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值得看的劇情類電影(十部最值得觀看的劇情電影)
2023-06-09 17:03:16 2
前提摘要:有人說: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人是有情感的。
在情感的表達過程中我們往往比較含蓄與委婉,
然而有種形式的出現卻彌補了我們這一塊的缺失。
那就是電影。
電影可以敘述很多的情感,也比較直接,我們往往可以通過觀看電影去發現一些我們隱藏的情感!
那麼,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十部在表達情感方面比較經典的電影,以供參考!
第一海上鋼琴師基本信息
《海上鋼琴師》是由朱塞佩·託納託雷執導,蒂姆·羅斯、比爾·努梅蘭恩尼·蒂埃裡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1998年10月28日在義大利上映。
該片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客輪上與鋼琴結緣,成為鋼琴大師的傳奇故事。電影是由亞歷山卓·巴利科根據1994年的劇場文本《1900:獨白》改編而成。
導 演 吉賽貝·託納多雷
編 劇 亞歷山大·巴利科
類 型 劇情,愛情,音樂
主 演 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裡
片 長 1 65分鐘(剪切版:125分鐘)
上映時間 1998年10月28日
主要獎項 義大利電影金像獎
劇情簡介
1900年, 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氣船上的孤兒(蒂姆·羅斯飾)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比爾·努恩飾)收養,取名為「1900」。
然而好人不得好報,燒爐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幾歲大的1900又再度成為了孤兒。過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他從不敢離船上岸去,只因紐約無際的高樓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沒有安全感。
從此,1900展開了在海上彈奏鋼琴的旅程,吸引了愈來愈多慕名而來的旅客,而麻煩也接踵而至 。
花絮
1、片中挑戰1900的那位爵士樂鋼琴家,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就是傑利·羅爾·莫頓,《The Crave》本來就是他的作品,其父克拉倫斯也是早期爵士樂的重要人物之一,據說是第一位在譜子上使用爵士樂這個字眼的人。
2、電影中的維吉尼亞號在歷史上確有其船,1904年出廠,1954年左右被廢棄。它還與鐵達尼號有關,據說沉船時維吉尼亞號就在附近能接收到無線信號的地方。
3、片中輪船的外觀設計靈感來自於盧西塔尼亞號及其姐妹茅利塔尼亞號。1900彈鋼琴的舞廳有著跟茅利塔尼亞號相似的圓形屋頂。
4、由於中途曾一度中止,劇組花了110天的時間用於拍攝。在羅馬搭建了19處外景,奧德薩11處。45名演員。75名工作人員。10000名群眾演員。2500套服裝。維吉尼亞號使用的是一艘165米長的俄國退役般艇。
影片評價
1、《海上鋼琴師》的情節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著一浪。在狂風暴雨中一邊任鋼琴自由滑動一邊彈奏,小孩子無師自通的演奏震驚滿船的人,這些只不過是大師的鋪墊罷了。自稱「爵士樂祖師」的傑利上船與1900比賽鋼琴,激動人心的程度簡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槍戰相媲美。 (新浪評)
2、《海上鋼琴師》的精神內核無疑是純真與自由:天賦秉異的1900就是這樣的象徵,他放蕩不羈、不為世俗所動,只因演奏是他畢生所愛,他不必下船隻要一直沉浸在音樂中就得到了最純碎的快樂。就像節目所說:這部影片就是獻給那些始終嚮往單純、遠離喧囂的人。純真是他們固有的屬性,不會因為時間而改變。(新華網評)
第二 教父系列基本信息
