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白居易生平素材(文壇明星的一千二百五十年)

2023-06-23 02:21:11

白居易創作《長恨歌》之後,李楊故事成為中外文人不斷演繹的經典題材。圖為元代畫家錢選創作的紙本設色畫《楊貴妃上馬圖》(局部),該畫描繪唐玄宗與貴妃楊玉環準備出遊的情景。現藏於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資料圖/圖)

研究白居易的學者文豔蓉沒想到,自己會收到聖彼得堡大學的邀請函。2022年7月,文豔蓉參加了該校舉辦的線上國際研討會,主題是紀念白居易誕辰1250周年。文豔蓉發現,當地的研究還處在翻譯層面,但「他們的一些漢學家非常喜歡白居易」。數千公裡外的中國,也在2022年推出了紀念這位唐代詩人的學術專輯。

這樣的紀念活動,已有上百年歷史。

清光緒十年(1884年)正月二十,在距離浙江省會杭州八十多公裡的海寧縣硤石鎮,40歲的蔣學堅和34歲的朱昌燕發起了一場文人雅集,紀念白居易和阮元的生日。這時,距白居易誕生已經過去了1100多年。蔣學堅和朱昌燕是知名藏書家,詩朋酒友以生日會為名,濟濟一堂,相互酬唱,雅集由此延續了數十年。

蔣、朱等人只是恢復了被太平天國戰爭中斷的一項傳統。比蔣學堅年長三十多歲的同鄉先賢李善蘭,曾在《正月二十祭白文公祠》裡寫道「歲歲生辰肅春祭」。硤石這座位於杭嘉湖平原的江南小鎮,在清代對白居易頂禮膜拜,當然跟詩有關。「衣裘不單薄,車馬不羸弱。藹藹三月天,閒行亦不惡。壽安流水館,硤石青山郭。官道柳陰陰,行宮花漠漠。」這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間閒行到此留下的詩句。而在嘉慶朝擔任浙江巡撫、被譽為「一代文宗」的阮元,跟白居易生日同為正月二十,也助推了白居易紀念活動的復興。阮元曾於1816到1826年間擔任兩廣總督,在廣州創立學海堂書院,是清末嶺南文化繁榮的重要奠基者。

阮元把白居易視作榜樣。由他上溯兩百多年,明萬曆年間「公安派」的袁宗道,因仰慕白居易、蘇軾,把書齋命名為白蘇齋。從萬曆再上溯五百多年,宋代文豪蘇軾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期間,效仿白居易在忠州(今重慶忠縣)城東山坡種樹,闢出黃州城外一片五十多畝的荒野耕種,取名為東坡,從此自號東坡居士。白居易在忠州寫過《東坡種花二首》,「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但購有花者,不限桃杏梅」,以及《步東坡》,「朝上東坡步,夕上東坡步。東坡何所愛,愛此新成樹。」從巴蜀的東坡,到荊楚的東坡,再到東坡肉成為杭州名菜,以白居易為起點,漢語形成了穿越時空的奇妙互文。

在漢字文明澤被之處,關於白居易的互文永不會終止。洛陽城郊龍門石窟附近,白居易在依山傍水處永遠安眠。「唐少傅白公墓」石碑近側,由「日本中國文化顯彰會」酒井邦恭等人立有一碑,以中日雙語鐫刻頌詞:「偉大的詩人白居易先生,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您是日本舉國敬仰的文學家,您對日本之貢獻,恩重如山萬古流芳,吾輩永誌不忘。」有趣的是,日文版頌詞開頭,與「偉大」對譯的是「不朽」。這塊碑立於1988年。十餘年後,韓國白氏全國宗親會和新加坡白氏公會也相繼拜謁立碑。白居易的肉身安息在九世紀的中國,但他的文與道,則召喚著永恆。於是,這片墓園,成了漢字文化圈的國際聖地,仿佛九世紀的中土發出又聚攏了一束束射線。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他活躍的中唐時期,被美國漢學家宇文所安描述為「中國『中世紀』的終結」,「中唐既是中國文學中一個獨一無二的時刻,又是一個新開端……在許多方面,中唐作家在精神志趣上接近兩百年後的宋代大思想家,而不是僅數十年前的盛唐詩人。以特立獨行的詮釋而自恃,而非對於傳統知識的重述,貫穿於此後的思想文化。」

