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智能製造創新中心(對話特斯聯創始人艾渝)
2023-06-27 21:26:33 2
2016年的一天,特斯聯創始人艾渝本想大幹一場之時,卻遭遇意想不到的問題。彼時,私下跟艾渝關係很好的同事問他:創立公司的目的是短期持有,還是長期創業?
這也事出有因。艾渝曾經是一名成功的投資人,對於投資而言,將一家公司估值做大、退出、獲得回報是標準流程。
2022年《財富》40U40創想會現場,特斯聯創始人兼執行長艾渝
同事的問題也讓艾渝重新反思:「我底是想短期經營退出,還是想做一個企業?」當時一些投資圈的朋友告訴艾渝,你把公司做到日活2,000萬以上,我們來聯繫BAT,賣掉公司只是價格問題。
重新認識特斯聯需要一個過程。時間回到2015年左右,特斯聯初期的業務單純到只有智能門鎖,「如果每家都用智能門鎖,每個人都會以智能門鎖為媒介去線上,去線上就意味著有流量和用戶。」這種當時流行的、樸素的網際網路思維讓當時的艾渝對公司的開端有了模糊的認識。
智能門鎖的本質是人與物體的連接,不久後艾渝意識到一個物與物的連接可能是一個更為廣闊的市場。
關於物聯網市場最具前瞻性的判斷來自於IBM。
在頗為久遠的2008年IBM就提出了「智慧地球」這一概念,它甚至在2009年得到了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的肯定。簡單來說,智慧地球分成三個要素,即「3I」:物聯化(Instrumentation)、互聯化(Interconnectedness)、智能化(Intelligence)。
具體來說,IBM希望是把新一代的IT、網際網路技術充分運用到各行各業,把傳感器嵌入、裝備到全球的醫院、電網、鐵路、油氣管道等等一切通過網際網路形成「物聯網」;而後通過超級計算機和雲計算,使得人類以更加精細、動態的方式工作和生活,從而在世界範圍內提升「智慧水平」。
現在看來,不得不承認IBM具備超前的意識。但似乎這種意識過於超前,以至於世界還沒有準備好變得更加智慧。
「之前IBM也提出過智慧地球這個概念,現在才真正迎來了智慧城市的發展,這是為什麼?」我想聽聽艾渝的答案。
「這個事我們還真是思考過。移動網際網路一直在發展,很多企業的誕生實際上是因為2G、3G、4G基礎設施的變化,包括移動電商、視頻、支付等等,基本上都是因為基礎設施變化帶來的。」艾渝說,我覺得無論是to C還是to B,都有一個過程——第一是成本要降下來;第二,商業民用的東西對複雜度、成熟度要求更高。
顯然艾渝覺得讓地球更加智慧是一個時間問題。這個問題的重點在於,不能太早提出,但也不能太晚,似乎現在正是這樣一個「臨界點」。
相比較智慧地球而言,我更願意聽艾渝談談對於「城市」這個組成世界的元素。畢竟「城市」的出現已經距離現在有幾千年的歷史,我們真的處在一個未來城市與現代城市的邊界線上嗎?
沒想到的是,這個問題讓艾渝談到了三星堆。
「我也思考過,我們在德陽的AI CITY在三星堆旁邊。去三星堆坑裡面看,其中有一件事讓我覺得特別神奇,整個三星堆挖出來這麼多東西,沒有兵器,沒有任何真正的武器,至少現在都沒發現過一個武器。雖然,有一些刀,但全部是祭祀用的,因為都是玉做的,不能用來交戰。那麼三星堆整個國家秩序的維護和統治是通過什麼?實際上是通過神權及大家的信仰,規則是通過信仰來實現的。」
三星堆給艾渝的啟示在於,他認為未來將是人工智慧輔助人類管理人類世界。
「一個城市的治理和這個世界的管理模式,不是通過現在的這套規則,現在這套通過暴力機構或者是法律規則管理城市的方法。到未來100年以後會是什麼樣?我總在想這個事。原來很多人說人工智慧是控制人口的手段,認為它是極惡的。我認為過程當中會有'惡'的出現,但那是因為它還沒有強大到一定程度。最理想的是,我們通過大家投票制定規則,制定好以後,輸送給人工智慧,由它來判斷、管理。它完全按照規則,完全按照法律,才不會出現貪腐等等。我覺得100年以後,當人工智慧發展到足夠強大,就會替代三星堆裡面的神。」
這個答案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同時,一些發人省醒的問題正在發生:我們未來的城市是否會充滿傳感器?特斯聯和艾渝自己的痛苦來自於什麼?他的終極目標又是什麼?
以下為採訪實錄,有刪減。
IBM也曾提出過智慧地球這個概念,但現在才真正迎來了智慧城市的大發展,這是為什麼?