《教父》是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馬龍·白蘭度、阿爾·帕西諾等主演的黑幫電影,於1972年3月24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改編自馬裡奧·普佐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以維託·唐·科萊昂為首的黑幫家族的發展過程以及科萊昂的小兒子邁克如何接任父親成為黑幫首領的故事。1973年該片獲得第45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獎。2007年被美國電影協會選為「百年百佳影片第二位」 。
導 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編 劇科波拉、馬裡奧·普佐
製片人艾伯特·魯迪
類 型 劇情,驚悚,犯罪
主 演馬龍·白蘭度,阿爾·帕西諾
片 長 175分鐘
上映時間 1972年3月24日
票 房 2億4500萬美元(截至1997年)
主要獎項 第45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影片
第45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男主角
第45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改編劇本
幕後花絮
1、在影片拍攝期間,科波拉與製片方派拉蒙影業公司發生了激烈衝突,以致製片方考慮過將他換掉。
2、片中馬龍·白蘭度的大多臺詞是照著提示卡念出來的。此外,他還有意模仿了維託·科萊昂的人物原型Costello的聲音。
3、馬龍·白蘭度希望讓唐·柯裡昂看起來像「鬥牛犬」。試鏡時,他在嘴裡塞了棉花,讓兩頰鼓起來。實際拍攝時,他佩戴了一副牙醫特製的牙套。
4、扮演盧卡的Lenny Montana因與馬龍·白蘭度配戲非常緊張,甚至說錯了臺詞,不過科波拉認為他的緊張表現恰到好處,在最終版本中予以保留。
5、片中維託給了強尼一個掌摑。然而這是劇本中沒有的,扮演強尼的阿爾·馬蒂諾流露出的困惑也是他真實的演繹。
6、開篇場景中白蘭度懷抱的那隻貓是他在派拉蒙的片場偶然發現的一隻流浪貓。這隻貓的呼嚕聲甚至蓋過了白蘭度的臺詞。
創作背景
《教父》改編自馬裡奧·普佐於1969年出版的同名小說。小說中的主人公維託·科萊昂的原型是被稱為「黑幫總理」的Frank Costello以及暴徒Vito Genovese。Frank Costello和Vito Genovese都是紐約黑手黨的成員,小說中的一些黑手黨行動也源於兩人製造的真實事件。小說中有些主要情節沒能出現在影片中,比如維託·唐·科萊昂對於早年生活的倒敘,包括他如何移居美國、怎樣殺死唐·法努奇以及如何成為黑手黨的教父。
評價
1、《教父》以沉鬱冷靜的風格講述了一段頗具浪漫主義色彩的黑幫史詩。它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黑幫電影之一,被譽為男人的聖經。該片不但在評論、藝術和票房上都取得了成功,而且它還為後人樹立了一個典範,是一部眾口稱讚的經典電影,它在權威電影網站上的好評率高達百分之百 。美國權威電影組織美國電影學院將其評為「美國最偉大的黑幫經典電影」 。(時光網、新浪網評)
2、《教父》以精細的筆墨描述了黑手黨全盛時期的家族恩怨。雖然影片的格局龐大、情節複雜、人物眾多,但是導演科波拉卻把整部影片處理得有條不紊、扣人心弦,展現了高超的專業技巧(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評)
三 美國往事基本信息
《美國往事》是一部由瑟吉歐·萊昂執導,羅伯特·德尼羅、詹姆斯·伍茲、伊莉莎白·麥戈文、塔斯黛·韋爾德等人主演的劇情片。
影片以紐約的猶太社區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麵條」從懵懂少年成長為黑幫大佬的歷程,同時也展現了美國從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的黑幫史。1984年2月,該片在美國上映。1985年,該片獲得了第8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等獎項。
導 演 Sergio Leone
編 劇Piero De Bernardi, Leonardo Benvenuti,Franco Arcalli ,Enrico Medioli,Franco Ferrini等
類 型 劇情,犯罪