一個明星的誕生

白居易在生前與身後,都是一個明星。這是他與其他許多曲高和寡的大詩人最大的不同。作品的通俗、精彩與感染力,文學觀和處世觀的啟發性,傳奇的人生經歷,都為人津津樂道。

作為一個文學明星,他不僅在歷朝歷代擁有大量擁躉,深刻改變了中國的語言和文化,而且影響遠播海外。但他也像流行明星一樣,招致眾多後人的口水和非難,以至於很難找出第二個爭議如此之多的古代文豪。

蘇軾在《祭柳子玉文》中稱「元輕白俗」,常被後人作為批評白居易的根據。這篇寫給姻親柳瑾的祭文,必然有溢美之詞,對元稹、白居易的論斷是為襯託逝者的高明,其實無須較真。葛兆光在《唐詩選注》裡,根據南宋詩話集《詩人玉屑》的說法指出:「『最愛樂天之為人』的蘇軾下這個『俗』字也許並沒有人格批評的貶義……可能指的是他詩歌語言的『通俗』,因為在詩史上很少有人像白居易那樣自覺地把詩寫得明白如話平易淺暢。」

《與元九書》裡,白居易自述:「自長安抵江西三四千裡,凡鄉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題僕詩者;士庶、僧徒、孀婦、處女之口,每有詠僕詩者。」他44歲這年,影響力早已「出圈」,詩歌在庶民、僧侶、婦孺之中廣為傳布。如果懷疑自述有誇張成分,不妨看看旁證。唐會昌六年(846年),75歲的白樂天病逝於洛陽,唐宣宗李忱寫下一首《吊白居易》:「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皇帝十分罕見地弔唁一位詩人,後者60年寫作生涯留下的遺產,是小孩和外族人都能吟唱《長恨歌》《琵琶行》,他的辭章,不是通過文人間的傳抄,而是口口相傳,在民間「已滿行人耳」。李商隱為白居易撰寫碑銘,稱其「姓名過海,流入雞林、日南有文字國」,雞林在朝鮮半島,日南在越南。明陳繼儒《太平清話》記載,「白居易諷諫集,契丹主親以本國文字譯出,詔番臣讀之」。

就影響力而言,很難在當代文壇找到類似白居易的人物,也許只有羅大佑這樣的流行音樂「教父」可堪比擬。白居易確實有一個類似教父的頭銜,那是晚唐的張為在《詩人主客圖》裡稱他為「廣大教化主」。《酉陽雜俎》講到荊州有個叫葛清的街卒,相當於今天的城管,脖子以下的全身有三十多處白居易的詩配畫文身,「體無完膚」,被稱為白居易「行詩圖」。

白居易極少用典,追求平白如話,朗朗上口,大多數詩歌放在今天毫無閱讀障礙。「不明不暗朧朧月,不暖不寒慢慢風。獨臥空床好天氣,平明閒事到心中。」他的閒適,常常湧流出瞬間的「小確幸」。他寫《夜雨》,「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寫《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他的詞「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如今還被譜曲傳唱。

