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女神劉亦菲的10部電影(從這部電影開始)
2023-06-01 21:50:23 8
盤點女神劉亦菲的10部電影?劉亦菲主演的《夢華錄》近日熱播,大家都說這是劉亦菲成年後播出的第一部劇集,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盤點女神劉亦菲的10部電影?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盤點女神劉亦菲的10部電影
劉亦菲主演的《夢華錄》近日熱播,大家都說這是劉亦菲成年後播出的第一部劇集。
何出此言?
因為劉亦菲在2006年出演了電視劇《神鵰俠侶》之後,就一直奮鬥在電影圈。16年的時間過去,對於劇集領域而言,劉亦菲久違了。
在劉亦菲眾多的電影作品中,有一部上映時聲勢浩大、巨星薈萃的中美合拍片,那就是2008年的《功夫之王》。
影片匯聚了成龍、李連杰、劉亦菲、李冰冰等華人明星。其中的最大看點,就是兩大動作巨星的首度銀幕合作。
伴隨著《功夫之王》的全球發行,劉亦菲向全世界觀眾展現了她的銀幕女俠風採。
回顧《功夫之王》,不禁要問,為什麼這是成龍和李連杰的唯一一次合作?為什麼劉亦菲在此之後的電影始終不溫不火?
帶著疑問,讓我們一同走進《功夫之王》。
動作片濃縮史《功夫之王》是一部迷影作品,男主人公少年傑森(麥可·安哥拉諾 飾),是一位香港動作片影迷,通過他來開啟整個故事。
影片中充滿了對香港動作片的致敬之情。因為有成龍、李連杰這兩位動作片的標誌人物坐鎮,電影中把大量的動作片經典元素融入其中。逐一拆解開來,這部電影就是一部香港動作片的濃縮史。
首先從人物設定來看。成龍飾演的魯彥,愛喝酒、擅長打醉拳。這就是在向成龍1978年的成名作《醉拳》致敬,那一套醉八仙耍出來,黃飛鴻何人能敵?
李連杰飾演默僧,其僧人造型正是向李連杰1982年的成名作《少林寺》致敬。當年少林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覺遠的英姿誰又能忘?
劉亦菲飾演的金燕子這個角色,是在向鄭佩佩武俠名作《金燕子》致敬,那是1960年代極富代表性的銀幕女俠形象。
李冰冰飾演的白髮魔女,自然就是向林青霞1993年的《白髮魔女傳》致敬。那位恨透了負心男的練霓裳,在《功夫之王》裡同樣看見男人就厭惡。
除此之外,影片中還不斷提及李小龍、張徹、劉家良等香港動作片的代表人物,他們作品的海報和DVD等元素猶如彩蛋一般,融入到影片的不同場景之中。
由此來看,《功夫之王》的內容已經涉及到了1960~1990年代的香港動作片,承載著滿滿的回憶。
這樣的致敬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並不是所有觀眾都熟悉這些老電影。所以影片當時在內地收入1.7億元,年度票房排名第五,不算是票房大爆的作品。
從本質上來說,《功夫之王》是一部兒童電影。
影片講述了美國少年傑森無意中得到了金箍棒,從而闖入了一個神話世界的故事。他的任務是把金箍棒送還給孫悟空,由此開始了一段驚險奇妙的冒險之旅。
導演羅伯·明可夫之前的代表作是《獅子王》《精靈鼠小弟》,他的主攻方向就是兒童電影領域。《功夫之王》以少年視角來展開整個故事,電影的氛圍也充滿了少年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興奮。有他的整體把控,《功夫之王》充滿了童真和趣味。
好萊塢導演創作融入中國元素的電影,是站在他們的角度來看東方文化。中國觀眾難以在內容上產生共鳴,大家入場仍然是被成龍、李連杰所吸引。
成龍和李連杰的「妥協」作為舉世聞名的兩大動作巨星,成龍和李連杰在1980~1990年代是香港動作片的「雙璧」。在香港電影的黃金歲月,兩人都未能合作,為何在21世紀的中美合拍片《功夫之王》中才得以實現?
