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版歌劇魅影(從歌劇院傳說到哥特小說到音樂劇)
2023-06-10 07:09:25 1
在採訪中,安德魯·勞埃德·韋伯說,有個星期天的下午,他沒啥事要做,就去了一家舊書店,看到了勒胡的小說《歌劇魅影》。這部小說象是愛情故事,象是偵探故事、驚悚故事,也有點象歷史。而當時(1984年)勞埃德·韋伯正在尋找的是一個浪漫的題材。
戀愛中的勞埃德·韋伯勞埃德·韋伯並沒有說為什麼他在尋找浪漫的題材,不過從其它的地方,我們可以很容易找到這個原因:1984年3月,勞埃德·韋伯和莎拉·布萊特曼分別離婚,並且在3月24日結婚。
安德魯·勞埃德·韋伯與莎拉·布萊特曼
勞埃德·韋伯在1973年第一次見到莎拉·布萊特曼,她當時只有13歲,在音樂劇《我和阿爾伯特》中扮演維多利亞女王的女兒。1981年,莎拉參加音樂劇《貓》的試鏡,這是勞埃德·韋伯和莎拉·布萊特曼第一次在工作上的接觸。勞埃德·韋伯後來寫到:「當時吸引我的是她的表情和舞蹈。我花了整整兩年的時間才得知她是多麼出色的歌手。」
在1982年底,勞埃德·韋伯去看了莎拉·布萊特曼主演的兒童音樂劇《夜鶯》,這次他終於被莎拉·布萊特曼的歌聲迷住了。
莎拉·布萊特曼在音樂劇《夜鶯》中扮演夜鶯
《歌劇魅影》的故事看起來非常合適:一位年輕的沒有名氣的女高音歌手迷住了一位比她年長很多的神秘的音樂天才。
勞埃德·韋伯與布萊特曼訂婚時,兩人都已經結婚,勞埃德·韋伯還有兩個年幼的孩子。這使得他們的戀愛有著禁忌之愛的味道,對應著克裡斯汀與魅影之間的愛情。
對於勞埃德·韋伯來說,莎拉·布萊特曼就是他創作《歌劇魅影》的靈感來源,多年以後,他仍然稱莎拉·布萊特曼為他的「音樂天使」。《歌劇魅影》中的克裡斯汀的唱段,完全為莎拉·布萊特曼的嗓音打造,而克裡斯汀在小說中的金髮也變成了莎拉·布萊特曼的黑髮。
勞埃德·韋伯與莎拉·布萊特曼的秘密婚禮
勞埃德·韋伯為布萊特曼寫了一首名叫《已婚男人》的歌曲,當時他還沒有和前妻另一位莎拉離婚。後來這首歌在《歌劇魅影》中改編為《夜之樂章》(The Music of Night),魅影唱著這首歌來誘惑克裡斯汀。
創作在買到那本《歌劇魅影》小說之前,勞埃德·韋伯已經對肯·希爾的音樂劇《歌劇魅影》產生了興趣。勞埃德·韋伯在1984年找到製片人卡梅隆·麥金託什,提出了《歌劇魅影》的計劃。
開始的計劃是象肯·希爾那樣創作一些音樂片段,然後加到真實的歌劇片段中去,勞埃德·韋伯和肯·希爾討論了一段時間,最後還是決定寫完全原創音樂構成的音樂劇。他也希望能把1925年經典電影《歌劇魅影》中的哥特元素能加入新的音樂劇。
巴黎卡尼爾歌劇院屋頂上的莎拉·布萊特曼
1984年,吉姆·沙爾曼向他們建議,最好根據勒胡小說的情節來創作音樂劇。「不要錯過偉大的愛情故事」。九個月後,韋伯買到了那本舊書《歌劇魅影》。
這本小說完全打動了勞埃德·韋伯,他覺得這就是他一直尋找的真正浪漫的音樂劇。
1985年夏天,在勞埃德·韋伯的莊園舉行的西蒙頓音樂節上進行了《歌劇魅影》的第一次試演。
1985年西蒙頓音樂節海報
虛構的三部歌劇在小說中,歌劇院上演的是古諾的歌劇《浮士德》,而在音樂劇中,被換成了三部虛擬的歌劇。
《漢尼拔》(Hannibal)
這部歌劇出現在《歌劇魅影》的開頭,模仿了威爾第的歌劇《阿依達》。大致故事是部隊從與羅馬軍隊作戰得勝而歸。
歌劇《漢尼拔》
《啞巴》(IL MUTO)
這部歌劇是仿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姻》,故事也接近《費加羅的婚禮》。