陳寅恪在《元白詩箋證稿》裡考證,《長恨歌》和《琵琶行》這兩首長篇敘事歌行的誕生,與中唐小說的興起有莫大關係,陳鴻的《長恨歌傳》與白居易的《長恨歌》,並非「通常序文與本詩之關係」,而是「不可分離之共同機構」。此後,《長恨歌》的故事成為東亞的重要文化記憶。在中國,元代的白樸創作雜劇《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清代的洪昇創作傳奇《長生殿》;魯迅曾計劃寫一部長篇小說,把白居易的《長恨歌》做冷嘲式的再詮釋,可惜從未動筆;當代作家王安憶的同名小說《長恨歌》,雖是借題發揮,與楊玉環無關,卻是上海灘另一個版本的女性悲歌。在日本,《源氏物語》裡,皇上「晨夕批覽」《長恨歌》畫冊;《枕草子》的《樹木的花》引用《長恨歌》詩句:「在那花瓣的尖端,有一點好玩的顏色,若有若無的存在……她哭過的臉龐是『梨花一枝春帶雨』,似乎不是隨便說的」;20世紀的日本作家井上靖創作歷史小說《楊貴妃》;著名導演溝口健二赴香港拍攝電影《楊貴妃》;夢枕貘創作奇幻小說《妖貓傳》,被陳凱歌搬上銀幕,由黃軒飾演白居易,是中國文化影響日本,經由日本的再創作回流中國的有趣例證。

在英美,《長恨歌》也擁有眾多譯本。最早的版本出自英國漢學家翟理斯,在1901年出版的《中國文學史》中,他完整翻譯了《長恨歌》,題目譯為「The Everlasting Wrong」(永恆的錯誤)。影響最大的譯本來自美國漢學家霍華德·列維1962年出版的《長恨歌(楊貴妃之死)》,列維曾長居日本,對中國作家萬曼出版於1950年代的《白居易傳》十分推崇。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陳才智在《漢語言文學研究》2022年第1期主持了「紀念白居易誕辰1250周年」專輯,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白居易的文學成就不僅在詩歌方面,散文成就以及他作為全才在書法、園林、建築、飲食、茶藝、香道等方面的貢獻,也越來越受到學界重視。2021年,陳才智編著《白居易資料新編》(十卷本)出版,總字數676萬字,引書3500餘種,收錄了3200多位作者的8400餘則材料,這些作者按生卒年排序,最後一位是錢鍾書。「之所以叫『新編』,因為它是一個2.0版本,1.0是陳友琴先生三十多萬字的《白居易資料彙編》。」陳才智說。

明代畫家郭詡根據白居易《琵琶行》創作的紙本墨筆畫《琵琶行圖》(局部)。該畫描繪了白居易與潯陽歌女邂逅的場景。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資料圖/圖)

毀譽之間

白居易有整理作品、編定文集的好習慣。815年冬,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編詩集15卷,約800首,分為諷諭、閒適、感傷、雜律四類。在卷末,他題寫一詩贈元稹,「一篇長恨有風情,十首秦吟近正聲」「世間富貴應無分,身後文章合有名」。這是白居易向知己吐露心聲,他對自己的「文章身後名」已相當自信,特別提到了《長恨歌》,以及《秦中吟》這類諷諭時事之作。此後,他又多次編定文集,存詩2800多首,在唐代詩人中首屈一指。加之他寫詩常信手拈來,不事雕琢,作品多而通俗,勢必良莠不齊。後人批評他,往往出於對白居易聲名太盛的逆反。

可以拉出一個長長的苛評白樂天的反方名單。首先開炮的名流,是小白居易31歲的杜牧,他借撰寫《李戡墓志銘》,怒斥元稹和白居易:「嘗痛自元和已來,有元、白詩者,纖豔不逞,非莊士雅人,多為其所破壞,流於民間,疏於屏壁,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語,冬寒夏熱,入人肌骨,不可除去。」就像衛道士把流行歌曲斥為靡靡之音。大學者朱熹的批評也很有名,他說白居易「詩中凡及富貴處,皆說得口津津地涎出」。王夫之諷刺白居易的詩「如決池水,旋踵而涸」。金聖歎更是過分,選唐詩時說:「樂天詩,都作坊廂印板貼壁耳語,胡可仰廁風雅末席?茲亦聊摘其數首稍文者,以塞人問,實非平時之所常讀也。」他以風雅自居,嫌白詩俚俗,但畢竟名氣太大,只好勉為其難選幾首「以塞人問」。

