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詩個人簡介學歷(她是劉詩詩的奶奶)
2023-05-28 02:26:17 2
8月20日,北京國際電影節落幕,「天壇獎」獎項揭曉。
最佳女主角的獲得者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那就是:84歲的吳彥姝。
吳彥姝是憑藉著現實題材親情電影《媽媽!》獲獎。
《媽媽!》講述的是65歲的女兒得了阿爾茨海默症,85歲的媽媽用陪伴和呵護讓女兒重新振作。
影片中的一句臺詞,數次讓人落淚,面對生病的女兒,瘦小羸弱的高齡媽媽語氣堅定,「我會保護好我自己的小孩。」
無論你多大,在媽媽心中永遠都是個孩子。
這也是最觸動到觀眾的地方。
很多人都知道吳彥姝演過很多經典的「奶奶」角色:
《北西2》裡深情的華裔奶奶;
《流金歲月》中蔣南孫的名媛奶奶;蔣南孫是由演員劉詩詩飾演的角色。所以,也被人親切的成為「劉詩詩奶奶」。
《相親相愛》裡的護夫屍骨的鄉下姥姥。
吳彥姝一直被稱作「中國最優雅的老奶奶」,但少有人知的是,優雅背後的故事。
72歲北漂闖蕩影視圈,成為「奶奶」專業戶,她的故事遠比你想像的更有力量。
01
話劇演員的前半生
吳彥姝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
父親先後在中山大學、山西醫學院當教授。
母親也是民國時期的大學生,主修文學,兼修家政。
從小便對吳彥姝的儀態要求嚴格,吃飯要翹著小指頭端著碗,筷子要拿到三分之一的地方。
耳濡目染之下,吳彥姝也被培養成禮儀得當的淑女。
少年時期的吳彥姝,偶像是奧黛麗赫本,她喜歡收集赫本的海報、找裁縫去做赫本同款。
可能也是在那個時候,吳彥姝就想像赫本一樣當一個演員。
當時,吳彥姝的父親很希望女兒學醫,但吳彥姝卻堅定地選擇了話劇。
雖說當時話劇演員的身份並不是那麼入流,但吳彥姝的父親還是尊重了她的選擇,認為行行出狀元,女兒喜歡話劇,也不是壞事。
吳彥姝也確實沒有辜負父親的期待。
她在剛進山西話劇團的時候,演的角色就是劉胡蘭,一排練就是三年。
演話劇的生活,算不上輕鬆,在話劇團早起排練是常態。
為了演好劉胡蘭,吳彥姝還收起高跟鞋裙子,去劉胡蘭的家鄉體驗生活:去鄉裡紡線織布,跟著農民一起刨地,戴著草帽割麥子。
吳彥姝用烈日曬掉了自己城裡姑娘的氣息,真正地演出了劉胡蘭的味兒。
就連人藝的老演員,都誇這姑娘演的劉胡蘭確實不一樣。
而在山西話劇團裡,吳彥姝也體驗到了人生最為榮耀的時刻:
1965年3月19日,由吳彥姝主演的《劉胡蘭》在人民大會堂演出。
她同劇組一起獲得了周恩來總理的接見。
當總理握住她的手,吳彥姝的淚撲簌往下掉,哽咽到說不出話來。
話劇成就了吳彥姝,吳彥姝也用四十年的歲月回報著話劇團。
她的前四十年,便是在舞臺上,詮釋著角色的喜怒哀樂。
在山西話劇團,吳彥姝度過了大半輩子,從結婚到生子,從演員到導演,直到退休……
她安穩的前半生,如同那個時代老話劇演員的常態,一輩子過成一片湖。
可誰都沒料到,她精彩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02
皺紋,讓她重獲新生
可能,吳彥姝自己也未曾想到,自己還有更多可能。
那時,吳彥姝的丈夫以及父母,都在山西離世。
吳彥姝自然跟唯一的女兒張荷兒來到了北京。
但北京的日子開始並沒有給吳彥姝帶來退休的愉悅。
她不喜歡跟院子裡的老頭老太太閒扯家長裡短,更不會坐在麻將桌前搓麻將。
吳彥姝唯一會的技能,就是演戲。
她所渴望的退休後的生活,和大院裡老頭老太的日子並不一樣。
2011年,張紀中邀請吳彥姝出演《西遊記》中毗藍婆菩薩一角。
當時已經74歲的吳彥姝欣然接受。
哪怕其實在《西遊記》中的戲份很是寥寥,但她依然很開心,「我這個年紀的演員,很少會有主角來讓我演,所以只要有一點戲我就去,只要能創造出人物來,哪怕是3場戲、5場戲,我都去。」
從開始演一個角色,到有更多機會接觸到新角色。
許多劇組都「盯」上了吳彥姝。
原因無他,實在是吳彥姝的臺詞功底太紮實了,無論是臺詞多的戲份,還是對人物形象有高要求的人設,吳彥姝都手到擒來。
在山西話劇院的積累,給吳彥姝人生的後半段帶來了璀璨的煙花。
吳彥姝對角色並不挑三揀四,但也有自己的想法,「最好再有點性格,這樣我會比較有創造欲望,不管就角色在戲裡頭佔比多少,只要這個人物出彩就行」。
有很多劇組都邀請吳彥姝演戲,但她並不將戲約歸功於自己的演技。
通透的她認為,皺紋幫自己開啟了第二段演戲人生。
2015年,《人到中年》副導演一直尋找臉上有皺紋,年齡在六七十歲左右的演員,但一直沒下文。
直到遇見吳彥姝。
吳彥姝就是她角色的最佳人選。
因為她有著最真實的皺紋。
眾所周知,女演員很難歲月達成和解,不少人都熱衷於向臉上填充玻尿酸。
但,同時這也造成了一個後果:皺紋成為了老齡女演員身上的稀缺品。
