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好看的青春電影(它仍是影史最酷青春電影)
2023-06-03 21:39:31 4
當代生活都是垃圾。
效率、996、全勤獎、課題、開會、KPI、內卷......
利潤、虧損、盈餘、接收、租借、分租......
競爭和生產效率至上主義的高歌日日奏響,人人都是時代洪流中一顆別無選擇的小齒輪。
只能隨著大流往前走。
前一個目標剛被完成,後一個新任務已經蓄勢待發。
從職場回到家庭,相親、催婚、生子、30歲、紙尿布、帶娃。
私人生活同樣一成不變又刻板無趣,打眼望去,一眼即可看到盡頭。
非常渴望有另一個出路。
而這個「出路」,或許只有在電影裡,驚鴻一現。
「選擇生活,選擇工作,選擇職業,選擇家庭......」
距離伊萬·麥克格雷格飾演的男主在[猜火車]片頭,用「選擇生活」一詞開始本片。
25年過去了。
然而它依然如此犀利,直擊生活痛點。
電影替我們問出了這個問題:可以不上進嗎?可以不選擇嗎?
於是有了[猜火車]這部頹喪至極的英國底層青年殘酷青春物語。
他們吸毒、偷竊、欺詐、無所事事;他們自嘲、悲慘、垮掉、自甘為爛泥。
這是一部「不那麼積極向上」的電影。
可是它卻酷斃了!被無數青年奉為圭臬,又對影史、對青年文化產生了無數的積極影響。
在電影上映25周年之際,阿看選擇了30個細節關鍵詞。
來和大家一起追憶這部最經典的英倫青春電影。
01「選擇生活」
[猜火車]開場即締造了本片最具標誌性的時刻!
「選擇生活」這段獨白實在太經典。
原本是打算放在電影中間部分的。但導演丹尼·博伊爾一直想給電影一個炸裂的開場。
想來想去,它從中間被挪到了開頭。伴隨著伊基·波普那首《Lust for Life》中一連串疾風驟雨般的鼓點,Boom!!!
只要你打開本片,就會被這個開頭吸進去。
這個片段,其實受到了斯派克·瓊斯執導的野獸男孩樂隊(Beastie Boys)《Sabotage》MV的影響。
偷盜后街頭逃亡、差點被汽車撞倒的元素;跟拍、快速剪輯、動感跳躍的風格,都能在MV中找到。
02 卡爾頓足球俱樂部
同樣是在片頭「選擇生活」這一段中。除了主角5人組,還出現了卡爾頓足球俱樂部的5個成員。
事實上,這是一個由恢復正常生活的癮君子所組成的俱樂部。
他們實際擔任了本片戒毒顧問的幕後工作。
03 改編
電影改編自歐文·威爾士發表於1993年的同名小說。
小說因真實描繪底層日常而成名,歐文·威爾士更憑藉本書被稱為「藥物時代的桂冠詩人」。
製片人安德魯·麥克唐納在飛機上讀到本書後興奮非常,買下版權,交予了導演丹尼·博伊爾和編劇約翰·霍奇改編。
電影的第一人稱敘述,就來自對小說的保留。
04 過去
[猜火車]誕生於1996年,但它並沒有講當下的故事。
小說描繪的70、80年代蘇格蘭年輕人的生活。電影用電視新聞、搖滾樂等形式暗示了它的過去時。
同時也共振了90年代的年輕人。
以及,從主角對話中提及電影[鐵面無私]來看,本片的故事最可能發生在1987年前後。
05 猜火車
「猜火車」的片名,有多層含義。
一說來自一種蘇格蘭遊戲,無所事事的人們在火車經過之地,即興打賭猜測下一班火車經過的時刻和目的地,藉此打發時間。
另一說是指癮君子們注射毒品時手臂上留下的層層傷疤,就像火車軌道一樣。「猜火車」,也就是尋找癮君子。
還有可能與原著一個章節有關。
主角們一行人在愛丁堡一處廢棄火車站遇到了一個流浪漢,結果是其中一人發父親,父親開玩笑似地問說他們是否在「看火車進站」。
06 以小博大
本片成本極低,預算為150萬英鎊。歷時7周拍攝,大多數場景都一次拍攝完成。
最終取得的全球票房超過7200萬美元(4800萬英鎊)。
是整個1996年最賺錢的一部英國電影。
07 爭議
本片中的毒品情節,曾引發巨大爭議。
倫敦的影評人批評這部影片使人想要「以身試毒」。
當電影在美國上映時,正值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共和黨提名人鮑勃·多爾譴責這部電影是「道德墮落」。
但後來他又承認,自己並沒有看過這部電影。
有趣的是,只有加拿大警方甚至自掏腰包分發電影票給青少年。他們視該片為反毒品教材。
因為認為其中對毒癮發作時的痛苦描寫非常真實客觀。
08 減重
伊萬·麥克格雷格因為出演丹尼·博伊爾前一部作品[淺墳],而給博伊爾留下深刻印象。
被選為本片男主角。
為了演好皮包骨頭、吸海洛因成癮的雷登,伊萬給自己列了一個不含酒精和奶製品的減肥食譜。
只用了兩個月不到,他成功減下了12.7公斤。
09 叛逆青少年電影
導演丹尼·博伊爾通過讓演員們觀看叛逆青少年電影,來為角色做準備。
其中主演參考了1961年的[江湖浪子],1973年的[驅魔人]和1971年庫布裡克的[發條橙]。
伊萬·麥克格雷格的表演,一定程度上模仿了馬爾科姆·麥克道爾在[發條橙]中的表演。
10 發條橙
本片中,還有直接致敬[發條橙]的場景。
電影裡癮君子聚集的火山俱樂部,其場景靈感直接來自[發條橙]中的牛奶酒吧。
就連酒吧裡牆上的字都和後者一樣。
而在俱樂部播放的歌,來自「heaven17」樂隊,隊名也源於電影[發條橙]。
11 計程車司機
同時,火山俱樂部的牆上海報。
則出自1976年馬丁·斯科塞斯的電影[計程車司機]。
羅伯特·德尼羅和朱迪·福斯特在本片中的經典形象,影響深遠。
12 馬桶幻遊
本片最具標誌性的場景,除了開場的「選擇生活」,就要數那「馬桶幻遊記」了。
伊萬鑽進髒兮兮的馬桶,另一方世界是廣闊清澈而蔚藍的海洋。
這得是怎樣的大腦才想像得出這樣奇妙靈動的一幕!
