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裡各大神功介紹(閒話武俠小說四大宗師)
2023-06-18 08:01:36 1
武俠小說裡各大神功介紹?取名之名家,往往作品名稱上就能看出來,有的鍊字鍊句,有的信手拈來,有的望文而發,有的水到渠成就四大宗師而言,作品取名之排序應該是金庸、古龍整體上高於梁羽生、溫瑞安,而金庸以其取名手法之多樣、思維之開闊高於古龍,梁羽生以其深厚的文化功底高於統攝性較差的溫瑞安,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武俠小說裡各大神功介紹?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武俠小說裡各大神功介紹
取名之名家,往往作品名稱上就能看出來,有的鍊字鍊句,有的信手拈來,有的望文而發,有的水到渠成。就四大宗師而言,作品取名之排序應該是金庸、古龍整體上高於梁羽生、溫瑞安,而金庸以其取名手法之多樣、思維之開闊高於古龍,梁羽生以其深厚的文化功底高於統攝性較差的溫瑞安。
先交代下基本情況,可能由於專業訓練的不足,在小說的謀篇布局及結構安排上,古龍、溫瑞安的結構統攝性遠不如金庸、梁羽生,金庸、梁羽生的小說往往每一個故事都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與完整性,但總體上又在時間軸上保持連續性,一致性。比如,金庸的射鵰三部曲,單部作品獨立且完整,幾部作品又在時間與背景上保持了連續性,武學上一脈相承,除越女劍外,其他作品都有著明確的時間線與背景走向,幾乎是從北宋寫到清中期,梁羽生大致也是從初唐寫到民國。古龍、溫瑞安二位就顯得有些力有未逮了,幾個情節、故事完全無法統攝到一部小說裡,只好退而求其次,寫成系列。如古龍享譽的楚留香系列、陸小鳳系列、李尋歡系列,溫瑞安的四大名捕系列,說英雄系列,神州奇俠系列,每個故事有單獨的情節,彼此除了主要人物相同外,幾乎其他的在走馬燈似的的更換,造成了情節上處理的散亂感覺。這樣在謀篇布局上的差距也造就了在作品取名上的差距。金庸只有15個作品名稱,梁羽生有35個,古龍和溫瑞安就不做統計了,太麻煩了。
其次介紹一下武俠作品取名的幾個基本方法,一是紀傳取名法,和司馬遷寫史記差不多的取名方法,以記、錄、傳、史、傳奇、風雲、演義等後綴,有些也還套用詩歌體例,如歌、行等,多見於長篇。如,倚天屠龍記、萍蹤俠影錄、蜀山劍俠傳、楚留香傳奇、劍俠呂四娘演義、俠客行等,舊派名家的最愛,四大宗師裡梁羽生用得最多,大概是由於處於承前啟後、新老交替階段,取名趨向於傳統。金庸也偶爾用,古龍前期用,中後期基本不用,溫瑞安絕少使用。也有某部作品的背景故事比較精彩,有必要進行續寫的,如前傳、後傳、外傳(外史)、別傳、續篇、番外等,如飛狐外傳、蜀山劍俠傳後傳。
二是概括取名法,分為主題概括法和人物概括法兩種,主題概括法,顧名思義,就是將作品講述的主要事實或者大事件統攝到一個主題下,比較適用於單一事件描述的作品,如火燒紅蓮寺、四大名捕會京師、張文祥刺馬等。人物概括法是將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以一類固定的、統一的稱呼如英雄、豪傑、奇俠或者臆造的專用稱呼進行標識、概括的取名法,如楊家將、近代俠義英雄傳、山東響馬傳、蜀山劍俠傳、射鵰英雄傳、大旗英雄傳、女帝奇英傳、絕代雙驕、邊城浪子等。
三是直接命名法,即使用作品中創造出來的人物、武器、武功、書圖(含武學秘籍、藏寶圖、琴棋譜)、地名、門派的名字直接入名。人物入名大致有名號與具名兩種,名號是直接啟用書中主角人物的名號來給書籍命名,如虯髯客、崑崙奴、鷹爪王、神鵰俠侶、雪山飛狐、散花女俠、六指琴魔、七俠五義、崑崙七子等,具名的如劍俠呂四娘、血滴子大俠甘鳳池、蕭十一郎、甘十九妹、女俠素心蘭、嶽小玉等。武器入名的如十二金錢鏢、紫電青霜、碧血劍、鴛鴦刀、廣陵劍、冰魄寒光劍、七種武器系列、湘妃劍、碎夢刀、鐵筆春秋(小說中為春秋鐵筆)、蟬翼刀等。以武功入名的如拿雲手、毒砂掌、七禽掌、如來神掌、大手印、玉佛掌、渡心指等。以書圖入名的如笑傲江湖(曲譜)、連城訣(尋寶圖)、十錦圖等,以地名入名的如鹿鼎記、俠客行、陰陽穀。以組織入名的如龍虎門、試劍山莊。
四是線索揭示法,對作品的主要線索進行部分的紕漏,但又以關聯性的文字故作玄虛,語焉不詳,如書劍恩仇錄、風雲第一刀、逆水寒等。
五是朦朧印象法,顧名思義,就是用一些特殊的字如龍、鳳、風、雲、刀、劍、奇、豪這些武俠作品高頻詞彙構成作品名稱,故作驚人之語,而實際取名與小說內容並不存在直接的關聯性。如鳳棲崑崙、飛鳳潛龍、臥虎藏龍、虎嘯龍吟、劍網塵絲、飄香劍雨、劍氣書香、長劍相思、鐵骨冰心、劍氣長江、劍海情天。為了博得讀者好感,往往是附庸風雅、故弄玄虛,看著文雅的名字,內容卻不過爾爾。
