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卑真的能威脅漢朝(漢朝時期的鮮卑)
2023-06-01 15:29:29 3
在大漢周邊的少數民族裡,鮮卑是最後與大漢建立關係的群體。鮮卑被匈奴冒頓單于打敗之後,就遷徙至遠離遼東邊境的東北地區,這一地區從內蒙古東部一直延伸到滿洲。所以在整個西漢時期,鮮卑無法與漢朝取得直接聯繫,它與漢朝之間間隔著烏桓。
東漢初年,鮮卑經常與匈奴、烏桓聯合,襲擾漢朝的東北邊境,特別是遼東區域。公元49年,鮮卑與大漢第一次取得官方的聯繫,當時的遼東太守以大量的錢財和貿易誘惑,將一個強大的鮮卑部落吸引到漢朝這邊。這個部落的首領名叫偏何,為了報答大漢的重賞,偏何不僅同意向大漢稱臣納貢,還準備和大漢軍隊一起打擊匈奴和烏桓。
每一次鮮卑使者帶著貢品到邊界朝貢時,大漢給予他們的封賞都在貢品價值的兩倍以上,而且他們每斬首一個匈奴人,大漢朝廷也都給予了重賞。經過長年累月的發展,匈奴在鮮卑區域的影響逐漸下降直至到了無足輕重的地步。公元58年,在偏何的領導下,鮮卑徵服了桀驁不馴的赤山烏桓,從而使得大漢的東北邊境有了非常難得的穩定與和平。此後,大漢朝廷每年撥付給鮮卑的物資達到了2.7億錢,是整個南匈奴的三倍之多。
公元91年,北匈奴受到了竇憲的沉重打擊後,開始向西方逃亡。匈奴人的逃亡使得草原地區出現了真空地帶,這個時候鮮卑人趁虛而入,佔領了大量的匈奴土地,接收了很多的匈奴百姓。由於自身實力的壯大,鮮卑又開始了對漢朝的襲擊。為了化解鮮卑的攻勢,大漢朝廷給予鮮卑更加優厚的貿易條件,但是要求鮮卑必須和其他部落一樣送質子去大漢質押。
為了管理鮮卑的質子,大漢在寧城建造了兩座質子府邸,這兩座質子府邸在頂峰時期接收了共120個鮮卑部落的質子。與此同時一個名叫燕荔陽的鮮卑首領,接受了大漢封賞的王爵,並且燕荔陽部落可以在寧城附近定居。
但是橫向對比,大漢貢納體制對鮮卑的成功控制率明顯低於其它群體,鮮卑部落每次在獲得大量利益後便再次造反。由於北匈奴的滅亡,此刻大漢的主要外敵變成了鮮卑,為了遏制鮮卑的攻勢,大漢經常向南匈奴和烏桓求助。公元2世紀中葉,鮮卑各部落在首領檀石槐的領導下聯合成一體,這個時候的鮮卑勢力達到了頂峰。
檀石槐按照冒頓單于的方式對鮮卑進行管理,他把鮮卑分為三部分:東部、西部和中部。東部從北平之東一直到遼東,由四個首領分別統領;西部從上谷到敦煌,由五個首領統領;中部從北平到上谷由檀石槐親自統領。由於擔心鮮卑如同曾經的匈奴一樣,桓帝授予檀石槐王爵,並給出了極豐厚的和平條件。但是作為一代雄主,檀石槐毫不猶豫地予以拒絕。
在靈帝時期,鮮卑從他們劃分的三個部分有序地向大漢邊境進攻。僅在168年到170年之間,鮮卑就擊潰漢軍十多次。鮮卑的強大與其自身統一有很大關係,但是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漢人不停地向他們販賣鐵器,使得鮮卑的兵器可以達到漢軍的水平。另外由於鮮卑與大漢邊境犬牙交錯,很多漢人也加入了鮮卑軍隊,並成為了重要的力量。
但是這一次歷史似乎偏向了大漢,強大的鮮卑在其首領檀石槐突然去世後立即陷入了內亂。各部落忙於爭奪權力,都不在對大漢進行襲擾。半個世紀後,一個名叫軻比能的傑出首領再度統一鮮卑,但是其很快被暗殺,鮮卑又一次陷入混亂,從此再也沒有能力與大漢抗衡。
鮮卑作為一個整體在整個東漢時期都滯留在大漢的體系之外,他們與匈奴、羌族和烏桓形成了鮮明對比。鮮卑只對於大漢的貿易有興趣,但是從來都不肯喪失其民族獨立性,一旦獲得所需便不會臣服漢朝。他們雖然有過一統但是過於短暫,未能形成和匈奴一樣的有效國家政權,所以從始至終他們都未能達到匈奴在歷史上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