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身上為何有那麼多不解之謎?其背後可能有一個十分離奇的故事
2023-03-31 14:18:22 2
當你抬頭欣賞月光時,你有沒有想過掛在我們頭頂上的滿月是從哪裡來的?自從人類誕生以來,月亮就一直在那裡,被我們注視著,並「注視」著我們。但是直到今天,沒有人知道它從哪裡來。
4年美國宇航局「克萊曼婷」號探測器拍攝的月球關於月球的起源,目前學術界最流行的理論之一認為,月球是大約45億年前以其胚胎形式出現的原始地球和另一顆原始行星碰撞的結果。與地球相撞的原始行星被稱為「忒伊亞,古希臘神話中的月亮之母」
「碰撞理論」可以解釋地球和月球上科學家發現的一些奧秘例如,與地球相比,為什麼月亮看起來這麼大?但是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一些新的證據不斷動搖著「碰撞理論」
「碰撞理論」認為月球上70%到90%的物質是從「泰婭」繼承的太陽系中的大多數天體都有獨特的化學成分。地球,「泰婭」和月球都應該如此。然而,科學家們在分析了阿波羅太空人帶回的月球巖石後發現,月球上的同位素比例與地球非常相似。同位素是我們對一系列原子核中質子數相同但中子數不同的元素的統稱。
的發現是對「碰撞理論」的巨大衝擊如果我們想證明自己,我們只能認為原始地球和「Teia」有相同的起源,所以它們有相同的同位素比率。但是這種可能性實際上非常小另一種可能性是,在原始地球和泰婭碰撞後,兩者的物質完全混合。地球的大部分在這次碰撞中「蒸發」了。「蒸發」的物質形成了一個甜甜圈狀的環,月亮就是從這個環中誕生的。但是這需要兩者的碰撞來滿足非常苛刻的條件
3年9月9日,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在線版上的一篇論文顯示,月球巖石中氧同位素的比例略有不同,但有規律地取決於月球巖石的類型。研究人員認為,以前對月球同位素比率的測定忽略了月球巖石類型的差異,因此,就月球巖石和陸地巖石之間的差異得出的結論是不可靠的。
的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差異的存在表明原始地球和Teia之間的碰撞只是部分混合了這兩種物質碰撞後大約1000年,「環」中蒸發的巖石開始凝結成巖漿,落到新生的月球表面。從天而降的巖漿與新生月球表面的熔巖海有著複雜的反應,導致月球最外層巖石的同位素比率與地球非常相似。然而,月球的內部,也就是地幔,仍然繼承了「Teia」的同位素比率,並且仍然不同於地球。
的發現一方面表明「Teia」可能來自遠離地球的軌道;另一方面,這也意味著「碰撞模型」不再足以解釋陸地和月球同位素的差異。研究人員希望人們能提出更多的假設。然而,月球巖石樣本的缺乏可能會限制未來的研究。
,所以月亮是地球和Teia的女兒。地球和泰婭的結合產生了月球,但只有地球倖存下來。「特洛伊」犧牲了自己,成為了月亮的一部分。在月球上,也有地球的「基因」這真是一個奇怪的故事
參考: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1-020-0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