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哪些景美人少的地方(如何避開人人人)
2023-07-03 11:13:22 1
近日,第三批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景區(民俗文化村)名單出爐,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地方上榜?有你家鄉嗎?
此次共有20家單位被確定為第三批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景區(民俗文化村)。名單如下:
小編挑選了其中一些民俗文化村,一起來看看它們的美。
·西湖區
雙靈村
雙靈村擁有茶園種植面積800餘畝,村民世代以制茶為主。這裡是西湖龍井原產地二級保護區。
同時雙靈村也是九曲紅梅主產區,以茶為依託,深入挖掘村中古茶文化,特別是保護傳承了九曲紅梅的制茶技藝。如今,九曲紅梅紅茶製作技藝已成功入選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蕭山區
鳳凰塢村
鳳凰塢村,位於鳳凰山坳內,三面環山,有清澈的鳳塢溪穿村而過,環境優美,空氣清新,遠離塵世喧囂汙染,村內有兩棵700年的並蒂大銀杏樹,是純天然的氧吧。
鳳凰塢村原先也稱鳳凰裡、鳳凰莊,早在魏晉時期已初具雛形,迄今已有千年的建村歷史,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豐富多彩。鳳凰塢民間雜藝豎高照、走高蹺、高頭大馬,被稱為「鳳凰塢三絕」。
樓英村
樓英村因明代名醫樓英得名。樓英村整個村落格局保存完好,境內群山環繞,竹苞松茂,溪水潺潺。街巷縱橫交錯,保存著大量的古老建築,四處可見成片的馬頭牆和黑瓦,大小弄堂全都由鵝卵石鋪成。
目前,樓英村有國家級非遺項目樓塔細十番,區級非遺項目樓英傳說、樓英祭、樓英中醫內科、樓塔板凳龍、樓塔燈彩、篾編工藝等。
·餘杭區
四嶺村
攝/劉煥根
四嶺村環境優美,青山環抱,綠水相依,轄內有四嶺水庫、同安天門、同安古寺、仕村溪戲水公園等景點和紅色教育基地雙碑亭景點,有明清古宅修繕保護17處,村內建築以杭派民居為主。
四嶺村有省級非遺項目徑山茶炒制技藝、市級非遺項目紅麯酒釀造技藝,此外還有「白果樹祭典」等流傳於民間的禮儀習俗,形成了以茶文化為引領、多種民俗百花齊放的非遺傳承保護局面。
塘栖村
攝/陳澍
塘栖村位於千年古鎮塘栖的中東部,塘超小徑穿村而過,水上遊線環抱全村,村內民風淳樸,水鄉美景、農家韻味有機融合,自然、人文生態無限好。
塘栖村擁有省級非遺項目塘栖繭圓與蠶桑生產習俗、市級非遺項目傳統茶食製作技藝。塘栖繭圓,也稱米塑,從工藝和特色講,有點類似於北方的「麵塑」,是一種獨特的民間工藝。過年、新房上梁、定親結婚、娃娃滿月、立夏等,塘栖人家都要做米塑。
·富陽區
蔣家村
蔣家村位於富陽區大源鎮中部,森林資源豐富,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濃厚。村內古建築規模較大,現存20餘棟古民宅,有元昌臺門、校盛臺門、泰昌臺門、長臺門和耐耕堂、棣鄂廳等,其中有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處,分別為蔣氏宗祠、何氏宗祠。
攝/沈虹
蔣家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底蘊深厚,有手工竹紙製作技藝、手工香囊製作技藝、手工竹簾製作技藝、蔣家村特色文化節——十月半、竹編的製作技藝、蛇傷合劑、梅花鑼鼓等。
文村村
攝/謝瑋
文村村最具特色的就是古民居建築,到現在還保存了40餘幢明代、清代、民國時期的古民居建築。另外,文村村自然資源豐富,地理概貌為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典型的生態農業型村莊,有天井山、洞頂泉、映山紅、筆架山、油菜花等。
文村村非遺資源豐富,有清水絲綿製作技藝、酒釀饅頭製作技藝、竹編、古法造紙技藝、土燒酒釀造技藝、豆腐製作技藝等民間手工技藝,有徐朝宗的故事、文村徐家橋傳說、十八皮箱傳說、揚名山「八步天子」的故事等民間文學,有梅花鑼鼓、越劇等民間音樂。
·臨安區
上田村