歌劇《啞巴》中伯爵夫人與女僕
《唐璜的凱旋》(Don Juan Triumphant)
這部歌劇是小說中唯一出現的虛擬歌劇,小說中魅影希望在與克裡斯汀開始新生活之前能夠完成這部歌劇作品。在音樂劇中,魅影寫完了這部歌劇,並且要求歌劇院上演這部歌劇。
音樂劇中的《唐璜的凱旋》模仿了莫扎特的歌劇《唐·喬萬尼》。
魅影的歌劇《唐璜的凱旋》
主要角色歌劇魅影 隱藏在歌劇院地下的幽靈音樂天才。與小說不同,在音樂劇中魅影沒有埃裡克這個名字。
克裡斯汀 歌劇魅影鍾愛的年輕女高音
拉烏爾 克裡斯汀青梅竹馬的戀人
吉裡夫人 小說中的領座員,在音樂劇中成為舞蹈指導,她是唯一了解魅影過去的人。
梅格 吉裡夫人的女兒,在音樂劇中還是克裡斯汀的好友。
卡洛塔 歌劇院的女主角
皮安吉 歌劇院的男主角,被魅影殺死。
安德烈先生 歌劇院新任經理之一
菲爾曼先生 歌劇院新任經理之一
布凱特 舞臺助手,被魅影殺死。
經典場景與故事漢尼拔的彩排(第一幕場景1)
在《漢尼拔》的排練中,由於魅影的出現,歌劇明星卡洛塔拒絕繼續演唱《Think of Me》。年輕女高音克裡斯汀本來扮演作為伴舞的奴隸少女,被吉裡夫人推薦試唱。
伴舞的奴隸少女們
克裡斯汀的更衣室(第一幕場景3)
克裡斯汀與青梅竹馬的拉烏一起回到她的更衣室,兩人回憶起童年時光,唱起了《小樂天》。拉烏離去後,魅影在鏡子中出現,唱起了《音樂天使》。
克裡斯汀與鏡中出現的魅影
地下迷宮(第一幕場景4)
魅影從鏡子的密道帶走了克裡斯汀,在地下河前往秘密巢穴的船上唱起了《歌劇魅影》的主題。
克裡斯汀與魅影在地下河的船上
湖邊(第一幕場景5)
魅影在地下湖邊的巢穴中,對克裡斯汀唱出《夜的樂章》來引誘她。
誘惑克裡斯汀的魅影
歌劇《啞巴》的演出(第一幕場景9)
這一場景中,集中了魅影對歌劇院的報復。他要求劇院讓克裡斯汀取代女高音明星卡洛塔,下藥使卡洛塔只能發出類似蟾蜍的叫聲,在舞臺上方吊死了舞臺助手布凱特。
歌劇院的屋頂(第一幕場景10)
在《啞巴》的舞臺混亂後,克裡斯汀引拉烏一起逃到歌劇院的屋頂,她向拉烏講述了魅影帶走她的過程,拉烏雖然有所懷疑,但仍然承諾愛她和保護她。兩人一起唱起了《我只問你》來彼此承諾心意。躲在屋頂雕像後的魅影看到了這一幕,在兩人離開後,也唱起了《我只問你》。
歌劇院屋頂上的克裡斯汀與拉烏
除夕歌劇院的樓梯(第二幕場景1)
除夕歌劇院在樓梯上舉辦假面舞會,魅影突然出現,拿出了他寫的《唐璜的凱旋》的曲譜,要求歌劇院必須上演,還要求克裡斯汀擔任主角。
假面舞會上的紅色死亡
唐璜的凱旋 (第二幕場景7)
歌劇院上演了《唐璜的凱旋》,魅影暗中掐死了男主角皮安吉,代替他上場,與克裡斯汀合唱了《無路可退》(The Point Of No Return),之後綁走了克裡斯汀。
《唐璜的凱旋》中的魅影與克裡斯汀
湖邊(第二幕場景9)
魅影強迫克裡斯汀穿上婚紗,並用魔術絞索套住了趕來的拉烏。而克裡斯汀對他同情的吻感動了他,最終還是放走了克裡斯汀和拉烏。
為克裡斯汀穿上婚紗的魅影
歌劇院搜索魅影的人們最終還是找到了魅影的巢穴,第一個趕到的梅根好奇地掀起魅影寶座上的披風,下面只剩下了魅影的面具。
劇終的畫面
服裝、道具與布景出生在巴黎的劇院設計師瑪麗亞·比約森為《歌劇魅影》做了全面的舞臺設計包括:布景、服裝、道具、髮型、化妝。她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挪威作家比約恩·比約森的曾孫女。她的設計贏得了包括兩項託尼獎在內的多項大獎。
劇院設計師瑪麗亞·比約森
瑪麗亞·比約森為《歌劇魅影》的舞臺設計是非常龐大而複雜的工作,很難想像是一個人完成的。我們只能列出其中幾件有代表性的作品來欣賞。
