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電影解說詞(看懂諾蘭的燒腦神作記憶碎片)
2023-06-12 15:37:23 2
一種態度 一種人生 一杯清茶 一壺老酒 一部電影 一個知己,文章原創,歡迎品影。
非線性敘事殿堂級電影導演克里斯多福 · 諾蘭,一向是以非線性敘事著稱,【非線性敘事】簡單來說就是不按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講故事,2000年上映的電影《記憶碎片》就是【非線性敘事】的代表影片,它甚至更為極致一些,是一種【逆向敘事】,即按照逆向性的時間序列來說故事。
《記憶碎片》分為彩色畫面序列和黑白畫面序列,把故事分成四十五個段落,打散了講述給觀眾。有意思的是,其中彩色畫面是以倒敘逆向性的方式講述的,黑白畫面則是順序,全片第一個鏡頭是完全地倒放。這樣的編排,對於第一次觀看的觀眾來說,確實有些燒腦。因此,影片在前期一直不斷用臺詞告訴觀眾人物設定,並在每一次道具結束時,連接到前一個段落已經出現過的某一句臺詞。以此連接上一段故事的開頭,從而告訴觀眾,故事原本的順序是什麼!
劇情講述《記憶碎片》的主線劇情故事非常簡單,一個叫Leonard的男人在妻子 被欺辱後,心理受到創傷,無法獲得短期記憶,他將重要的事情紋在身上以防忘記,並通過照片和字條來記住他人的名字,自己的住處以及他打算做什麼?他認為妻子是被兩個強姦犯害死的,可警察只抓捕了一名罪犯,因此他一直在尋找第二個名字,簡稱為John G 的人復仇。電影後期才揭示,其實害死妻子的另有他人,而他身邊所謂幫助他的人。都在欺騙他。
今天我們來講述《記憶碎片》中的幾個亮點和疑點
鏡頭語言雖然沒有任何特效,但《記憶碎片》的畫面非常有特點,它運用了大量的特寫與大特寫鏡頭,在動作銜接時甚至很少用中景、近景來整體整體畫面。中景,近景,全景能囊括的內容更多,因此能夠交代不同主體之間的位置關係和邏輯連接,但特寫只強調一小塊畫面。
因此,特寫銜接特寫的剪輯手法,會割裂整體畫面,削弱不同角色或物體之間的關聯性,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因為男主無法擁有短期記憶,他的記憶就是碎片化的,依靠簡單的照片和隻言片語的字條、紋身來拼湊故事。影片中,男主也強調,他會通過觀察人的肢體語言和局部細節來判斷別人,這樣的鏡頭語言,正是帶觀眾融入男主的視角,去感受電影裡的世界。
黑白畫面中的男主到底在給誰打電話?黑白畫面中,男主一直在向電話那頭的人介紹自己的病症,以及他 「半臆想」 出來的人物—— Sammy,可那頭究竟是誰在聽呢?考慮到商業影片一般會將前因後果都說清楚,這個人大概率是出現或者提供名字身份的人,我們可以逐一分析。
根據男主在影片後期對電話那頭人的稱呼,我們可以得知是警察,但這並不代表對方真的是警察,也不代表他一直只和同一個人打電話.
