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操是什麼意思,究竟起源於哪裡
2023-03-31 13:18:34 3
生活中聽到很多人說,要有貞操的平品質,但是,貞操是什麼意思?現在我們一起看看吧!
一,貞操是什麼意思
貞操是倫理道德的產物,是指女性在婚前不與他人發生性行為,稱為守貞操,簡稱守貞操。婚後與配偶以外的人沒有性關係,也可以稱之為守貞,都是貞操的表現。
1.堅定不渝,始終如一的節操。
晉袁宏《後漢紀光武帝紀三》:若夫潔己而不汙其操,守善而不遷其業,存亡若一,滅身不悔的人,這也是貞操之士。
宋贊寧等《宋高僧傳讀二神智》:智少有貞操,懇樂舍家,雲門寺惟孝為師。
明張居正的《答徐太室憲長書》:蓋公論未伸,將謂僕有私於公,則公之卓行貞操,終能白於天下。
2.指女性不失身或從頭到尾的道德。
晉崔豹《古今注·音樂》:其妹悲其姊之貞操,是為了作歌,名曰祁梁妻焉。
明章茂的《吳節婦詩序》:故裙裡,也有能閒禮義,守貞操,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臨大節莫奪,赴水火如歸,若吾鄉吳節婦。
箱鄒韜奮的《信貞操》:從這個角度來看,貞操的真正意義,應該是男人單方面要求女人忠誠的觀念,而不是實行一夫一妻制,在夫妻關係不斷建立中,相互遵守的關於性的德義。
二,究竟起源於哪裡
人類歷史的各種表現是一個自然文化變化和發展的過程。貞操也是如此。他的歷史是一個非常複雜和矛盾的過程,但畢竟是一個有規律的統一過程。歸根結底,這個過程是由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決定的。恩格斯曾經說過:歸根結底,過去所有的道德都是當時社會經濟形勢的產物,所以隨著人類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永恆的貞操觀念根本不存在。
在人類早期的原始人時期,人們不會因為赤身裸體或兩性結合而感到羞恥。當人類剛從猿進化到人類時,人類的性關係處於與動物沒有太大區別的混亂和雜交狀態。當時人類對男女的關係還處於無知階段。他們不了解性行為的意義,性行為與懷孕和分娩的關係,更不用說男性在分娩中扮演什麼角色了。他們聚在一起生活。每個女人都屬於每個男人,每個男人也屬於每個女人,包括父母、兄弟姐妹。而且群婚雜交,不知羞恥,這是因為當時人類生產力極低。但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原始人類開始產生一定的勞動分工,精力充沛的年輕人出去收集打獵。
而老年人則停留在居住地,製造工具。這使得年齡相仿的男女經常有機會接觸。同時,在長期的生產實踐活動中,在長期的人口繁殖和生產過程中,通過長期經驗的積累,人們逐漸認識和發現了人口生產的一些規律,意識到父母與子女發生性關係後的後一代有明顯的生理和精神缺陷,影響了整個原始群體的繁榮。人們開始從無意識的群體混亂的關係狀態中產生一些規範,逐漸排除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此時便產生了血緣婚姻。血緣婚姻的特點是兩性關係按年齡劃分,排除了不同年齡兩性關係的可能性。因為是統一種族,兄弟姐妹可以互為夫妻,所以這種群婚形式叫血緣婚姻。經過長期的生活實踐,原始人類偶然發現,進一步限制血親性交的集團種族比那些仍然實施血緣婚姻的集團種族強得多,因此人類集團繁殖得更快更多。更具活力和戰鬥力,於是形成了亂倫禁忌,強制同胞兄弟姐妹通婚。所以當時的人只要不與本族團內的異性發生性關係,而與他們發生性關係的是異族同輩異性,就符合當時社會的性規範。一個人的性生理成熟後,就進入了婚育階段,可以和很多人進行群婚和性關係,所以貞操的概念還沒有形成。
自禁止所有兄弟姐妹發生性關係以來,原始集團已經轉化為氏族,排除了原始群體的內部通婚和外部婚姻。氏族在禁止其成員發生性關係的同時,要求其男子集團與另一集體的女子集團發生性關係,同時也要求其女子集團成員與另一集體的男子集團發生性關係。因為女性直接生育和餵養孩子,孩子出生後就成了與女性集團密切相關的兒童集團的成員。他們成熟後,女生轉到女性集團,男青年轉到男性集團,但只知道有母親,不知道有父親。因為婦女對氏族的繁殖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個氏族就是母系氏族。社會以女性為中心,婦女在氏族中佔主導地位。
母系氏族社會早期實行群婚,但實際上群婚期間出現了一些長短成對配偶,個別存在,極其不穩定。伴隨著生產工具的改革和社會生產的發展,人們徵服自然的能力不斷提高。在狩獵方面,逐漸改變了原始社會初期收穫極不穩定、根本無法滿足人們需求的局面。獵物不僅能滿足生活的需要,而且還有剩下的。這些剩下的野獸被導致原始畜牧業出現。此時,婦女從事原始農業和馴養動物,在生產領域仍發揮著重要作用。原來,氏族不允許任何氏族成員將食物作為個人消費以外的其他用途。當剩餘產品出現時,這種限制就會減弱。結果,有或長或短配偶關係的人開始交換食物,然後交換其他勞動產品。
這種性質與商品交換沒有什麼共同之處,但它標誌著有交換關係的男女關係不再僅僅是性關係,也不再是純粹的個人關係。這種交換關係也成為經濟和社會關係,成為穩定和鞏固關係的手段。只要男女之間發生這種交換,他們就有權利和義務在性交往領域相互交流。因此,對偶婚姻產生了。雖然夫妻婚姻仍然非常脆弱和不穩定,但夫妻婚姻標誌著人類婚姻相對穩定的配偶關係,婚姻結合的牢固性傾向於加強,在夫妻婚姻持續期間,孩子不僅知道母親,而且可能知道父親;夫妻不僅有性關係,而且開始承擔相互的義務,包括撫養孩子的義務。
從群婚到偶婚的過渡主要歸功於女性。首先,女性為擴大禁止血緣近親通婚的範圍做出了貢獻。憑藉自己的生育實踐和與孩子長期相處的生活經驗,他們逐漸意識到減少性交對象和固定性交對象有利於人類自身的發展。這種對性交對象的限制逐漸從小到大。從少到多,一男一女的配偶制也得到了發展。其次,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原本是經濟的發展,人口密度的增加,氏族之間的頻繁交流,群婚失去了原本樸素的性質。女性不僅要承擔氏族的生產生活任務,還要照顧孩子,經常和很多男性發生性關係,這是一種沉重的身體負擔,也是對這種群體婚姻形式的屈辱和不堪。因此,女性越來越迫切地要求保持貞操。暫時或長期只有同一男子結婚的權利作為解救辦法,促進了對偶婚姻的形成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的性羞恥心增強,貞操觀念萌芽。貞操觀念的萌芽標誌著人類文明正在逐漸取代野蠻和無知,標誌著人類新婚姻家庭制度的誕生,為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出現奠定了倫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