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有幾個博物館(韶關城市裡的雕像有多少)
2023-06-25 20:41:05 1
有人說,記住一座城市,
往往是從城市雕塑開始的。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創意雕塑或雕像,
韶城當然也不例外。
它們或大或小、或新奇或壯觀,
形態各異,背後都有著不同的故事。
風採樓餘靖雕像
位於市區風採廣場的餘靖雕像,是韶關的文化地標。2003年,由香港餘氏宗親會出資興建,期間曾更換一座。2015年初又再重建一座,新的餘靖雕像身著朝服,攜書卷而立,雙目炯炯有神,身後立有其代表作《武溪集》。
新舊餘靖雕像對比
餘靖(公元1000年至1064年),韶州曲江人,是繼唐代名相張九齡之後又一位韶關籍文化名人,歷任集賢校理、知制誥、史館修撰、桂州知府、集賢院學士、廣西體量安撫使等官職,並以尚書左丞知廣州,從政40餘年,是北宋知名的政治家和「慶曆四諫官」之一,還是外交家、軍事家、改革家、天文學家和詩人,有作品《武溪集》二十卷遺世。
曲江園張九齡像
離餘靖雕像不遠的曲江園,也有一座雕像,那是唐朝宰相張九齡。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
張九齡雕像坐落於此,增加了曲江園的文化氛圍。
關帝樓慘案紀念雕塑
在關帝樓原址(西河橋頭東端北側),有一座「關帝樓慘案紀念雕塑」,在靜靜地向路人訴說著77年前的一個悲慘故事...
1941年9月6日,日本侵略軍派遣戰鬥機突然轟炸韶關市區,市民男女老少數百人紛紛躲入關帝樓,祈求神靈保佑躲過一劫。然而被日軍發現後,喪心病狂地向該處投下重型炸彈,當場慘死一百多人、傷數十人,從而釀成了這起震驚中外的「關帝廟慘案」。後人為紀念這個慘案,立紀念碑於此。
中山公園孫中山銅像
民國初期,孫中山先生曾在這裡誓師北。為了推翻軍閥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政制,完成祖國統一的夙願,1922年5月,孫中山親臨韶關督師北伐,並在教場坪舉行聲勢浩大的誓師大會,當時參加誓師的北伐軍共約4萬餘人,韶關也一時成為北伐的大本營。
今日,中山公園的孫中山先生銅像,就是為了紀念當年北伐的歷史。
北伐戰爭紀念館孫中山像
同樣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北伐紀念館館前也有一座孫中山銅像莊嚴肅穆地矗立於藍天之下,它是由中山市政府捐獻的。
孫中山是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被尊為國父的孫中山,他一生為國操勞,為推翻滿清,振興中華所做的努力贏得了舉世的推崇。1922年和1924年,孫中山先生曾兩次親臨韶關督師北伐。
馬踏飛燕
在海關的鐘樓前,有一座全國各地旅遊城市的城標——馬踏飛燕。這標誌著韶關是一座具備了獨特的自然風光、能夠吸引旅遊者前往的具有魅力的城市。
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天馬行空,逸興騰飛,無所羈縛,象徵前程似錦的中國旅遊業;馬是古今旅遊的重要工具,奮進的象徵,旅遊者可在中國盡興旅遊。
曲江人民公園張九齡像
張九齡,也被稱為「張曲江」或「文獻公」。之所以有「張曲江」這個名,最主要的一個是,他是韶州曲江人。古代人有個以籍貫來命名人的習慣。比如,宋代的米芾,祖籍山西,遷居襄陽,因此後世人稱之為「米襄陽」。
所以,張九齡被稱為張曲江,主要還是後人以他的家鄉來命名他了。
曲江文化中心六祖慧能像
曲江文化中心門前有一座慈眉善目的大師雕像,他是中國禪宗的創始人六祖慧能。
惠能,被尊為禪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師,對中國佛教以及禪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堅實的意義。惠能得到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了東山法脈並建立了南宗,弘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教法門。
江畔歷史文化雕塑長廊
韶關雕塑的集中之地,還屬北江中路的江畔歷史文化雕塑長廊。它以弘揚民族精神、展示歷史文化、強化道德教育、提供休閒為宗旨,建立在長達2.5公裡的江畔上,是韶關市城市建設的一大亮點。
分別建設了「文明曙光」、石峽人耜耕稻作、天地同和、一花五葉、宰相風度、餘靖從政六箴、瑤山長鼓舞、珠璣尋根八組歷史文化雕像,以及聞雞起舞、鐵杵磨成針、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曹衝稱象、濫竽充數、守株待兔、狐假虎威等,與河畔風景和諧地融為一體,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盤點了這麼多韶城的雕像,
哪個雕像背後的故事最能打動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