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區國家中心城市(一座國家中心城市的世界胸懷)
2023-06-21 17:12:23 2
成都高新區國家中心城市?(文/楊迪 李倩薇)外貿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2.4%,開行國際班列4317列,機場年客運吞吐量5500萬人次,國際(地區)航線數量達130條,落地世界500強企業共305家,天府新區積極打造內陸開放門戶……這是2020年成都市的國際化「成績單」,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於成都高新區國家中心城市?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成都高新區國家中心城市
(文/楊迪 李倩薇)
外貿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2.4%,開行國際班列4317列,機場年客運吞吐量5500萬人次,國際(地區)航線數量達130條,落地世界500強企業共305家,天府新區積極打造內陸開放門戶……這是2020年成都市的國際化「成績單」。
在全球知名的城市評級機構GaWC最近一次世界城市排名中,成都位列第59名,進入世界二線城市行列,在國內城市中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座一線城市,保持在新一線城市中的領先地位。
「十三五」時期,成都從西部區域中心城市躍升為國家中心城市,其發展目標已然定位於世界城市體系之中。
在2020年末的成都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上,成都擘畫今後五年及遠景的城市發展目標:「十四五」時期,打造國內大循環戰略腹地、建設國內國際雙循環門戶樞紐;到2035年,全面建成泛歐泛亞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陸空國際雙樞紐崛起
2月21日,一列裝載著「一帶一路」重大項目建設配套物資的專列,從成都國際鐵路港發往俄羅斯聖彼得堡。這也標誌著成都國際班列開通第59個境外站點——聖彼得堡。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物流的背景下,成都中歐班列一直在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促進內外市場循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統計顯示:今年春節期間成都國際鐵路港國際班列開行量同比增長30.4%,其中中歐班列開行量同比增長33.3%。
目前成都國際鐵路港已打造7條國際鐵路通道和5條國際鐵海聯運通道,串聯起境外59個城市、境內20個城市,成為泛歐泛亞陸港樞紐,發揮出暢通道、促貿易、聚產業、優環境等多重效應。
不僅有「陸上樞紐」,成都還有「空中樞紐」。飛友科技與全球旅行數據和分析公司西留姆公司的監測結果都表明,2020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位列全球最繁忙的十大機場之一。
據官方統計,雙流機場年旅客量突破5500萬人次、出入境流量突破700萬人次;國際(地區)航線達130條,位居全國第四位。
新建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有望在今年上半年正式通航。屆時,成都將成為繼上海、北京之後,我國第三個擁有兩座國際機場的城市。地處西部的特殊區位,讓成都具備了面向歐洲、中東、中亞及東南亞建設重要國際交通綜合樞紐的基礎。
擁有亞蓉歐航空樞紐和泛歐泛亞陸港樞紐「雙支撐」,下一個五年,成都的內陸開放會打開新局面。
在天府新區的秦皇湖邊,天府國際會議中心與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相互輝映,共同組成我國中西部最大的會議會展綜合體;中意文化創新產業園建設持續推進。
「這些高能級平臺為用活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人才鏈創造了極佳條件。」四川天府新區黨工委書記劉任遠說。
吸引全球高端產業
新年伊始,位於成都高新區的出光電子材料(中國)有限公司正忙碌地為投產後首批產品的交付作準備。這是世界500強企業日本出光興產在中國設立的第一家OLED發光材料製造基地,其投產填補了國內OLED發光材料領域的空白,將為中國各地的客戶穩定供貨。
在距離出光電材不到10分鐘車程的京東方科技集團成都基地,是出光電材的重要合作夥伴。「隨著京東方在成都、重慶兩條柔性屏生產線的量產,全部滿產後每年可提供1.4億片高端手機柔性屏,屆時國內規模最大的柔性屏製造基地將在西南建成。」京東方科技集團副總裁秦向東認為,巨大的市場前景和成都的產業優勢,為眾多中外企業帶來良好機遇。
出光電材和京東方所在的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是成都市66個產業功能區之一,聚集了英特爾、德克薩斯儀器公司、富士康、戴爾等重要企業,經過20年發展,已形成從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整機製造到軟體服務的全產業鏈條。
產業集群發展的優勢正日益凸顯,並且像磁石一樣吸引全球高端產業。據成都市經信局的統計,2020年,成都電子信息產業逆勢上揚,總產值達10065.7億元,增速達19.8%。
成都市經信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凱告訴記者,成都正通過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新經濟三方面,構建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
百度人口流動的大數據統計呈現出一個有意思的趨勢——北、上、廣、深依然保持中心城市地位,而成都則成為我國人口流動和聚集的重要城市。
「人流的中心,自然也是物流、資金流的聚集地,以此衡量,成都已成為國內經濟大循環的中心節點之一。」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說,這為服務業帶來更多機遇。
多重機遇疊加共享
去年3月,成都市宣布將每個月發布100個新場景和100個新產品。這是成都針對後疫情時代的順勢而為,以新經濟賦能城市發展,培育多元化應用場景,主動釋放「城市機會清單」,與世界共享機遇。到2020年底,成都通過10場發布會釋放了「城市機會」6300億元,參與企業2000餘家。
近年來,「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多重機遇疊加,不斷推動成都由內陸腹地轉變為開放前沿,由國家中心城市向現代化國際都市穩步邁進。三年前,成都提出打造世界文創名城、旅遊名城、賽事名城和國際美食之都、音樂之都、會展之都,面向世界展現出開放姿態。
去年適逢中意建交50周年,中國義大利商會成都中心項目籤約落戶天府新區中意文化創新產業園。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推動義大利、天府新區文化交流與產業合作的又一支撐性平臺,加速推進義大利企業在中意文化創新產業園聚集。
一周前,成都成功奪得了2024年湯姆斯杯暨尤伯杯羽毛球賽舉辦權。這是該項賽事首次落戶中國西部城市,也意味著從現在至2025年,成都將年年有國際大賽。
這些成果也標定了「十四五」期間成都融入全球循環、集聚全球資源、參與全球競爭的發展高度。
2020年,中央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都繼獲得國家中心城市定位後再次被賦予國家戰略使命。
成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楊羽表示,成都正以成渝相向發展、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等一系列具體舉措,加快培育壯大成都都市圈,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十餘年來,全球房地產顧問第一太平戴維斯華西區董事長胡裕華每月往返成渝兩座城市,見證了兩地的發展與融合。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推動,讓成渝統籌發展的動力更足。」在他看來,中國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的目標將變得更加可期,也為中外企業帶來更多機遇。
來源:參考消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