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為什麼選擇告別春晚舞臺(當年趙本山為何退出春晚)
2023-05-28 09:39:53 2
最近看了一些關於趙本山2013年為何宣布退出春晚的文章,感覺很多人根本沒抓住核心原因,反而執著於「陰謀論」和「八卦論」,甚至於將根本原因直接歸咎到時任導演哈文身上。這就好像你考試沒考好,分析原因是由於監考太嚴一樣有意思。
本文就從各種表象入手 ,分析一下趙本山當年急流勇退的原因。
一、幾種退出原因分析
1、哈文原因
哈文雖然是春晚總導演,但春晚節目並不是她一個人說了算,比如趙本山在1995年春晚上《牛大叔提幹》一度被淘汰,決定淘汰這個小品的不是總導演趙安,提出修改意見的也不是他,讓這個小品起死回生的同樣不是趙安。
所以趙本山在採訪時完全否認了和哈文之間有什麼個人矛盾,這是真心話,對於春晚導演組是什麼情況,他可能比哈文更了解。趙本山就像是學校看門老大爺,哈文這個新來的教師對學校肯定沒有老大爺知道的更多。
2、身體原因
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但卻是最不可能的問題。原因很簡單,趙本山在2012年和2013年兩次退出春晚舞臺同時,他在其他地方電視臺以及其他部門的春晚節目可一個都沒取消,相比央視春晚,其他春晚舞臺的分量相對太小,何況本山傳媒趙董事長身上還肩負著提攜徒弟的職責,其他平臺顯然不如央視春晚夠大夠權威。
因此,趙大叔身體健康不佳算是一個因素,但絕不是決定性的原因,趙大叔一邊吸氧一邊排練節目也不是第一次了,最早從2008年春晚就開始了,2010年春晚前他在上海住院一度病危也沒攔住趙大叔上春晚的決定。
3、節目原因
這是最接近核心原因的一個,也是最直接的原因。趙本山在2012年春晚上像往年一樣準備了兩個小品,結果先後都被淘汰出局,在時間所剩無幾的情況下,趙本山團隊實在拿不出有力的作品來,因此宣布因病退出就是最好的選擇。
2013年春晚趙本山勢在必得,甚至邀請了春晚功勳倪萍和自己搭檔出演《中獎了》,但這個小品最後依然被淘汰,趙本山只能在地方衛視上演這個小品,倪萍也換成了趙海燕。
可以說,因為節目不好導致被淘汰,然後最後導致趙本山宣布退出春晚以及小品界,似乎說得過去。但這個原因回答不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對比《相親2》《中獎了》等小品,趙本山之前的春晚小品《捐助》《同桌的你》水平和風格也差不多,為何那兩次能過這兩次就過不去呢?第二個則是趙本山為何心灰意冷乾脆徹底退出,而不是像之前那樣來年再戰呢?畢竟就算他自己上不上春晚無所謂,可一幫徒弟的翅膀還沒硬呢。小瀋陽和王小利單獨擔綱的小品還一次都沒成功闖關呢。
二、深層原因探秘
1、央視春晚改革對趙本山造成衝擊
在2012年春晚籌備開始,這一屆春晚導演組就體現出了不同以往銳意改革的思路。比如不再神秘籌備,而是設立專門機構公開發布消息。改變舞臺架構,往互動、和諧、懷舊等方向發展。
其中對趙本山團隊衝擊最大的一條則是「乾乾淨淨辦春晚」,不再接受企業廣告,軟廣告和硬廣告都不接,這一條雖然讓央視損失了金錢,卻贏得了觀眾的歡迎。
要知道,在2012年春晚之前幾年,企業廣告已經「入侵」到春晚的很多角落,連眾多小品裡都要出現企業商品和LOGO,有些甚至都影響到了小品劇情,比如趙本山2010年春晚的《捐助》,困難戶孫麗榮提著價值大幾千的禮品上臺,趙本山不僅要馬上接過來還要在桌子上給企業的產品擺正,把LOGO正面朝向觀眾和鏡頭。
而趙本山本人也曾在連續兩年的小品裡為某門戶網站做軟廣告,這種形式少了就當個調料,多了就會讓觀眾感到「牙磣」。廣告眾多也是當年觀眾吐槽春晚的一個重要因素,畢竟「掉錢眼裡」並不是一句誇人的話。
為何說這一條對趙本山造成了衝擊呢?
