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pk大連(什麼樣的城市比省會更值得發展)
2023-06-18 03:17:29
文/巴九靈 (吳曉波頻道)
本期城市對比,大連vs瀋陽
這是第一次省內PK
所以我們趁機先探討一個問題
省會獨大究竟是太貪心還是不得已?
在寧杭、成渝、武漢鄭州對比時
常有讀者評論:XX太吸血
例如成都和武漢,GDP超過本省總量的1/3
成都更是本省第二名綿陽的6.6倍,簡直可怕
但這是「貪婪」嗎?小巴很懷疑
很簡單一個問題:四川如果不大力發展成都
拿什麼抵抗旁邊國家中心城市重慶的虹吸效應?
中國各地方政府,競爭式發展經濟
爭資源、爭人才可不局限於一省之內啊
* 遼寧兩市的GDP數據來源特殊,後文會解釋
除了內蒙古有一個資源型城市鄂爾多斯
其餘都是沿海省份
搭配我國港口排名一同食用,風味更佳:
排名 | 港口 | 2016年貨物吞吐量(萬噸) |
1 | 寧波舟山港 | 91777 |
2 | 上海港 | 70005 |
3 | 蘇州港(內河) | 57376 |
4 | 天津港 | 55000 |
5 | 廣州港 | 52181 |
6 | 唐山港 | 51580 |
7 | 青島港 | 50083 |
8 | 大連港 | 42873 |
可見,在區位優勢、水運力量面前
地方政府也只會順勢而為
而且沿海省份原本就相對發達,多點開花
不會再集全省之力造一個中心
而是進入了均衡發展時代
回到本期的主題,大連vs瀋陽對比
其實小巴的觀點已呼之欲出了
但我們還是分類梳理一番
畢竟,這關乎東北的現在和未來
國家定位
在國家眼中,瀋陽的地位無疑更高
根據《國務院關於X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覆》
▼
瀋陽市是遼寧省省會,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
大連市是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
瀋陽是區域中心城市
甚至有望在新版《全國城鎮體系規劃》中
升級為國家中心城市(預計10個,還有2個名額)
這是大連比不了的
畢竟,發展瀋陽更容易帶動整個東北
退一萬步講,就算是「獨大」
也好過東北人才、投資流失
而大連地處東北一角,輻射力相對有限
但值得注意是……2015年6月上報的
《瀋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
至今沒有得到國務院批覆
變數當然是近兩年的瀋陽現狀
想必需要較大的調整,才能實施吧
經濟發展
今年年初,遼寧省長陳求發在政府工作報告中
首次對外確認,遼寧過去存在數據造假
要「頂著面子上難看的壓力,認真地擠壓水分」
記住這句話,才好往下看
截至目前,瀋陽和大連尚未發布
《2016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所以我們只能參考官方預估數據(不全)
以及遼寧省統計局給網友的回覆
(這份回覆中瀋陽、大連的GDP數據和年初網絡流傳的
預估數據有較大出入,但14市GDP加總後與國家統計局
公布的2016年遼寧省GDP基本吻合,可信度較高)
城市 | 常住人口 | 2016 GDP | 2015 GDP |
瀋陽 | 829.1萬 | 5460.0億 | 7280.5億 |
大連 | 698.7萬 | 6730.3億 | 7731.6億 |
* 常住人口為2015年末數據** 2016年GDP數據來自遼寧省統計局給網友的回覆*** 2015年GDP數據來自兩市當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請大家儘量保持冷靜
降幅過大極有可能是此前數據存在水分
而如今正在夯實數據
地區生產總值下降
源自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
瀋陽 | 固定資產投資(億元) |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億元) |
2014年 | 6564.1 | 3614.9 |
2015年 | 5326 | 2620.7 |
2016年 | 1621 | 1200 |
* 2014、2015年數據來自瀋陽市兩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6年數據來自瀋陽市發改委《關於瀋陽市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報告》中的預估數據 |
大連 | 固定資產投資(億元) |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億元) |
2014年 | 6773.6 | 3017.2 |
2015年 | 4559.3 | 1849.9 |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 |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 | |
2016年 | -68.6% | 7.4% |
* 2014、2015年數據來自大連市兩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6年數據來自大連市發改委《關於大連市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中的預估數據,只有增長率 |
數字不好看
這一方面是「夯實數據」的結果
另一方面也有遼寧產業結構的問題
但能夠實事求是,就是復興的開始
過去,瀋陽經濟主要靠傳統製造業拉動
包括汽車、工具機、造船、重機等國企
而民營企業也大多與國企配套
傳統產業佔工業比重在90%以上
一旦這些領域不景氣,整座城市都陷入低迷
如今第二產業築底
但瀋陽的服務業並未停止增長
這未嘗不是一個結構轉型的契機
而大連,原本就定位為旅遊城市
服務業發展基礎較好
同時去年,高新技術產業增速明顯
預計這將是大連再次起飛兩大動力
人口流動
在大眾的普遍感知裡
近年來東北人口流失嚴重
但數據來看,這兩座城市倒不算誇張
2014年,瀋陽常住人口增加3.0萬
大連戶籍人口增加2.9萬
2015年,瀋陽常住人口增加0.4萬
大連戶籍人口減少0.7萬
(暫無2016年數據
大連常住人口在2014年大幅擺蕩,故不選用)
雖然減少幅度不算大
但人口流失直接影響一座城市的活力
與此同時,東北面臨著更嚴重的人口老齡化
這些都是瀋陽和大連急需處理的問題
這一場較量,目前是大連佔優
但兩座城市的當務之急顯然不是爭第一
而是攜手走出困境
畢竟,瀋陽、遼寧乃至東北的經濟復甦
作為港口的大連自然會受益
本期城市對比,硬數據偏多
小巴盯著這些數字,就覺得已不需多言
但你或許滿懷感嘆?歡迎在評論區說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