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梳電影詳細解析(談電影自梳了解最後的自梳女)
2023-06-05 22:40:43 1
「一梳福、二梳壽、三梳自在、四梳清白、五梳堅心、六梳無穿無爛、七梳一帆風順、八梳金蘭姐妹相愛,九梳九九歸一,十梳終身不嫁。」
這是媽姐梳起不嫁時的口述。據《順德縣誌》記載:當時,順德蠶絲業發達,許多女工收入可觀,經濟獨立。她們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後,在婆家受氣,地位低微,因此不甘受此束縛,情願終身不嫁,於是有了自梳女這個群體。
20世紀3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區蠶絲業衰落,這一帶的年輕女性聽說到南洋打工收入豐厚,遂結伴而行,前往南洋打工多年,從事家政工作,沒有談婚論嫁,到了五六十歲,在回家養老,買來貢品祭拜天地,也就成了——自梳女。
自梳女的來歷有兩種:一是畏懼婚姻而梳起的,二是當時珠三角地區蠶絲業發達,進入繅絲廠打工或者之後往南洋而耽誤了婚姻者。
「是誰給你做的嫁衣,是誰把你的長髮盤起。」女子盤起髮髻,意味著已為人婦,而自梳女的字面意思,就是指通過一定儀式將頭髮盤起以宣誓永不婚嫁的獨身女性。
順德鄉村曾流傳著「十女九不嫁」的說法,她們被稱作第一代自梳女。
與自梳女相關的影視作品有很多,1990年電視劇《自梳女》熱映;,90年代末的廣東舞蹈《繅絲女》首演到前幾年的話劇《自梳女》再次掀起熱潮;1997年上映的同名影片《自梳》最為經典,電影由劉嘉玲、楊採妮主演,因為題材的關係,並沒有在內地上映,而是在香港、韓國上映。
電影《自梳》的選材很有地域特色和時代特徵電影採取了兩條線並行的講述方式,一條線索是上個世紀40年代的落後的順德;一條線索是50年後發達的香港。40年代的廣東順德與90年代的香港。女人啊,一代又一代人,無非只求一個人對自己好,可有多想就有多難啊。
楊採妮飾演的意歡為了改變家裡欠債被迫嫁給地主的命運,決定成為自梳女。
她去工廠做工賺錢,發誓一輩子不嫁人,在被家人阻撓的時候被劉嘉玲飾演的杏花樓妓女玉環所救,後來兩人相依為命,惺惺相惜,在亂世中抱團取暖。(據說電影殺青之後,有消息稱劉嘉玲入戲太深,真的對楊採妮產生了感情,直到後來她被梁朝偉帶去看了好多次心理醫生才漸漸走出來,不過之後兩人也成為了很好的朋友關係,還會常常一起聚會。)
意歡、玉環,這兩個名字在粵語中聽來有些相似,細細念來,有一種唇齒相依的感覺。
電影中的男性角色都是反面的,影片中玉環的丈夫——紡織廠的老闆,卻為談成所謂的大生意而將玉環留下陪別的男人過夜……而另一邊意歡意外懷孕,戀人卻自私的棄她於不顧,那時的規矩是自梳女懷孕是要被「浸豬籠」的,所以意歡自己刮宮差點丟了性命,還是玉環用自己全部的身家救了意歡,但意歡已經不是從前那個愛笑、溫柔的女孩,想要再次自殺的她被玉環救下,在得知玉環為了自己傾家蕩產,看到玉環為救自己也受了傷之後,她突然有了活下去的勇氣。
兩人在包紮好傷口之後,就靜靜的坐在那裡,甚至沒有任何語言交流和眼神交流,畫面變得很美好,讓人希望這一刻永遠停留。
影片的高潮部分,是在戰爭前夕,玉環為了意歡從船上縱身跳入海裡,當時渾身溼透的玉環隔著鐵欄與意歡相擁,眼裡滿滿的堅定,在生死攸關的時候,相對於異性的叛變和出賣,姐妹之間的感情顯得越發的堅韌。
