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國十大經典劇(陳寶國的盜墓經典)
2023-07-03 03:15:12 81
近年來,「盜墓題材」的影視作品,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
天下霸唱的《鬼吹燈》系列,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系列,頻頻被搬上電視、電影銀幕。2015年的《尋龍訣》受到了一大批影迷的喜愛。而潘粵明的《龍嶺迷窟》、朱一龍的《重啟之極海聽雷》,也在今年的網絡平臺之上廣受好評。
「盜墓題材」並非是如今影視創作者的專利,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華語電影大銀幕上就誕生過不少經典的「盜墓題材」電影作品。
1989年,內地導演蔡元元,就將一起真實的「盜墓奇案」,搬上電影大銀幕。它就是《夜盜珍妃墓》。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部誕生於上個世紀80年代,國產恐怖片的扛鼎之作——《夜盜珍妃墓》。
「珍妃墓被盜」是一起真實的歷史故事,但這部《夜盜珍妃墓》,卻在歷史故事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不少藝術加工。
接下來我們就先簡單聊一聊這部《夜盜珍妃墓》的劇情,然後再說一說歷史上真實的「珍妃墓被盜案」。
一、鄂世臣三盜珍妃墓,狼吃狼逐利一場空電影的一開始,導演通過了一段長達8分鐘的鏡頭,展現了清朝時期,妃子下葬時的相關禮節、程序。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夜盜珍妃墓》在拍攝時,特意邀請了我國著名的文史專家、歷史學家朱家溍,擔任影片的清史顧問。
對文史感興趣的朋友,應該都對朱家溍老爺子有所了解。早年的朱老爺子,曾是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國家文物局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負責主持過故宮太和殿「龍椅」的修復工作。
有這位重量級的顧問坐鎮,這部《夜盜珍墳墓》在服化道的設計上,也呈現出了不少細節化的處理。
隨著「下葬儀式」的完成,電影的鏡頭一轉,來到了1938年。
在河北易縣的一個鄉下小酒館裡,前清的胡秀才(王洪武飾演)喝醉後,開始與酒客們閒談,無意中說起了「慈禧太后賜死珍妃」的故事,還表示珍妃墓中有大量財寶。
這珍妃墓就在易縣的清西陵,不少酒客都打趣道:挖了這珍妃墓,豈不是要腰纏萬貫、富可敵國。
正所謂「言者無意,聽者有心」,酒館老闆娘的相好「鄂世臣」(陳寶國飾演),無意聽到了這些話,於是產生了「珍妃墓盜寶」的想法。
1、鄂世臣一盜珍妃墓,舉大義六賊結歃盟
要盜「珍妃墓」,一個人的力量顯然不夠,為了計劃的順利,鄂世臣開始尋找同伴、組建團隊。
第一個被鄂世臣想到的,就是他的結義大哥「關友雲」(王曉忠飾演)。這個關友雲,是一個攔路搶劫、荒野剪徑的大盜。做慣了活人的買賣,關友雲對這種「下墓盜寶」的晦氣生意十分不屑。
鄂世臣表示,自己盜寶並不是貪圖富貴,而是要「舉大義」。易縣境內既有日本人的駐兵,又有土匪「高閻王」(郭少雄飾演)作祟,鄂世臣想利用這筆財寶「拉隊伍、搞民團」,保易縣一方平安。
每一個綠林好漢的心中,都有一個「替天行道」的夢想。鄂世臣畫的這塊大餅,硬生生砸在了關友雲的心坎兒之上。於是,關友雲決定加入鄂世臣的「盜墓小分隊」。
