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百年風範的清河崔氏,靠門第入仕,憑讀書從政

2023-04-01 15:28:33

  作為中古時期的豪族,清河崔氏的地位一度堪比帝王,後來雖然失去了門閥制度的庇護,但仍然能讓家傳文化相繼。崇佛的年代,他們吸納佛學;崇尚科舉的時候,他們又轉而在經學、文學中遊弋,時刻保持家族的文化地位。「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在清河崔氏的千年傳承中,一直貫穿始終。

  「天下崔姓是一家,團結和諧秀中華。詩書勤耕讀,仁愛慈善讓。」清河崔氏後人崔相臣在贈給同村人崔之文的這塊匾上,寫下了自己對家族千年積澱的理解。

  作為中古時期的豪族,清河崔氏的地位一度堪比帝王,後來雖然失去了門閥制度的庇護,但仍然能讓家傳文化相繼。崇佛的年代,他們吸納佛學;崇尚科舉的時候,他們又轉而在經學、文學中遊弋,時刻保持家族的文化地位。

  姜太公的後裔連公主都嫁不進來

  初冬時節,臨淄姜太公祠內,依舊是松柏茂密,綠意盎然。

  崔氏先祖之碑前,中華崔氏歷史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中華崔氏統譜主編崔相臣介紹,崔氏的太始祖為齊國開國國君姜太公。太公助周文王武王滅商,以首功封於齊國。齊國首都臨淄也因此成為崔氏後人心中的發源地。

  崔相臣表示,崔氏始祖為太公嫡孫季子。太公傳位於其子齊丁公,丁公去世後,應當有嫡子季子繼位,但是季子仁愛,讓國於庶弟叔乙即齊乙公。季子則來到封地崔邑這個地方,此後在此生活,季子後人就以邑為姓,崔氏從此形成。

  不僅崔姓是姜太公後裔,還有諸如姜、呂、丘、丁、許、謝、紀、高、章、賀、柯、盧、薄、賴、連等諸多姓氏都是太公後裔。

  「天下崔氏是一家」,崔相臣介紹,今年的紀念姜太公誕辰3153周年祭禮,眾多崔氏後人從各地趕來參加。

  因為季子有讓國之美名,其後裔多為齊國公卿,是當時的公卿世家之一。

  崔氏的前幾代人,大多默默無聞,直到崔杼這一代,才開始在齊國朝堂之上發聲。

  崔杼,春秋時齊國大夫,後為齊國執政。齊靈公時曾率軍伐鄭、秦、魯、莒等國,靈公病危,迎立故太子呂光(齊莊公)。他在齊執政二三十年,當國秉政,先後立莊公、景公。後來由於他在政爭中失敗,崔姓才在齊國失去權勢,南遷魯國。

  後直到秦朝,崔氏再次崛起。崔相臣介紹,秦朝時,崔杼裔孫崔意如被封為東萊侯。

  漢朝建立以後,崔意如長子崔業襲封這一爵位,並在清河東武城定居下來。

  其後代在漢魏南北朝及隋唐時發展成為名門望族,名賢輩出,史稱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後長仕北朝,其中崔浩歷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參與軍國大計,對促進北魏統一北方起了積極作用。後人稱頌為「南北朝第一流軍事謀略家」。

  魏晉以後,郡望成為貴族的身份標誌。北朝隋唐時清河崔氏與博陵崔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並稱為「七宗五姓」,崔姓被公認為「天下第一高門,北方豪族之首」。

  北朝時期,官方出面為漢姓定譜籍,準備將四個望族列為「一等」。隴西李氏得知消息,派人趕到京城打點,但最終還是沒能拼過崔、盧、鄭、王四個世族。後來,自稱「隴西李氏」的李淵建唐,「隴西李氏」才被列為「第一」。

  唐初官員修訂《氏族志》,把崔氏列為第一,唐太宗大怒:崔氏早已衰微,既無顯官,又無人才,憑什麼列為第一?難道我李氏貴為天子,還比不上崔氏嗎?遂下令改以皇室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長孫氏第二,崔氏與其他山東士族列第三。雖然如此,清河崔氏仍為士族高門,有多人擔任宰相。

