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安機場建設進度(比肩北京和成都)
2023-07-01 22:06:57 1
7月22日,西安鹹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破土動工。它是陝西民航發展史上規模最大,也是西北地區最大的民航工程。
總投資達476億的機場三期工程,新航站樓規模與北京大興機場比肩。至此,圍繞這一「超級機場」,西安將崛起一座的新城市。這座新的城市,就是在內陸極為特殊的「航空大都市」。
新生:新崛起一座新城市
從地理上來看,陝西是中國大陸的幾何中心。全球化時代什麼最為寶貴?時間、效率和速度。
對於西安來說,要與全球化經濟時代與外界的高度連接。這個角度出發,「不沿海不沿邊」,但擁有強大的高校、科研和文旅基底的西安,更需要航空。它,是打破內陸局限的「神器」。
客運和貨運的數量,是城市經濟、新型產業和商務文旅等最直接的反映。「航空」對西安的重要性,遠超過大家想像。
總投資達476億的西安鹹陽國際機場三期工程,是西安「國際交通樞紐」的核心。這座超級機場的規模和定位,折射出了西安的城市地位。
資料顯示,三期工程有不少創紀錄指標:比如東航站樓,等同於北京新機場航站樓面積(70萬㎡);比如客運量,在2020年將達8300萬。
國際交通樞紐和城市地位,就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城市——「航空大都市」。它,是全球經濟和交流高度融合的產物。
「第五波浪潮」理論中,航空是繼「海運、運河、鐵路和公路」之後新模式。嚴格來說,空港經濟是在21世紀蓬勃興起的新興經濟形態。先有機場,然後形成樞紐,最終成為新的經濟形態。
實際上,機場已不僅僅只是交通工具那麼簡單。在一些國際化大都市,機場已成為全球生產和商業活動的重要節點。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過程中,諸如上海、廣州和北京,「臨空經濟」已成為發展巨大推動力。
隨著產業迭代和更新,曾經單一交通功能的機場,周邊開始集聚新型的經濟形態、具有現代服務與新經濟時代特徵的新型產業,演變成為臨空經濟區。
北京大興機場正打造新的機場都市◎NEWS
於是,一個包括機場、產業、商業、文化、消費等要素在內的新城市——西鹹新區空港新城,正以「臨空經濟」徐徐展開「航空大都市」的新藍圖。
因其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國家級新區的重要板塊——空港新城拿下了多個「牌照」:國際航空樞紐、西安臨空經濟示範區、「第五航權」、陝西自貿區空港功能區、西鹹空港綜合保稅區……
蛻變:臨空經濟的新產業時代
對於大西安來說,大的不止是體量,核心是城市形態、產業落位和經濟增長有實質性的變化。
從傳統城市發展邏輯來看,空港新城遠離城區,不具備原生的資源優勢。「航空大都市」的出現,使得空港新城成為最有代表性的受益者、踐行者。來自上層的設計,已悄然開啟。
2020年4月,《西安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由中國民用航空局和陝西省人民政府審議通過,更是賦予了空港新城的全新使命。
從格局角度,強化世界連通能力,打造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從城市角度,強化陝西向西開放的前沿作用和西安的龍頭帶動作用;從經濟角度,強化西安面向西北地區的綜合服務和對外交往門戶功能,打造引領西北地區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來自《西安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
CADAS數據顯示,2018西安客運量已超上海虹橋位列第七。2019年旅客吞吐量4720萬人次,國際及地區旅客吞吐量達29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達38萬噸。
所以,臨空產業「增長極」毋庸置疑,數據上最簡單也最有效的就是GDP增長及就業崗位的增加。目前,首都機場周邊臨空經濟佔北京GDP比重7%左右,佔北京地區就業總數13%左右 。