清人王士禎因為白詩參差不齊,說「可選者少」。《唐詩三百首》裡,杜甫的詩有38首,王維29首,李白27首,白居易卻只有6首,好在120行的「長恨」和88行的「琵琶」以一當十了。

較近的看不上白居易的例子,是葉嘉瑩在講義中把他貶為二流詩人,理由是易模仿、不真誠。不過,與白居易大異其趣的另一位中唐文壇巨匠韓愈,也被葉嘉瑩先生歸入了二流。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歐麗娟在B站視頻上沿襲了「不真誠」的指摘,說白居易的「兼濟天下」與杜甫有天壤之別。2017年《新周刊》署名譚山山的文章《白居易:道德君子還是無良文人?》對他展開了「道德審判」。

另一邊,追慕或力挺白樂天的正方名單,從皮日休、歐陽修、司馬光、蘇軾、元好問,到胡適、郭沫若、施蟄存,陣容也十分豪華。晚唐詩人皮日休作有一組《七愛詩》,表白李白,「吾愛李太白,身是酒星魂」,又表白白居易,「吾愛白樂天,逸才生自然」。北宋早期,慕白之風盛行。歐陽修青年時代在洛陽任「西京留守推官」,拜謁了龍門的白居易墓地,留下一首《白傅墳》:「芳荃奠蘭酌,共吊松林裡。溪口望山椒,但見浮雲起。」後來他自號醉翁,與白居易自況醉吟先生一脈相承。司馬光在洛陽建有一座獨樂園,嚮往樂天介於「大隱住朝市」和「小隱入丘樊」之間的「中隱」,在《獨樂園七題·澆花亭》裡,司馬光仿佛與皮日休的表白相呼應:「吾愛白樂天,退身家履道。釀酒酒初熟,澆花花正好。」皮日休和司馬光的表白,各有角度,前者讚美文才,後者認同生活態度。

後人以「白蘇」並稱,當然是因為蘇東坡處處流露出對白居易的追慕,除了以白居易的典故「東坡」自號,蘇軾二任杭州時,「出處依稀似樂天,敢將衰朽較前賢」的詩句,更袒露了由衷的敬意。元好問稱讚「并州未是風流域,五百年來一樂天」。乾隆皇帝御定了六位詩人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蘇軾、陸遊,命館閣文臣編成一部《唐宋詩醇》,可見白居易地位之舉足輕重。

關於白居易的詩風,清人趙翼在《甌北詩話》中有一段精彩的論述,他說白居易、元稹崇尚清晰平易,「言人所共欲言」「多觸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頭語,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體現了詩的「性情」;作為對比的韓愈、孟郊,追求奇言警句,「言人所不敢言」,這樣的詩「使人蕩心駭目」,但少了些意味。趙翼認為,以「輕俗」為名看不上元稹、白居易,實在是不懂詩。可以把他的觀點看作是對金聖歎的有力回應。

20世紀,白居易文學史地位的提升,與白話文運動的文學主張,以及新中國成立後對政治標準的強調有莫大關係。胡適在《白話文學史》中評價:「白居易與元稹是有意作文學改新運動的人:他們的根本主張,翻成現代的術語,可說是為人生而作文學!文學是救濟社會,改善人生的利器……」即便對於白居易的閒適詩,郭沫若也稱讚「是對於惡濁的頑強的封建社會的無言的抗議」。施蟄存晚年寫《唐詩百話》,評價元白時,飽含左翼文藝批評的色彩:「古今中外,每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學,自有這兩種風格。走通俗化道路的文學,不能為士大夫所欣賞;文字典雅的士大夫文學,也不能為人民大眾所欣賞。各有各的服務對象,我們無須在他們之間評定甲乙。元白詩在唐詩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並不是由於他們的詩體通俗化,取得廣大士民的愛好,而是他們首先有意識地提出了現實主義的文藝理論,強調文學的社會意義。」