主 演羅伯特·德尼羅,詹姆斯·伍茲,伊莉莎白·麥戈文,塔斯黛·韋爾德
片 長 229分鐘,139分鐘(美國),255分鐘(2012坎城電影節)
上映時間 1984-02-17(義大利)
劇情簡介
二十年代的美國,綽號「麵條(Noodles)」的紐約少年和幾個同齡朋友一起認識了聰明狡黠的麥克斯。他們開始從事走私活動。不久,麵條在一場械鬥中殺傷人命,被關進監牢。
若干年後麵條被釋放出獄,當年的小夥伴們已經變成了成熟健壯的青年。在麥克斯的帶領下,他們重操舊業,開始了一系列的搶劫、盜竊、敲詐活動。隨著犯罪活動的不斷深入,麥克斯似乎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然而,禁酒令的取消使得私酒的生意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為了一步達到最後的目標,麥克斯竟然把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也列入了行動目標。有過鐵窗經驗的麵條不忍眼看好友走向毀滅,偷偷打電話報警,想逼迫麥克斯收手。警察與麵條的朋友展開激烈槍戰,麥克斯等人全部被殺。麵條在極端的悔恨與痛苦之下,離開了自己生長的地方,離開了心愛的姑娘,遠走他鄉。
幾十年後,幾近垂暮的麵條潦倒回鄉,意外發現原來當年的一切都是麥克斯的精心策劃。他借麵條和警察之手除去夥伴,自己則金蟬脫殼,吞沒了團夥的巨款,改頭換面之後躋身政界,成為上層社會的名流,並把麵條心愛的姑娘據為己有。面對多項指控無法脫身的麥克斯懇求麵條殺死自己,幻想以此贖回自己的罪孽,逃脫法律的審判,被麵條所拒絕。麥克斯走投無路之下跳進垃圾粉碎機自殺 。
幕後花絮
1、為了準備影片中「麵條」這個角色,羅伯特·德尼羅請求與江湖老大梅耶·蘭斯基私人面談,他正是該片角色的原型。但很不幸的是這一請求遭到拒絕 。
2、在拍攝的時候,羅伯特·德尼羅建議詹姆斯·伍德應該有外表光鮮的衣著和明亮的牙齒,但是製片人擔心預算經費超支,最後是德尼羅自己掏錢承擔了這筆開支 。
3、羅伯特·德尼羅扮演的「麵條」在看電視的時候,節目是採訪一個名叫詹姆斯·康威·奧東尼爾的人。而在羅伯特·德尼羅1990年的電影《好傢夥》Goodfellas中, 德尼羅的角色名叫詹姆斯·康威 。
4、在片中飾演少年黛布拉的是詹妮弗·康納利。在出演這部電影的時候,詹妮弗才13歲,這部電影是她的大銀幕處女秀 。
5、羅伯特·德尼羅在拍攝《教父2》的時候就已經在談這部電影的合作了。在定下德尼羅飾演的角色後,德尼羅幾乎成了半個「選角導演」,影片接下來的演員選擇大部分也都參考了德尼羅的意見 。
影片評價
1、《美國往事》是值得觀眾反覆觀賞的經典之作。該片的藝術成很高:劇中人物栩栩如生,電影情節精雕細刻,電影畫面十分講究,甚至每個片段起承轉合都頗具匠心。比如豔婦卡蘿勾結黑幫打劫自己老公的珠寶店,為掩人耳目她主動要打劫者強姦自己,並發出刺耳而享受的叫聲;接著畫面轉入大海的空鏡頭,伴隨著海鷗的畫外音,如此匹配與抒情,且有幽默感,不得不佩服導演的用心良苦(《東莞時報》評)[5] 。
2、有人這樣說過,在美國電影史上,只有一部類型片可以與《教父》相提並論,那就是義大利導演塞爾喬·萊昂內的「往事三部曲」之一,耗資4000萬美元,歷時十三年製作的《美國往事》。影片以極具魅力而豐滿的形式呈現了一個歐洲導演眼中的美國景觀,以及一個外來者對美國的想像與幻覺中的記憶,成為了電影史上濃墨重彩的經典篇章。《美國往事》吸引了不少影迷去一遍遍地觀摩它,解讀它,為少年麵條傷痛的成長唏噓,為老年面條目睹的真相落淚。萊昂內那力透鏡背的犀利與蒼涼也感染了那些用心去觀賞這部電影的人(央視國際網評) 。
四 肖申克的救贖導 演: 弗蘭克·達拉邦特
編 劇: 弗蘭克·達拉邦特、史蒂芬·金
類 型:劇情、犯罪
主 演: 摩根·弗裡曼,蒂姆·羅賓斯
片 長: 142分鐘
映時間 :1994年9月23日
票 房: $28,241,469 (單位:美元)
劇情簡介:
年青的銀行家安迪(蒂姆羅賓斯 Tim Robbins 飾)被冤枉殺了他的妻子和其情人,這意味著他要在肖申克的監獄渡過餘生。 銀行家出身的安迪很快就在監獄裡很吃得開,他懂得如何幫助獄卒逃稅,懂得如何幫監獄長將他收到的非法收入「洗白」,很快,安迪就成為了獄長的私人助理。
一名小偷因盜竊入獄,他知道安迪妻子和她情人的死亡真相,興奮的安迪找到了獄長,希望獄長能幫他翻案。虛偽的獄長表面上答應了安迪,暗中卻派人殺死了小偷,只因他想安迪一直留在監獄幫他做帳。 安迪知道真相後,決定通過自己的救贖去獲得自由,通過一把小錘子,經過20年的努力挖通了一條通向自由的地道!
