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徐州發展前景(江蘇徐州與安徽淮北同屬資源枯竭型城市)
2023-06-09 23:09:18 1
江蘇徐州發展前景?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十四五」實施方案》的落地實施,長三角區域協調發展將更加融合,交通互聯互通將更加完善,一體化發展水平將進一步提升作為同為長三角北翼城市的江蘇省徐州市和安徽省淮北市,都加快承接長三角中心地區產業轉移,深度融入長三角協同創新產業體系,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去年底,國家發改委印發《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實施方案》,明確徐州市和淮北市開展一對一結對合作幫扶,兩地聯動發展將再上新臺階,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江蘇徐州發展前景?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江蘇徐州發展前景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十四五」實施方案》的落地實施,長三角區域協調發展將更加融合,交通互聯互通將更加完善,一體化發展水平將進一步提升。作為同為長三角北翼城市的江蘇省徐州市和安徽省淮北市,都加快承接長三角中心地區產業轉移,深度融入長三角協同創新產業體系,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去年底,國家發改委印發《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實施方案》,明確徐州市和淮北市開展一對一結對合作幫扶,兩地聯動發展將再上新臺階。
徐州市和淮北市地緣相近、產業相融,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
一是良好的政策基礎。兩地已先後籤訂了《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徐州市人民政府與淮北市人民政府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二是共謀綠色轉型發展。徐州、淮北兩市同屬資源枯竭型城市,在產業轉型、城市轉型、生態轉型上有共同話題,都正在對採煤沉陷區、工礦廢棄地、採石宕口等實施生態修復,將生態包袱化為生態資源和經濟發展優勢。徐州實現了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蝶變,淮北實現了從「煤城」到「美城」的轉身。
三是城市交通網絡無縫對接。徐州共有10條通道連接淮北,徐州地鐵1號線的路窩站距離淮北市杜集區段園鎮僅4公裡,極大地方便了兩地人流、物流的來往。
四是產業相促相融。淮北依託豐富的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與徐州企業及人才、技術要素交流頻繁,承接了大量來自徐州的產業轉移。淮北杜集區段園鎮內承接徐州產業轉移企業約佔40%,在淮北全市投資的徐州企業超過100家。
「十四五」時期,徐州市與淮北市在不斷鞏固提升兩市密切合作的基礎之上,重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持續發力,從「相鄰」走向「相融」。
一是強化規劃引領,推動一體化發展。依託徐州市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和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的龍頭帶動作用,結合淮北市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重點圍繞杜集—銅山、杜集—泉山、段園—漢王等省際毗鄰地區,編制一體化發展專項規劃,構建規劃會商機制,共同謀劃兩市協同發展思路舉措,科學決策、共繪藍圖。
二是提升交通互聯互通水平,暢通人流物流通道。依託沿G3高速、京滬高鐵、大運河等重要通道,加快徐州淮海國際港務區、空港開發區、高鐵物流園等全面對接長三角發展主軸,建設長三角北翼經濟樞紐。加快推動徐淮快速通道、淮北至徐州觀音機場高速公路、徐州輕軌S4與淮北連通等交通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建設,推進要素市場一體化。
三是促進產業錯位協同發展,打造長三角北翼製造業高地。「十四五」時期,徐州市提出「建設產業強市、打造區域中心」的目標,全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突出數字經濟、製造業數位化,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努力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淮北市提出「重點培育壯大陶鋁和鋁基高端金屬材料等5個產業集群,提升先進高分子結構材料等10條產業鏈水平」。結合雙方產業特色,依託新能源、新材料、工程機械與智能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鋼鐵冶金建築材料、食品與農副產品加工等傳統優勢產業,推動跨區域產業分工合作,促進產業錯位協同發展,合力打造長三角北翼製造業高地和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
四是全面擴大開放合作,探索省際產業合作園區共建共享新模式。依託淮北杜集區徐州工程機械產業園等項目,推進國家級工程機械試驗場建設,承接徐州相關產業轉移。探索以股份合作、園中園、託管園等合作方式,建立共建園區項目資金、跨地區財稅、投資、經營等成本分擔和利益共享機制。
對淮北市而言,融入徐州都市圈,共同打造長三角北翼製造業高地、產業承接區,既是重大機遇,也是勢在必行的戰略選擇,更是快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舉措。
欄目主編:孔令君 文字編輯:陳抒怡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鞏保成 華桂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