在陳才智教授看來,「對白居易這樣一位大作家的評價,當然可以見仁見智。但有些論者說白居易這方面不如這個,那方面不如那個,還寫過一些庸俗的詩,這不是不對,但就像盲人摸象只摸了一條腿」。

新媒體時代,白居易仍然享有古代詩人中的明星待遇。濮存昕與西安交響樂團合作朗誦《琵琶行》,在微信視頻號上獲得10萬 的點讚和轉發;古典文學UP主都靚的B站個人頻道上,《白居易一生的故事》點擊過百萬,僅次於《蒲松齡為什麼寫女鬼》和關於林徽因的視頻。無論李白、杜甫,還是唐伯虎、納蘭性德,都不如白居易「自帶流量」,彈幕上說,「元稹白居易是中國最有名的好基友」「為了樂天哥,淚目好多次了」「白居易的詩就很符合當下普通人的感覺」。

白居易的詩文早在唐朝時就流傳海外。圖為電影《妖貓傳》中的白居易(黃軒飾)與來唐日本僧人空海(染谷將太飾)。 (資料圖/圖)

此情綿綿無絕期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秋冬之際,44歲的白居易行進在人生的中途。此後,他還有31年悠悠生命;此前,從寫下「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天才少年算起,也有近30年歲月。44歲的白居易沿江水遷謫南下,從關中去往江州,一派愁雲慘霧。在襄陽漢水的夜行船上,「秋風截江起,寒浪連天白」;在舟過黃鶴樓後的長江,「虎踏青泥稠似印,風吹白浪大於山」。

只有老友元稹的詩在夜舟上聊以慰藉,「把君詩卷燈前讀,詩盡燈殘天未明。眼痛滅燈猶暗坐,逆風吹浪打船聲」。此時的江水,像放逐尤利西斯的大海一樣,橫無際涯。白居易的航程,似乎在為他敬重的前代詩人杜甫的長江羈旅押韻。逆風吹浪的夜半,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空間,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時刻。何況還有常年困擾他的眼疾。白居易曾在一首題為《眼病》的詩裡自嘲:「散亂空中千片雪,蒙籠物上一重紗。縱逢晴景如看霧,不是春天亦見花。」這肯定是高度近視了。他還描述過自己的飛蚊症,「瞥瞥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也,動以萬數」。一個擅長寫景狀物、描繪色彩和通感的詩人,原來根本看不清這個世界,他的命運跟耳聾的音樂大師貝多芬相似。

比白居易年輕7歲的元稹,這一年被貶到通州(今四川達州),當元稹聽說好友同樣遭貶的消息,「垂死病中驚坐起」。而白居易在南遷途中感慨,「江州望通州,天涯與地末」。他們是文學的知己、生活的夥伴,也是仕途的患難之交。貞元十九年(803年),元白二人都以「書判拔萃科」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在長安,他們一道悠遊,賞花飲酒,寫詩互贈,還曾一同在華陽觀寓居讀書,閉門累月,揣摩時事,寫成《策林》。白居易的詩句記錄了二人的親密無間,「花下鞍馬遊,雪中杯酒歡。衡門相逢迎,不具帶與冠。春風日高睡,秋月夜深看」。兩人暫別後,元稹像失戀般落寞,「只得兩相望,不得長相隨」「願為雲與雨,會合天之垂」。白居易也魂不守舍:「相知豈在多,但問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810年,元稹因得罪宦官被貶江陵,擔任左識遺和翰林學士的白居易直言進諫元稹不當貶,未被採納。

