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科是中山先生之子嗎(孫科逝世後他的老婆兒女)
2023-06-09 15:44:12 5
1973年9月13日,享年82歲的孫中山先生獨子孫科病逝於臺北,回顧孫科的一生雖無法與孫中山先生相提並論,但又因受到孫中山先生的影響而自有一番曲折。
作為家中獨子肩負延續香火傳承血脈之責的孫科,一生當中曾與三位女子留下子嗣,其間分別為元配妻子陳淑英、二夫人藍妮以及未公開承認的嚴藹娟,共育有兩個兒子、四名女兒。
那麼孫科逝世後,他的老婆兒女,結局如何?
孫科
一、元配陳淑英作為孫科的元配妻子,陳淑英與孫家本就有著一層表親關係,她的外公孫觀成乃是孫中山先生的三叔,因而她與孫科之間也是自幼相識。
早在1895年第一次廣州起義失敗之後,年僅四歲左右的孫科便在祖母的帶領下美國夏威夷檀香山,抵達定居檀香山的伯父孫眉處安頓下來。
而陳淑英的父親同樣是旅居檀香山的華僑,同時孫科抵達檀香山之後便成為了她的同學,基於兩人之間這樣一份親屬以及同學關係, 兩人此後逐漸接近並於此後步入了婚姻殿堂。
1912年孫科與陳淑英在檀香山成親,並於婚後共同赴美留學,而在抵達加州的第二年間陳淑英誕下長子孫治平,14年復又生下次子孫治強。
孫治強
1917年孫科完成了在美國的學業,因而陳淑英隨著他一同回到了廣州。
由於孫科此後追隨孫中山先生投身到了革命工作之中,陳淑英則基於不為之製造麻煩同時秉承著代為孝敬老人的心願,帶著兩個兒子回到了孫中山先生的故鄉翠亭村照顧婆婆。
關於陳淑英其人,臺灣省學者莊政曾如此評價:她始終屬於中國舊式的典型婦女,勤儉持家、賢勞備至,將全部時間精力皆用於維繫家庭,是一個標準的賢妻良母。
透過這樣一番評價實質上便已能夠窺見陳淑英整個人生,她幾十年如一日始終沉默地跟隨在孫科身後,儘可能的為他打造了一個堅實的後方,令他幾無後顧之憂。
一如那段流亡海外的歲月裡,孫科在南加州鄉間閉門讀書,而陳淑英則默默予以陪伴,即便彼時兩夫婦已無任何的固定收入來源,只能依靠子女小額的接濟省吃儉用,甚至在一段時間裡兩人經濟窘迫到只能以番薯充飢,但陳淑英始終沒有任何怨言。
如此,陳淑英陪著孫科走過人生的高峰,亦曾隨他涉足於人生的低谷,直至1973年9月13日孫科因病逝世。
此後在度過一段漫長的年邁孤寂生活之後,陳淑英亦於1990年在臺北去世,享年98歲,而遍觀孫氏家族,陳淑英亦是其間難得的長壽之人。
孫治平、孫治強兩兄弟皆是孫科遊學美國期間與陳淑英所生,而他們的名字亦皆源自於孫中山先生所起。
1913年作為家中長孫的孫治平出生之際,孫科與陳淑英當即將這個消息通過電報告知孫中山先生,而孫中山先生則以:「國家初建、百廢待興,希望國治民安、天下太平」之意為之起名為孫治平。
而在1914年次子孫治強出生之際,正值袁世凱竊國之時,孫中山先生為再造民國而創建中華革命黨,收到來信之後孫中山先生則以「治國之道,先求平安,再求強盛」為之取名為孫治強。
雖然孫治平、孫治強之名皆來自於祖父孫中山先生,但後來兩人卻走向了各自截然不同的人生。
基於前文可知,美國出生的兩兄弟在1917年孫科回國之時一併歸來,此後便在母親的引領之下與祖母生活在一起。
1925年吳稚暉曾在北京創辦「海外補習學校」,以遴選革命元勳子弟為出國留學做準備,而這所學校成立之後孫治平、孫治強兩兄弟皆曾在這裡讀書。
而這所學校成立之後孫治平、孫治強兩兄弟便同時至此就讀。
抗戰前孫治平曾就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而孫治強則在南京金陵大學進修,後來兩兄弟一起抵達美國加州大學留學。
