種歷史書寫體系,前者提供實證基礎上的史實,後者則偏重闡釋、比較和話語分析。後者許多詞條明顯利用了學院派的研究成果。當然,奧祖夫等人也顯示了堅實的檔案研究功底。

在孚雷看來,對大革命不論詛咒還是歌頌,都屬於「紀念史學」,大革命依然是一種身份話語,在這個意義上,大革命依然沒有結束。但是,時代已經變了,從第三共和國到第五共和國,大革命的基本原則得到了充分落實。我們可以告別革命,亦即,不再代入大革命的角色,可以用一種批判的態度反思法國大革命。藉助恢復被學院派史學霸權所遮蔽的19世紀的思想資源,我們可以重新獲得評判大革命的勇氣和能力。(參見傅勒(即孚雷)的《思考法國大革命》,三聯書店,2005年。)該辭典的「批判」主旨也正在於此。

在方法論上,辭典的作者們劍走偏鋒,拒斥學院派的社會經濟解釋,認為後者使用的概念(如封建制)需要還原到歷史語境中。《批判辭典》完全自限於政治史,但是也開出一條政治文化研究的新路。有評論者指出:「辭典作者的主要方法論標準,是對『革命者對自己行動的表述』的研究。……不僅僅是在19世紀歷史學家的指令下重寫法國大革命,批判史學還在特別關注『法國大革命關於自身的話語』的基礎上,對『觀念在法國大革命中的作用』進行了初步評估(轉引奧祖夫的話)。一些詞條對法國大革命中文本的分析以及對話語融貫性的恢復解釋了這些作用。這裡看到的遠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思想故事。因此,《批判辭典》最具原創性的貢獻在於一部『革命政治的表象史』。這是一個已經部分完成但仍有待完成的歷史,這可能解釋了表面上並不完整系統的詞條選擇,但我們已經可以特別欣賞到關於革命概念的精彩系列,要麼是高度象徵性的(如奧祖夫關於自由、平等、博愛、再生、革命的詞條),要麼是相當重要的關於新政治藝術的(如貝克關於主權的詞條)」(轉引法國政治觀念史學者雅克·吉約蒙的書評)。

大革命二百周年的紀念活動確實呈現出一派紀念的氣氛,但無論法國國內還是國外,重心在《人權宣言》。法國政府給先賢祠增補了3人,包括啟蒙哲人、吉倫特派成員孔多塞、立憲派主教、鼓吹廢奴主義的格雷古瓦教士和數學家蒙日。修正派史學也贏得了媒體。「我贏了」,孚雷的這句玩笑話也並非虛誇。伏維爾在中國出席史學界的紀念活動時,甚至聽到「我們都是熱月黨人」這種令他難以置信的表達。放眼當時全球的「山崩地裂」(霍布斯鮑姆的比喻),修正派的勝利其實不過是時代潮流轉向和國際學術進展的一個表徵而已。

舊制度

"舊制度"是與法國大革命"合為一體"的概念。它表達的是大革命的反面,糟糕的方面和否定的方面∶它不只是先於大革命的事物,而且正是針對它,大革命才把自己定義為拋棄、決裂和新的開端。因此舊制度與法國人的革命觀念一起締造了一對不可分割的組合概念,並使得革命一詞的含義與盎格魯-撒克遜語境中的理解區分開來。17世紀中葉,英國革命只是以傳統憲法的名義推翻君主制度;最鮮明的革命者、最富有平等主義色彩的戰鬥者,都沒有在人性再生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全新社會的抱負;相反,他們堅持這樣一種信念∶應當"恢復"被背棄的社會秩序和被遺忘的承諾。後來,就在法國大革命爆發前,美國的起義者以英國憲法的名義反抗英國人的暴政。一個世紀前,這些人為了擺脫君主制、貴族制和建制教會而逃離歐洲,他們怎能有"舊制度呢?託克維爾曾對美國的民主和法國的革命民主進行對比,前者從歐洲人來到這片大陸就已經建立起來,後者卻需要推翻此前的貴族制度。從雙方的性質和原則來看,這兩種經驗的差別在於有沒有舊制度,在託克維爾看來,這是"大革命"的根本性和決定性的條件。

……

——《法國大革命批判辭典》

近年來,無論修正派還是學院派都已回歸平靜的學術研究。有關大革命的爭論似乎止於青萍之末,不再掀起驚濤駭浪。大革命是否真的成為了過去?近日有新聞說,法國現任總統馬克龍悄悄地把三色國旗上的藍色改回象徵法國大革命的海軍藍。在發生《查理周刊》襲擊、出版《21世紀資本論》的國度,這會是什麼預兆嗎?

