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平原農村風貌(冀南平原一戶農家的生活變遷)
2023-05-27 21:09:30 1
新華社石家莊10月26日電(記者陳忠華 曹國廠 杜一方)霜降時節,清晨六點鐘,邱瑞東夫婦把五袋化肥和一袋小麥種子抬上拖拉機,駛向田間。撒化肥、旋耕、播種……一氣呵成,四畝地僅用半天時間。然而十年前,邱家只有一頭牛,僅耕地就需要兩三天時間。
深秋時節,邱瑞東家在農田裡播種冬小麥。新華社記者 杜一方 攝
「趁土壤墒情好,撒下化肥抓緊旋耕播種,能減少肥效損失。」52歲的邱瑞東蹲在田埂抓起一把土說,「現在想想,以前生產效率實在太低了。」
不遠處,邱瑞東83歲的父親邱運寶在侍弄蘋果樹,閒不住的他經常騎車到地頭轉一轉。他逢人就講,現在收入多了、日子好了。
邱瑞東家在河北省新河縣尋寨鎮南杜興村,小時候一家六口擠在三間青磚土坯房裡,冬冷夏熱,外面下大雨,屋內漏「小雨」。
年輕時的情景他歷歷在目:麥收時節男女老少齊上陣,頂著烈日割麥子,麥場上趕牛拉石磙碾麥脫粒,腰酸背痛、掌心起泡是常事。村裡老話說「麥十天,秋仨月」,以前需要十天半月的麥收季,現在有了大型收割機,一個多小時就收完了。
南杜興村沙質土地多,過去靠人畜耕種,看天吃飯,貧窮一直困擾著這裡的人們。
2012年,新河縣被確定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隨後,新河縣同全國一道開展脫貧攻堅。2016年至2020年間,新河縣累計減貧40495人。2019年5月,新河縣退出國家貧困縣序列。
近年來,隨著農業生產愈加高質高效,無人植保機噴藥、大型機械深耕精耕、灌溉管道鋪到地頭,邱瑞東家的小麥、玉米畝產由最初的二三百斤增長到現在的千餘斤。
近十年來,中國鄉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民居住環境不斷改善。這十年,也是邱瑞東一家生活質量大幅提升的十年。
邱家小院在離村口不遠的順發巷,葡萄藤架在小院上方,黃澄澄的柿子掛滿枝頭,與晾曬的金黃色穀子相輝映。四間正房、四間偏房都被勤快的妻子邱志芬收拾得整潔妥當,客廳內兩米長的七彩刺繡上,「花開富貴春」幾個大字格外醒目。
邱瑞東的妻子邱志芬在打掃客廳。新華社記者 杜一方 攝
1992年,邱瑞東結婚時,家裡東拼西湊借錢蓋起這處房屋,當時紅磚裸露在外,屋內抹了一層白灰裝飾,一臺17英寸黑白電視、一輛自行車、一臺雙缸洗衣機是全部家當。
2020年邱家裝修一新,屋內吊頂、鋪地板,外牆貼了瓷磚,添置了不少新家具和電器。兒子邱洋龍網購了50英寸高清大彩電,快遞直接送上門。在國家政策補貼下,邱家去年還新添了天然氣壁掛爐。
自從去年安裝了寬帶,家裡大彩電也被「冷落」了。邱志芬喜歡刷微信朋友圈看新鮮事,還常跟兒子視頻聊天。邱瑞東習慣閒時在手機上看新聞,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強。」邱瑞東現在共種了21畝地,包括嶽父家的和自己承包的,僅種地一項年純收入3萬多元。
「如果僅靠十年前那頭老牛,種這麼多地根本不敢想。」邱瑞東說,現在大部分農活由機器代勞,他農忙之餘去新河縣城工地打零工,日工資有150多元。
傍晚的南杜興村,夕陽下一個個玉米囤立在新修的村道兩側,瀰漫著豐收的喜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