  在唐代,七宗五姓勢力極大,皇帝曾想把公主嫁到清河崔氏,也被無情地拒絕。

  唐高宗時,出身寒微的宰相李義府,為他的兒子向七大望族求婚,不但處處碰壁,還受到了羞辱。李義府懷恨在心,便說服皇帝下詔禁止七大望族通婚。七大望族不敢公然抗旨,只好省去婚禮儀式,只在天黑後用一頂花紗遮蔽的「簷子」(肩輿),把新娘抬到新郎家。中唐以後,「簷子」迎親甚至成為有身份的標誌,七大望族之外的家族也紛紛效仿。在宋代,「簷子」送嫁逐漸公開,「簷子」也開始被刻意裝飾,成為花轎的前身。

  為照顧兄長寧願失去升遷機會

  「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在清河崔氏的千年傳承中,一直貫穿始終。

  研究清河崔氏的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夏炎認為,在儒家傳統濃厚的世家大族中,孝悌的培養與實踐是家學思想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清河崔氏成員歷來就有非常強烈的孝悌觀念。

  北朝時,崔宏父子以孝行傳家。北魏道武帝一次在回京的路上,「親登山嶺,撫慰新民,適遇玄伯(崔宏字玄伯)扶老母登嶺」,崔宏的孝行使其備受感動。

  其子崔浩亦是一個孝子,《魏書》卷三五《崔浩傳》記載,崔浩的父親崔宏生病很嚴重的時候,崔浩就剪去指甲,剪下頭髮,夜裡在庭院中抬頭祈禱上蒼。希望父親的身體能夠好轉。並祈求上天,能夠用自己的身體替代父親生病,換取父親身體健康,在地上不斷磕頭導致磕頭的地方留下了不少血。

  《南齊書》卷五二《文學·崔慰祖傳》稱崔慰祖「父喪不食鹽」,其母實在不忍心,對他說:「汝既無兄弟,又未有子胤。毀不滅性,政當不進餚羞耳,如何絕鹽!吾今亦不食矣。」崔慰祖不得已而從之。

  到了唐代,儒學得到進一步發展,孝的觀念在世家大族家傳思想中的地位也愈加突出。

  唐玄宗開元年間的崔希喬是一位遠近聞名的大孝子,做人以孝為本,尤以孝事親,進而以孝事君,以孝治民。做官之時,使得「風化大行,貧弱之輩,荷其仁恕」,把自己的孝道發揮得淋漓盡致,獲得了極好的政聲。

  崔玄籍父子在孝行方面也有突出表現。母親去世後,崔玄籍非常悲痛,身體因悲傷而遭受重創,差點逝世。其子崔歆「期歲喪母,便悲傷思慕,見於顏色」。

  後來崔玄籍因為別人誣陷,被下放到南方偏僻地帶做官。崔歆不放心父親一個人獨自去遠地,就跟隨而去。在上任的路上,遇到洪水暴發,崔玄籍被大水衝到洪水中,隨從們都非常害怕,不敢上前營救,崔歆一下子就跳到洪水中,遊到父親身邊,竭力救援。後來父親得救了,但是崔歆卻被洪水衝走。

  夏炎認為,崔歆以小小年紀於洪水中救父而死,這種行為著實令人感動。說明此時的孝悌觀念指導著家族成員的行動,在一些家族成員思想中已發展到能夠為之付出一切的地步。

  唐僖宗時,宰相崔彥昭事母至孝,《舊唐書》卷一七八《崔彥昭傳》:「彥昭事母至孝,雖位居宰輔,退朝侍膳,與家人雜處,承奉左右,未嘗高言。歲時慶賀,公卿拜席,時人榮之。」