就業背後,是產業迭代。要知道,全球運輸行業超35%通過空運,是通往世界高價值鏈領域方式。
西安西鹹國際機場的朋友圈 ◎NEWS
當前,特大城市的產業結構逐漸轉向現代服務業和新興工業。公務商務文旅的出行、電商發展以及新興工業如手機、精密儀器、生物醫藥等科技含量高的產品運輸,一般都依賴航空。
對於大西安的空港新城來說,它形成「一核、雙心、兩環、五區」布局:以打造國際航空樞紐的目標,定位為「以臨空經濟為主導產業的大西安交通物流樞紐和空中門戶,集商貿物流、國際航空服務、文化創意、生態宜居和科研創新為一體的大西安航空服務功能區」。
從成立至今的九年,在六大功能平臺「臨空 自貿 保稅 跨境 口岸 航權」六大功能平臺的背書下,「依港建城、以產促城、以城聚人、產城共建」的發展模式形成了良性的循環和推進。
空港新城產業分區規劃圖 ◎NEWS
從數據和企業入駐來看,空港新城這個「航空大都市」正在發生一些裂變:
32條全貨運航線,沿著空中絲路連結世界;「晶片航班」等帶來年貨郵吞吐量38萬噸的突破;目前,有14家國內外航企總部和176家知名物流企業的布局,包括東航賽峰飛機起落架深度維修基地、梅裡眾誠動物疫苗生產基地、綠地會展中心、蘇寧廣場商業綜合體……
這些,都讓臨空經濟全產業鏈不斷延伸。
基於西安鹹陽國際機場逐步凸顯的「成績」,空港新城重點扶持發展與此緊密關聯的航空樞紐保障業、臨空先進位造業以及臨空高端服務業三大主導產業,吸引「親速度」的經濟要素,從而順應產業升級、增長方式轉型的趨勢。
臨空經濟「增長極」毋庸置疑:城市經濟發展,是對機場發展的強力支持;航空大都市,則需要一個巨大的腹地來為其賦能。
啟航:由「港」到「城」的蛻變
對於空港來說,擁有超級機場的同時,如何將「城市裡的機場」轉換為機場城市乃至航空大都市的發展引擎,便成為突破口和核心點。
所以,必須超越「空港」看空港,積極應對從「以產帶城」到「以城促產」,完成從城市之窗到新經濟特區的定位轉變。」產業是基石,產城融合則能源源不斷的為產業賦能。經過九年的打磨與營造,這裡由「港」逐步蛻變為「城」。
這其中,多元化的立體交通是核心。《西安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確定方向:按照「一次換乘、通達全球」理念,打造以機場為核心、多種交通方式有機融合、集約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
高速、高鐵、地鐵和城際一體化的航空大都市
◎來源/西安國際航空樞紐戰略
目前,機場三期35萬㎡綜合交通中心(GTC),將參考上海虹橋機場整合地鐵、高鐵、城際線、公路,構成綜合交通樞紐,放大樞紐能級與效應。
國家層面上,亦大力推動軌道交通帶動大都市圈發展。對於大西安來說,地鐵12號線經西鹹連接高新,抵達新西安南站。規劃17號線引入機場,同時研究延伸地鐵14號線……如此一來,航空大都市將有三條軌道。
此外,規劃「法門寺-機場」和「閻良-機場」城際,實現機場與「米」字型高鐵網緊密銜接,形成一條連接整個關中的交通網。若說交通決定城市速度,那麼商業、醫療配套、教育資源便決定其基礎:
空港西城共有學校37所,其中加拿大楓葉國際學校是與國際接軌的幼兒園至高中一貫制學校;醫療服務機構88家,空港國際醫院將是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由「港」蛻變為「城」◎來源/空港新城
目前,空港國際商務中心、航投大廈、自貿大都匯等形成30萬㎡商務空間,寶能西安臨空企業港、富力環球商貿港、凌雲國際等寫字樓以及萬豪、凱悅等星級酒店正加快建設,綠地會展中心、蘇寧廣場商業綜合體也成為區域坐標。
與T5航站樓相呼應的站前商務區,規劃4.62平方公裡。未來,這裡將實現年旅客吞吐量1.5億人次、貨郵吞吐量300萬噸、吸引百餘家世界500強企業、千餘家品牌企業入駐的「東門戶」。
「航空大都市」的模型已證明,地域已不能成為一個地區的限制。依託機場和航空器,城市構建了一個連通世界的「瞬時城市網」或「物理的網際網路」,並與「信息的網際網路 」一起協同作用,享受全球化帶來的機遇。
這,也是大西安一座新城市的想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