花絮:
1、小編一直認為該片是一部被埋沒的經典直到在IMDB當中被超過160萬以上的會員,選為250佳片中第一名。併入選美國電影學會20世紀百大電影清單。
2、現代版本的《基督山伯爵》,曾經一度成為我最大的精神支柱。
3、這部1994年的片子,無論從各方面講都是經典中的經典,情節的緊湊,主題的深刻,演員的陣容音樂的配合,所以獲得了8項奧斯卡提名,更成為影迷心中的勵志經典。
當安迪在雷電風雨交加的夜晚爬出監獄下水道和排洩管後,脫去衣衫,伸出雙臂去擁抱自由的風雨的時候,相信觀眾都有些熱血沸騰吧。
思考:
1、影片中有這樣一段出自瑞得的話:「fi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it ,enough time passes…you get so ,you depended on them , that is institutionalized.(起初,你討厭它,然後逐漸地習慣它,足夠的時間後,你開始依照它,這就是體制化)。」
當然,我們每個人都沒有生活在監獄裡,所以也根本就無法感覺那種身體上的對自由的限制的痛苦,可這並不表明你的靈魂,精神上就是自由的。
2、影片中安迪對希望作了很好的詮釋:「forget that there are … place … in the world that are not made out of stone, there is something … inside … that they can not get to … that is hope (不要忘了,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
所以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擁抱希望,你是是在你最消沉的低估時期!
五阿甘正傳導 演:羅伯特·澤米吉斯
編 劇:瑞克·羅斯
主 演:湯姆·漢克斯,羅賓·萊特·潘
上映時間:1994年
票 房:$677,945,399 美元
主要獎項:奧斯卡最佳影片
劇情簡介:
阿甘是個智商只有75的低能兒。在學校裡為了躲避別的孩子的欺侮,聽從一個朋友珍妮的話而開始「跑」。他跑著躲避別人的捉弄。
在中學時,他為了躲避別人而跑進了一所學校的橄欖球場,就這樣跑進了大學。阿甘被破格錄取,並成了橄欖球巨星,受到了甘迺迪總統的接見。
還在多個領域創造奇蹟的勵志故事。
花絮:
1、電影上映後,於1995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導演獎等6項大獎
2、該片表現出的善良、溫情,觸動了觀眾心中最美好的東西,展現了誠實、守信、認真、勇敢、重情等美好情感。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對人只懂付出不求回報,也從不介意別人拒絕,他只是豁達、坦蕩地面對生活。他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點,他什麼都不顧,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新浪網)
思考:1、在踏上這個充滿競爭與排擠的社會之前,《阿甘正傳》教給你處世方式不是與世無爭、息事寧人,而是為目標默默奮鬥、樂天知命。看了《阿甘正傳》,創業者內心能多一份平靜,少一份浮躁,就已經很寶貴了。
2、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成為阿甘,我們都是平凡人,
如果可以,就給自己樹立一個目標,一直走下去。
3、「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得到什麼」
六 辛德勒的名單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德國人,商人。他拯救猶太人是利用了德國戰爭經濟組織機構中的某些錯誤 。利用德國的戰爭,誘逼猶太人投資,再僱傭廉價的猶太人做工,在這充滿了殺戮與硝煙的年代大賺了一筆錢,同時保護了1200名左右猶太人的生命,佔波蘭全部存活猶太人數量的一半左右。辛德勒是「小拉貝」。1958年耶路撒冷的浩劫紀念館宣布辛德勒為義人,並邀請他在義人大道上植樹。1974年10月9日,辛德勒去世,被以天主教方式安葬在家鄉的茲維塔齊爾山上,每年都有許多許多倖存的猶太人及其後代來祭奠他。
著名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就是以他的事跡拍出的。
導 演 史蒂文·史匹柏
編 劇 史蒂弗·贊林(Steve Zaillian)