除卻解放前夕兩兄弟曾短暫返回國內任職之外,新中國成立之後兩兄弟便開始長期居住於美國,直至1965年回到臺灣。
而孫治強此後的經歷與孫治平大致相仿,同於加州大學留學,並於1965年與父親一同返回臺灣。
抵達臺灣之後的孫治平,隨著父親活躍在臺灣當局的政治舞臺當中,曾任職臺灣電視公司副董事長、聯合發展企業公司董事長等多項職務。
家庭方面,孫治平曾先後有過兩度婚姻,分別為謝妙齡、張佩霞,而他於1943年誕生的兒子孫國雄復又誕下孫美玲、孫美蘭和孫美蓮三名女兒,總體上來看孫治平此後的家庭生活也算圓滿。
經濟方面,據悉孫治平任職臺灣期間曾獲月薪20萬元新臺幣,與此同時善於理財的他更坐擁價值上億元的股票,生活上自然寬裕。
因而兄長孫治平的晚年生活可謂在一片安逸之中度過,直至2005年4月6日在中國香港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病逝,享壽93歲。
值得一提的是,孫治平曾於2001年11月在闊別大陸52年之久時,攜兒孫返回南京到家鄉祭祖。
然而作為弟弟的孫治強卻與之大相逕庭,回到臺灣之後的孫治強僅擔任「中央信託局」、「臺北博物館」的顧問,每個月的顧問費在10萬新臺幣左右。
最初這份工資雖是微薄但也足以自顧,不過孫治強二婚取林倫可之後,接連誕下孫國元、孫國升兩子,隨著兩位孩子赴美讀大學、林倫可為方便照顧同去美國陪讀。
也就導致孫治強不僅獨居臺灣,且因供養兩名孩子的學費等而經濟十分拮据,同時他也因年老多病而面臨重重困難,為此不得不臺北榮民總醫院附近租房居住。
此後的孫治強曾在1992、1993年兩度回到大陸到孫中山故居瞻仰並四處遊覽了祖國大好河山,然而2001年由於他託著病軀參加小兒子大學畢業典禮,不幸因心臟病突發而病倒在洛杉磯。
孫科兩位女兒孫穗英、孫穗華同樣為陳淑英所出,前者誕生於1922年1月16日,後者則誕生於1925年的上海,延續著此前的傳統孫穗瑛的名字同樣是由祖父孫中山所起,而後者誕生之時孫中山先生已然奔赴北京因而錯過。
兩女一如兄長一般,少年之時便出國留學前者孫穗英先後畢業於美國衛裡斯萊大學、加拿大滿地可大學航空工程碩士等,而後者孫穗華則畢業於美國史密斯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碩士。
畢業之後的兩姐妹皆定居於美國,並時常為探望父母而抵達臺灣,與此同時姐妹兩人亦曾多次應邀參加中國方面紀念辛亥革命、祖父母誕辰等重大活動。
而在1981年宋慶齡先生逝世之時,兩姐妹亦到上海參加葬禮,總而言之,兩姐妹無論走到何時何處心頭依舊裝著沉甸甸的故鄉。
藍妮本出身於苗族一個富商家庭,然而因1926年父親藍世勳在與好友聚會之時,好友竟在他的面前遭歹徒槍擊而亡,由此藍世勳因受到刺激而患上嚴重的精神疾病,同時也導致了一個家庭的家道中落。
藍妮
因而藍妮不得不嫁給出生於門當戶對的李定國以維繫家中的狀況,然而李定國其人雖出身較好且有學識,但作為官宦子弟的他素來不思進取,因而無可奈何之下,藍妮復又與之辦理離婚手續。
為李家留下一兒兩女,帶上僅有的幾百塊錢,藍妮走進了上海洋場,成為了著名的交際花,而在1935年藍妮方才於孫科結識。
孫科一見藍妮便因其美色傾倒,由此聘請其為他的私人秘書,開始了一段露水之緣,而後來藍妮要求一定的名分,因而孫科方才擺上了僅四桌酒席,邀請同事們進行了一場簡單的婚宴,由此藍妮便成為了孫科的二太太。