元稹字微之,在家中排行老九,白居易給他的贈詩,大都以「微之」或「元九」相稱。雖然兩人相識後聚少離多,卻是三十年的靈魂伴侶。年過五旬的元稹行經東都洛陽,預感到時日無多,不知以後還有沒有機會再見白居易,「君應怪我留連久,我欲與君辭別難」「戀君不去君須會,知得後回相見無」。這一別真的成了永別,大和五年(831年),元稹在武昌病逝。白居易悲痛不已,「哭送鹹陽北原上,可能隨例作灰塵。」並給元稹寫下祭文:「公雖不歸,我應繼往,安有形去而影在,皮亡而毛存者乎?」在好友病逝八年後,他還夢見兩人攜手同遊,醒來後只能感嘆:「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會昌二年(842年),另一位知交劉禹錫去世,白居易一面自矜地稱讚「四海聲名白與劉」,把他和劉禹錫二人比作文壇的曹操劉備煮酒論英雄,一面還記掛著元稹,「應共微之地下遊」,想像劉禹錫可以和元稹在地府相會了。

白居易一生有許多朋友,「元白」「劉白」的稱號便是友誼的見證,尤其對元稹,他用情之深,只能用「痴」來形容,放眼中國文學史,這種形與影的至交很難再找到第二對。815年寫就的《與元九書》,是白居易的人生和文學觀的重要總結。文中提到元白二人在長安城南騎馬,二十多裡路程你一句我一句,互相對詩,旁邊的同僚沒法插嘴,「知我者以為詩仙,不知我者以為詩魔」。文中,白居易還提出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主張,在他看來,文學創作應當因時因事,也即強調藝術介入現實,反對為藝術而藝術。他知道《長恨歌》和工巧的雜律很受歡迎,但更看重《新豐折臂翁》《賣炭翁》這類詩。諷諭詩是「兼濟之志」,閒適詩是「獨善之義」。弔詭的是,被貶江州既是白居易通過編定詩集和《與元九書》,總結自己介入現實的文學理想之時,也是他因諷諭直言而仕途失意,從而轉入更閒適、獨善的文學道路的分水嶺。

白居易看重諷諭詩,固然是因為他想回歸《詩經》通過「採風」反映民情的傳統,「言者無罪,聞者足誡,言者聞者莫不兩盡其心」,但更重要的恐怕是源於他性情中易感、真率、推己及人的品質。「昨日南鄰哭,哭聲一何苦。雲是妻哭夫,夫年二十五。今朝北裡哭,哭聲又何切。雲是母哭兒,兒年十七八。四鄰尚如此,天下多夭折。乃知浮世人,少得垂白髮。」在這首《聞哭聲》裡,從四鄰到天下,生命的早夭易逝觸動他的心弦。這種境界,在16到17世紀的英國詩人約翰·鄧恩的布道詞裡,可以聽到異曲同工的迴響:「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隅、整體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損,因為我屬於人類,所以別問喪鐘為誰而鳴,它為你而鳴。」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觀刈麥》的情感,超越了以精英身份「修齊治平」、關懷黎民蒼生的姿態,對特權進行了自省,懷抱自愧之心與百姓共情。