因為很多廣告金主當年非常看重趙本山的作品,在投廣告時會特別強調趙本山的效應,有的甚至直接將產品投放到趙本山的小品裡,因此趙本山在當時不管他願意不願意,恐怕都已經和廣告商們掛鈎了。那就更不用說趙本山自己「投放」的軟廣告了。
當央視春晚主動擺脫了廣告商後,他們也就少了一個「必須有趙本山」的理由。
2、趙本山帶徒弟帶來的負面效應。
趙本山從2009年春晚開始,在小品上開始走「帶徒弟」路線,其實在之前的《功夫》裡也帶過,但「王老七」和「魏大國」實在沒啥戲份和出彩的地方,就是湊個人數。
而從2009年春晚開始,趙本山小品重心轉移,「帶徒弟」成了必選項。這樣的做法對於春晚劇組來說,其實是不太爽的。尤其是除了2009年春晚《不差錢》之外,2010年春晚《捐助》以及2011年春晚《同桌的你》反響和口碑都不太好,這就讓春晚導演組更加騎虎難下。
偏偏趙本山的胃口還不小,他不僅要在小品裡帶徒弟,甚至不惜拆分角色,能多帶一個是一個,而且還讓徒弟單獨出小品參加審查。
這樣的做法其實是有些「竭澤而漁」的,春晚的特殊性決定了它不可能被某個人「綁架」,春晚劇組看在趙本山勞苦功高影響力大的份兒上可以寬容對待他的小品,但不可能同時對他的徒弟網開一面。
所以,如果趙本山在2013年只是和倪萍兩個人合作,哪怕他們兩位坐在臺上只是聊會兒天,作為兩位春晚功勳,春晚劇組恐怕都會大開綠燈。
最關鍵的一點,趙本山的徒弟們搞笑的方式除了個別人之外,其他人的風格爭議太大,在小舞臺這麼搞還可以,在春晚大舞臺上似乎並不妥。我們可以將宋小寶、劉小光和早期的趙本山做個對比,早期的趙本山氣質很「土」,但土得實在,土得可愛,並不俗。而宋小寶、劉小光的搞笑方式恐怕在土之外,還得加一個俗。
說到這裡,我們就要轉入下一個原因,春晚語言節目風格的轉變。
3、春晚語言節目風格的改變
我們看一下在趙本山連續退出的兩次春晚上,最火的語言節目是哪個?
2012年最火的無疑是「穿越題材」《今天的幸福》和《天網恢恢》,2013年春晚最火的語言節目是《想跳就跳》《大城小事》和《今天的幸福2》。
這幾個小品中,有四個是開心麻花團隊的作品,直接捧紅了沈騰、馬麗、常遠和艾倫,同樣是春晚老人的蔡明參加了兩個,潘長江參加了一個。
這幾個小品和趙本山那幾年的作品存在風格上的不同,有人說開心麻花小品叫「後現代主義解構」,筆者也不懂什麼叫後現代主義,但看開心麻花的小品你會感覺更現代、更網絡、腦洞更大、搞笑方式更貼近新時代和新人類。
同樣是春晚老人,蔡明接受了這種風格的變化,主動融入新風格小品,主動找新人合作,無疑是聰明的選擇。
趙本山團隊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變化,沒有跟著時代變,不僅不變反而依舊拿著劉老根大舞臺的搞笑方式上春晚,對比之下,他無疑是落伍於新時代了。
我們想想趙本山是怎麼晉為小品王的?其實也是緊跟潮流,比如那個奠定趙本山小品王地位的《昨天今天明天》,在當年看來是非常新潮,領先於時代的小品。
早年創業階段的趙本山可以跟上時代步伐,晚年功成名就的他反而在原地踏步,那只能是不進則退了。
當2015年趙本山的徒弟們登上《歡樂喜劇人》舞臺時,他們上演的一系列小品非常精彩,完全不同於以往趙家班的風格。可惜,那些節目大部分都是抄襲自韓國喜劇綜藝,甚至後來的宋曉峰也有不少作品源自韓國。
這就證明了趙家班已經意識到他們搞笑方式的落伍,但一時間沒法改變什麼,只能先從拿來主義開始。
結語:春晚成就了趙本山,趙本山說過,沒有春晚就沒有他。但春晚是一臺緊跟時代的晚會,它必須求新求變化,凡是跟不上變化的人,最後的結果只能是下車。同時,春晚又是寬容的,只要有真正的好作品,隨時也可以重新上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