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商文旅體融合新模式(推動農商文旅體融合)
2023-04-12 06:36:17 1
農商文旅體融合新模式?一幢幢建築以大地之色為底,以別具一格的設計點亮生活,呈現出了推窗見田、開門見綠、美田彌望、蜀風雅韻的鄉村形態10月18日,成都市委主要負責人在位於大邑縣董場鎮的朗基尚善稻鄉漁歌現代農業產業園現場調研時說,服務農村是鄉鎮的重要職能,當地黨委、政府通過引進專業化企業打造產業園,不僅改變了村民的生活方式,還帶動了村民致富增收,形成了共建共享共生共榮的發展模式,值得肯定政府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以產業功能區為載體,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口,推動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讓廣大農民真正得到實惠,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農商文旅體融合新模式?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農商文旅體融合新模式
一幢幢建築以大地之色為底,以別具一格的設計點亮生活,呈現出了推窗見田、開門見綠、美田彌望、蜀風雅韻的鄉村形態。10月18日,成都市委主要負責人在位於大邑縣董場鎮的朗基尚善稻鄉漁歌現代農業產業園現場調研時說,服務農村是鄉鎮的重要職能,當地黨委、政府通過引進專業化企業打造產業園,不僅改變了村民的生活方式,還帶動了村民致富增收,形成了共建共享共生共榮的發展模式,值得肯定。政府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以產業功能區為載體,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口,推動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讓廣大農民真正得到實惠。
據了解,稻鄉漁歌現代農業產業園倡導「共享」生活模式,從人力技術、創業平臺、藝術文化、生態環境、民宿生活等方面闡述了「共享」模式在現代農業產業園中的新業態。
人力技術共享
強化人才支撐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多層次人才的支撐。把人力資源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朗基產業集團相關負責人說,大力培育加快「新型職業農民」轉化。鄉村的主體是廣大農民,鄉村振興歸根結底還是農民的振興,稻鄉漁歌把加強農民培訓放在重要位置。
約800平方米的青農創業孵化中心,主要開展人才培訓、Wework創業模式、技術社群分享。
該中心致力於打造青農創業孵化服務窗口和平臺,為有技術缺乏應用開發、有創業激情缺乏培訓指導、有團隊缺乏資金土地者提供農業技能培訓、農業技術服務、農機設備共享和農創基金扶持。
朗基綠農是田園健康產業品牌,旨在為都市家庭提供健康膳食、綠色田園的相關農業「種植、包裝、倉配、銷售、電商、社群、服務」等產品服務。在現代農業產業園中,一二三產業互融互動,通過各個產業的相互滲透融合,把休閒娛樂、養生度假、文化藝術、農業技術、農副產品、農耕活動等有機結合起來,能夠拓展現代農業原有的研發、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使傳統的功能單一的農業及加工食用的農產品成為現代休閒產品的載體。
另一方面,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以創新農業經營管理方式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和生產力水平,帶動資本、產業、人才「下沉」。
同時,田園管家、佔地約15畝的樂農學院1期以及採用裝配式建築打造的民宿,都將成為該項目的亮點之一。
創業平臺共享
孵化「鄉創品牌」