艾渝:我個人覺得還是基礎設施的爆發。移動網際網路一直在發展,很多企業的誕生實際上是因為2G、3G、4G基礎設施的變化,包括移動電商、視頻、支付等等,基本上都是因為基礎設施變化帶來的。
另一個例子是新能源汽車,特斯拉從2003年開始創立,在2008年至2012年間推出了model X,再到後面大爆發。為什麼這兩年一下就井噴了?緣於基礎設施的變化和供應鏈的變化,這包括晶片、三電系統、軟體還有電池和電芯等等。以前產能是不足的,是做不出來的,後來寧德時代的快速發展,把全世界的智能電動汽車、新能源汽車帶動了起來。現在的人工智慧就有點像2012年到2014年新能源汽車的狀態。
在一個臨界點?
艾渝:對。大家都清楚這是一個趨勢,但還沒有大規模量產,還沒有真正走進、改變我們的生活。現在買個電動車基本上都不用考慮,這是一個肯定的方向。
幾千年前的城市和現在的城市,以及未來的城市最大的不同是什麼?下一個智慧的城市,是不是一個充滿傳感器的城市,那時的人是需要怎麼和這個城市來相處的?
艾渝:第一,從科技發展的層面來講,咱們在聊的是未來主義的事情。未來主義最盛行的時候,一定是這個國家科技最發達的時候。
日本所有的漫畫、動漫全部是在20世紀80年代,是日本的黃金年代,反而到現在沒什麼東西了。但中國我覺得才剛剛開始對未來的探索。以前中國人對去月球、去火星不敏感的,你看現在《獨行月球》,包括《流浪地球》,它能引起你的共情。
放在二十年前,讓中國的觀眾去看在月球上面的一個太空人的科幻,沒人感興趣,但這次的《獨行月球》,大家已經在思考未來人類會出現什麼情況,如果行星撞了地球,我們的科技和資源怎麼交流,人在那種環境下會是什麼樣的,可能他那個裡面關注的更多是情感,但是裡面有很多科學的東西非常有意思。
而人和城市的關係,我們用英文說它是一個很大的品類叫urban tech。城市科技是如何發展的,未來會是什麼樣,這是一個很大的品類。大家可以想10年以後會是什麼樣,我覺得機器人可能就比人多,所有的東西就是數據化,一定會有一個超腦一樣的東西存在,在接管很多的事情,未來世界肯定會有無所不在的傳感器。
當時做特斯聯,為什麼我們提出AI CITY這個理念?最早一直是受谷歌影響,谷歌在多倫多想做Sidewalk,做一個基於未來之城,是整個全場景數據化傳感器,用算法來驅動,交通應該怎麼做,環保應該怎麼做,人居應該怎麼做,他自己是有特別完整的一套proposal,因為他要拿urban planning,拿政府的規劃審批。不幸的是他選擇在加拿大做。他要是當時選擇在我們上海臨港做,現在整個臨港都已經建成了。在歐美國家做這個東西,很難做成。
智慧城市和未來城市建設,我認為中國應該會是在世界上第一個做成的,一定是做得最好的,因為它效率最高。特斯拉在中國臨港建一個工廠,一年之內車都量產了。德國說了三年,還在規劃。在這個細分領域,為什麼中國可以出現世界級的公司和世界級的技術、產品,就是因為中國獨特的情況。基於未來的這些想像力,城市都會出現。
第二,從精神層面來思考,我也思考過。
就像我們德陽的AI CITY在三星堆旁邊,三星堆我們去坑裡面看,其中有一件事讓我覺得特別神奇。整個三星堆挖出來這麼多東西,沒有兵器,沒有任何的武器,它有一些刀,全部是祭祀用的,因為都是玉做的,不能用來交戰。當時這個三星堆,整個國家秩序的維護和統治是通過什麼?是通過神權,實際上是通過大家的信仰來維護,它的規則是通過信仰來實現的,沒有任何的武器,至少現在都沒發現過一個武器,挖出來這麼多年了,什麼都沒有。
我覺得是一個極致的表現。
一個城市的治理和這個世界的管理模式,不是通過現在的這套規則,現在是通過一個法律規則,那個時候它可以通過大家對神或者宗教的信仰。到未來100年以後會是什麼樣,我總在想這個事。
原來很多人說人工智慧是控制人口的手段,認為它是極惡的。我認為過程當中會有「惡」的出現,但那是因為它還沒有強大到一定程度。最理想的是,我們通過大家投票制定規則,制定好以後,就輸送給人工智慧,由它來判斷、管理。它完全按照規則,完全按照法律,才不會出現貪腐等等。我覺得100年以後,當人工智慧發展到足夠強大,就會替代三星堆裡面的神。
創業旅程很艱苦,你覺得你最成功的實踐是什麼?失敗反思又是什麼?