這個場景,其實參考了託馬斯·品欽1973年的小說《萬有引力之虹》。
同樣的後現代,同樣古怪的空間與想像力,倒也與小說一脈相承。
13 巧克力屎
「蘇格蘭最爛的廁所」。
真真的是名不虛傳,無處下腳,到處都是屎,視覺效果非常不友好。
不過你可能不信,這裡聞起來還不錯的。
因為所有的糞便都是巧克力做的。
就是不知道伊萬以後吃巧克力是不是要有陰影了呢。
14 007鐵粉
電影開始不久,約翰尼·李·米勒飾演的病仔(Sick Boy)就開始了對007系列電影絮絮叨叨的如數家珍。
「[007之金手指]比[007之諾博士]好看,然後這兩部又都比[007之金剛鑽]好看。」
有趣的是,約翰尼·李·米勒家族和007系列還很有「孽緣」。
其祖父伯納德·李,正是007系列前十一部中詹姆斯·邦德上司M的扮演者。
15 客串
伊萬飾演的主角雷登打算戒毒,風風火火一番準備就緒後,轉眼就開門破窗,重新「覓食」了。
這次突發,特殊情況,為他緊急提供栓劑的是不靠譜的毒販Mikey。
這位身穿印著雞冠頭朋克T恤的傢伙,其實正是《猜火車》小說原作者歐文·威爾士。
有意思的是,編劇約翰·霍奇也客串了一個角色——
開頭在街頭追逐雷登的保安/警察。
16 不這麼做
為了接近表演,伊萬曾考慮過注射海洛因,來幫他更好的理解雷登這個角色。
但在閱讀了大量成癮的書籍,以及和本片戒毒顧問交談之後,他最終決定不這麼做。
17 先盛後衰
為了氣雷登,病仔也跟著同期戒毒。
而且見了面,大道理不斷。比如他的「人的一生總是先盛後衰,然後一去不回」而且「無人例外」理論。
他舉了大量名人例子,這些人包括:
喬治·貝斯特:足球運動員,19歲成名,22歲當選歐洲足球先生,26歲淡出足壇;
大衛·鮑伊:活躍於七、八十年代的音樂人,華麗搖滾代言人;
盧·裡德:曾任地下絲絨樂隊主唱,後來單飛;他的《Perfect Day》也是本片最著名的插曲之一。
還有查理·尼古拉斯:80年代作為阿森納球員而聞名;
大衛·尼文:英國演員,以主演了[尼羅河上的慘案]等作品而聞名;
馬爾科姆·麥克道威爾:以[發條橙]的角色最為著名,後因為藥物成癮而沉寂下去;
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流行文化符號。
18 伊基·波普
除了電影開場的配樂出自其手,在電影多次出現,湯米家牆上的海報正是伊基·波普(Iggy Pop)。
他被稱為「朋克音樂的教父」。
70年代,他的樂隊Stooges前兩張專輯成為搖滾樂的經典教科書,甚至被視作朋克的開山之作。
電影後面,湯米和女友某一次爭吵也和伊基·波普的演唱會有關。
女友問:「選我還是選伊基·波普?」
可見這傢伙在當時朋克少男少女心目中的地位了。
同時,伊基·波普也是和毒品淵源很深的一個人。
70年代,樂隊大部分成員都曾因為染上毒癮而樂隊解體,一度星光黯淡。
19 女主角
飾演本片女主黛安的凱莉·麥克唐納,是第一次演戲。
她在街上拿到了劇組試鏡的傳單。結果因為太過緊張,在拍第一場酒吧戲時,她就真的喝醉了。
她在全程酒醉的情況下,完成了第一場戲。
狀況還沒結束。
隔天拍攝著名的床戲場景時,沒有太多劇組經驗的她邀請了哥哥和母親來圍觀。
搞得場面一度非常異常。
20 性愛場面
電影把主角一行人的不同風格床戲和被掉包的錄像帶——足球比賽射門得分交叉剪輯在一起。
錄像帶中運動員賈米射門得分時,雷登和黛安的床戲也剛好結束。
此中床戲片段既有幽默感,又有開創性。
對後來電影產生了廣泛影響。比如韓國電影[色即是空]中就幾乎復刻了這一場景。
21 爬行嬰兒
天花板的爬行嬰兒,也是電影另一著名橋段。
拍攝這一段時,其實有兩個雙胞胎寶寶。因為害怕嬰兒的體力支撐不住長時間拍攝。
所以導演讓雙胞胎寶寶輪番上場,演繹了這一片段。
22 致敬披頭四
片中有很多鏡頭都致敬了披頭四樂隊。