製片人 布蘭克·魯斯蒂(Branko Lustig)等
類 型 劇情/歷史/戰爭
主 演 連姆·尼森,本·金斯利,拉爾夫·費因斯,卡羅琳·古道爾
片 長 195分鐘
上映時間 1993年11月30日
主要獎項 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第51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
第47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影片 全球票房 $3.21億
基本信息
《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根據澳大利亞小說家託馬斯·肯尼利所著的《辛德勒名單》改編而成。是1993年由史蒂文·史匹柏導演的一部電影。
影片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與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傾家蕩產保護了1200餘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的真實歷史事件 。
本片包攬了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的7大獎項及第51屆金球獎的7項大獎。
影片評價
《辛德勒的名單》是電影史上一部經典的作品。1994年3月1日,電影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映,德國總統親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美國總統柯林頓看過此片後印象很深,以至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疾呼:"我迫切要求你們去看看這部影片。
"它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影響的震撼力和如此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藝術魅力,與史匹柏身上流著猶太人的血液及童年時代親身體驗過猶太人遭受歧視的痛苦,與他源於烏克蘭的大家族中竟有17位成員在波蘭納粹集中營中被謀害和他的內心深處對辛德勒——這位猶太人的大恩人懷有虔敬感恩的心態等一系列無法逃避的事實分不開的。
基本信息
《天堂電影院》由義大利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執導,菲利浦·諾瓦雷、薩瓦特利·卡西歐的故事片,該片講述了由薩瓦特利·卡西歐扮演的多多,喜歡看放映師艾佛特放電影,在膠片中找到了童年生活的樂趣。
該片獲1990年第52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1989年第42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導 演 吉賽貝·託納多雷
編 劇 吉賽貝·託納多雷 Vanna Paoli
類 型 劇情
主 演 菲利浦·諾瓦雷,雅克·貝漢,薩瓦特利·卡西歐
片 長 加長版173分/155分/國際版123分
上映時間 1988年11月17日 義大利
主要獎項 1990年第52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
1989年第42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1990年第47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劇情簡介
義大利南部小鎮,古靈精怪的小男孩多多(薩瓦特利•卡西歐 飾)喜歡看電影,更喜歡看放映師艾佛特(菲利浦·諾瓦雷 飾)放電影,他和艾佛特成為了忘年之交,在膠片中找到了童年生活的樂趣。
好心的艾佛特為了讓更多的觀眾看到電影,搞了一次露天電影,結果膠片著火了,多多把艾弗達從火海中救了出來,但艾弗達雙目失明。多多成了小鎮唯一會放電影的人,他接替艾佛特成了小鎮的電影放映師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就會以為眼前的就是全世界。
If you don't walk out, you will think that this is the whole world.
幕後花絮