艾渝:我們現在還是在創業的路上。特斯聯能做的好的一個原因是我們自己定了一個比較高的目標,用這個目標來牽引我們。打一個比喻,拍一個網絡大電影也能很快掙錢,投300萬投三個月,轉手賣了就是1000萬。但是我們想拍一個《指環王》這樣的片子,要拍10年,要耗費巨大的資金、資源,還要找最好的人,打磨劇本,不斷調整,最終呈現出留給世界的一個東西。
有這個想法後,我就不急了,用10年幹一個1000億的公司,幹一個能創造價值的公司。前面投資,只要活得下去就可以一直做,10年幹1000億也不是很失敗,也不是很丟人。
而人,我覺得人是兩塊,一個是他人,一個是自己,分成兩面。對於他人來講,你如何在創業過程當中選到正確的志同道合的一幫人一起創業,這個特別重要。對於自己而言,創業者必須得躬身入局的、事無巨細的去做每一件事情,去帶領團隊解決問題。
在這個過程當中把你的價值觀和企業文化輸送給大家,否則你所謂的價值觀和企業文化就是牆上的一張紙,一點用都沒有,你只能是用自己的行為來影響他們。
你覺得特斯聯現在發展過程中,最引以為傲的創新是什麼?
艾渝:我覺得最引以為豪傲的創新,就是我們自己打造的AI CITY整個的產品線,我們是在充分思考未來10年、20年這個城市應該長成什麼樣的情況下,反向推理如何憑著我們的一個想像和現有的技術和工具,去創造一個我們認為的下一代城市的雛形。
這件事帶來的好處就是可以讓你對一個產品有完整的把握,完整的設計,有自己完整的技術閉環,它才能傳遞這個產品的溫度,傳遞情感給到客戶,公司才能變成一個行業的頭部。也就是說特斯聯在做智慧城市這件事,別人說是叫智慧城市,特斯聯的做法是自己設計智慧城市。我認為特斯聯最大的成功就在於我們非常完整地思考後,做了這個東西,相當於我們想定義城市科技這個細分領域,定義這個賽道,定義這個行業,形成一個馬太效應。
通過目標來反思你要做的事,這好像是你的一個特點。
艾渝:我覺得這是一個綜合的考量,包含了理想情懷、思維的方式。因為創業者都不同,很多很偉大的創業者是從零開始,在初次創業之前可能都沒有真正接觸過商業。
另外一類就像我們,在創業的時候對商業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我們從第一天思考的就不是今天怎麼活下去,內心深處有個聲音一直在說,你來幹這個事情,你就要幹點跟別人不一樣的事,別人這樣幹智慧城市,你就得幹一個不一樣的。
創業七年間,推動特斯聯前行的很大原因是我們每天都在想,怎麼變得跟別人不同,怎麼樣在領域中做的更好,創造不同的價值。
你怎麼從戰略和組織上兩個方面去描述以及應對潛在的危機?
艾渝:這就是我過去一年都在思考的問題。從去年開始,宏觀局勢有些欠佳,資本上聽不到什麼像樣的融資,大家基本上是進入到一個冰凍期。但這是一個選擇問題,我們周邊其他的初創公司基本上就是活下去就行了。如何去應對這個危機?因為這個危機來了,它帶來的影響非常大,我們的合作夥伴、供應商,所有的這些對他們真的是實質性的影響,這個時候怎麼辦?
我們做了這幾件事,第一是做組織架構的調整和升級,做的不好的人要及時把他淘汰掉。第二,要讓每個人的付出和回報的過程變短。從組織上變成一個靈活的組織、敏捷的組織,化整為零。變成小團隊後,讓他們自己的收益和工作成正比。所以員工在所在的這個組織單元裡面,玩命努力幹成了一件事,多賺的這個錢裡面就有他的一份。
我們就是用近乎於這個行業裡面沒有過的奢侈的打法,把整個的團隊,無比豪華的一個團隊組織起來,包括我們現在CTO、幾位科學家,也不止這幾位科學家。全是在50歲以下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天才,這個時候來加入,帶著一票最牛的人來幹革命,幹這件事情。以前大家並沒覺得特斯聯是一個人才密集型的公司,但是其實你現在打開來看看特斯聯的人才結構,已經超越整個行業的戰例的總和。
這個行業最稀缺的就是人才帶來的是技術,帶來的是理念的更新,帶來的是你整個公司的脫胎換骨。頂級的這種科學家的理念,帶來的第二層的人,第二層的人激活你現在的這個組織和體系和整個的變化。
特斯聯過去一年多在不斷優化的同時,不斷在進更新鮮的、更高端的血液,公司在高速路上換輪胎,在狂風暴雨當中去換輪胎,就是整個換血的過程,我覺得如果這一關一旦熬過了,最偉大的公司的雛形就有了。特斯聯必須得經歷這一關。(財富中文網)
編輯:楊安琪
在財富Plus,網友們對這篇文章發表了許多有深度和思想的觀點。一起來看看吧。也歡迎你加入我們,談談你的想法。今日其他熱議話題:
查看《黃牛訴苦蘋果新機倒貼100元才出掉》的精彩觀點
查看《臺灣6.9級強震已致1死142傷》的精彩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