法國大革命在現代中國的歷史話語中佔據重要地位。各個時代各個流派代表學者以《法國革命史》為名的經典史著大多譯成了中文。孚雷也曾撰寫過《法國革命史》,提出著名的側滑論,但很快就放棄了。因此,《法國大革命批判辭典》可以作為修正派的代表作,進入法國大革命史學的譜系。也許它是大革命史系列的一個壓軸之作,至少目前看是如此。這一學術價值判斷是我們選擇翻譯這部著作的一個學術動機。

劉北成

2021年11月21日

(以上文字摘自《法國大革命批判辭典》代譯序、正文,段落有調整)

《法國大革命批判辭典》

《法國大革命批判辭典》是法國大革命修正派史學的代表作,亦可謂迄今為止大革命史系列的壓軸之作。由法國著名歷史學家、修正史學代表人物弗朗索瓦·孚雷和莫娜·奧祖夫帶領的專家團隊,對法國大革命做全面梳理和重新評價。

本書形式乃屬首創,名為辭典,詞條為目,但並非簡單解釋。全書精選105個關鍵詞作為詞條,每一詞條呈現為一篇長文,極具閱讀性。辭典共設五卷,分事件、人物、制度、觀念、闡釋而述之。每詞條後皆附參見條目,書末設索引,便於讀者關聯查考。

全書具有一種深刻的融貫性:「批判」主旨貫穿全書,打破獨斷的理論和確定性的解釋,將歷史話語還原於現場,開拓一條政治文化研究的新路。

延伸閱讀 | 關於法國大革命的15種好書

1.《舊制度與大革命》

《舊制度與大革命》提出了革命原因的最深刻的分析。

我現在發表的這部書絕非一部法國大革命史;這樣的歷史已有人繪聲繪色地寫過,我不想再寫。本書是一部關於這場大革命的研究。

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從舊制度繼承了大部分感情、習慣、思想,他們甚至是依靠這一切領導了這場摧毀舊制度的大革命;他們利用了舊制度的瓦礫來建造新社會的大廈,儘管他們並不情願這樣做;因此,若要充分理解大革命及其功績,必須暫時忘記我們今天看到的法國,而去考察那逝去的、墳墓中的法國。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2.《法國革命史》(米涅)

真正發動戰爭的人並不是宣戰的人,而是強迫人們不得不奮起作戰的人……熱情可以最終導致勝利,卻不能在開始時代替組織。

米涅(1796-1884)是早以階級鬥爭的觀點考察歷史的歷史學家之一,他在本書中以階級鬥爭的觀點敘述了法國歷史的演變。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3.《法國革命史》( 喬治·勒費弗爾)

從革命前的歐洲局勢寫起,到拿破崙·波拿巴發動霧月政變結束,敘述了1789到1799年法國大革命這段歷史。作者從社會、經濟、法律、宗教、賦稅、土地以及國際關係等方面深刻地挖掘了這次革命的社會史和經濟史。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4.《法國革命史》(馬迪厄)

馬迪厄是法國著名史學家,畢生從事於法國革命史的研究,被稱為「法國革命史研究的革新者」。他嚴格遵循「批評的科學方法」從事研究工作,勤於搜集史料,善於表達。

《法國革命史》是一部為一般讀者而寫的綜合性著作,是「一幅具有各個方面的法國革命的圖畫」。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5.《法國大革命講稿》

1895-1899期間,劍橋大學欽定近代史講座教授阿克頓爵士講稿。

講稿中關於大革命文獻之討論,通常是在談話式課堂上所講,或單作講座講授。該書具有阿克頓著作的典型風格:淵博而無滯澀,機智而不賣弄,敘述流暢而邏輯清晰,具有強大的思想穿透力,讀者從中會獲得很多啟示。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6.《法國革命論》

法國大革命爆發第二年,英國最享盛名的政治理論家柏克最享盛名的著作。

法國大革命衝擊和動搖了社會秩序和自由的基礎,以及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所形成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和人類文明的瑰寶。柏克預言這種毀滅性的破壞終將導致一種新的專制主義強權的出現,唯有它才能維持社會免於全面的混亂和崩潰。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7.《糾正公眾對於法國革命的評論》