1、朱塞佩·託納多雷導演這部電影的初衷,認為本片是一個訃告,宣告傳統的電影院(正如該片電影裡的)和普通電影生產方式的終結。
2、片中大火燒毀了放映機房之後,安裝的新的電影放映機是模仿維多利亞四世時代,由義大利米蘭的Cinemeccanica S·p·a的手工製作完成。
3、片中多多回到家鄉,看到他的母親在為自己準備房間。在牆上的畫是費多裡戈·費裡尼的一部電影《白酋長》 (1952),主演利奧波多·的裡亞斯特在影片中扮演了Father Adelfio。
4、在本片上映12年後推出的導演加長版,比原版足足多五十分鐘內容,主要是講述青年多多的愛情故事,和成年多多回鄉後與舊情人相會的情節。
影片評價
1、這是一段屬於主人公多多的人生歷程,一幅西西里小鎮的濃縮風情畫;一部關於電影和影人的至高禮讚、一份對於愛與曾經的深遠回憶。 (河南日報/王草)
2、劇本的設置和演員的表演都很棒,感動之餘會有吸一口涼氣的感覺,老放映員把不適合小朋友觀看的片段剪輯下來,並且做成了一個合集,多年以後孩子已經長大了,老人把這部合集給做導演的孩子看,這一幕非常感動。(佟大為)
3、《天堂電影院》的導演是擅長將義大利新寫實主義加以浪漫化的吉賽貝·託納多雷,本片以義大利西西里島詹卡多村莊中一家電影院為故事舞臺,描述小孩子多多與「天堂電影院」的放映師阿佛列德的一段數十年忘年之交的感情,並旁及義大利人民對電影態度的感情變化,最後「天堂電影院」要拆卸了,大家回到小鎮來給它送終。本片堪稱是一封由影迷所寫的「情書」,廣泛引起全球電影愛好者的共鳴。(揚子晚報)
八 霸王別姬基本信息
《霸王別姬》是湯臣電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藝片,該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李碧華、蘆葦編劇;張國榮、鞏俐、張豐毅領銜主演。
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199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上映,此後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公映,並且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1] 。
1993年該片榮獲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 ;此外這部電影還獲得了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等多項國際大獎,並且是唯一一部同時獲得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華語電影[3] 。1994年張國榮憑藉此片獲得第4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特別貢獻獎。2005年《霸王別姬》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電影」。
導 演陳凱歌
編 劇李碧華,蘆葦
類 型劇情,愛情
主 演張國榮,鞏俐,張豐毅,葛優,英達,雷漢
片 長 171分鐘
上映時間 1993年01月01日(香港)
主要獎項 第4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第51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
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第59屆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
第19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
劇情簡介
1994年的《霸王別姬》震驚了世界影壇,可以說整個華語影壇幾乎是「晃三晃」。拋去大家對它賦予的種種升華的理解,本質上看它所講述的故事,其實可以是一個「從一而終」的中國式的愛情模式。
程蝶衣陷入戲劇情景的最終結果是對愛情模式的沉醉,他不顧一切的對他的「準情人」段小樓忠誠,然而在接納與受挫當中徘徊,又加上菊仙的「三角戀」關係,故事更加纏綿,在大時代的背景之下,他們愛情的起落糾纏著觀眾的心。
我們甚至可以這麼看待它,《霸王別姬》中,虞姬與霸王的關係正是一個古代的「類型故事」,而程蝶衣正 是趨於對這種故事的...
幕後花絮
