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爆炸理論誰提出來的,這四種依據讓人認同!
2023-03-31 16:08:36 2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的未解之謎與理論。你知道宇宙大爆炸理論是誰先提出來的?它所形成的過程有哪些?有什麼依據嗎?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宇宙大爆炸理論是誰提出的
大爆炸一詞首先是由英國天文學家弗雷德·霍伊爾所採用的。霍伊爾是與大爆炸對立的宇宙學模型——穩態學說的倡導者,他在1949年3月BBC的一次廣播節目中將勒梅特等人的理論稱作「這個大爆炸的觀點」。雖然有很多通俗軼事記錄霍伊爾這樣講是出於諷刺,但霍伊爾本人明確否認了這一點,他聲稱這只是為了著重說明這兩個模型的顯著不同之處。霍伊爾後來為恆星核合成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這是恆星內部通過核反應利用氫元素製造出某些重元素的途徑。1964年發現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支持大爆炸確實發生的重要證據,特別是當測得其頻譜從而繪製出它的黑體輻射曲線之後,大多數科學家都開始相信大爆炸理論了。
宇宙大爆炸理論形成過程
它的形成過程主要是下面幾點而來;
1.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總結出星系譜線紅移星與星系同地球之間的距離成正比的規律。
2.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現代宇宙大爆炸理論:整個宇宙最初聚集在一個「原始原子」中,後來發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開,形成了我們的宇宙。美籍俄國天體物理學家伽莫夫第一次將廣義相對論融入到宇宙理論中,提出了熱大爆炸宇宙學模型:宇宙開始於高溫、高密度的原始物質,最初的溫度超過幾十億度,隨著溫度的繼續下降,宇宙開始膨脹。
3.大爆炸理論誕生於20世紀20年代,在40年代得到補充和發展,但一直寂寂無聞。 40年代美國天體物理學家伽莫夫等人正式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論。
4.60年代,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發現了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新的有力證據,彭齊亞斯和威爾遜也因此獲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5.20世紀科學的智慧和毅力在霍金的身上得到了集中的體現。
宇宙大爆炸理論的依據
它在提出以後能夠受到大家的關注,是因為有以下幾種依據;
1.星系紅移:天文學家觀測到河外天體有系統性的譜線紅移,用都卜勒效應解釋,紅移就是宇宙膨脹的反映,這完全符合大爆炸理論。
2.微波背景輻射:微波背景輻射是150億年前發生的大爆炸在今天的宇宙結構上留下的印跡。根據大爆炸理論,通過宇宙膨脹速度等可以具體計算宇宙每一歷史時期的溫度,伽莫夫等人在1948年就斷言,我們的宇宙從最初的高溫狀態膨脹到現在已經很冷了,目前宇宙中應到處存在著一定溫度的背景輻射,相應的溫度大約是5K。由於它的輻射峰值在微波波段,故稱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3.宇宙元素的豐度:大爆炸模型預言宇宙應當由大約25%的氦和75%的氫組成,這與天文測量結果極為符合。在宇宙中,氫和氦是最豐富的元素,二者豐度之和約佔99%。而且氫和氦的豐度比在許多不同的天體上均約為三比一左右。
4.宇宙的年齡:宇宙有開端就有年齡。根據宇宙膨脹的速率倒推,大爆炸發生在約150億年前。如果宇宙正在膨脹,星系正在彼此遠離,那宇宙過去必定比較小,星系過去必定靠得更近。如果能把宇宙史這個過程倒過來進行,勢必會發現在過去的某個時刻,所有的星辰都是聚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說,較早時代的宇宙,物質密度會更高。
對於宇宙大爆炸這一理論,現在還有很多反對與同意的觀點。小編感覺大爆炸是有可能發生,不過就是時間長短問題,反正小編這輩子是不用指望它能夠爆炸了。你呢,對這一理論怎麼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