影片後期揭露了Teddy是臥底警察,Teddy 自稱給了男主他妻子的檔案,並了解毒販和Sammy 的事情,這些均與電話裡的內容相符。因此,電話那頭很可能是Sammy ,這是最明顯的答案,也是影片表面展示的答案。
但讓我產生一絲懷疑的是,在電影的第一個小時左右時,男主打電話到一半突然問對方是誰?對方直接掛了電話。這一點其實並不像 Teddy 的作風,他一直在試圖告訴男主,他們認識並且很熟。所以,這時也可能是男主在與其他人通話,比如與 Jimmy 或者Natalie等等,當然,無論男主是在與誰打電話,這段戲的根本作用就是幫助觀眾—— 理清男主的病症,交代男主的思想,行為和過去發生的事情。
尤其是男主記憶中Sammy的故事,看起來是打電話,效果其實和旁白介紹是很類似的,所以我們理解為他在給觀眾打電話也沒有問題。其實,我們也不用糾結,每個人心中都可以有自己的答案,要知道諾蘭真的很擅長製造電影話題。
還記得《盜夢空間》最後一幕,那個旋轉的陀螺嗎?就因為這個畫面,那年的電影論壇對於《盜夢空間》結局的討論是真的火爆。
男主真的不記得他已經復仇了嗎?還是選擇性遺忘呢?我個人認為男主是選擇性遺忘,首先男主曾經燒過妻子遺物,並且他認為自己已經燒過很多次。一個懷念妻子的人為何要燒遺物,這本身就是矛盾的,這裡說明了他想記住一件事情,就想忘記一些事情的矛盾心理。
電影一小時四分,妻子問男主【Sammy是否在假裝失憶】,男主回答【我覺得他有記憶能力】,這個Sammy確有其人,但他身上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是男主幻想出來的,是男主將自己的過去,疊加到了Sammy身上。可以說就是男主以客觀視角觀察他自己,因此男主認為 Sammy有記憶能力,相當於承認他自己能記得事情。
一小時41分處,男主打倒 Jimmy 後忘記自己做了什麼,把 Jimmy 當成意外受傷的路人甲,可他見到 Teddy時,又問 【Jimmy為何帶了20萬美金過來,】這說明他能記得Jimmy 說過的話,因此他不記得 Jimmy 與時間無關,是他自己選擇性遺忘了。
一次一小時47分,男主燒掉了自己復仇成功的照片,在 Teddy 照片背面寫上【別相信他】,又記下了 Teddy 的車牌號,卻沒寫清楚車牌的主人就是 Teddy,這其實是男主給自己定了一個新目標,後來他又給 Jimmy 的車拍了照,說【只要拍過照,就是他的車了。】這是導演在明示我們,這傢伙他自己會製造呀!
但是,導演還是擔心大家看不懂,因此在影片最後展現了男主回憶中的畫面,男主靠在床頭,妻子躺在一旁撫摸著男主身上的紋身。這畫面太是細思極恐了,紋身是為了尋找殺害妻子的罪犯而存在的,怎麼可能與妻子處於同一個時空呢? 這個矛盾的畫面告訴夥伴們,男主一直在製造記憶,即便這些記憶沒有邏輯,他還是選擇相信。
其實早在影片前半部分,Natalie就給觀眾暗示【我們都是為活著而活著的人,】因為她已經了解男主做的一切,都是尋找活著的目的。因此,當男主的目的消失了,他就會再尋找一個新的目的。
侮辱男主妻子的罪犯,究竟有幾個?男主認為有兩名罪犯,警察卻只抓捕了一名,一小時四十三分,Teddy告訴男主,是男主自己把檔案中的第十二頁撕掉了。暗示男主為了對「第二名罪犯」復仇,故意毀掉警方調查檔案,製造新的記憶,因此,很可能只有一名已經被逮捕的罪犯。Teddy所謂的「一直幫助男主復仇」,其實就是想借刀殺人,而且還幹了不止一次。
故事主題《記憶碎片》好就好在擁有不同經歷的人會有不同的感悟,對於我來說《記憶碎片》既是諷刺 —— 生活中大多數人渾渾噩噩,如同男主一般缺乏記憶,善於逃避責任,卻又一直在為自己尋找藉口。同時他也提出了一個哲學思考,究竟是什麼才定義了一個人,是記憶意義嗎?
總的來說,《記憶碎片》仿佛一個夢境,莫名其妙的開始,突如其來的結束,或者說它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電影的結局,男主回到了故事的開始,又一次尋找 John G,又一次要為妻子復仇,他陷入了無間輪迴,一直就這麼循環往復,相較於其他非線性敘事。《記憶碎片》是一種內容與形式上的統一,約翰貝爾頓認為【伴隨著每一次後退】、【《記憶碎片》不斷地向前前進】,這是一種奇異而美妙的體驗,而非單純為了製造懸疑,而將故事結果體提至片頭,小夥伴們,你們對《記憶碎片》有什麼看法呢?評論區告訴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