  清河崔氏即使身為宰相,一身榮耀,也要把行孝道奉為處世的重要原則。在夏炎看來,處於顯赫時期的世家大族的孝母行為,一方面是家族儒家倫理道德思想的具體實踐,另一方面通過將這種行為納入政治範疇,有利於維護並提升家族的政治地位。

  夏炎介紹,在悌的方面,清河崔氏兄弟友愛的事例也很多。

  唐崔隱甫是玄宗時期的御史大夫,被提拔為并州司馬,但是因為恰逢兄長崔逸甫患上急症,崔隱甫沒有去上任。為了照顧生病的哥哥,崔隱甫寧願錯失升任的機會。

  孝悌觀念在清河崔氏家傳思想中佔有重要地位。對於家族來說,孝悌觀念對家族成員的行為具有制約性,是維繫家族成員之間正常關係的精神紐帶;對於國家社會來說,孝悌觀念有利於穩定社會秩序。

  《論語·學而》中提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夏炎認為,孝悌觀念由維繫家庭關係,發展到家族關係,進而上升到整個社會關係的維繫,這就是封建社會從統治者到平民均重視孝悌的關鍵所在。

  在教育上給予女子同等權利

  夏炎認為,清河崔氏家族自形成之日起就有詩書傳家的家族傳統,好學的家風累世不替。

  曹魏崔琰在青年時代就曾就學於東漢著名的經學家鄭玄門下,積累了深厚的經學根底,由此而開清河崔氏好學之風。

  南北朝清河崔氏基本延續了漢代以來的學術傳統,以儒家經學為主,而兼綜其他學科。由於北朝清河崔氏數代保持好學的家風,因而其中不乏學識淵博的大家,知識面十分廣博。崔浩便是十分突出的例子。《顏氏家訓》卷三《勉學》中提到:「洛陽亦聞崔浩、張偉、劉芳,鄴下又見邢子才:此四子者,雖好經術,亦以才博擅名。」

  隋唐時期清河崔氏家學的學術傳統在延續經學主體地位的同時,也很重視禮學、章句訓詁、文學等方面。

  清河崔氏在強調男性家族成員文化水平的同時,對於女性成員的學業亦同等重視。由於她們從小就有好學的傳統,所以清河崔氏的一些女性成員同樣飽讀詩書、才學過人。

  崔元孫之女「歷覽書傳,多所聞知」,對其子親授《毛詩》、《曲禮》,後「學行修明,並為當世名士」。

  崔彥穆女「博涉書史,通曉治方」,年二十其夫鄭誠去世,獨自教養其子鄭善果讀書做人,在當時傳為美談。

  夏炎表示,世族女子具有一定文化水平,說明清河崔氏比較注重家族整體文化素養的培養,在男子享有受教育權利的同時,也給予女子同等的待遇,促進了家族總體文化地位的提升。家族女性嫁於別姓之後,便將自家的家學帶到重新組合的家庭中,這有利於家族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傳播。

  夏炎介紹,清河崔氏是典型的文化世族,世代相傳的家傳文化除了它本身的文化意義外,在政治方面亦具有一定的功用。家傳文化在世家大族的形成、家族成員的入仕及從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清河崔氏大族形成於魏晉時期,對於世家大族形成起關鍵作用的崔琰、崔林入仕途徑顯然不是政治或經濟的,他二人之所以能夠參加到曹魏政權中來,是得益於曹操的徵辟,而曹操之所以能夠任用他們,與他們擁有的文化功底密切相關。

  隋唐以來,科舉取士逐漸成為士人入仕的重要途徑。在唐代,入仕途徑主要包括科舉、雜色入流、門蔭等幾種形式。在唐前期,門蔭是重要的入仕途徑,世家大族子弟藉父祖宦位而得以優先入仕。但隨著才學取士原則的不斷強化,科舉取士在入仕途徑中的地位愈顯突出。

