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山風景區一日遊示意圖(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2023-07-01 22:25:36 1
10月5號早晨不到七點鐘,閨蜜打電話問:"今天有什麼安排嗎?"
我說:"沒有"。
她立即說咱們去沂山玩吧?我當時第一反應就是,既沒提前說,也沒做什麼準備,怎麼去?閨蜜是個風風火火的人,接著說:"準備什麼,想到了就去"。
好吧,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
01在路上
大約七點半,閨蜜開車接上我們,兩個大人,三個孩子開始向沂山出發。我們都沒去過沂山,閨蜜打開導航,從我們這裡出發,向西途徑昌樂,從昌樂轉向南,具體經過哪些鄉鎮,我還真不清楚。只覺得橫貫昌樂東西,然後又轉向南,我還跟閨蜜開玩笑說,大半天了一直在昌樂轉悠。
從白塔進入臨朐地界,行走在鄉間的公路上,現在村村通,戶戶通工程惠及家家戶戶,沒見到泥濘的鄉間小道,所有的道路都硬化了,雖然不是很寬闊,但是都很平坦,通暢。路兩邊很多人家在忙著收紅薯,也就是我們土話說的地瓜。
我們雖然也是農村出來的,但是老家現在已經沒有耕地了,村子周圍建起了工廠,農民都進廠打工了。以前種地的時候,家家戶戶也都曾經種過地瓜,這個季節正是收地瓜的時候。
閨蜜說,咱們買點地瓜吧?我說好的。結果拐到路邊一個收購點,主人不在,問了來送地瓜的農民,說是大約八毛錢。等了一會,主人也沒回來,我們決定上路,出發。
又在路上行駛了一段,看到在路邊有農家收了地瓜正在裝車的,我們靈機一動,直接從農民手裡買點應該更便宜吧。結果一問,農民自己報價說四五毛錢,閨蜜很爽快,直接跟收地瓜的人家說;我們要了你這一簍子,給你五毛錢一斤,大約估量一下斤數吧。
地瓜品相不太好,收地瓜的大哥說是雨水多,漚了,但是裡邊沒壞。大哥很痛快的答應了,並幫忙裝袋,抬到車上。
繼續上路,我跟閨蜜說,半天了還沒見沂山的影子,我們不會就是為了跑到這裡來買地瓜的吧?閨蜜說:到哪裡玩不是玩,就當我拉著你們出來玩了,何況咱們還買到了便宜的地瓜。我一想,也是。人們都嚮往遠方的風景,其實最美的風景可能就在身邊。
路邊是大片的農田,這個季節只剩下掰了玉米的秸稈還立在地裡。漸漸的山開始出現,偶爾出現幾株柿子樹,黃黃的柿子掛在枝頭很顯眼。也有山楂樹,山楂都紅了。
秋天的鄉村看起來很美,沒有破敗的房屋,土牆,即使在鄉間,也能看到農家自建的二層樓房,大部分是大鐵門,整潔的院落。看來大多數人家的生活挺不錯。
終於前面看到了關於沂山風景區的大標牌,我想大概是到了吧。但是感覺路上車很少,這個時候正是旅遊的旺季,怎麼會沒人來呢?