當然,光是鄂世臣、關友雲兩個人,也難成大事。於是,二人又聯絡了「盜墓賊」李一光(雷恪生飾演),「石匠」荊老五(楊子純飾演),「劫匪兄弟」張辰(杜志國飾演)、張寅(王志誠飾演)。
6人集結之後,鄂世臣說明了自己盜寶的計劃,也表明了自己拉隊伍的決心。幾人對於「拉隊伍、保鄉民」的大義之舉,都十分支持。為表明決心,6人歃血為盟,還立誓「得寶後,要救民族於危亡,還鄉裡以太平,如有違者,不得好死」。
結果這一次的起誓,卻註定了6人「一語成讖」的宿命。
對珍妃墓有想法的不只鄂世臣,山上的「土匪」高閻王,也聽說了「胡秀才的酒後之談」,於是派手下抓了胡秀才,嚴刑拷打、逼問珍妃墓的入口。
胡秀才的話一傳十、十傳百,一直從易縣傳到了北京。「八旗遺老」馬朝恩(郭平飾演),擔心胡秀才的醉話引來盜墓賊,於是僱傭「鏢師」封良才,趕往易縣清西陵,配合當地護陵隊,進行保衛工作。
正所謂「無巧不成書」,鄂世臣6人對「清西陵」進行了一番探查之後,發現看守珍妃墓的,僅一名老管家福海,於是便決定入夜之後,採取行動。
而馬朝恩與封良才也決定,夜裡去「清西陵」配合護陵隊守墓。對胡秀才百般拷打、一無所獲的高閻王,也決定入夜之後,派一隊探馬,到清西陵摸摸情況。
入夜之後,封良才、馬朝恩率先到達墓陵。結果馬朝恩發現,護陵隊玩忽職守,陵墓在鄉下,而護陵隊卻駐紮在縣城。於是,二人決定前往縣城,找護陵隊談一談。
馬、封二人正要離開之際,聽到珍妃墓附近有響動。封良才前去查看,結果發現了一名盜墓賊。一番打鬥之後,封良才將盜墓賊斬殺,並在「屍體」上插了一塊「盜墓者必死」的牌子,之後離去。
後夜時分,鄂世臣6人來到墓陵,6人看到了幕前的「屍體」,以及「盜墓者必死」的牌子,不由驚出一身冷汗。但「惡向膽邊生、富貴險中求」,為了財寶,6人搬開「屍體」,撬起石階,開始挖鑿墓洞。
6人挖到墓室的內壁,因為內壁石板太硬,無法繼續開鑿。眼看就要天亮,正當6人困惑之際,一隊人馬突然從墓陵外趕來,於是鄂世臣決定將洞穴掩蓋,暫且離開墓地。
趕來這隊人馬,正是高閻王派出的探子。探子們發現珍妃墓周圍,幾乎沒有守衛,防備鬆懈,於是便回山報告。
2、鄂世臣二盜珍妃墓,高閻王大戰趙德勝
天亮之後,馬朝恩趕到了易縣縣城,見到了護陵隊隊長「趙德勝」(馬辛飾演)。
馬朝恩告訴趙隊長,昨夜有盜墓者進入珍妃墓,並被「鏢師」封良才擊斃,希望趙隊長出兵護陵。
趙德勝起初並不想出兵,但在馬朝恩的「金條」誘惑之下,他決定夜裡帶100人,去珍妃墓附近設伏。
面對堅硬的石板,鄂世臣6人決定用炸藥,炸開墓道。於是6人白天搞來了炸藥,準備晚上「二下珍妃墓」。
高閻王得到探馬的消息之後,決定帶50人,趁著夜色去珍妃墓盜寶。就這樣鄂世臣、高閻王、趙德勝三路人馬,在珍妃墓不期而遇。
三夥人相遇後,高閻王、趙德勝率先展開了交火,而鄂世臣6人看情況不妙,偷偷離開了珍妃墓。高閻王的50人,顯然不是趙德勝100人的對手,一番槍戰之後,高閻王的人馬敗北逃竄。
兵敗的高閻王,回山後處決了探馬。軍師「張仲傑」(劉仲元飾演)告訴高閻王,護陵隊打了一場勝仗,慶幸之餘一定會疏於防範,等天黑之後,可以帶100人再度襲擊珍妃墓。
鄂世臣6人也認為,護陵隊與高閻王進行了一番槍戰,今夜一定疏於防範。於是,6人決定等入夜後「三盜珍妃墓」。
正如鄂世臣、張仲傑所料,得勝之後的護陵隊,認為高閻王的挫敗,一定會讓附近的盜墓者成為驚弓之鳥,短時間內不敢再犯,於是悄悄撤回了縣城。
3、鄂世臣三盜珍妃墓,財遮眼六賊生異心
入夜之後,鄂世臣6人先是來到珍妃墓探查。發現護陵隊已經撤離,6人當即決定下手,扒開之前掩藏的墓洞,用炸藥炸開了石壁。
為了擔心高閻王、護陵隊的突襲,眾人決定由「經驗豐富」的李一光下墓取寶,其餘五人在墓外警戒。
在墓內,看到各類寶物的李一光起了異心,他將墓內的寶物分成兩份,一份藏在「珍妃的屍體」下面,一份帶出墓外,與眾人平分。