1、片場上張國榮沒有任何生活上的額外要求,偶爾為之的是如果收工較早,他就邀請劇照人員和演員一起去喝咖啡。
2、陳凱歌表示張國榮是極端用功之人,《霸王別姬》開拍前他到北京生活了六個月,專心學戲。
3、片中張國榮飾演一位男扮女裝的京劇旦角。張國榮如此入戲,以至於陳凱歌準備的一個京劇演員替身到最後也沒派上用場。
4、《霸王別姬》裡的幾位客串角色:花滿樓一位嫖客是黃磊,紅衛兵小頭目是吳大維,給蝶衣擎傘的跟班是宋小川,庭審的法官是張進戰。
5、從《霸王別姬》小說來看,只需要兩撥演員——少年和成年,但陳凱歌覺得還不夠,所以他又選了一撥幼年的小演員,而且那些小孩們都是戲校的。
6、《霸王別姬》現場的張國榮扭著旦角身段,說起話嬌滴滴,笑起來酸溜溜,舉手投足活脫一個訓練有素的舊戲子。劇組人們對他的演技佩服極了,私下開玩笑的說:「你可真是個妖精。」
創作背景
1988年陳凱歌出席電影節時,徐楓主動約他會面,且拿著李碧華的小說專程來見他,見了便說做出這樣一部電影非陳凱歌不可。李碧華原小說舊版中的結局是程蝶衣和段小樓若干年後在香港的浴室相見,都沒有穿衣服,坦誠相待、回首前塵,感慨不已,然後出得門去,各走各路。陳凱歌跟李碧華說這個結局得改。
《霸王別姬》所著意闡發的是關於人性的主題—迷戀與背叛,在創作之前,陳凱歌對兩個編劇強調千萬不要把人物意識形態化,人物該是誰,你就讓他是誰。
影片評價
1、公認的經典佳作作為華語影壇的旗幟級作品和享有世界級重要榮譽的電影,《霸王別姬》兼具史詩格局與文化內涵,在底蘊深厚的京劇藝術背景下,極具張力地展示了人在角色錯位及面臨災難時的多面性和豐富性,其中蘊含的人性的力量和演員們堪稱絕妙的表演徵服了全世界的眾多電影觀眾。[35-36] 該片不但在藝術上被國際影壇認可,而且發行上也獲得了成功,影片在法國、美國等西方國家乃至東歐、非洲賣得很好。
2、作為華語影壇藝術成就最高的影片之一,《霸王別姬》集文藝性和觀賞性與一身,在保留導演創作理念的同時,也很好的兼顧了觀眾的審美情趣,是一部近乎完美的經典電影[38] 。電影描述了中國文化積澱最深厚的京劇藝術以及京劇藝人的生活,細膩地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霸王別姬》充滿激情地敘述了一個延續半個世紀的故事。電影不僅具有縱深的歷史感,還兼具細膩的男性情誼與史詩格局,它將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摻著半個世紀以來的中國歷史發展盤旋糾錯地展現出來。
第九 奔騰年代基本信息
《奔騰年代》是由加裡·羅斯執導, 託比·馬奎爾、傑夫·布裡吉斯、 克裡斯·庫柏等主演的勵志電影。
影片講述三個生活和事業上的失敗者偶然相聚,訓練一匹看上去也很失敗的矮個跛腿小馬參加賽馬比賽的故事。
該片於2003年7月22日在美國上映。
劇情簡介
本片的幾個主人公都是掙扎在30時代的小人物。查爾斯·霍華德原本是個成功的商人,但中年喪子的不幸粉碎了他的家庭;瑞德·波拉德的夢想是做個一流的騎師,無奈迫於生計,只得在地下拳賽中和人搏鬥;湯姆桅·史密斯是個善於相馬和馴馬的伯樂渣,卻無人賞識,鬱郁不得志。
三個窘迫男人的命運因為一匹名叫「海餅乾」的老賽馬而出現轉機。海餅乾身材矮小,腿也不太靈便,被人當作殘次品棄之一旁,然而它不服輸的天性與頑強的鬥志卻沒有因此泯滅。三個新主人成功喚醒了它的潛能,讓它在比賽中大放異彩。
幕後花絮
1、故事根據蘿拉·希倫布蘭的暢銷書《海洋餅乾:一個美國傳奇》改編。這匹馬的故事在1949年曾被改編成電影,由秀蘭·鄧波爾主演。
2、本片正式拍攝於2002年10月15日在洛杉磯開始,不過有很多鏡頭已經在2002年夏天在全國各個賽馬場完成,其中包括海洋餅乾當年在加州的主場。影片預算8000萬美元,其中包括為了影片拍攝而購買50匹馬的費用。
3、加裡·斯蒂文和克裡斯·邁克卡倫都是著名的職業賽馬騎師,兩個人都曾經在肯塔基州賽馬會和布裡德杯賽馬比賽中獲得冠軍。在接受角色查爾斯·庫爾特辛格的數月之前,邁克卡倫就已經退休了。
4、電影的DVD版本售出五百五十萬美元,這是劇情類影片的最高記錄。
影片評價
1、全片圍繞四位主角展開故事,劇情的衝突與緩和、四位主角各自故事線衝突點的埋設與整部影片劇情走向的相輔相成、全片氣氛的把握等等,均可看出此片編劇的良苦用心。《奔騰年代》的一大特點再於,它拋棄了以往立志影片所喜好使用的緊張感、壓迫感,例如使觀眾對主角的遭遇憂心重重,提著心,吊著膽,擦著汗,即使明知道最後的結果是光明燦爛前途無量,也無法緩解結果之前的神經質式的緊張萬分,對於此種觀影感受,我想所有看過立志片的觀眾都是有所體會的。《奔騰年代》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在觀看影片的全部過程中,似乎我全沒了那種緊張的感覺,代之以暢快淋漓的對於奮鬥與希望的快感。