創作《長恨歌》之前,好友王質夫說白居易「深於詩,多於情」,定能當此重任,於是有了「此恨綿綿無絕期」的千古絕唱,餘音繞梁。毛澤東在《注釋唐詩三百首》裡《琵琶行》這首詩的天頭上,做了讀書筆記:「作者與琵琶彈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詩高處在此,不在他處。」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莫礪鋒稱白居易為「多情才子」,指出《琵琶行》感動人之處,就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白居易既是一位作者,也構成了一個文學形象。他的「多於情」,仿若《紅樓夢》中賈寶玉的「情不情」。「情情」和「情不情」,是《紅樓夢》原稿末回《情榜》中對黛玉、寶玉的評語,脂硯齋多次提到這一點。所謂「情情」,指黛玉對自己鍾情之人用情至深;而「情不情」,指寶玉「凡世間之無知無識,彼俱有一痴情去體貼」,可以理解為,「情不情」就是博愛、善感而痴情。白居易像寶玉一樣,用情極深、極廣,最後皈依禪門。他懷念年輕時的戀人湘靈,「豔質無由見,寒衾不可親。何堪最長夜,俱作獨眠人。」他贈給妻子楊氏,「生為同室親,死為同穴塵。他人尚相勉,而況我與君。」在816年寫成《琵琶行》之前,還有一首船過鄂州(今湖北武漢)時的《夜聞歌者》,「尋聲見其人,有婦顏如雪。獨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夜淚如真珠,雙雙墮明月。借問誰家婦,歌泣何悽切。一問一沾襟,低眉終不說。」因為「終不說」,歌女的故事成了殘篇。

晚年的白居易有兩位能歌善舞的寵姬,樊素和小蠻,「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形容樊素櫻桃小口、小蠻如柳細腰。如今被廣州市民津津樂道的城市地標「小蠻腰」,便是拜白居易詩句所賜。蘇軾自嘲「惟將老不死,一笑榮枯間。我甚似樂天,但無素與蠻」,雖有樂天晚年的恬淡,卻沒有他的風流。觀看了好友敦誠改編的《琵琶行》傳奇之後,曹雪芹擊節讚嘆,用小蠻、樊素的典故作詩:「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

(主要參考書目:《白居易選集》,王汝弼選注;《元白詩箋證稿》,陳寅恪;《白話文學史》,胡適;《白居易詩文在日本的流傳與受容》,文豔蓉;《白樂天的世界》,(日)下定雅弘,李寅生譯。)

南方周末記者 黎衡

,
同类文章
 陳冠希被曝當爸爸 老婆維密超模露點照觀看

陳冠希被曝當爸爸 老婆維密超模露點照觀看

6月12日,有網友曬出陳冠希和秦舒培為女兒舉辦百日宴的照片,陳冠希抱著女兒盡顯父愛,身旁站著秦舒培和家人。網友還曝陳冠希女兒名字是Alaia,此前秦舒培曾多次被傳懷孕及在美國生產。去年陳冠希秦舒培曾同逛嬰兒用品店;今年1月有網友偶遇秦舒培,稱其肚子凸起;今年4月有爆料稱秦舒培已誕下女兒。秦舒培是90
 日本十八禁的工口遊戲 電車之狼尾行系列你喜歡哪個?

日本十八禁的工口遊戲 電車之狼尾行系列你喜歡哪個?

工口遊戲,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工口遊戲其實就是日本遊戲產業裡面一些尺度較大的遊戲,我們也都了解日本的遊戲行業是很發達的,其中自然也少不了一些涉及大尺度的色情遊戲,工口遊戲就是這個一個類別的,下面讓我們來盤點幾個日本十八禁的工口遊戲。日本十八禁的工口遊戲:一、性感沙灘那個被碧撥蕩漾清可見底的海水圍繞的
 韓國十大被禁播的女團MV 尺度太大令人慾罷不能(視頻)

韓國十大被禁播的女團MV 尺度太大令人慾罷不能(視頻)

韓國的女團是一直是以性感而聞名,不僅在韓國有一大批的粉絲,就連中國和歐美國家也有一大票的粉絲,小編自然也是韓國女團粉絲大軍中的一員,看過韓國女團MV的人都知道,一向尺度是非常大的,各種誘惑性的東西看得欲罷不能,然而也正是因為尺度太大而遭到禁播,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那些被禁播的MV。一、Stella
 莫菁門事件始末 因愛生恨散布大量豔照

莫菁門事件始末 因愛生恨散布大量豔照

莫菁門事件是發生在2010年廣西柳州的一次「豔照門事件」,那時候時下流行各種門事件,而廣西柳州莫菁門事件之所以能引起網絡上極大的討論,就是因為網友認為發帖者的行為已經超越了道德底線,莫菁門事件中究竟有什麼愛恨情仇呢?莫菁門事件:莫菁,女,廣西柳州人。2010年11月,一名柳州女子的不雅「豔照」在網際
 陳法蓉萬人騎是什麼意思?她演過哪些三級片?