鄂世臣等人得手後前腳剛離開,高閻王就帶著自己的人馬趕來。這些土匪不是盜墓的行家,也沒有發現李一光藏起來的寶物。
空空如也的墓葬,讓土匪們十分失望。不甘心白忙一場的高閻王,廣布眼線,決定查出盜寶之人,「暗盜」不成的他,決定實施「明搶」。
得了寶貝的鄂世臣6人,在關友雲的家中碰頭。關友雲決定賣掉這些寶貝,買一批槍炮,拉一支隊伍。但李一光、荊老五、張寅、張辰4人,卻被財寶遮了眼,主張就地分金,各奔東西。
夾在中間左右為難的鄂世臣,最終決定少數服從多數,分金散貨兒。曾經信誓旦旦,要「救民族於危亡」的6人,在金錢利益面前,紛紛被打回原形。到最後,除了關友雲一個熱血志士之外,其餘不過都是一副貪婪的盜賊嘴臉。
4、各路賊奪寶鬥心機,狼吃狼逐利一場空
鄂世臣6人分完財寶之後,相約互不出賣,違者禍及家人。
離開了關友雲家中之後,李一光前往珍妃墓,準備拿走私藏的財寶。墓道裡昏暗的燈光之下,李一光隱約看到,「珍妃的屍體」在棺木中坐了起來,不由嚇出一身冷汗,慌忙逃出墓室。
奔逃中,李一光在墓道裡遇到了「鏢師」封良才,被其順勢拿下。發現珍妃墓被盜之後,封良才決定帶著李一光,去見馬朝恩。
然而,二人還未離開墓地,便殺出了一個黑衣人,救走了李一光。這個黑衣人,正是鄂世臣。
原來,在瓜分財寶時,鄂世臣就發現李一光眼神閃爍,料定他在掘墓時藏了私。
鄂世臣告訴李一光,他的面貌已經被封良才發現,應該即刻帶家人出逃,以免連累其餘5人。感念於鄂世臣的救命之恩,李一光決定帶妻子離開河北。
看出李一光有異樣的,不只鄂世臣。在分金時,張辰、張寅兩兄弟,也看出了端倪。二人猜想李一光應該是藏了私,於是決定偷偷幹掉他,黑掉他那一份財寶。
封良才將珍妃墓被盜的消息,告訴了護陵隊長趙德勝。護陵隊包圍了小鎮,開始展開盤查。而與封良才有一面之緣的李一光,在盤查中被發現、拘捕。
在「窯子」裡風流快活時,荊老五將一顆寶珠送給了一位「窯姐」。這顆寶珠,讓荊老五成為了護陵隊的懷疑目標,隨後也遭到了追捕。
被捕後,李一光擔心家人受牽連,誓死不願說出同黨。而荊老五卻在嚴刑拷打之下,供出了所有人。
隨後,護陵隊對其餘4人展開追捕,張寅被擊斃、張辰被抓,鄂世臣、關友雲雖然躲過一劫,未被逮捕,但所得的財寶卻被護陵隊拿走。
拿到了全部的財寶之後,馬朝恩主張將寶物交給「德康皇帝」,另尋吉日,重新藏於珍妃墓中。而隊長趙德勝卻起了貪念,想獨吞財寶。
趙德勝找回財寶、偵破「珍妃墓被盜案」的消息,被高閻王得知。高閻王帶領人馬,襲擊了護陵隊的駐地,想要搶奪財寶。
雙方交火中,馬朝恩渾水摸魚,拿走了財寶,帶著「鏢師」封良才前往「偽滿洲國」,希望將財寶面呈「德康皇帝」。
在易縣縣郊,馬朝恩、封良才駐馬休息,封良才起了貪心,殺了馬朝恩奪了財寶。封良才正欲帶著財寶私逃。結果在郊外遇到了「正在遭受追捕」鄂世臣、關友雲。
三人一見面就打了起來,打鬥中一名老者趁亂拿了財寶,奪馬而逃。這名老者,正是珍妃墓的守陵人福海。
福海一人一騎朝高閻王的山頭奔去,關友雲認為,高閻王兵強馬壯,不好惹,盜寶之事不如就此了結。鄂世臣不甘心就此罷休,於是也向高閻王的山頭追去。
封良才表面上是「鏢師」,但背地裡卻是為日本人辦事。他返回護陵隊、亮明身份,讓趙德勝協助自己攻打高閻王,捉拿福海、奪回寶物。
趙德勝帶領人馬剿滅了高閻王,還意外抓獲了鄂世臣。趙德勝以「懷柔策略」對待鄂世臣,為其設下酒宴,想要探聽關友雲的下落。鄂世臣雖然在酒宴上大快朵頤,但卻堅持不肯出賣關友雲。
趙德勝、封良才帶領人馬在墓園附近,埋伏福海。深夜,眾人看到福海帶著一個袋子來到陵園外,以為福海拿的是財寶。
封良才開槍擊中了福海,想要搶走財寶。結果一旁的趙德勝,卻開槍幹掉了封良才。中槍倒地的福海,並沒有死,反而是撿起來槍,反手幹掉了趙德勝。
一旁的護陵隊員紛紛開槍,擊斃福海,為隊長報仇。副隊長小六翻開福海的袋子,結果發現裡面都是紙錢,真正的財寶去向何方,也成為了無人知曉的謎。
