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議論文範文
2023-07-01 11:57:49 1
《墨子尚賢》中語云:「古之聖王為政,列德而尚賢。國之賢者,高於之爵,厚與之祿,重之以令。」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工匠精神議論文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工匠精神議論文範文一:
「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匠精神出現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讓人耳目一新。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經濟正擺脫低端競爭格局,中國製造正在向中高端邁進,「工匠精神」正是中國製造亟待補上的「精神之鈣」。
工匠精神,是生產、設計者在技藝和流程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極致,以質量和品質贏得行業領先和消費者信賴的精神。工匠精神體現了一種踏實專注的氣質,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鑽勁背後,是對品牌和口碑的敬畏之心。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離不開工匠精神。大到汽車、電器製造,小到制筆、製鞋,國內許多產業的規模居於世界前列,使用的也是一流的機器設備,然而,這些產業長期大而不強,產品檔次整體不高,自主創新能力偏弱。究其原因,工匠精神的缺失不可忽視。只有當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執著融入生產、設計的每一個環節,實現由「重量」到「重質」的突圍,中國製造才能贏得明天。
升級的消費需求在呼喚工匠精神。消費正在成為支撐國內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解決溫飽之後,市場面對的是一群越來越「挑剔」的消費者,他們固然喜歡物美價廉,但同時也願意為新技術和高品質體驗「埋單」。近年來,中國遊客在海外搶購一些小家電、化妝品等,一方面反映出國內製造業品質的短板,一方面證明國內消費需求正在升級。在這種背景下,企業必須發揚工匠精神,善於從細節發現需求,臻於至善地追求品質,以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也在呼喚工匠精神。一個充滿活力、創新驅動的中國,既需要天馬行空的「創造力」,也需要腳踏實地的「匠心」。在這個充滿創業創新機遇的時代,需要一種不投機取巧的拙樸,真正創造出經得起挑剔目光檢驗的產品。
工匠精神需要厚植的土壤。當前,中國經濟正在深度結構調整,這為那些在品質、創新上有遠大追求的市場主體創造了極大的發展空間。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社會氛圍,需要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戰略眼光,持之以恆地「補鈣」,從職業精神的培養,到職業教育的改革,再到榮譽體系的激勵以及文化土壤的培育,多管齊下形成合力,才能讓中國製造的筋骨更強健、品牌更響亮。
工匠精神議論文範文二: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但夢的背後,有太多辛酸,有太多不為人知的血與淚。一個人,太渺小,生活能輕而易舉地將他擊倒;一個工匠,形單影隻,聚不起社會的力量,中國製造跟不上工業4.0的步子。大國工匠夢的背後,工匠精神的背後,需要我們用網來守護。
《墨子尚賢》中語云:「古之聖王為政,列德而尚賢。國之賢者,高於之爵,厚與之祿,重之以令。」是也,工匠亦然,倘若以全社會之力而形成一張夢的保護網,夢不會碎。
高與之爵。德國有許多藍領工人,卻是比白領經理更令人尊敬的存在。他們靠自己的勞動和技術為生,地位較高,雖是工人,卻也體面得像個紳士。這是社會給予他們的肯定,給予他們那雙勞動後布滿老繭的手以崇高的敬意。
大國工匠,也需要這樣一張來自社會的保護網,不受人白眼,深愛著自己的職業。
厚與之祿。夢,也是需要金錢為代價的。當商人等不及一個個精細打磨的手工瓷器出路,市場上流動的就只能是統一形態的碗和盆。何不多給工匠們一些時間,一些支持,助他們圓夢,他們夢圓的時候,中國才能真正走入工業4.0,這張金錢鍛造的網,少不了。
重之以令,給予工匠們禮遇、榮耀,就像《感動中國》所做的那樣,給予那些不知名的英雄以最最光明的舞臺,這是一張榮耀之網。網住的是人心,是感動,也是我們苦苦尋找的工匠精神。我想,帶著如此滿滿的感動,工匠們的心底也必是充滿暖意,他們定會製造出更為精良的匠心製作,匠心築夢,也定會吸引更多的匠人,懷揣著工匠精神,一同築夢。
夢,需要網的保護。社會要動起來,織一張地位、財富、禮遇與榮耀的大網,網住了工匠精神,網住了中國未來。
夢的背後,是一張保護網,你我一同編織。
工匠精神議論文範文三:
提到工匠精神,我們最先想到的便是「匠人」這個日本詞彙了,日本人自古便推崇「匠人精神」,就以食物為例吧,在日本,人們心中對飲食的最高標準,不是法餐、意菜或某個菜名這種單一的詞彙,而是某某人做的某種食物,這便是匠人精神的體現了。日本京都的四大料理之神都是像壽司之神、天婦羅之神這樣的以單一食物所形成的,這也就體現出了匠人精神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力求在單一領域做到完美。在日本,人們甚至可以說出細分到某一種茶點的匠人的名字,而這種崇尚匠人的社會氣象又能使許多傳統技藝在匠人手中流傳至今,可以說,工匠精神代表著傳承。
不只是日本,其實工匠精神存在於世界的每個角落。瑞士的制表師能不藉助電腦和機械,一把鑷子、一副眼鏡,就能組裝出世界上最複雜的機械錶芯。每當我們捧起一塊這樣的手錶,陀飛輪、星相、音樂、報時等功能之下,我們能聽到齒輪咬合的輕響,這便是制表師日日夜夜在工作檯上創造的奇蹟。同樣的工匠還有許多,法國的高級皮具師,德國的跑車發動機調效師,捷克的水晶工藝師,他們在世界上的不同角落,用自己的雙手和技藝,創造出一件又一件完美的藝術品。可以說,在現代社會,工匠精神是高檔、完美的代名詞。
那麼在中國呢?中國的工匠精神在哪裡?我們可以在博物館中找到它:一件件精美的漆器、玉器、青釉、粉彩,古代的匠人們將這些精美的藝術品創造出來,保留至今,當我們對著這些文物驚嘆古時匠人精神的偉大時,又會不會疑問:「我們現代的工匠精神在哪裡呢?」當中國變為世界工廠,當機器替代了燈下工人的雙手,當人們開始對千篇一律的電子產品熱情不已,又有幾個人會想到保護我們瀕臨滅絕的工匠精神呢?也許我們可以從外國的事例中為中國工匠精神看似黑暗的未來中找到一點光亮。工匠精神是冰冷的機器所代替不了的,當工匠精神被大眾所重視,當手工的藝術與流水線上的產品區別開來,當工匠精神帶上本應屬於它的高貴,我們的工匠精神才能得以發揚光大。
更多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