疑惑很快得到解答,我們到了一個有欄杆的入口,但是路邊停的車很少,我們下車準備從入口進入,結果有人出來阻攔,原來這裡以前是入口的,但是現在已經改成了林場,所以遊人不得入內。哦,這裡不是進沂山的入口。諮詢了工作人員,方才得知旅遊的入口在東北方,距離這裡大約還需要55裡。轉了半天是走錯了地方。
重新導航上路。快到中午了,餓著肚子爬山肯定爬不上去,先找個地方吃飯吧。孩子們都想喝羊肉湯了,於是找了家新開的羊肉湯店,喝湯,吃火燒。味道不錯。等待的過程中,正好店裡殺羊,孩子們出去看,又不敢看,直說太殘忍了。畢竟是孩子,心底單純。
02遊沂山
吃飽喝足,一路向南,漸漸的看見車多了,我們知道走對了。遠遠的看到一座城樓似的古建築,走近了發現圍繞著城樓有一片很大的停車場,問明白工作人員,需要先停車,再買票,然後上山。
這個季節是旅遊旺季,門票每人85,再加上15元的乘車費,也就是100元。低於1.4米的兒童免門票,學生門票半價,乘車費不減免。我們五個人購票花費270元,真沒想到門票這麼貴。
乘車上山,汽車行駛了一段不短的距離,山路修的都挺好,雖然彎彎曲曲的,但是兩輛汽車會車都沒問題。直到汽車再不能前進為止。有工作人員告訴我們,上山現在有兩種方式:一是步行登山;二是乘坐索道。
我們這種情況步行顯然不現實,還帶著個兩歲多點的孩子。於是選擇坐索道。乘坐索道每人90元,除了抱著的孩子不收費,其他人沒有任何優惠。這樣360元又沒了。
索道修建在起伏的群山之中,剛開始坐上去還不敢往下看,也不敢亂動,心裡很緊張。想想一眼看下去,地下都是石頭和樹木,這要是掉下去,肯定是粉身碎骨了。人處在這樣的高空,不能多想,越想越害怕。纜車靠近柱子的時候,總感覺要和柱子來個親密接觸。
工作人員當時介紹說乘坐索道上山大約需要10分鐘,我感覺時間要長一些,可能是聚焦效應吧。
下了纜車,來到沂山的最高點玉皇頂,海拔1032米,雖然不是很高,但是寒冷的感覺很明顯。在山下我們沒覺得冷,穿著相同的衣服在山頂,我們都凍得縮起了脖子。有的家長給孩子穿著羽絨服山上還是很明智的。
在山頂俯瞰四周,群山連綿起伏,山上鬱鬱蔥蔥,森林覆蓋率很高,不愧是國家5A級旅遊區,國家級森林公園。
個人覺得不是爬山上來的,滿眼看到的都是樹和石頭,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建築,實在沒什麼看點。
03下山
天氣很冷,於是我們決定下山。閨蜜的兒子願意坐漂流的方式下山,但是我還帶著一個不足三歲的孩子,按規定不能乘坐漂流。分開行動不可行,沒辦法只能步行下山。
下山的路都修整的很平整,依著山勢,有的修建的臺階,有的依據地形打磨的很光滑,危險的地方都加築了護欄,可以看出沂山的開發投資很大,光索道和漂流兩項肯定花費不菲,更不用說道路了。門票貴有貴的道理,投資這麼多,需要從遊客身上賺回來。平心而論,我覺得沂山風景沒什麼奇特的,但是服務設施很到位。
都說上山容易下山難,對我們來說非常符合,坐索道山上,步行下山。好在孩子們很給力,兩歲半的小傢伙都自己走了很長的一段路,後來走累了我們倆大人輪流抱著。遊沂山下山我覺得我眼裡只有路了,要盯著小傢伙走路,還擔心他走不穩磕到碰到,,光低著頭看路了,實在沒看到什麼風景。
下山到景區南門乘車回到東門,乘車費每人10元。正好也走累了,坐車回去。下車出景區大門,到停車場開車,停車費10元,感覺今天就是出來花錢的,有點肉疼。
這時已經是下午5點多了,導航提示我們要回家大約需要一小時四五十分鐘,天漸漸黑了,閨蜜開車,我跟孩子們在後座,都累了,不一會就都睡著了。外面黑糊糊的,我也不知道是走的哪裡,但是肯定不是來時的那條路。
旅行提示:
1、 一定要做攻略,查清行駛路線,不要像我們一樣導航導錯了,走錯了門,下午才開始登山。目的地是沂山東門,那是旅遊入口。
2、 如果計劃去沂山,可以在網上提前看看有什麼旅遊團或者網上售票優惠折扣,這樣可以幫你省不少銀子。閨蜜就是在網上看到有人說55元門票遊沂山才動了去的念頭,可是我們沒聯繫到。自己去的全程沒有優惠。
3、 帶孩子遊沂山很累,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孩子,需要大人抱著的時候很多,而且沂山沒有什麼小孩子玩的項目,不建議帶太小的孩子去。
說走就走的旅遊是對有錢人來說的,沒錢的人最好還是規劃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