1937年8月之際,藍妮為孫科誕下了一位女兒,即孫穗芬,而與此同時由於抗日戰爭的爆發,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因而藍妮只能將幼女託付給娘家人,隨孫科一併抵達重慶。
孫穗芬
1940年由於重重原因積聚之下,本在重慶幸福生活的藍妮離開了孫科,獨自一人返回上海,而由於其孫中山先生兒媳的身份,在汪偽政府之中積極周旋亦取得了一番良好的待遇。
1945年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藍妮方才返回重慶與孫科團聚,然而由於此前藍妮在上海期間受到汪偽政府的優待,被戴笠以漢奸嫌疑關進了監獄。
而眼見於此的孫科自然不能坐以待斃,在他數度向蔣介石積極周旋,甚至以辭職相要挾的情況下,蔣介石最終授命戴笠釋放了藍妮。
而當時間輾轉來到1948年,蔣介石通過選舉確保了自身國民政府的總統地位,而關於副總統的人選他亦鼓動孫科參加,然而面對李宗仁競選之時「一票一根金條」的高價,孫科終究無能為力。
這樣一番狀況之下,藍妮挺身而出為孫科拉票,她一邊以孫中山先生的名義鼓動廣東人為孫科投票,另一方面呼籲自己雲南的家鄉人為孫科投票。
然而李宗仁等自然不會坐視不理,他們買通了部分文人掀開了此前藍妮被作為日軍奸細的舊事,以此向其發起攻勢,而藍妮百口莫辯只能敗下陣來,李宗仁最終當選副總統。
這樣一番狀況下,孫科不僅不曾因藍妮的努力而為之感謝,反倒埋怨起藍妮拖累了他的競選,由此藍妮心灰意冷最終離開了孫科。
1948年底藍妮將女兒孫穗芬送到香港讀書,而她則在次年抵達香港。
此時的孫科在國民政府失勢抵達美國定居。
為了能夠緩解經濟壓力,藍妮將所有本錢悉數投資開辦了大隆金號,然而卻賠的一乾二淨,為此藍妮甚至幾度自殺未果,直至女兒1954年成為空姐有了一份不算微薄的薪水之後,生活方才逐漸好轉。
1957年,女兒孫穗芬與孫康威成婚前後,藍妮隨著女兒一家人抵達泰國居住四年左右,此後復又伴隨女兒一家人移居美國,此後單獨居住在舊金山。
時間稍縱即逝,1982年秋季,我國中央統戰部以及周總理夫人鄧穎超向藍妮發出邀請,希望她能夠回到祖國探望,因而在女兒孫穗芬的陪伴之下,藍妮抵達中南海拜會了鄧穎超,並且在同年10月1日其受邀參加了國慶大典。
1986年11月,時年75歲的藍妮復又在鄧穎超的邀請之下回到了中國,以出席孫中山先生誕辰120周年的大會。
而在本次大會結束之後,藍妮便住進了上海錦江飯店,並於此後在上海定居安度晚年,直至1996年9月28日藍妮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身份結束了這漫長的一生。
而回過頭來其女兒孫穗芬在1957年成婚並移居美國之後,依舊對於自身學識的深造心心念念,這樣一番願景的驅使之下,孫德芬於1976年走進了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校門。
此後由於成績優異,孫穗芬榮獲《華爾街日報》頒發給全美國最優秀的金融畢業生的獎項,由此此前作為家庭主婦的孫穗芬一度成為了新聞人物。
1986年已然加入美國國籍的孫穗芬出任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商務領事,雖然其已非中國國籍,但因孫中山先生的影響,其一度成為了相關媒體報導的熱點。
而此後孫德芬先後任職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商務領事、美國駐法國巴黎大使館商務參贊等等,而在1994年她辭去了一應公職到香港創建了一家商業諮詢公司,即香港順亞顧問有限公司,以幫助歐洲、美國公司到華投資。