上田村村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幽谷茂林,層巒疊翠。這裡依山傍水,阡陌交通;這裡山遍茶竹稻滿壠,清溪遊魚案扶花;這裡上田先人澤地棲居,繁衍生息;這裡書香文墨浸潤,尚武之風傳承,文修武偃。
上田村十八般武藝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是一種由十八般古兵器及各種流派的武術表演創編演變而成。該項目於康熙年間傳入臨安板橋鄉上田村魚坑裡,並流傳於上田及周邊鄉鎮,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楊洪村
楊洪村群山環抱,竹海延綿,綠樹成蔭,溪水清澈,是一個純天然氧吧。楊洪素有天目竹都之美譽,是旅遊度假、休閒養生勝地。
楊洪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省級非遺項目千洪桃花紙與宣紙製作技藝,還有代代相傳的天目筍乾製作技藝、裹粽子技藝、包清餜技藝等十餘個,涵蓋製作技藝、民俗活動、傳統美食等。
·桐廬縣
梅蓉村
攝/徐根六
梅蓉村文化遺產資源豐富,村內有飴谷堂、老廟、龔家宗祠、郭侯王廟、羅家大院等多處歷史古建築總計80餘處,其中羅家大院為縣級文保單位。昔日梅蓉,梅花鬥妍,清芬襲人,九裡一色,文人墨客絡繹不絕;今日梅蓉,景色宜人,文脈尚存,成立詩社,傳承九裡洲古韻。
近年來,梅蓉村充分利用古村落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古建築保存完好等優勢,大力發展農家樂、民宿、鄉村旅遊和特色經濟。
石舍村
攝/張志金
石舍村四面環山、三面臨水。古建築是石舍村的一大重要特色,特別是一幢幢明清時候的老建築,更顯古樸莊重。石舍村先後被評選為中國傳統古村落、省級文保單位(石舍古建築群)。
攝/徐小龍
石舍村有省級非遺項目桐廬古民居營造技藝、市級非遺項目桐廬山村傳統小吃技藝、縣級非遺項目蘆毛紅茶技藝。在石舍村慢生活非遺街區,建有紅茶館、石繪館、古民居陳列館、傳統小吃館、國學館等11個非遺項目點。
·淳安縣
裡商村
攝/餘培
裡商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被譽為「深藏於紅塵之外的千年人文古村落」。裡商村也是浙江省公布的第一批省級傳統古村落,蘊含歷史名人資源,有豐富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存。
「裡商仁燈」,因其特殊的製作技藝和表演藝術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裡商仁燈起始於明朝成化十三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在當地俗稱「花燈」,實是龍燈的一種,是由龍頭、龍身、龍尾三部分組成,與其他龍燈不同的是其龍身,裡商仁燈的龍身是由盞盞花燈組成。花燈種類繁多,品種新特,「梅蘭菊竹」、「寒鵲爭梅」、「荷映紅日」等,不僅是遊燈的道具,而且還是精巧別致的民間藝術品。
·建德市
上吳方村
上吳方村,建村於明朝洪武初年,層層疊疊的房舍,依山而築,錯落有致,大體都是徽派建築。雕梁畫花,馬頭翹角,這就是「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上吳方村的景,是一種天人合一的美,寧靜致遠。巷弄蜿蜒之間,磚木結構的樓房,素雅端莊。
攝/周密
上吳方村非遺資源豐富,種類齊全,包括皮筒鼓說唱、上吳方正月廿、大慈巖傳說、草編技藝、土酒釀製技藝、蓮籽生產習俗、水米糕製作技藝、民間剪紙等多個項目。
馬宅村
攝/蔡昊洋
馬宅村環境優美,交通方便,在這裡可品嘗到純天然綠色無公害蔬菜、筍乾,鞭筍、紅燒肉、本雞等各式農家風味小菜。而且這裡還提供自己垂釣、採摘、挖筍以及各項農事活動等多種娛樂項目,是休閒度假的理想去處。
馬宅村最出名的當然就是馬宅木偶戲。作為中國藝苑中獨秀的奇葩,杭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題材廣泛,武戲、文戲等樣式俱全。
(原標題《如何避開人人人?這20個地方景美又有趣!最近去,正合適!》,編輯 李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