「鄉村振興做得好不好,關鍵看品牌強不強,有沒有創建以鄉村為根本、以農民為載體的品牌。」朗基產業集團相關負責人說,創立品牌需要強大的財力、人力、物力、技術的支撐。讓更多「農民」轉化為「農村品牌創始人」。
據了解,稻鄉漁歌目前已推出網紅餐廳綠翠小院,由小院、曲水流觴和「天府一鍋蒸」組成,是為林盤項目配套的首期餐廳,而「和氣蒸萬物」「媽媽廚房」是稻鄉漁歌首期推出的餐飲品牌。通過國際化平臺吸引更多優質人才、資本、產業要素聚集,打通產業上下遊,形成完整產業閉環。深挖當地特色產業資源和文化,嫁接平臺產業鏈,孵化鄉創品牌。結合世界級設計大師的國際化平臺孵化「鄉創品牌」。
米粒營是稻鄉漁歌推出的一個教育品牌,米粒營秉持「溯源、農耕、生態」的觀念,以全國多座城市的多樣化田園為基礎。從關愛少年兒童身心健康、完善人格、提升能力的角度,針對青少年積極開展以自然、農耕、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活動。
由來自日本、芬蘭等國家和地區的設計大師共同打造的藝術民宿,分春夏秋冬稻合五大主題民宿,與其餘民宿組團組合形成,部分以老川西木構老宅重新改造,部分牆體採用老青磚,還原川西民居建築特點,演繹川西人的生活居所。
藝術文化共享
重視文化的延展
「在大規模城市化進程開始之前,鄉村的歷史更悠久,範圍更廣大。對從鄉村走進城市的人來說,鄉村是故裡、是家園;對出生在城市的人來說,鄉村是自然、是桃花源。」朗基產業集團相關負責人說,鄉村振興更需要根植於內心深處的文化的支撐,稻鄉漁歌更加重視傳統文化的延展和藝術的創造力的呈現。
據悉,目前已呈現的春夏秋冬藝術裝置,位於稻鄉漁歌藝術中心旁,是規劃在稻田裡的藝術景觀,通過藝術與鄉村的結合,促進了當地產業升級,形成了新的文化地標,也盤活了當地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
而稻鄉漁歌項目大量運用了川西林盤的老舊物品,目的是通過老舊物品呈現返璞歸真的生活場景。
另外,稻鄉漁歌聯手四川美院,以「關愛教育」為核心,創建高水準的藝術交流展示平臺,營造濃厚的藝術學習氛圍,打造「藝術院校學生實習基地」,共同培養高級專業人才,用藝術教育推動鄉村文明建設。
依託豐收節、祈福節、春耕節打造的三大主題節慶IP,更形象地展示了稻鄉漁歌區別於其他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差異化和特色化。
生態環境共享
發現美麗鄉村
朗基產業集團相關負責人說,項目以「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為核心理念,致力於發現美麗鄉村、宣傳美麗鄉村、服務美麗鄉村。
據介紹,稻鄉漁歌魚稻共生立體種養示範區佔地約2000畝,採用立體種養模式,設有以育苗基地為核心的稻禾育場、以長生稻研究和多稻育種為核心的水稻育場,以及以魚、蛙、鴨、稻、果為核心的漁稻共生和景觀示範區,通過科學、標準、規範的種植、生產體系,為林盤業主提供綠色、有機、生態的食材和農產品。
而以建築景觀為動線引導,以川西生活場景為情感線索,以蜀水稻浪為視覺主線索,打造大地藝術節。通過活動讓各類藝術家在藝術節中為自然、大地所創作的作品,保留在了此地,讓藝術真正成為「大地的一部分」,讓更多人共同來關注與大自然及社區共生的藝術作品,感受鄉村的魅力。
民宿生活共享
鄉村旅居「5 2」
白居易曾說:「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隨著人們「避酷暑、避忙碌」的需求越來越多,鄉村的閒適性也被越來越多的人追捧,也有更多人選擇鄉村旅居「5 2」生活模式。
據介紹,每一位入住稻鄉漁歌的生活體驗家都可以是多重身份,比如早晨你作為民宿老闆在給你的旅客做一份精緻的早餐,上午你作為都市綠農在田間地頭忙著採摘午餐所需要的蔬菜,下午你變身為竹編大師的學徒,學習傳統工藝。
「稻鄉漁歌建立共享民宿經營模式,真正實現一處有民宿,全國可旅居的旅行方式,利用民宿閒置的權益進行交換,實現低成本到各地旅遊度假的目的。」朗基產業集團相關負責人說,集團目前已經在成都、重慶、貴陽、玉溪、蕪湖等地落子類似項目,預計2020年將在國內重點城市完成10多個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