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原來是個人名,漢典萬年曆的由來
2023-04-01 18:50:19 2
在中國古代計算日期並不是用現在的陽曆,而許多老一輩也認為陽曆不準,大多喜歡用陰曆來計算日期,生日等等,那麼你知道漢典萬年曆的由來嗎?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關於漢典萬年曆的傳說由來

漢典萬年曆傳說的上半部分,相傳很久以前,在山清水秀的定陽山下,住著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他家境貧寒,以砍柴挖藥為生。那時節令很亂,弄得莊稼人無法種田。萬年是個有心計的青年,立志把節令定準。一天,萬年上山砍柴,坐在樹下歇息,他受樹影移動的啟發,研製出日晷,測日影計算一天的長短。可是,天的雲陰霧雨影響測計,於是他又想做一件計時器彌補日晷的不足。那天,他上山挖藥來到泉邊,崖上的泉水有節奏的滴答聲引起了他的注意,聰明的萬年回到家就做成了五層漏壺計時。慢慢的,他還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複一遍。最長的一天在夏至,最短的一天在冬至。
漢典萬年曆傳說的中間部分,那時的天子叫祖乙,當時的節令失常歲月不測令他十分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設天台祭天神可明歲月。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於事。萬年知道後,忍不住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天子,向祖乙解釋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還派了十二個童子服侍萬年。祖乙希望他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
漢典萬年曆傳說的下半部分,有一次,祖乙要阿衡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當阿衡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阿衡見此,知道萬年的曆法已研究成功,心中忐忑不安,擔心萬年因創建曆法而得寵,國君會怪罪自己無能,便派了一個刺客去除掉萬年。誰知,刺客被衛士發現,被當場緝拿。祖乙知道後,懲處了阿衡,並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第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名春節吧。冬去春來,年復一年。」
漢典萬年曆傳說的結局,後來,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曆。當他把太陽曆呈獻給繼任的國君時,自己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將太陽曆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從此,人們在過年時都要掛上壽星圖,以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這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
以上就是關於漢典萬年曆來源的介紹,原來萬年曆還有這樣的故事,而萬年曆在以前是叫做太陽曆,現在之所以稱作萬年曆是因為當時國君為紀念萬年,而過年掛壽星圖也是因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