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十部日本電影排行榜(日本視野中的電影楊貴妃)
2023-06-21 18:41:51 1
電影《楊貴妃》作為第一部港日合拍片,它的導演是著名的溝口健二,於 1955 年由邵氏和日本的大映共同攝製。
當時的邵氏投資拍攝這部電影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學習日本先進的彩色片攝製技術,作為溝口健二導演的晚期作品,這部電影從誕生之初就被貼上了平庸的標籤,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佐藤忠男在《溝口健二的世界》一書中對《楊貴妃》這部電影有過這樣的評價:「由於缺乏資料,試圖重現古代中國風俗的願望終於落空,只能憑藉荒唐無稽的杜撰」。
在佐藤忠男的評價中,他從始至終認為這部電影不過一場鬧劇,很難與溝口健二嚴肅的風格劃上等號。
很顯然,從這番話中可以看出佐藤忠男對於《楊貴妃》這部電影的興趣並不是很大,僅僅用數句話就對這部電影一筆帶過。
不過這對於一個史學家來說是不負責的做法,因為沒有對影片進行深入了解,只是憑藉著自己的主觀印象未免有失偏頗。
首先佐藤忠男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是基於溝口健二意圖重現中國風俗,但事實上溝口健二並未在任何場合表達過類似的想法,也沒有任何資料證明這個想法的真實性。
至於佐藤忠男所說的盛唐時代特徵以及楊貴妃故事真實性,應該是史學家需要考慮的範疇,對於一個導演來說這些東西並非需要去斤斤計較。
其實這裡面更牽扯出一個更加難以判斷的問題,那便是中日雙方史學界對盛唐文化的理解問題。
溝口健二,作為一個日本導演去拍攝《楊貴妃》這部電影,很容易讓人對電影中唐朝的中國風格產生懷疑,雖然有來自中國的歷史顧問指導。
而佐藤忠男正是基於這樣的評價認為這部電影不過是一場鬧劇,但是他或許忘了分析這部電影故事與溝口健二其他故事作品的差別。
所以他以溝口健二導演固有作品的特點來判定這部電影的好壞,無疑是帶有很大的主觀性的,對於一個影評人來說最重要的應該是研究作品本身,而並非在此之前就對作品匆匆下定義。
被定義為平庸之作的《楊貴妃》真的毫無可取之處嗎?
02 既有歷史也有虛構的創作解讀在溝口健二的《楊貴妃》這部電影進行解讀之前,我們或許需要對「盛唐」一詞有著自己的認知。
盛唐不僅是中國心中的驕傲,對於日本人來說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歷史的美好進行誇大似乎是人之常情。
唐朝作為日本的文化之源,而日本的歷史遠沒有中國歷史那麼波瀾壯闊,所以對唐朝歷史進行完美的幻想應當是日本人更為熱衷的。
不過若是仔細研讀這部電影之後,會發現溝口健二在描寫盛唐景象時極其謹慎,從電影中楊貴妃的出場就可以看出。
楊貴妃的出生環境以及生存問題都是溝口健二刻畫的重點,這樣的楊貴妃更加貼近現實生活也就顯得愈加真實,「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標籤徹底被摘下。
對於影視作品的創作來說固然要尊重歷史,但是在電影中添加創作者理解的歷史也是極為重要的,不然還不如去通讀史書。
在《楊貴妃》這部電影中,溝口健二力求去除楊貴妃的歷史光環,使之成為有血有肉的人物,進而體現電影情境的真實性。
於是在這部電影中我們看到了典型的「溝口式」女主,出身低微,而又單純善良。
在隨後的故事發展中,溝口健二也沒有進行百分之百的中國歷史記載,包括1962年的《楊貴妃》中也進行了野史記載的表達。
例如楊貴妃離宮這一情節,在1962版電影將其解釋為楊貴妃與梅妃產生爭執,進而唐玄宗對其做出懲罰,這也成為了該部電影中最精彩的橋段?
何解?