女性之間的情誼更加細膩關於女性之間情誼的電影世界各地都有,比如《雪花秘扇》、《末路狂花》、《花與愛麗絲》、《七月與安生》等等,在電影《自梳女》中,玉環是在男人從中飄過之後嫁人,以為自己找到了歸宿,最後卻被丈夫傷害;而意歡是為了擺脫嫁給老男人做小妾而選擇「自梳」,最後為了心愛的男人打破禁忌,結果再次被傷害。對於這兩個女人,要說誰付出的更多,大部分人都認為是玉環,其實兩人之間的付出是相互對等的。
意歡本來就是一個膽小怯懦的人,卻為了自己的救命恩人衝鋒在前,玉環說意歡是對她最好的人,給了她無限的安全感,這就是無形中的陪伴。
影片最後,白髮蒼蒼的玉環牽著意歡,鏡頭中出現了她們年輕時互的模樣,依然美麗動人,兩人牽手走向遠方,導演用這樣一個溫和的結尾向我們展現了女人的成長與蛻變,也展現了不同時期女性地位在社會上的發展與變化,從這些女性形象上可以看到中國女性的善良、勇敢和堅韌。
世間男子多薄情,女兒痴情為哪般?其實玉環和意歡的感情是比較曖昧的,似乎是因為相互憐憫關愛惺惺相惜而產生的感情,不管怎樣碼頭離別和車站重逢很感人……
最後的「自梳女」林永康油畫《自梳女》
在中國廣東省的珠江三角洲順德地區有一座建築名曰「冰玉堂」,字面含義為「冰清玉潔的房子」。冰玉堂裡,住著一群被稱為自梳女的終生不出嫁的女子。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自梳女回到祖國與親人團聚。然而,根據傳統家規,自梳女不能搬回家裡與家人同吃住,於是她們自己集資修建了冰玉堂。如今,冰玉堂成為了一座民俗博物館,之前冰玉堂是自梳女們的家,同時也是同鄉自梳女姐妹聯絡感情的地方。
「冰」的意思是純潔無瑕,「玉」指的是潔白無瑕的玉石,組合起來有「冰清玉潔」之感,冰和玉在中國女孩的名字裡是很常見的,在以女性為主導的自梳女群體中,冰玉堂得此名也非常的順理成章。
現如今冰玉堂裡,有一位90歲的「自梳女」——黃瑞雲姑太。
幾十年前,19歲的黃瑞雲從順德前往香港,再從香港到新加坡,最後回到順德,黃瑞雲的一生就奔波在這三個地方,與很多自梳女不一樣的是,黃瑞雲30歲的時候才正式梳起,她是這樣解釋的:「雖然我不想結婚,但也不想那麼早梳起,萬一梳起後遇上一個自己喜歡,願意嫁的人那不是虧大了!不過後來還是梳起了,不是沒人追,而是不想結婚。」
老太太談到自己人生經歷的時候那種發自內心的自信驕傲真美啊 ,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人要做自由獨立的女性。只有這樣才能從內而外的散發出美。
如此殘酷的生存環境下,姑太們還能積極的面對生活,這就是獨立女性的自信,她們抱團取暖,收留落魄的姐妹,在國外成立「同鄉會」,在國內建立冰玉堂,看著堂內一個個已故者的名字,想起了影視劇中自梳女們艱難的生活,這個世界給她們的磨練與磨難真的是太多了。(有紅紙的是還在世的自梳女,等自梳女去世之後就會把紅紙揭掉。)
冰玉堂對於我們而言像是一座博物館,但對於自梳女而言,是她們的家。如果最後一位自梳女去世,冰玉堂將完全被當地政府接管,不知道它會變成景點、還是博物館。如今很多自梳女已經不在了,留給我們去紀錄這段逝去的歷史的時間也不多了,但只要有人了解,就一定會存在。
冰玉堂的存在意義是收留了自梳女姑太們,也見證了一段中國婦女的歷史。
,文原創,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