主角四人組(本來是五人組,後來湯米掛了)來到倫敦,穿過馬路走進旅館的場景是對《Abbey Road》這張專輯封面的模仿。
四人在野外觀看火車經過時,他們的姿勢和站位與《佩珀中士的孤獨之心俱樂部樂隊》這張專輯封底姿勢很相似。
23 配樂
[猜火車]的配樂已經成為一種流行文化現象。
其中主要分為了三組,分別代表了不同時代和風格:
第一組是70年代流行音樂,如Lou Reed和Iggy Pop之類的藝術家;
第二組是90年代英國流行樂,如樂隊Blur和Pulp的音樂;
還有一組是電子樂,包括Bedrock、Ice MC、Underworld等組合的音樂。
24 綠洲樂隊
作為90年代最具代表性與最受年輕人喜愛的樂隊,丹尼·博伊爾也曾邀請了綠洲(Oasis)來為影片配樂。
但最終綠洲樂隊拒絕了。
原因是,他們不想讓自己的歌出現在一部關於癮君子的電影裡。
不過,樂隊主唱利亞姆·加拉格(Liam Gallagher)後來出席了電影的首映式,並產生了巨大的宣傳效果。
利亞姆也說過,[猜火車]是他最喜歡的電影之一。
25 色彩
就電影的外觀而言,丹尼·博伊爾受到了弗朗西斯·培根繪畫色彩的影響。
這種色彩代表了「一種介於兩者之間的領域——部分現實,部分幻想」。
26 服裝
[猜火車]在各個層面影響了流行文化,包括影片的服裝風格。
即使25年過去,依然可以說,[猜火車]是一部永不過時的「時尚電影」。
本片中出現的所有服裝,要麼來自二手市場,要麼由設計師「複製」七、八十年代朋克風格製作。
擔任該片服裝設計師的Rachael Fleming,觀察了大量如Buzzcocks、The Clash等蘇格蘭地下樂隊的服裝風格。
它的服裝,是對英國青年文化的一次「匯總」展示。
27 宣傳
[猜火車]當年在世界範圍大獲成功,尤其在英國本土,廣受歡迎。
其中一個原因,也得感謝它充滿活力的營銷活動。
電影在宣傳上,借鑑了[低俗小說](1994)向公眾宣傳的方式,成功找到了它的受眾,擊中了一代青少年。
28 偷它個大電視機
編劇約翰·霍奇在轉行成編劇前,也曾是一名醫生,所以不得不經常與海洛因成癮者打交道。
他聽聞見識的一些經歷也被寫進了劇本。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癮君子們從一個老人家裡偷了一臺電視機。
有意思的是,幾年之後,在另一部著名的癮君子電影[夢之安魂曲]中。
一開場的劇情就是兒子為了籌錢吸毒於是偷走、變賣了母親的電視機。
29 諷刺柴契爾
主角雷登在後半段,搬到倫敦居住時,有一句自述臺詞說:
「沒有社會這樣的東西,即使有,我也絕對與它無關。」
這句臺詞來自柴契爾夫人的名言:「根本就不存在社會這種東西。」
30 經典
本片從流行文化中來,又影響了流行文化,它已經成為了大眾文化的一部分。
1999年,它被英國電影協會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100部英國電影」的第10名。
2004年,《Total Film》雜誌將其評為「有史以來最好英國電影」的第四名。同年,第四頻道將其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電影」。
2017年,《Time Out》雜誌讓150位業內人士進行投票,[猜火車]被選為英國十部最佳電影之一。
最後,回到本文開頭的問題:可以不上進嗎?可以不選擇嗎?
[猜火車]用90分鐘的墮落,引向了最後3分鐘的回歸。
雷登用背叛狐朋狗友的方式,回歸了正常生活。
「我要改變。向前走,選擇人生。」
工作、家庭、大電視機、洗衣機、汽車、健康、低膽固醇;
貸款、休閒服、垃圾食品、孩子、公園散步、朝九晚五......
只往前看,直到你死掉那天為止。未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