在這樣表達之下,楊貴妃同樣是一個會因婚姻生活中的小事而煩惱的普通女人,而唐玄宗貴為帝王依然不能完全避免婚姻的磨難,歷史傳說在這樣的架構下成為可以感受的現實。
對於1962版《楊貴妃》中這樣的虛構情節並沒有任何人去進行指責,而對於溝口健二的創作性表達卻有無數人認為是不恰當,歸根結底是偏見導致的。
相比之下,在重構人物方面,溝口健二顯然走的更為深遠,他不僅重構了楊貴妃、唐玄宗,就連楊國忠、安祿山也成為其創作性表達的對象。
唐玄宗在電影中失去了自己心愛的妻子,於是安祿山為了討好這位帝國的最高掌控者,和楊國忠密謀將楊貴妃送給唐玄宗。
對於楊貴妃來說,她不知道自己入宮之後的命運如何,但是為了家族,她沒有任何選擇的權利。
不過初進宮的楊貴妃是幸運的,皇帝與她之間產生了令人羨慕的愛情,一片恩愛的畫面著實令人羨慕。
不過這樣的情況並沒有持續多久,因為楊國忠與安祿山的矛盾越來越大了,而兩人又都是囂張跋扈之人,誰都不肯退一步。
楊貴妃深知二人的囂張完全都是因為自己的特殊身份,於是便向唐玄宗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不過這次唐玄宗並沒有理解貴妃的想法,楊貴妃在幾番思索之下決定離宮。
唐玄宗在楊貴妃離宮之後,對她的思念之情日漸強烈,不久之後便將楊貴妃召回了宮,但是此時的朝堂形勢已經不受唐玄宗的控制,安祿山選擇起兵謀反,皇室眾人倉皇逃離都城。
隨之而來的是各種憤恨之聲,他們認為都是楊貴妃的罪過,於是楊貴妃最終被縊死在馬嵬坡。
無論是在歷史的記載中還是在溝口健二的電影中,楊國忠和安祿山都是作為唐玄宗與楊貴妃愛情故事的配角存在。
不同的是,在溝口健二的電影情節發展中,此二人是楊貴妃一生命運的重要推動者。
此外溝口健二還想通過對此二人的重構來表明自己的歷史與政治邏輯:玩弄權術者無非是安祿山和楊國忠這兩種人,前者孔武有力、野心勃勃,後者則善於隱忍,一旦得勢則會極其野蠻。
作為典型的「溝口式」男主角,唐玄宗與楊貴妃一樣身不由己,被朝堂之上的各種勢力左右自己的選擇。
於是,溝口健二試圖將電影中的兩個主角剝離歷史框架的束縛,從而將其描述為自己作品中愛情悲劇的主角。
對於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間有過一段單純的感情的設定,使得《楊貴妃》這部電影中人物的刻畫顯得更加真實,未嘗不是一個可貴的選擇。
03 溝口健二獨特的東方美學:以家國悲劇為核心的確在《楊貴妃》這部電影中的確存在單一的感情線表達,但是細品之下這樣的感情線或許並非單一,因為在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感情線中隱藏著很多東西。
例如人性的弱點以及各種政治陰謀,也正是這兩點決定楊貴妃與唐玄宗的愛情註定會以悲劇結尾。
楊貴妃與唐玄宗的相識本就處於一個政治陰謀當中,即便如此兩人甚至還差點擦肩而過。
對音樂有著共同的愛好,使得兩人走到了一起,由此兩人的確度過了一段甜蜜的時光。
不過隨著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越深,楊家人逐漸囂張跋扈起來,這使得唐玄宗和楊貴妃之間的愛情出現了裂痕。
對於溝口健二電影中的楊貴妃來說,此時面臨著一個重要問題,那便是感情生活中的磕磕絆絆。
而電影《楊貴妃》中認為兩人之間產生矛盾的原因是來自外部壓力,或者更具體地來說是外部的流言蜚語。
在溝口健二所導演的電影後半部分,唐玄宗因為聽信奸臣的讒言以及自己性格中的軟弱因素而痛失楊貴妃。
面對無可避免的死亡,楊貴妃則選擇有尊嚴的死法——自縊,在這種描述之下,楊貴妃最終的結局儼然成為一個悽美悲涼的愛情故事。
楊貴妃死後,唐玄宗終日把自己困在一個空蕩蕩的大房間之中,因為對於唐玄宗來說這可能是他所經歷的最真實的一段感情。
所以對於楊貴妃與唐玄宗的愛情故事,溝口健二是懷著極大的悲憫之心進行處理的,誠然這是一個純「溝口式」的表達,但是也避免人云亦云式的描述。
同時在東方人的觀念之中,對於家國的概念是極其看重的,於是楊貴妃和唐玄宗便在這種家國之間的平衡中以悲劇收尾。
在溝口健二對電影中人物的重構中,這種東方式審美韻味體現的淋漓盡致,我們不應該對其進行過多指責。
就像日本導演黑澤明改編的莎士比亞系列故事,我們也無法不去看影片本身,而直接指責其缺乏英國韻味一般。
作者:空境勿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