從創作角度來說,兩人的動作風格大相逕庭。成龍年少時學的是京劇表演,李連杰學習的是傳統武術。
成龍電影強調的是搏命動作特技,從十幾米的高樓跳下是家常便飯。
李連杰電影突出的是凌厲的武打動作,王晶就說,李連杰用兵器打鬥是香港電影中最好看的。
兩人成名後的電影都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看動作就知道是誰的作品。
並且,在1990年代前半段香港電影最火爆之時,成龍和李連杰手中的片約都拍不完,自然也沒有必要非湊到一起拍部戲。
進入21世紀之後,兩人都已闖蕩過好萊塢,此時內地電影市場也開始步入高速發展時期。作為已經是中年人的兩位動作巨星,已經不需要被片約纏身拍戲不停。機緣巧合之下,《功夫之王》這個項目適時出現,兩人的合作就此促成。
從成片效果來看,為了達成此次合作,成龍和李連杰在動作風格上都要有不同程度的「妥協」。
比如影片中那一場兩人長達7分鐘的對打。成龍不用搏命特技,也不依靠板凳、梯子等常用「武器」,憑藉醉拳、虎形拳和李連杰過招。李連杰也放棄了兵器強項,按照武術指導設計的螳螂拳和成龍對打。
兩人在這段戲中使出了渾身解數,打得虎虎生風。並且藉助威亞的力量,動作上下翻飛,十分熱鬧。以前成龍在電影中是儘量不使用威亞的,他的攀爬跳躍多數是在無保護的措施下進行。
這一次,成龍和李連杰各自調整了動作的風格和節奏,才最終完成了一場被影迷期待已久的對打。當然,最後是以平局收場。看來,導演也非常懂得中庸之道。
這次合作之後,兩人就再沒有過銀幕交手。畢竟兩種強烈的個人風格若非要湊在一起,也很難帶來1 1>2的效果。有過一部《功夫之王》,足夠了。
劉亦菲的電影之路劉亦菲出演《功夫之王》時才21歲,對於年輕女演員而言,似乎是要走上電影的康莊大道。
但是,她之後的電影作品《戀愛通告》《倩女幽魂》《四大名捕》《夜孔雀》等等,在票房上忽高忽低,口碑方面始終保持低位運行。
可以發現,劉亦菲主演的影片類型繁多,從古裝武俠到現代愛情,不一而足,但就是缺乏代表作品,甚至有些影片已經被觀眾所淡忘。
何以至此?
從豆瓣評分來看,劉亦菲似乎極少選對劇本。但電影是集體創作的成果,女主角難以左右影片整體質量。
從表演角度來說,劉亦菲出演的電影角色跨度較大。從女學生到女俠、女將軍,她演繹了不同時代的女性角色。觀眾剛剛適應她的古裝扮相,她的時裝扮相又登上大銀幕。
既然她的電影作品大部分是商業片,就理應形成一定的表演戲路,但她並沒有,導致她的角色缺少辨識度,難以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她在《二代妖精之今生有幸》中飾演的狐妖白纖楚,是一個靈動且帶有幽默感的角色。這樣的角色不僅觀眾喜歡,還有一定的表演發揮空間。但之後她就未再出演過同類型角色,之後她出演的《花木蘭》又是另外一種表演風格。
除了沒有鮮明的電影表演風格,劉亦菲的電影似乎還欠缺一點運氣。
《花木蘭》作為迪士尼耗資上億美元打造的商業大片,在2020年初準備上映之時,遇到全球疫情而延期。同年9月,影片調整為北美院線和網絡同步發行,直接讓影片的院線票房受損。劉亦菲的好萊塢電影之路,也未能有進一步突破。
回過頭看,劉亦菲能夠成為《花木蘭》的女一號,或許有《功夫之王》的助推之功。畢竟這部電影曾在北美大規模上映,劉亦菲的女俠形象在那時就給好萊塢片商留下了印象。
時過境遷,從當年的《功夫之王》來到今天的《夢華錄》,劉亦菲在《夢華錄》中找對了自己的表演風格,觀眾對她的古裝造型和演技給出了一致好評。可見,她還是那位令人驚豔的「神仙姐姐」。
結語《功夫之王》距今已有14年的歷史,作為一部充滿趣味的奇幻電影,這部作品顯然形式大於內容。筆者2008年在北京一家影院觀看時,成龍和李連杰對打的那場戲一開始交手,就有觀眾拍手叫好。對於動作片影迷而言,能看到他倆這次銀幕交手,圓夢了。
【文/崔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