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玻璃橋現景區(國內3萬個景區造了2300座玻璃橋)
2023-06-18 04:42:35 1
"宏闊的思考常常需要壯闊的景觀,而新的觀點往往也產生於陌生的所在。"
——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
文 / 巴九靈(吳曉波頻道)
景區裡的玻璃景觀越來越多了。
受2007年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建造U型玻璃觀景臺的啟發,玻璃橋、玻璃棧道、觀景平臺等玻璃景觀在國內遍地開花。
據中國旅遊IP產業聯盟的統計,目前全國玻璃橋有2300個左右,而中國旅遊研究院統計的2017年國內景區數量也不過3萬多個。
玻璃景觀的火爆程度也可以從另一方面得到驗證——在抖音上,玻璃橋相關的視頻播放量達到1.2億次。
對於遊客來說,藉助透明的玻璃步道,可以凌空俯瞰腳下的懸崖峭壁、急湍飛流,這種視覺上的衝擊是傳統遊覽方式無法得到的。
市場嗅覺敏銳的景區,也在玻璃景觀項目中賺得盆滿缽溢。
比如知名的網紅打卡景點——張家界「雲天渡」玻璃橋,2016年對外開放後,在今年3月累計接待遊客數量達到760萬人次,營收12億元,而當初玻璃橋的總投資額為2.6億元,不到營收的1/4。
上一種這麼多景區扎堆的項目,除了義烏小商品市場承包的紀念品,就是索道了。這其實也反映了國內大部分自然景區的困境。
根據申萬行業分類,A股有10家景區類上市公司,2家是人工景區,剩下的8家是自然景區。
而這些自然景區的營收近些年來基本無增長,2018年的營業收入比起4年前平均只增長了9.91%。
以表現最好的長白山來說,近5年的營收平均年化增速也不過9%。但它的淨利潤卻從2014年的7969萬元跌落至2018年的6763萬元。
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公司多年來一直原地踏步?
最容易想到的原因是政府對門票的限價措施。
早在2007年,國家發改委就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當前遊覽參觀點門票價格管理工作的通知》,將景區門票提價幅度限制在15%-35%,並規定門票價格的調整頻次不低於3年。規定的推出,反而使景區內索道、大巴、酒店業務蓬勃發展。
2013年,《旅遊法》推出,規定景區提高門票價格應當提前6個月公布。
2018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2018年6月,發改委也提出要求,在「十一」黃金周之前要降低一批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同時不得提高景區內交通運輸等其他遊覽服務的價格。
這些限價措施,確實讓門票價格保持穩定了。小巴在統計時發現,有些景區的門票價格2014年以來就一直沒漲過,個別景區的門票價格保持不變的時間可能更久,這令小巴感到驚訝。
圖為旺季價格,據上市公司公告整理
但門票限價的大禮包,卻沒能讓遊客走進景區。
在2015年—2018年,各個景區接待的遊客數量沒有太大提高。
當然,也有正面的例子,如張家界景區2018年接待的遊客數量是2014年的一倍多,這裡面或許也有玻璃橋的一份功勞。
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自然景點的收入結構十分單一。
根據上市公司的年報,2018年峨眉山、黃山旅遊、九華山、張家界、長白山等5家上市景區「門票 景區客運」的業務營收分別佔總營收70%、63%、58%、67%、70%,平均佔比高達66%。
因為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自然景點類上市公司生下來就擁有一座金山。
但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其實都標好了價格。
自然景區大多屬於國家所有,具有公益性。除了實際業務運營公司,每個景區還要接受景區管委會、文物局、國土資源部等多部門綜合管理。
於是票價會有限制,接待遊客數會規定上限,開發不能對景區生態造成破壞……所以公司的增長會受到影響,而當玻璃棧道這類項目證明盈利能力後,景區運營方一擁而上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這也恰恰說明了景區運營者創新不力。在沒有玻璃景觀的時候,這些景區也只是圍繞著景點簡單攤大餅。
黃山旅遊:「一山一水一村一窟」戰略,其實就是開發黃山主景區邊上的四個景點;
峨眉山:開發桫欏湖景區、後山以及柳江古鎮;
張家界:投資西線茅巖河景區、開發市中心大庸休閒古城。
但問題在於,最核心、最優質的景區業務早已上市,新開發的其他項目有種邊角料的感覺,消費者不一定買帳,景區或許只能通過捆綁售票的方式來增加營收吧。
相較於自然景點,人文主題景點並沒有自然景觀帶來的天然客流優勢,需要後天經營、不斷更新,但反過來也沒有自然景點這麼多條條框框,白紙好作畫,且不受區域發展限制。
上市的人工景點類公司中,宋城演藝依託各地歷史文化展開線下演出業務,而大連聖亞則擁有海洋主題公園。
1997年,宋城第一個演出項目《宋城千古情》在杭州推出,隨後杭州樂園、爛蘋果樂園等項目相繼開業;
2013年,三亞千古情景區開園,這是宋城首個異地複製項目;
2014年,麗江與九寨溝景區表演先後開業;然後有了寧鄉、桂林與張家界千古情;
接下來還有西安、上海、佛山、西塘等儲備項目有望密集開業……
同樣,大連聖亞在東北大本營之外,還在全國範圍內複製公司海洋主題公園經營模式,布局了哈爾濱、三亞、廈門、千島湖、營口、杭州、鎮江、淳安、蕪湖、淮安等項目。
出身不同,帶來的結果也不同。
當人工景點運營公司每開闢一個新的景點,市值就往上攀升一節時,自然景區卻仍在原地踏步,仿佛受到資源的詛咒。
當然,對門票的依賴同樣是宋城演藝、大連聖亞的問題,在這方面國外的同行領先很多。迪士尼、Sea World 等公司門票收入佔比僅為 40%。
迪士尼依託的是「公園 IP授權」模式,並不依賴門票。
香港海洋公園同樣多元化經營,除了傳統的表演、遊樂設施項目之外,還針對夏季提供水上娛樂活動,推出婚宴、生日派對等定製化服務。
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2018年出境遊人數達到1.5億人次。天下之大,遊客並非無處可去。
如果一直停留在觀光打卡層面,再好的風光也會看厭。沒有文化價值的沉澱,遊客當然是來了看了然後就走了,很難產生二次消費。
另一方面,監管層面的壓力也不小:8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意見》,意在繼續推動國有景區門票降價,鼓勵各地實施景區門票減免、淡季免費開放等政策。
如何通過文旅結合延伸產業鏈條,提高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是景區運營者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參考資料:
1.《中國旅遊業改革開放40年回顧與展望 》,夏傑長
2.《從我國旅遊上市公司投資動向看旅遊行業發展趨勢》,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
3.《主題公園進入「戰國時代」,本土企業如何實現突圍》,長江證券趙剛團隊
本篇作者 | 拾月 | 當值編輯 | 李夢清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 主編 | 鄭媛眉 | 繪製 | 喪文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