六是創新法,利用文字技巧進行構名,古龍很喜歡用,如多情劍客無情劍、流星 蝴蝶 劍、天涯 明月 刀、劍 花 煙雨 劍南。梁羽生也用過,狂俠天嬌魔女,但意境索然,很快改名了。捎帶一下溫瑞安的創新法,戰僧與何平、傲慢與偏劍、請你動手晚一點、殺了你好嗎、老哥借頭一用、請,請請請請請……
下面討論具體排名,先說溫瑞安,首先提一點,溫瑞安在文學上是個很有才氣的人,就文學才華與文字功夫來看,可能蓋過了金庸、古龍,稍遜於梁羽生。當然,武俠小說不是光看文字功夫。善泳者溺於水,溫瑞安過分地注重文字技巧的作用,希望通過奇詭華麗的文字、調侃頑皮的論調開創出溫氏風格,可惜這種風格有時候給人一種堆砌感和炫耀感,這種意欲在一字一句間與同代作家拉開差距的想法和他在作品中一招一式裡討價還價的本領如出一轍,結果搞得有賣弄文字之嫌,也授人以賺取稿費的口實,取的作品名稱也參差不齊。既有上升期方邪真系列中殺楚、破陣、驚夢,四大名捕系列中碎夢刀、開謝花這樣中等偏上乘的名稱,也有創新期絕對不要惹我、殺了你好嗎、請你動手晚一點、請借夫人一用、請、請、請請請這種讓人心瘋的名稱,也還有戰僧與何平、傲慢與偏劍、走井法子、山字經、水虎傳這些哭笑不得的名稱,總體來說,像逆水寒這樣的好名稱簡直是鳳毛麟角。
第二個說梁羽生,梁羽生有35部作品,作品取名大都非常傳統,但是梁羽生非常喜歡鍊字鍊句,每個作品名稱都顯現了極其深厚的文學功力,尤其難得的是每一回合都有對聯式的章目,這樣的功力,這樣的才華,是其他三人不可望其項背的。總體來說比較擅長於概括法與線索法,其作品名稱取得好的如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雲海玉弓緣、冰河洗劍錄、龍虎鬥京華,無不顯現出深厚的功力,是當之無愧的取名經典。當然,梁大師也曾努力地想創新一下,比如《狂俠 天驕 魔女》(挑燈看劍錄)就是嘗試,但這個和古龍的天涯明月刀相比,高下立見。總體來說,作品取名有兩個比較明顯的問題,一是華而不實的取名佔了相當部分,像慧劍心魔、飛鳳潛龍、俠骨丹心、瀚海雄風、風雲雷電、劍網情絲等。二是紀傳取名法的一些名字明顯存在拼湊痕跡,比如出名的萍蹤俠影錄,其實要不要「錄」字都可以,其他的如還劍奇情錄、聯劍風雲錄、白髮魔女傳、鳴鏑風雲錄,多一個字少一個字都可以,這是作者對作品名稱有待推敲的體現。總體來說,與金庸、古龍相比,差距還很明顯。
古龍大概好一點,前期的作品大概是被約稿或者與人合寫,作品取名和作品內容一樣,傳統、古板、缺乏創新,甚至華而不實,如蒼穹神劍、劍毒梅香、殘金缺玉、月異星邪、失魂引、劍客行、孤星傳。有的作品名稱可能根本和作品不太沾邊,細心的讀者可能明顯的感覺到功力不濟與抄襲嫌疑。中期自鐵血大旗傳開始,有了明顯的轉折,尤其是作品名稱帶有濃厚的古龍風格,如風雲第一刀、多情劍客無情劍、飛刀又見飛刀,開創性的作品名稱如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劍花煙雨江南。與梁羽生的狂俠天驕魔女相形,算是青出於藍了,也是現代武俠小說裡取名的經典與獨創。總體來說,古龍非常重視作品名稱的作用,與那些作品取名隨意的作家相比,古龍更看重作品名稱之於銷量的相互作用,也很重視作品名稱的取名,但美中不足的是,古龍的作品取名在技巧的運用及對作品名稱與作品內容的照應上還很不嫻熟,與金庸還是有些距離的。
最後說金庸,金庸作品僅15部(含越女劍),他的作品名稱既有按照傳統取名法取名的射鵰英雄傳、書劍恩仇錄、飛狐外傳,也有以重要線索取名的如連城訣、俠客行、鹿鼎記,更有以主要道具取名的如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碧血劍、鴛鴦刀、越女劍,更有引經據典如天龍八部這樣的取名。這些平凡的手法在金庸手裡煥發出了絢麗的色彩,如倚天屠龍記、如笑傲江湖、如天龍八部,這樣的名字,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通過淵博、深厚的文學、歷史功底,締造了一個讓人眼花繚亂的武俠新世界,使人耳目為之一新,這種對武俠的熱愛迸發出的靈感讓多少武俠名家嘆為觀止。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金庸還將其14部作品編篡了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在武俠小說乃至中國文學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這樣一個人,不叫他高手都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