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若清王健兒於冬)
2023-06-01 11:01:36 1
?每經記者:畢媛媛 每經編輯:董興生,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於?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每經記者:畢媛媛 每經編輯:董興生
疫情第三年,中國電影經歷了不少危與機,但堅守在行業的電影人未想過離場。
線下被線上衝擊,倒逼電影院進行改革,用新技術挽留、拉回觀眾。中國電影在創造新的「方法論」,未曾躺平過。
8月14日,在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電影強國論壇上,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傅若清,愛奇藝創始人、CEO 龔宇,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上海電影(集團)董事長王健兒,華誼兄弟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兼CEO王中磊齊聚一堂,剖析探討了當下中國電影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論壇現場 圖片來源:組委會供圖
傅若清:升級觀影體驗和技術質量,讓觀眾重回影院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SH600977,股價10.53元,市值196.60億元)董事長、總經理傅若清
圖片來源:組委會供圖
疫情三年,擺在中國電影人面前的,是不斷的停滯。當電影院無法開門,沒有好電影上映,市場的收益便成了問題。
傅若清認為,用怎樣的作品召喚觀眾重回電影院,是電影人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這其中不僅要有好的創作、好的故事,也要升級影院觀影體驗和技術質量。
基於這個非常樸素的認知,傅若清表示,首先要提升放映埠的放映質量,以及影院觀賞的品質高端化、差異化,帶來線上所不具備的環境、視覺以及聲音體驗。
2016年和2019年,導演李安應用4K/120幀的技術分別帶來了《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和《雙子殺手》,華夏電影更是推出了一套可以支持4K/3D/120幀的CINITY影院系統來配合《雙子殺手》上映。傅若清強調,這並不是想發明一個新設備來掙錢的簡單想法,而是希望通過埠的提升,促進引領中國電影乃至世界電影進行技術跨越。
「電影一百多年為什麼一直沒有成長?因為原來膠片時代每秒24幀到48幀帶來成本的增長,現在120幀,拍攝時都要使用水冷來降低抓片機構的溫度,這在原來機械傳動當中很難實現。」傅若清解釋。
中影在過去十多年間,以創作為核心,也建成了中影國家數字基地,擁有虛擬棚、雲製作、數位化生產線等多項先進技術設施。「電影如果還停留在影院觀影上,我們可能會失去影院作為視聽產品最高端、最舒適享受的那一面。」
龔宇:在電影製作方面,希望愛奇藝早日從小學進入大學
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 圖片來源:組委會供圖
回溯電影的誕生,就是因為科技創新。「對於電影院而言,過去十幾年到未來一直面臨挑戰,疫情是短期的挑戰。」龔宇表示。
龔宇觀察到,科技創新讓電影院的很多功能被更簡便的方式取代,觀眾再去電影院,希望享受到的是與眾不同的體驗。
過去十年,愛奇藝(USIQ,股價3.77美元,市值32.47億美元)做了兩件事:一是搭建好的平臺,觀眾可以在這個平臺上看到豐富多彩的內容,包括影視藝術當中普及性、大眾性最強的電影作品;二是業內通過平臺渠道播放好的作品,獲得應有的經濟回報。
龔宇透露,近幾年,愛奇藝每年投入在內容方面的預算為200億人民幣左右,同時也在做一些影視作品。「過去十幾年投資劇多一些,但也花了很多錢買電影,也少量進行投資,自己做電影少一些。」不過,龔宇表示,未來會在電影方面加大投入。
「從創作角度來講,電影太難,要求也太高了,我們栽過很多跟頭。沒關係,我們一步一步地走、一步一步地學,今年的《中國桌球》《戰爭1840》等,希望在電影製作方面從一個小學生逐漸成長為小學畢業生,最好早日進入大學,愛奇藝也希望用科技創新的手段跟電影行業做更深入的合作。」
王長田:如何讓「神話宇宙」成為中國人的漫威?
