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夢辰和吳昕參加比賽(逆境前一個先天堅韌)
2023-05-28 17:15:42 1
沈夢辰和吳昕,同為湖南衛視主持人,同時參加熱播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總是被拿來作比較。
沈夢辰是男孩性格,一向大大咧咧。
吳昕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學霸型乖乖女。
不一樣的她們都曾歷經逆境,如果說沈夢辰是靠先天的堅韌乘風前行,那麼吳昕就是靠後天的磨礪破浪勇進。
1.沈夢辰:年少就識人情冷暖 立誓為父母爭口氣
沈夢辰的爸爸從小對她要求非常嚴格甚至苛刻,批評的多、鼓勵的少。
在沈夢辰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因為家庭困境,自己和家人都被另眼相看,甚至遭受排擠、歧視。
有次,她和爸爸單位領導的女兒都在食堂打飯,雖然要的僅僅是一葷一素的簡單飯食,卻無辜被嗆:「你吃不完就別打這麼多!」就這麼一句話,讓沈夢辰深感傷害,自此以後她再也不去那個食堂吃飯,而是寧願在家吃方便麵、到外面賣盒飯。堅韌倔強的她一個人承擔,從未把這個事情告訴給爸爸。也就是從那時起,她默默發誓,一定要變得優秀,要給爸爸媽媽爭面子。
人的志氣往往在逆境中被激發。
十一歲學習舞蹈的沈夢辰後來考入湖南大學表演系,在大二那年參加了湖南臺的 《星姐選舉》,榮獲亞軍,從此踏入主持行業。
2015年,她一人單挑大梁,主持《我是歌手·2015巔峰會》,成功完成了這次突發而艱巨的任務。通過《我是歌手》節目,在質疑和爭議中一路走來的沈夢辰人氣驟升,星途扶搖直上。如今的沈夢辰大有「芒果臺未來一姐」的風評。
她已然變得優秀,早年內心的誓言已經成真。
2.吳昕:挺過人生落差 等來觀眾一句「吳昕真美」
吳昕的爸爸媽媽都是工程師,對吳昕的態度就是,只要學習好,其他一切都好說。在被迫的情況下,吳昕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初一就開始學初三的英語,初中畢業後把高中的課都學完了。
生活上,爸爸媽媽對吳昕寵愛有加。
放學後,吳昕和好友騎車一起回家進小區,爸爸拿瓶酸奶在30米開外就高喊「女兒回來了」,惹得好友不禁發問:「我的爸爸呢?」
聖誕節,父母一起在學校門口等吳昕,接她去過聖誕節。
當年吳昕獲得《閃亮新主播》亞軍後,是她的姥爺在全家會議之後拍板籤約湖南衛視一事,讓她試試。
在站上《快樂大本營》的最初日子裡,吳昕遭遇了人生的至暗時刻。用她自己的話說,那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次落差。
當看到全網的人都在罵她、質疑她的時候,她傻了。她在內心發問「從小到大捧著她的人呢?關愛我的老師和同學們呢?怎麼不見了?」是呀,如果吳昕照著原先的人生軌跡,這些人仍然會眾星捧月般在她左右。
可事實是,她已經成為當紅綜藝的一名主持人,必然要接受各路觀眾的評價。可是漫天的負評和質疑超過她的預期,她要待不下去了。
她想落荒而逃,如果爸爸媽媽一個肯定,她就會立馬辭職回到東北老家。
現實是,爸爸媽媽給了她逼著她成長的態度:不要回來,既然做了決定,哪怕硬著頭皮也要把事情做完。即便回來,也是在舞臺上站穩了,得到觀眾認可了,再回來。
與以往相比,爸爸媽媽截然相反的態度,讓吳昕開始想:為什麼不行?為什麼找不到定位?就要從不行到行。
在最晦暗的人生階段,她有一口氣在,這口氣始終沒散。
堅持、努力。
直到有次錄節目,現場觀眾喊出「吳昕好美」時,她怔住了,也首次嘗到了作為主持人的成就感和滿足感。現在的吳昕,在《快樂大本營》的舞臺上不再沉重、忐忑,更多的是享受。
「挺過來了」,吳昕說。
3.如果人生必有逆境,你會希望它來得早一些嗎?
對比沈夢辰和吳昕在逆境面前的最初態度,確實可以看到兩人的差異。
沈夢辰堅韌,吳昕脆弱。
沈夢辰主動,吳昕被動。
他們的成長環境多少造就了兩人的這些差異。
沈夢辰在較小的年齡就懂了人性,這個體驗幫助她在成為公眾人物被黑的時候看得開,放得下。吳昕則是在工作遇到阻力、難處時,在爸爸媽媽的勸導下,逐漸去調整、改變,迎來曙光。
逆境來得早或晚,人是無法控制的。唯一能選擇的是心態,傾聽內心的聲音,篤定前行,才能撥雲見日。
原創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嚴禁一切形式的轉載和盜用。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