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皇帝簡介,嘉慶皇帝以「禁」治國的教訓
2023-04-01 09:14:40 1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為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一年元旦,接受父皇禪讓即位,年號嘉慶,這一年為西曆1796年。實際上,時年27歲的嘉慶皇帝,直到四年後乾隆爺死,才開始親政。
以「禁」治國
親政第一件事兒,就是扳倒大貪官和珅。正如當時廣州童謠所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看來做皇帝還真不能養廉,要養貪,養廉養得大家都窮了,做官還有什麼意思?做皇帝沒有錢花還有什麼意思?所以要養貪,一貪就有原罪,把柄都在皇帝手裡,就會對皇家「無限忠於」,當他們貪得民怨沸騰了,皇帝再來反貪倡廉,除了銀子譁譁流入皇家內務府,還得到人民的更加擁護,你說誰是十八世紀的世界首富?
嘉慶沒有「十全」能力,好在有這筆錢,可力保康乾盛世。他不差錢,卻心虛,因白蓮教唱著流行兒歌起義。
曾國藩就生在嘉慶朝,他沒聽過流行歌曲,那是因為朝廷上有一位神經衰弱的皇帝,他治國就用一個字:「禁」!禁了流行歌曲。流行歌曲關乎王朝氣運,尤其是兒歌,童言無忌,直達天機。
還有「亡國之音哀以思」什麼的,「慘慘、悽悽、戚戚」,都被他一禁了之。
禁了流行歌曲,那是耳朵的領域,五官之一。顯然還不夠,還有眼睛的領域,該看什麼,不該看什麼,都要合乎禮,非禮勿視,因此,他又禁了坊肆及家藏不經小說,王朝氣數,已可知矣。
以「禁」立人,以「禁」治國,還要文化做什麼?文化式微了。
對內禁了,對外呢?如法炮製,也還是一個「禁」字。禁的對象,那時,主要就是傳教士。他們是從哪裡來的?禁傳教,禁禮拜,關閉教堂,關押傳教士,並遣送回國。這還是輕的,在湖南,傳教士蘭月旺,以「夷人潛入內地」,竟被湖南巡撫抓起來,處以絞決。夷教受難,文明在衝突。
皇帝拒絕了天使——傳教士,卻招來了魔鬼——鴉片煙。禁了傳教,又來禁鴉片,無論上帝的,還是魔鬼的,都禁了。然而,嘉慶一朝,傳教士和鴉片煙,還未成氣候。
令朝廷為難的是,一禁,來了鴉片,再禁,起了「邪教」。
還在曾國藩五歲那年,破獲了灤州石佛口王氏世傳「邪教」案。王氏之教,緣於日本香道,明代王森自稱聞香教主,後來又稱清茶門,改了茶道,傳二百餘年。此教一破,為首者凌遲,族人流放,習教者為奴。
嘉慶朝的最後幾年,正是曾國藩成長的關鍵時間,白蓮教被鎮壓了,此時他才十歲,冥冥中的一些事情,有時真的說不清,只好歸之於宿命。太平天國風起雲湧時,偏偏遇到了這個當年不過十歲的孩子,而他仿佛就是這場運動的天敵,專門等著運動到來,放出他人生的勝負手。
嘉慶朝二十餘年,治國平天下的功夫,全下在白蓮教身上,終於滅了「邪教」嘉慶皇帝簡介,可衰運還是來了。有一天,嘉慶帝同往常一樣,乘轎進了紫禁城神武門,將到順貞門時,有一人猛地衝出,手持小刀,直撲過來。這襲擊,猶如霹靂,魂飛魄散矣。刺客陳德在供詞中說道,我是因為窮苦不過,心裡氣惱,遂起意驚駕,想因禍得福。他曾做過一夢,夢見自己進了皇宮,穿了蟒袍。他一想,自己將來必有朝廷福分,就動了不安本分的心。皇帝打了多少預防針,可這「不安分的心」怎「禁」?