北京光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長事長王長田 圖片來源:組委會供圖
8月17日,繼「國產動畫電影裡程碑」《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之後,導演田曉鵬歷時7年籌備製作的國漫電影《深海》發布首支預告片,並宣布將於年內上映,這也是彩條屋影業繼《哪吒之魔童降世》後最受期待的影片之一。
十年前,光線傳媒(SZ300251,股價9.46元,市值277.52億元)出品的《泰囧》開創了中國電影十億時代;2016年,《美人魚》開創了中國電影三十億的時代,《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36億元的票房排在目前中國影史票房第四的位置。「我們投資製作發行了150多部電影,總票房達到550多億,我希望在未來我們可以開創七十億、一百億的電影。「王長田表示。
據悉,光線傳媒在未來不同階段運作的電影達到70部左右,除此以外,還有幾十部動畫電影在規劃之中。「希望每年有15~20部影片能夠推向市場。下一個十年中,希望我們能夠做到至少150部影片上映,(平均)單片票房希望做到5億以上。」
在電影的製作方面,王長田堅信,技術是重要的保障,但最優先的仍是創意。「技術使原來不能製作的題材現在能夠進行製作,比如一些小特效、需要虛擬製作的內容等,尤其動畫電影是高技術的產物。」
光線傳媒正在打造「神話宇宙」,梳理了中國有史以來所有神話人物傳說故事和文化作品,重新構造一個中國神話史,而表現形式便是動畫電影。王長田透露,「神話宇宙」的第一步由三五十部電影構成,每一部電影製作周期為四五年,現在完成了世界觀的構造。「『神話宇宙』的電影需要非常大的世界觀,所有的人物關係、事件節點都發生在這個世界觀內。這是非常大的工程,需要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抱有深深的敬意和虔誠的態度。『神話宇宙』在未來二十年會陸續推出,希望它成為中國人自己的漫威,只是我們的漫威由動畫電影構成。」
王健兒:大IP如何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兒 圖片來源:組委會供圖
有著超70年歷史的上海電影(SH601595,股價9.41元,市值42.13億元),目前已積累了大量IP,2021年陸續推出的《1921》《愛情神話》等影片皆叫好又叫座。
2019年,上海電影迎來建廠70周年的重要節點,並面向未來確立了「三大核心戰略」,一是大IP開發;二是精品電影;三是數位化轉型。
在電影強國的新徵程上,王健兒認為,所有電影人都強烈地感受到了電影產業鏈需要延長、投資者回報也需要窗口時期,因而投資大量的財力最後形成的IP能否得到好的回報是上影正在研究的課題。
比如,上海國際電影人俱樂部,投資5.5億,目標是打造探索作為影院存量資產如何提升消費、加快形成線上線下相融合的電影市場。「車鎮影視基地」,投資六個多億,加快相應建設,主要是以大IP為特色的沉浸娛樂項目。
大IP就是無形資產,無形資產如何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王健兒稱,上影在大IP開發上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根據已有的IP和影視樂園、消費品以及影遊做深入的結合開發,另一方面是在投入生產的時候考慮除了影視的收費窗口以外,如何利用上影已有的條件,在第二、第三甚至第四、第五的收費窗口做IP設計。
王中磊:未來一兩年,華誼兄弟或出品兩部至少80%以上虛擬拍攝的電影
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兼CEO王中磊 圖片來源:組委會供圖
2022年,元宇宙大熱,華誼兄弟(SZ300027,股價2.69元,市值74.63億元)高調進場。
「元宇宙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它更多是未來生活中虛擬實境和增強現實的表現,可能會跨越所有的行業,」王中磊表示。
涉及到電影行業,前後端都能與元宇宙發生碰撞。例如在前端運用中,《流浪地球2》的前期已運用了虛擬技術拍攝;在消費端,電影院、電影小鎮等線下實體也能通過增強技術提升體驗。
「元宇宙潛力巨大,既可以製造出虛擬人物,幫助完善商業體系,也能打造出虛擬明星成為帶貨人物。用元宇宙提前進入拍攝階段,演員可以在演的時候看到實際上身處的環境,包括探險、科幻、現實,都會對未來的電影有很大的幫助。」王中磊分析道,在未來的一兩年時間,他希望華誼兄弟能出品兩部至少80%以上由虛擬拍攝完成的高質量電影。
王中磊否認了用元宇宙「搞科技」,產生「技術性人才」。他強調,華誼兄弟更多的是研究電影跟元宇宙內容的結合,如何讓未來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持續將電影的基本內容變化出更大的價值。
另外,王中磊還發現一個問題,當下中國年輕的電影工作者太傳統,不敢觸碰「未來」,即習慣運用非常傳統的創作理念、創作方式、創作方法拍攝電影。「年輕人應該超越我們這一代的創業者,他們可以擁抱未來、擁抱科技、擁抱新概念。」
「因為三年的疫情,資本退場,政策調整,電影人在這三年中是非常困難的,很多人都說現在是個『躺平時代』,但我們所有的電影人、電影公司都是20年以上的,我們不會躺平、中國電影也不會躺平。」
於冬: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拿出有分量的作品
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於冬 圖片來源:組委會供圖
8月18日,博納影業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回到A股,博納影業用了整整五年。
於冬透露,過去十年間,博納影業拍攝了300餘部電影,累計票房突破600億。
《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與《智取威虎山》共同組成「山河海三部曲」,累計票房收入超過57億元。2019年,博納影業又推出了《中國機長》《烈火英雄》及《決勝時刻》組成的「中國驕傲三部曲」,累計票房收入接近50億元。2021年,博納影業推出的主旋律電影《長津湖》以57.72億元位居目前國內電影票房冠軍。
「2020年到2021年,在疫情影響下電影行業最受衝擊的時候,博納影業傾注全力,把壓箱底的錢,集中將近20億的資金,拍了《中國醫生》《長津湖》和《水門橋》,只有堅定一個信念,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拿出有分量的作品,越要有必勝的信心,沒有退路、沒有捷徑。」
十年前,於冬曾想過,50歲時回到北京電影學院管理系成為老師教書育人,這也是他的理想。轉眼間,從「風華正茂」到年過半百,於冬坦言根本停不下來。「電影人從來沒有躺平過,如果上天還可以再眷顧我十年、十五年的健康,我至少可以再拍一百部電影。」
「贊」深讀 100 好文,下載每日經濟新聞 APP 瓜分 10000 元現金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