費希特繼《向歐洲各國君主索回他們迄今壓制的思想自由》之後,以匿名發表的又一部政論性著作。這部著作不僅篇幅巨大,而且包含著他的正在形成的歷史哲學思想、法權哲學思想和宗教哲學思想,是他青年時期的一部重要著作。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8.《論特權 第三等級是什麼?》

「破」(特權等級)與「立」(第三等級)。法國大革命時期著名法學家、政治思想家西耶斯的代表作。

《論特權》集中揭露了特權階級的壟斷性和寄生性,以及特權的弊端給國家社會帶來的危害。這本書在法國大革命前夕起了極大的宣傳鼓動作用。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9.《法國大革命(1789-1799)》

回顧大革命十年的歷程,尤其是抓住其中的轉折點和重要線索,重新分析並思考了大革經驗和遺產,作者認為應該將法國大革命視為一種文化的組成部分,一堂面向所有人的公開課,我們重審那個時代,以理解今天秩序和生活。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10.《拷問法國大革命》

「索雷的拷問,問對了方向。」(《紐約時報》書評法國大革命200周年紀念版封面文章)

在這部實用的概要性作品中,雅克·索雷呈現了你想知道的關於法國大革命的一切,提供了你將會提出的一切問題。

大革命並未實現最初的目標。索雷明白這一點。他知道,有一個法國經歷了大革命,而另一個法國只是從中倖存下來。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11.《盧梭與美德共和國:法國大革命中的政治語言》

法蘭西不能承受的美德

盧梭的思想對法國大革命有巨大的影響。作為盧梭的信徒,羅伯斯庇爾企圖按照盧梭的美德思想將法蘭西建構成一個美德共和國,不僅僅是法蘭西,整個世界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所謂美德共和國最終覆滅。

盧梭式的美德是什麼?為何大革命的領袖們如此堅定地以他的美德共和國作為藍圖?啟蒙思想家要為此承擔責任嗎?無法迴避的問題。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12.《羅伯斯庇爾與法國大革命》

一個羞澀的年輕律師如何變成了暴力恐怖的化身?

從文雅柔弱的知識青年成長為血雨腥風的革命領袖終於在36歲時走上斷頭臺——馬克西米利安·羅伯斯庇爾的一生令人感慨,令人恐懼,更令人反省。他是盧梭最堅定的信徒,一個熱衷改造人類社會的理想主義者。他按照一種原理去設計一個理想天國,不遺餘力不擇手段去實現它,甚至不惜瘋狂殺戮。他口才出眾,風度翩翩,萬人傾慕;他無比真誠高尚,是不可收買的革命者;他崇高偉大,具備難以企及的美德。但,他手上沾滿鮮血,除了演說煽動,斷頭臺就是他最得心應手的實現理想的工具。一個羞澀的年輕律師如何變成了暴力恐怖的化身?

理想,自負、盲從、狂熱不會實現純粹的理想國。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13.《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家庭羅曼史》

以「家庭羅曼史」指稱集體無意識的家庭秩序圖像,這種家庭秩序的圖像構成了法國大革命政治理念的基調。作者借著討論家庭成員間的關係,闡述這種政治理念,並以家國互諭的方式,陳述18世紀的法國人視其統治者為父、視其國為家的想法。

14.《革命節日》

法國大革命者的節慶體制。「烏託邦的節日使所有的人都處於同等地位,實現了沒有差異的多樣性,人類的五顏六色被假定消除了,人類的活動和角色通通理智化了。」

大革命時期的人們也承擔起為被他們視為回到自然狀態的畸零人找到有效聯合方式的任務。因此,節日就成了法律體系的必要補充,因為立法者為人民制定法律,節日為法律提供人民。

15.《小說鑑史》

19世紀的法國,大革命遠沒有窮盡其動力,革命的激情和幻想縈繞在幾代人心中,而與此同時,舊制度復闢的危險時刻存在,舊制度與大革命上演了一場百年戰爭。

在《小說鑑史》中,作者奧祖夫通過分析法國19世紀9位作家的13篇小說,呈現了舊制度與大革命在19世紀的交鋒,考察了新舊原則走向和解的艱難歷程。奧祖夫想通過重新閱讀在19世紀具有界標作用的小說再次呈現那個世界。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