生命的最後那些日子,皇帝往木蘭秋狩,可沒有過幾天,就傳來了他的死訊,生龍活虎的一個人,怎麼一下子就死了呢?誰也不敢問死因。後來,從朝鮮國那邊傳來一種說法,據說是被雷電劈死的。皇帝一行狩獵歸來,路上恰遇變天,雷電交加,皇帝被擊中落馬。一看皇帝,被雷擊燒焦,面目全非了,已無法收殮屍體。大臣們商議,將一相貌、身高與嘉慶相似之太監處死,下葬了事。
當然,關於嘉慶帝的死,說法很多。如果此說為真,那必是老天對他的報應,他禁得了人,還禁得了天?
赫曦!
這一年的7月,嘉慶帝卒於熱河,8月,道光帝就即位了。嘉慶朝是清王朝的拐點,雖承盛世遺韻,而衰像已然。可誰也沒有想到,正是在這拐點上成長起來的娃子——曾國藩,頂起了大清朝的天。
嘉慶被困於「邪教」,而道光則受制於煙毒。嘉慶帝只管禁,可越禁問題越多,他撒手一去,問題就成了羅鍋,都要道光帝來背著。禁鴉片禁出了鴉片戰爭,反「邪教」反出了太平天國。
鴉片從元代傳入中國,本是作為藥物來用的,這在《回回藥方》裡有記載,到了明代,中國人學會了提取的方法,自己也能生產鴉片,但主要還是作為藥物來用的,這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裡中有記載,製法語焉不詳。後來,鴉片與菸草混合,而有了鴉片煙,它不是藥品,而是吸食品。
清康熙年間,鴉片煙從南洋傳到臺灣,康熙收復臺灣,順便將鴉片煙也收來了。起初,鴉片煙流行於閩粵沿海一帶,到了雍正朝,開始泛濫,危害性顯出來,雍正下了禁菸令,區分了鴉片和鴉片煙,只禁鴉片煙,不禁鴉片。乾隆朝也如此。可是,到了嘉慶朝,就一刀切,統統都禁了。
可哪裡禁得住呢?乾隆朝進口鴉片,起初,每年只有一百來箱,後來逐步增加到一千來箱,嘉慶朝一禁,反而漲到了每年進口兩千多箱。禁到道光初年,竟輸入鴉片約四五千箱,沒幾年,其勢翻番,鴉片輸入每年達一萬多箱,煙毒泛濫起來,而且從沿海進入中原。
那時,曾國藩落腳在嶽麓書院裡。嶽麓書院,坐落在嶽麓山清風峽口,位於湘江西岸,為南嶽衡山山脈一支,南嶽七十二峰,以衡陽回雁峰為首,長沙嶽麓山為足,故名嶽麓。
「西南雲氣來衡嶽,日夜江聲下洞庭」,此為湖湘山川之大勢。
當曾國藩入學時,嶽麓書院已歷時八百多年了,理學傳承,湖湘學派開山,真是「地接衡湘,大澤深山龍虎氣;學宗鄒魯,禮門義路聖賢心」。門額高懸宋真宗賜的「嶽麓書院」御匾,兩邊掛著「惟楚有才,於斯為盛」的對聯,上聯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下聯出自《論語·泰伯》。
當時,嶽麓書院山長是歐陽厚鈞嘉慶皇帝簡介,嘉慶四年進士,曾任御史。他在嶽麓書院主講了二十七年,弟子三千,不意竟收得這樣一名弟子。
曾國藩從前門走進來,他一眼就看到了赫曦臺,據說,當年朱熹在此講學時,常常一早就爬起來,跑到嶽麓山頂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大吼一聲:「赫曦!」「赫曦」的意思是,紅太陽升起來了!後來,張栻就在此修了「赫曦臺」。可沒想到,朱熹那一嗓子居然吼出了天命,從此召喚湘人,十九世紀是曾國藩,到了二十世紀,終於出了一位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赫曦」人物。
那人「獨立寒秋」,望「湘江北去」,在讀書筆記裡,寫道:「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公。」可這位「曾文正公」,在那時,卻不過一鄉下學子。
作者為學者伉儷,合著《文化的江山——重讀中國史》《通往立憲之路——告別晚清的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