陳法蓉萬人騎是什麼意思?她演過哪些三級片?

陳法蓉是香港著名的女藝人之一,曾經還獲得1989年香港小姐的冠軍,可以說是一位老牌的港姐代表,曾經也有演過三級片,網上曾經有一種對於她的說法是「萬人騎」,說的就是她的感情經歷十分豐富,交往過很多任的男朋友,最後都沒有一個好的結果。陳法蓉介紹:陳法蓉,1967年10月28日出生於香港,祖籍江蘇宿遷,中
 蔣英與李雙江婚外情?關係曖昧是真的嗎?

蔣英與李雙江婚外情?關係曖昧是真的嗎?

蔣英是中國最傑出的女聲樂家,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的夫人,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的表姐,大詩人徐志摩的表妹,看到這麼多人的名字你一定會驚嘆,而在網上曾有流傳蔣英與李雙江的婚外情事件也是引起不小的轟動,蔣英與李雙江是真的嗎,讓我們一起去揭秘事情的真相。蔣英簡介:蔣英生於1919年9月7日,浙江海寧人,中國最傑出
 《狼心狗肺》《你的淺笑》誰曲子更密鑼緊鼓

《狼心狗肺》《你的淺笑》誰曲子更密鑼緊鼓

港島妹妹和梵谷先生:天津嘉年華梁龍說:這不都坐著呢嗎我們說:坐下,牛逼安保說:菠菜賤賣。2019年10月28日 (114)|lululu0726:搖滾是音樂 聽音樂不聽音樂光聽歌詞?前戲不重要麼各位?2020年11月16日 (51)|死在柯本槍下:前面叨咕的是不是:上班了上班了他媽媽沒話說?2021
 柯凡錄音門事件 因侮辱詹姆斯而遭到封殺?

柯凡錄音門事件 因侮辱詹姆斯而遭到封殺?

柯凡,中國籃球解說員,看過NBA的朋友肯定對於他不會太陌生,柯凡搭檔過很多著名的體育解說員,但是因為在2015-2016NBA總決賽期間曝出的錄音門事件中侮辱了詹姆斯被球迷口誅筆伐,柯凡也因此被暫時停止工作反省,柯凡究竟有沒有被封殺呢?柯凡簡介:柯凡,男,北京市人,1986年3月29日出生。籃球解說
 病態三部曲背後虐心的故事 打回原形/防不勝防/十面埋伏

病態三部曲背後虐心的故事 打回原形/防不勝防/十面埋伏

黃偉文是香港樂壇著名的作詞人,他給很多音樂人都寫過歌詞也都是耳熟能詳,比如說《可惜我是水瓶座》《浮誇》《下一站天后》《喜帖街》等等,他的歌能讓人產生非常多的共鳴,在病態三部曲中更是引起無數人對於愛情的遺憾,他的病態三部曲分別是哪三首呢?病態三部曲:《打回原形》《打回原形》講愛之卑微。在愛情裡面,人難
 《愛你這樣傻》與《你從未說過愛我》哪首變幻莫測

《愛你這樣傻》與《你從未說過愛我》哪首變幻莫測

南極不季寞:90後聽這種歌的還有幾個2015年9月20日 (6017)|Ea-bon:真系好聽無得頂啊,睇下幾多人卑贊!!12015年12月2日 (2092)|麥芽先生:唱歌的也傻聽歌的也傻2015年3月27日 (867)|六級詞彙小能手:22歲的阿姨沒有談過戀愛但是喜歡著一個人。2017年10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