然而在2011年元旦之際,孫穗芬卻因車禍重傷而被送往醫院救治,於1月29日下午宣告不治身亡。
圍繞著孫科,嚴藹娟這一名字實質上並不為多數人所熟知,只因在孫科多數有染的女子當中,其一如多數人一般不被公開承認。
孫科與嚴藹娟的相識要在其與藍妮相識之前,而兩人的分手亦處於孫科公開宣稱藍妮為其二太太前後。
關於嚴藹娟與孫科之間,實質上並無太多記載,然而兩人的這段孽緣卻令女兒孫穗芳深受其害,而透過其間之事便可窺見嚴藹娟後來的人生軌跡。
孫穗芳
1936年3月出生的孫穗芳剛一降世便因父母的分手,而導致父愛的缺失,而母親則帶著她嫁給了她的繼父,由此開啟了一段令孫穗芳不願回首的經歷。
家中除她之外,亦有繼父與嚴藹娟所生的兩個妹妹、一個弟弟,童年時期的孫穗芳早早便被繼父規定放學回家要抱上一段時間弟妹方才能夠休息。
不僅於此,在抱弟弟妹妹的過程當中,一旦發生什麼令小孩子嚎啕大哭,那麼等待孫穗芳的便只有一頓毒打,然而每每值此之際母親嚴藹娟卻只是冷眼旁觀。
不僅自幼受到家庭當中的虐待,母親與繼父更是將之視為要挾孫科的資本,向她的父親索要錢財,其間一次又一次歷歷在目,而深受摧殘的孫穗芳既不喜這個時刻亦期待這個時刻,只因唯有此時她才能與自己的父親謀面。
其間孫科曾在1946年給出26根金條作為贍養費,其間孫穗芳拿到了14根,而母親則將12根與繼父私吞。
終於在1951年孫穗芳被母親送到了上海,丟在了外婆家與兩位姨媽同住,而生活費用則由嚴藹娟提供,實質上生活費用的提供者乃是孫科,每個月向嚴藹娟提供300元左右,然而在母親與繼父的剝削之下,孫穗芳實際只收到了十分之一左右。
1955年從上海第八女中高中畢業的孫穗芳雖然成績名列前茅,但是因為重重原因而無法繼續上大學,由此只能來到了上海郊區農村參加勞動。
而後來一心想要求學的她只能將目光投向了作為祖母的宋慶齡身上,為此她不遠萬裡來到北京,然而遺憾此次並未與宋慶齡謀面,不過她留下的一封信被宋慶齡先生看到後,她亦很憐惜孫穗芳的命運,回信「上大學不是唯一的路,但依舊希望她能夠讀大學」。
由此在宋慶齡的幫助之下,教育部同意了孫穗芳進入大學就讀的申請,而孫穗芳也如願進入同濟大學建築系就讀。
1965年,孫穗芳嫁給了香港富商王時新之子王守基,復又於1967年遷居美國夏威夷,但由於丈夫的家庭暴力,孫穗芳只能於1978年與丈夫分居,並在三年後與之離婚。
1966年在大哥孫治平、大嫂張佩霞的幫助下,孫穗芳終於完成了一直以來的夙願,抵達臺灣與父親第一次正式見面,其間孫穗芳不僅為父親購置了其所需要的大量藥品,更為二哥孫治強清償了一應債務。
而當她向父親問及「你為什麼不要我?」
父親答「我從來沒有不要你」之時,一生顛沛流離的孫穗芳頓時淚流滿面。
此後孫穗芳時常奔赴臺灣看望父親直至孫科逝世,屆時孫穗芳親自為父親選購黑領結,並依據傳統在黑領結上釘滿了珍珠,送父親離開這個世界。
後來孫中山先生120周年誕辰之際,孫穗芳終於回到了故鄉中山市,參加了紀念活動,雖然她從未與祖父孫中山謀面,但那份血緣關係是斬不斷的。
此後的數年間,孫穗芳一方面為弘揚孫中山先生的偉大功績而奔走,另一方面擔任起了孫中山和平教育基金會主席、夏威夷中國婦女慈善會會長等各項職務,奔走於海內外宣傳募款興教助學,發動捐資扶貧濟困等等。
明眼可見她的早期生涯在一眾兄弟姐妹當中不幸的,然而她卻以這份不幸用寬懷的態度去看待這個世界,並致力於教育治癒其它貧困孩子的童年,並在這份任重而道遠的事業之中漸行漸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