2、《奔騰年代》中劇情所設置的成功環節,顯然比其它勵志影片要來的多出許多,這又是它能夠始終帶給人以快感體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一場場比賽的勝利,一次次急速的奔馳,這種極具殺傷力的設置,絕對會對觀者產生巨大的衝擊,然而它又決不是靠簡單的一個個成功與勝利來翻滾前進的,困惑、失敗、沮喪、懊悔,等等這些立志影片所必不可少的要素又被創作者巧妙的安排進環環相扣的成功與勝利當中,令觀者同故事中的人物一樣,體味著生活的不確定性與偶然性,或許此種觀看的感受比單純的領略奮鬥與掙扎的苦難更顯的大氣而厚重,這也令《奔騰年代》這部影片沉穩了許多。
第十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基本信息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Malèna)是2000年發行的一部義大利劇情片,由朱塞佩·託納多雷執導,莫尼卡·貝魯奇(Monica Bellucci)主演。
該片講述二戰時,13歲少年雷納多迷上了當地一個比他大很多的少婦瑪琳娜,她丈夫上了前線,而她的美貌招來當地婦女的妒忌和排斥。少年幻想著跟這個大姐姐重演電影裡的浪漫片斷 。
導 演 朱塞佩·託納多雷
編 劇 朱塞佩·託納多雷、盧西亞諾·文森佐尼
類 型 劇情,愛情,戰爭
主 演 莫妮卡·貝魯奇,圭塞佩·蘇爾法羅
片 長 109分鐘(美國剪切版:92分鐘)
上映時間 2000年10月27日
票 房 $14,493,284
劇情簡介
「當我還只是十三歲時,1941年春末的那一天,我初次見到了她。那一天,墨索裡尼向英法宣戰,而我,得到了生命裡的第一輛腳踏車。」
她,撩著波浪狀黑亮的秀髮,穿著最時髦的短 裙和絲襪,踏著充滿情慾誘惑的高跟鞋,來到了西西里島上寧靜的陽光小鎮。她的一舉一動都引人矚目、勾人遐想,她的一顰一笑都教男人心醉、女人羨妒。瑪蓮娜,像個女神一般,徵服了這個海濱的天堂樂園。
年僅十三歲的雷納多也不由自主地掉進了瑪蓮娜所掀起的漩渦之中,他不僅跟著其他年紀較大的青少年們一起騎著單車,穿梭在小鎮的各個角落,搜尋著瑪蓮娜的誘人丰姿與萬種風情,還悄悄地成為她不知情的小跟班,如影隨形地跟監、窺視她的生活。她搖曳的倩影、她聆聽的音樂、她貼身的衣物都成為這個被荷爾蒙淹沒的少年,最真實、最美好的情慾幻想。
然而,透過雷納多的眼,我們也看到了瑪蓮娜掉進了越來越黑暗的處境之中,她變成了寡婦,而在鎮民們的眼中,她也成了不折不扣的禍水,帶來了淫慾、嫉妒與忿怒,而一股夾雜著情慾與激憤的風暴,開始襲卷這個連戰爭都未曾侵擾的小鎮。
瑪蓮娜一步步地沉淪,與父親斷絕了關係、被送上法院,更失去了所有的財產,這使得向來天真、不經世事的雷納多,被迫面對這純樸小鎮中,人心的殘暴無情,看著已經一無所有的瑪蓮娜,雷納多竟鼓起了他所不曾有過的勇氣,決定靠著他自己的力量,以一種教人難以料想的方式,來幫助瑪蓮娜走出生命的泥沼。
創作背景
在劇本與演員都確定後,劇組準備開始動工。要將這個故事的背景氣氛——1940年二次大戰時——完美地呈現出來,他相信他前一部作品《海上鋼琴師》(The Legend of 1900)的班底,絕對有足夠的才能做到。於是他找回了這批優秀的幕後工作人員,交付他們這個艱難的使命,包括藝術指導弗朗西斯可費傑利(作品還有《三輪車夫》《國王的娼婦》)、服裝設計墨瑞齊歐米蘭諾提(作品有《永遠的愛人》、《浮生一世情》)、攝影指導拉吉歐柯泰(作品還有《心情故事》、《陽光情人》)。
匈牙利籍的攝影指導柯泰也極為讚嘆席拉庫薩鎮的美麗,他認為西西里獨特的景致為這部電影增添了悲喜交雜的色彩,「黃昏的陽光灑在石造建築的外圍,」他不可思議地說,「充滿了溫柔又可愛的夏日情調,就像是童年時的夢想。」
影片評價
1、在託爾納託雷的「時空三部曲」中,採用線性敘事方式的《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相比另外兩部,使他的「懷舊情緒」有了更直接的出口。不複雜的情節線鋪展在色調美麗的畫面下,隨著音樂緩緩延伸。使電影本身具有整齊而又華麗的強大氣場。(網易影評)
2、一部實實在在打動我的片子,它讓我記住了一位動人的女子,片中瑪蓮娜的扮演者——莫妮卡·貝魯奇。(新浪影評)
3、影片準確捕捉了少年欲望的萌動,但耀眼點是那重彩濃墨的浪漫風格,有一種浪漫主義全盛期的熾烈,剛好符合中國影迷的口味。影片在中國具有崇高的地位,但西方影評家一般認為太煽情。貝魯齊的扮相撼動了全球少年的芳心。(Mtime網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