《歌劇魅影》的各種設計稿
吊燈
它的原型來自於卡尼爾歌劇院的吊燈,但是並不完全相同。它重1500磅,有6000多個發光的晶體。在後來演出使用的吊燈底部經常會刻上已故的對《歌劇魅影》有重要貢獻人員的名字,比如瑪麗亞·比約森,哈爾·普林斯。
《歌劇魅影》中使用的道具吊燈
魅影的面具
最早的面具是完全覆蓋臉上部的形狀,後來由於會妨礙魅影的發聲和表情改成了現在的樣子。而這個面具也成為了音樂劇《歌劇魅影》的標誌。
魅影的面具
猴子音樂盒
猴子音樂盒作為魅影過往經歷的線索出現在音樂劇的幾個場景中。它代替了小說中波斯人的位置。
猴子音樂盒
星光公主
這套服裝是克裡斯汀在假面舞會上的裝扮。
星光公主
屋頂連衣裙與薄荷鬥篷
克裡斯汀在歌劇院屋頂與拉烏爾相會時的服裝。
屋頂連衣裙
婚紗
音樂劇結尾處克裡斯汀穿著的婚紗。
紅色死亡
魅影在假面舞會上的裝扮。小說中特別描述了這個裝扮,以致敬愛倫坡。
紅色死亡
抄襲問題《歌劇魅影》曾被人多次指控抄襲,比較主要的有三件。
1987年普契尼的繼承人提起訴訟說,《夜的樂章》中四個小節的與普契尼歌劇《西部女孩》中的詠嘆調幾乎完全相同。這兩段旋律表達的感情也有非常相似的地方,都是略帶邪惡的男性試圖吸引不情願的年輕女孩。訴訟在庭外和解,但金額未公開。
1990年歌曲作者雷·雷普(Ray Repp)起訴勞埃德·韋伯,說《歌劇魅影》的主題完全基於他1978年的歌曲《Til You》中的前八個小節。勞埃德·韋伯否認了這一指控,聲稱他參考的是他自己1973年的歌曲《Close Every Door》,並向雷普提出了反訴。這場官司持續了八年,最後法庭做出了有利於勞埃德·韋伯的判決。
1971平克弗洛伊德專輯《Meddle》內頁
1992年,著名搖滾樂隊平克佛洛依德的前主唱羅傑·沃特斯在採訪中說,《歌劇魅影》主題曲的前奏部分與平克弗洛伊德1971年的專輯《Meddle》中的歌曲《回聲》的即興片段完全相同,相同的拍子,相同的結構,相同的音符。不過他沒有起訴勞埃德·韋伯,他說起訴勞埃德·韋伯要花的時間太長,不值得浪費生命。
續集在2010年,勞埃德·韋伯創作的《歌劇魅影》的續集《愛永遠不死》(Love Never Dies)在倫敦西區的阿德爾菲劇院首演。這部音樂劇是根據福賽斯1999年的小說《曼哈頓魅影》改編的。
《愛永遠不死》
1986-2020 三十四年1986年10月9日,《歌劇魅影》在倫敦西區女王劇院首演。
首演謝幕致謝
1988年1月26日,《歌劇魅影》在百老匯雄偉劇院首演。
三十四年間,《歌劇魅影》成為了歷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劇:
第13000次演出
在35個國家的166個城市使用15種語言,為1.4億人上演。票房收入超過60億美元,超過了歷史上任何舞臺劇和電影。贏得70多項重要獎項,包括3項奧利弗獎和7項託尼獎(包括最佳音樂劇)。2006年1月9日,《歌劇魅影》成為百老匯演出次數最多的節目,超過了之前的《貓》。它也是倫敦西區演出第二多的節目,僅次於《捕鼠器》。2020年3月16日,由於新冠病毒,倫敦西區女王劇院的《歌劇魅影》暫停上演。7月,勞埃德·韋伯的真正好集團宣布將長期關閉《歌劇魅影》的上演,同時解僱大量員工。這意味著原版的《歌劇魅影》自1986年上演三十四年後終於畫上了句號。
《歌劇魅影》—從歌劇院傳說到哥特小說到音樂劇(1)歌劇院傳說
《歌劇魅影》—從歌劇院傳說到哥特小說到音樂劇(2)哥特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