電影的最後,小六榮升隊長,並將抓到的鄂世臣、張辰、李一光、荊老五等盜墓者處決、示眾。當初歃血結盟的6人,唯有不改初心,堅持要「舉大義」的關友雲,倖免於難。這樣的結局,正是應了6人當初結盟時的誓言。
《夜盜珍妃墓》的劇情設計十分緊湊,故事立意也十分深刻。
電影一開始,鄂世臣6人歃血為盟,相約共同奪寶、共舉大義,結果得到財寶後,被「財遮眼」的眾人相繼違背誓言,結果一個個慘死,唯有信守誓言的關友雲,得以善終。
因果循環的故事結構,讓《夜盜珍妃墓》的節奏有條不紊、循序漸進。而趙隊長、馬朝恩、高閻王、封良才等角色的引入,也對人性中的貪婪、自私進行了深刻的諷刺。
當然,除了立意深遠的故事,這部《夜盜珍妃墓》在恐怖氛圍的營造,大尺度鏡頭的展現上,也是極具功力。
電影中,珍妃從棺材裡坐起來的經典鏡頭,配合上詭異的背景音樂,曾成為影響了一代人的童年陰影。而電影結尾「吃人肉」的橋段設計,也成了不少觀眾揮之不去的童年噩夢。
在大銀幕上,《夜盜珍妃墓》的故事引人入勝。那麼真實的「珍妃墓被盜案」又是怎麼樣的呢?
其實,1938年發生的「珍妃墓被盜案」,遠不像電影中那樣跌宕起伏、撲朔迷離。
1938年,「盜墓者」李紀光對「珍妃墓」進行了盜掘。這個李紀光是慣犯,在盜掘「珍妃墓」之前,他還曾盜掘過雍正皇帝的「泰陵」。
「珍妃墓被盜」的過程,不像電影中那樣「三進三出」、險象環生。作為盜墓的老手,李紀光在盜掘的第一夜,就直接進入墓室,盜走了寶物。
可能是為了增加故事的戲劇性,蔡元元導演在拍攝《夜盜珍妃墓》時,借鑑了民間故事「楊香武三盜九龍杯」,將盜墓的過程設計成了「三進三出」。而盜墓的成員,也從一個變成了6個。
既然只是一起平淡的「盜墓案」,那麼「珍妃墓被盜」為何會成為民間口耳相傳的「民國奇案」呢?這一切,都與案件發生的特殊時代背景有關。
1932年,溥儀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在東北成立了「偽滿洲國」。雖然成立了「偽政權」,但溥儀這個「德康皇帝」的權利,卻被日本人架空,成為傀儡。
溥儀一直想找一個機會,通過一次「武裝行動」,證明自己的實力。而1938年「珍妃墓被盜」的消息,成為了這樣一個契機。
「珍妃墓被盜」後,溥儀以「保護皇家祖墳」的名義,調派了大量「偽滿洲警察」,從東北來到河北,調查案情。
為了給這個「傀儡皇帝」一些存在感,日軍也進行了兵力部署,配合溥儀調查「珍妃墓案」。「偽滿洲警察」與日軍合作,僅用了一天時間,便偵破了這起案件,將盜賊李紀光槍決示眾。
案件偵破後,關於李紀光身世的猜想,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有人認為他是「地下工作者」,也有人認為他要「拉隊伍」。大家都不願相信,「偽滿洲警察」與日軍千裡迢迢來到易縣,只是為了抓一個「盜墓者」。
畢竟,當年雍正皇帝的「泰陵」被盜,都沒有出動如此大的陣仗。如今只是一個「珍妃墓」被盜,卻引發如此強大的兵力部署。在老百姓的爭相討論、口耳相傳之下,「珍妃墓被盜案」也變得撲朔迷離,成為了一起「民國奇案」。
值得一提的是,「珍妃墓被盜案」雖然在民國時期鬧得沸沸揚揚。但真正的「珍妃墓」其實並沒有被盜。
2013年,首都師範大學三維信息獲取與應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專家團隊,對清西陵進行了科考,通過儀器探測,專家們發現「珍妃墓」並沒有被挖掘過的痕跡。
經過專家學者們對文獻的考察發現,當時被盜的,其實是與「珍妃墓」外形相仿的「謹妃墓」。可能是因為民國時期的「易縣官員」,對清代皇陵的建築不甚了解,所以才搞出了「張冠李戴」的烏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