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顏值巔峰原因(是天真孩童亦是苦行僧)
2023-06-21 16:34:34 1
《紅蔓》雜誌前幾天放了一段沒有人臉只有聲音的的採訪實錄,是在給胡歌拍完雜誌大片之後隨機聊的。背景沙沙的混著很多雜音,胡歌的聲音聽起來略有些疲憊。我原以為這樣大概不會被放出來的採訪並沒有什麼乾貨,但只聊了兩三個問題之後,我就非常確定,是的,這是胡歌,還是我們最熟悉的那個胡歌。
你以為他在意的東西,他其實都不在意;你以為他不會在意的細節,其實他都記在心裡。
你永遠不用擔心他接不住記者的梗,他幾乎沒有什麼盲區,只要認真回答的問題就一定言之有物。
他不喜歡別人窺視他的私生活,但還是願意拿出來一部分滿足公眾的好奇心。
他是柔軟和尖銳共存的一個矛盾體,溫柔又冷漠,熱情又疏離,深情又無情。
這些年,娛樂圈長江後浪推前浪,從來不缺乏流量,無數的人來了又走,今年37歲的胡歌卻是一個無法歸類的存在。
他的一舉一動似乎仍像四年前一樣,逃不開大家的視線,幹點啥都得上熱搜,於是他無奈又有點失望地問記者:「為什麼胡歌困了能上熱搜,我熬夜準備素材做的環保主題演講卻上不去呢,那我做的這些事情又有什麼意義?」
可是有熱搜不就好了嗎?明星最需要的不就是熱度嗎?
為什麼有了熱度還是不開心?
進入娛樂圈的人都想要的流量、代言、雜誌……他都有了,可為什麼卻漸漸活出了一派「名利於我如浮雲」的姿態?
他的關注點好像總是與眾不同。
他總是想做有意義的事。
但「意義」一詞好難定義。
在摸索「有意義的事」的道路上,他大概就像一個依然天真的孩子,以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很難看懂。
只有小孩子,才會不在意金錢與名利,以童心來看待世界,世俗相信能令人開心的東西,可能根本不值一提。
不理解他的人,大概會覺得在娛樂圈中摸爬滾打十幾年的人,怎麼可能還如此天真,而理解他的人,會知道對於身在娛樂圈中的演員來說,這是多難得的特質。
他飾誰就是誰,你看電視的時候絕對不會串戲,但無論飾演的是誰,你都能從他身上找到胡歌本人的特質,純粹的、乾淨的、熱情的、憂鬱的,天真的、明朗的……
一隻眼中充滿好奇和童真,一隻眼中卻藏著同情和悲憫,這些在他塑造過的無數個熒幕形象中被悄悄展示,總能讓人跟著他想給你看的內容而瘋狂代入,多少男孩曾經夢想成為李逍遙,多少女生在閨夢裡把自己代入趙靈兒。
到了《琅琊榜》裡,女孩子們連霓凰都不想當,只想當宮羽,當蘇宅裡灑掃的丫頭,男孩們夢想自己是江左盟麾下的一員。
他不止一次在各種採訪中表達過自己的觀點:「你要讓我相信,相信你構架的這個世界和你塑造的人物是真實存在的。」
因為天真,所以容易相信、容易感知,也容易投入。
就像他自己曾經說過的:幼稚的人,更懂浪漫。
只要虛構一個完整的人物給他,他就能用全部的熱情予以回報,讓文字從劇本裡站起來,從此有血有肉,有情感能思考。
被胡歌圈粉的理由有很多,有的是因為他的顏值,有的是因為他的演技,有的則是因為他的情商。
和胡歌合作過的人很多,很少聽到有誰說不喜歡他。
他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走到哪裡都能成為人群的中心。
他的講話藝術完美到可以當做教科書,無論是各種頒獎禮上有層次的侃侃而談,還是深度訪談中對於各種問題思考過後的精彩作答,甚至偶爾街頭路採都能爆出金句,他永遠知道怎麼組織語言。
但分明是這樣一個適合站在聚光燈下做最閃耀的明星的一個人,私底下卻根本不在意自己的形象,可以連著幾年跑去青海做公益「撿破爛」。
他既是拒絕世俗的孩子,也是提早看破世俗的苦行僧,在自我追求的道路上獨行。
他的內心有萬水千山,唯獨沒有一個當明星的自己。
有時候你以為他離我們很近,可是其實卻又很遠;有時候你以為他離我們很遠,可是其實卻又很近。
大多時候,拋開粉粉黑黑,在普通網友心中,他是一個和其他明星都不太一樣的親切的朋友,會因為放飛自我的爆炸頭引來所有人的哈哈大笑,也會因為圈中好友一個個結婚生子而再三被催婚。
那既是所有明星都想擁有的「國民度」,也是很難說清究竟如何才能複製的一種獨特的「國民好感度」。
他好像已經活成了一個符號。
在娛樂圈裡,「胡歌」代表著演技與流量並存,代表著轉型成功,代表著男演員到了三十五歲以後應該有的高度和厚度;在粉絲心裡,胡歌則代表著青春,代表著力量,代表著他們應該前進的方向。
但是當媒體問他,「胡歌」是什麼時,他說,胡歌是一個名字。
胡歌今年三十七歲了。
在普通人的人生中,三十七歲意味著人近中年,意味著日過中天,但也意味著年富力強,意味著此刻的眼界已經足以決定這一生的方向。
在娛樂圈裡,三十七歲也是男演員的黃金年齡,他們正式脫離偶像和青春劇的飯碗,向真正的演員和藝術家邁進。
這一步很難,有多少人止步於此,從此泯然消失在公眾視線,只有極少數的人成功跨過,逐漸成長為一個行業的中流砥柱。
他們可能不再像年輕時一樣有人氣、有流量,受到粉絲的瘋狂追捧,但他們在自我升華和進步的道路上卻始終向前,他們漸漸開始代表品質,開始決定影視作品的水平和高度,開始代表我國影視工業的寬度和厚度。
他們最終會成長為真正的藝術家。
《南方車站的聚會》坎城一舉成名之後,胡歌的動態很少,儘管我們知道他客串了《攀登者》,拍了《李娜》,可流出來的物料並不多。
他越來越少出現在媒體的鏡頭裡,但每次的打開方式總是那麼與眾不同,參加了民盟中央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文藝匯演,錄製了央視冬奧會、冬帕運會吉祥物發布會現場,讓粉絲驚叫,我的愛豆是不是被上交給了國家。
但這又有什麼不好呢?
他抽身脫離了浮躁繁華的娛樂圈,不需要再為了人氣、流量、曝光度而奮力營業,對於喜歡他的粉絲來說或許會有點難過,但對於一個真正的演員來說,卻是卸下了枷鎖,可以開始真實無偽地做自己。
我喜歡這樣的胡歌,更祝福這樣的胡歌,希望他的每一天都能如今天一樣不困惑、不糾結、不迷茫,真實地享受快樂。
時光是最好的雕刻師,它把十幾年前那個青春飛揚的大男孩雕刻成深邃沉穩的獨行者,雖然飽經風雨,但卻始終保有童心與天真,踏遍萬水千山歸來,仍是當初的少年。
親愛的胡老師,生日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