明明年紀到位了,但蘋果肌還是飽滿,演戲不得不用化妝的手段,刻意地畫皺紋,從而體現衰老感。
角色自然也就少了本真。
而吳彥姝對自己的衰老很坦然。
「演員是要有生活的,皺紋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我臉上依然光滑,你就會覺得那些角色不可信。」
歲月就是她的故事。
如果說皺紋是她演戲的機遇,那嫻熟的臺詞功底、靈活的演技,才讓吳彥姝的一個又一個作品成為她的勳章。
因《北西2》和《相愛相親》中的兩個配角,吳彥姝連續兩年被提名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
後來,更是力壓蔣雯麗,斬獲31屆金雞獎最佳女配角。
在吳彥姝看來,獎項是角色的附加值,演戲並不是以拿獎為目的。
可能正是這種寵辱不驚的心態,更讓人覺得吳彥姝對演戲愛得赤忱。
03
「我84歲了,還是想多演戲。」
吳彥姝在演戲上並不算特順利,也會遇到過一些壁壘。
如同一些年輕演員所苦惱的那般,吳彥姝也遇到過一個問題,那就是出名後,很多劇組請吳彥姝出演的角色重複度都很高。
年齡擱在這,吳彥姝的角色基本上都是老太太。
但她卻沒有因為角色的重複度,而模板化地去演戲,而是嘗試為每個角色設置不同的特徵。
可能這並不是導演的要求,但卻是她自己的堅持。
她說,「要是我演得都一樣,那還要我這個演員幹什麼?」
在《相愛相親》裡,吳彥姝有場戲是孫女跟姥姥說話,但吳彥姝飾演的姥姥卻因為丈夫墳的官司,沒有聽進去,發著呆沒有回應。
但下意識地,彎下腰撿起來地上的豆子。
對此,吳彥姝解釋,因為鄉下姥姥的生活閱歷決定了她對每一粒豆子的珍惜。
所以哪怕滿腦子的官司,聽不進孫女的話,卻還是會彎腰去撿一粒被看見的豆子。
老戲骨不少,但如同吳彥姝這樣的卻依然讓人覺得珍貴。
在《流金歲月》裡,吳彥姝飾演的南孫奶奶,將上海名媛的氣質發揮得淋漓盡致。
這背後,她下了十足的苦功。
吳彥姝堅持拍攝前一天將第二天的臺詞全部背下來,不背會,就不睡覺。
她也不去用現場提詞器。
吳彥姝說,「因為我這個人是很要臉的」。
有人誇讚吳彥姝的可塑性很強,既能夠演名媛、又能演農村老太太。
她也不以為自豪,而是認為可塑性是演員的本分,「如果你只能演自己,那還叫演員嗎?」
吳彥姝珍惜每一次演戲的機會。
為此,她總是比別人多想一步。
每每接到戲份多一些的角色,吳彥姝都會主動去醫院做全身檢查。
為的就是不帶病進劇組,不因為自己的身體原因,耽誤劇組的進度。
她說,「我84歲了,還是想多演戲。」
吳彥姝用自己的人生告訴我們,不被年齡綁架,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04
「鬆弛」的優雅人生
前段時間,經常在社交媒體上刷到一個關於「鬆弛感」的故事。
吳彥姝的親密關係中,顯然同樣存在著這樣的鬆弛。
早期,吳彥姝父母的尊重,讓她可以毫無顧忌的選擇自己想要從事的職業。
如今女兒的「縱容」,讓吳彥姝可以放心追夢。
吳彥姝在北京並沒有和她住在一起,而是定期約在一起喝咖啡、看劇本,閒暇時間還會跟女兒學插花。
平時一個人散步、看電影。
但這並不是一個孤獨老人的現狀,反而是互相尊重生活的狀態:
「女兒覺得我有能力一個人過好日子,也有自己的事業和愛好,所以我們有親情但互不幹擾。我覺得只要有愛,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個人也能把日子過好。」
可能你很難想到80多歲的吳彥姝會網購,會手機打車,還養了好幾年的旅行青蛙,每天都有支付寶偷能量的習慣。
甚至在拍《北京遇上西雅圖2》的時候,一個人出國都不在話下。
吳彥姝不會英語,卻在拉斯維加斯住了將近一個月。
到了餐廳,就拿出詞典,開始點菜,想要吃魚,就說fish。
去加拿大,自己一個人坐著地鐵到處轉。
外孫擔心她迷路,特意下了一個APP,看她的實時定位。
吳彥姝自己反而一點都不擔心,心想實在找不到路,還可以去大使館。
有人說八十多歲的吳彥姝,皺紋裡閃耀著少女心態。
幸知認為:與其將吳彥姝賦予「少女感」的標籤,不如說她始終抱以好奇心來看待這個世界。
她樂於嘗試,不給自己下年齡的定義。
吳彥姝從來沒間斷過健身,會在家做平板支撐,連一字馬,還會在閒暇時打籃球……
她的狀態完全不像是一個八十歲的老太,更像是一個熱愛生活的摩登女郎。
同孩子們相處時,吳彥姝也始終都保持著情感上的「鬆弛」。
哪怕年齡大了,她依然將自己視為不依附兒孫的個體。
精神上的獨立以及安全感,才是她年逾八十依然追夢的本質。
二十年前,吳彥姝曾退休過一次。
而今,她說,自己不會再退休了,每個年齡階段都有適合的角色,只要導演召喚,她都會演下去。
不被年齡束縛,去做追夢人。
這一生,已足夠優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