  夏炎介紹,清河崔氏有仕宦記載成員287人,其中有確切入仕途徑記載者84人,科舉入仕66人,門蔭入仕18人,前者遠遠多於後者。清河崔氏凡是處於政治高峰期的成員,基本上都是通過科舉入仕的。在唐代,清河崔氏出了12位宰相,其中,除崔知溫以門蔭入仕,崔神基、崔詧、崔元綜入仕途徑不明外,其餘8人均以科舉入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同类文章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人們對鬼神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爭論,有的人相信鬼神的存在,並對此深信不疑,害怕獨自行走於黑暗之中,有什麼奇怪的風吹草動,他們都會覺得是鬼在作祟。但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很多人都開始相信科學,認為鬼神一說實乃封建迷信。但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卻發表言論說其實是有鬼神的存在的。關於霍金史蒂芬·威廉·霍金,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強大的唐朝,雄圖大略的唐玄宗!唐朝,是中國最強大的朝代之一,因此中國人也被世界各國成為唐人!而唐朝之所以是中國最強大的時代之一,其中之一就是唐朝的統治者有很多都是勵精圖治,雄圖大略的君主,其中就包括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治下的開元盛世,是唐朝最強盛的時候,而唐玄宗本人和擁有「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成就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中國成立的時候一共有3面國旗,第一面是五色旗第二面是晴天白日旗,第三面是現在的五星旗.在推翻清朝的時候使用的五色旗為什麼國父孫中山卻不喜歡呢,而用了青天白日旗來代替呢小編來為你們說說民國的那些事.五色旗的來歷1912年1月3日到10日,新建立的民國各省代表會議與臨時參議院先後通過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是慈禧的侄女,後來被欽定成婚第二年成為皇后,裕隆太后雖然沒有慈禧太后的政治天賦,但也絕不是一無是處的人,在最後還是權力保存了清皇室的威嚴退位讓國,之後便成為了袁世凱的妾,這裡面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隆裕太后個人簡介: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大家還記得98年的那場印尼事件嗎?那個被稱為「黑色五月暴動」的事情還有人知道了解嗎?這是我們國家建國以來華人受到最嚴重的傷害的事件。你知道當時我國政府是什麼放應嗎?當時的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傷亡有多少?下面一起喝小編來了解一下吧!1998印尼屠華事件在1998年的5月13日,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中的棉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大清朝統治了中國上百年,其中不乏出現了一些一代明君.比如什麼康熙乾隆之類的.不過在清末的時候.有一個清國皇帝是一個悲劇,他就是被後世熟知的光緒皇帝.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歲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崩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說起司馬懿評論大多是包含著貶義,因為 本人城府太深,又善於心計。並且極能隱忍。所以才會成就他卓著的一生。那麼這樣一位擁有豐功偉績的人物關於他的死因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呢!是真實的麼?司馬懿怎麼死的?民間傳說他是被報復致死的。這就和諸葛亮很有關係了,因為他是唯一能與諸葛亮抗衡的人,並且唐唐孔明都被他氣死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大清朝在康熙皇帝手中可以說是蒸蒸日上飛速發展,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代王朝,以大清朝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能匹敵,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籤訂了一份中國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什麼是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是清朝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籤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由領事為內大臣索額圖、佟國綱等人同俄羅斯使團籤訂,內容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在中國考古的歷史裡,海昏侯墓,是目前為止,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墓主的身份,是漢代的一位君王,他叫劉賀。他可以說是歷史上幾個在位最短的皇帝之一,僅僅在位27天,就因荒淫和無作為被廢,看來作為漢武大帝的孫子,後世之臣仍然不會留些情面,史稱劉賀為漢廢帝,海昏侯,這些字眼真的含有一些貶義。不管怎麼說,海昏侯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一生可以說是富有傳奇色彩,也為蜀漢政權的確立立下不小的功勞,而諸葛亮生前神機妙算,死後也早就猜到了定會有人來挖他的墳,諸葛亮墓到底在哪,有沒有被挖過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諸葛亮墓傳聞:在諸葛亮死後曾留下三個計謀,一是斬魏延、二是退司馬、三是隱藏自己的墓,諸葛亮讓姜維找來11個人為他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