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單挑誰最厲害(哪一方更有勝算)
2023-06-23 19:59:42 1
狼作為一種生性兇猛的動物,往往距離我們生活的城市很遠,因此普通人基本都沒見過狼。但是,在草原上的牧民卻經常和這些狡猾兇猛的動物打交道。一定有不少人都看過姜戎所寫的長篇小說《狼圖騰》,這本書在2015年時拍為電影上映,獲得了6.97億的高票房。雖然電影對小說沒做到百分百還原,但是緊張刺激的畫面還是向我們展現了「人與狼之間的戰爭」。
現在有不少牧民仍舊會在自然保護園區附近放牧,並且經常會遭到狼的襲擊,畢竟牧民圈養的牲畜,在狼的眼裡無疑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國外的人煙比較稀少,更容易偶遇「狼」,這時狼可能會與人搏鬥,哪一方會更有勝算呢?假如人的手中恰巧有棍棒,會有什麼樣的結局?是否更容易獲勝一些?
狼屬於哺乳綱,食肉目,犬科,犬屬。在我國屬於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分布的地區比較廣泛,首個狼生態保護監測站位於若爾蓋保護區。狼在所有犬科動物當中是體型最大的,也是我們現在飼養的「狗」的祖先,因此好多人說哈士奇是狼變傻以後的形態,其實不無道理。
狼的肌肉分布十分勻稱,四肢修長,趾行性,利於快速奔跑頭顎尖形,顏面部長,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犬齒及裂齒發達,上臼齒具明顯齒尖,下臼齒內側具一小齒尖及後跟尖,臼齒齒冠直徑大於外側門齒高度。
我國的狼群主要分布於西北地區、內蒙古和東北地區,不過現存的狼的數量與之前相比已經少了許多。比如在江浙地區,野狼基本已經滅絕了。現在即使在北方的草原上也鮮少能看見狼群。
國外對於狼的研究則更加多一些,根據文獻我們可以看出狼的適應性很強,除了沙漠、熱帶雨林沒有狼以外,它們曾廣布世界各個地區。當然像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附近仍舊有狼出沒,不過也僅限於邊緣的戈壁地帶,畢竟沙漠的環境太惡劣了,除了駱駝這類生物以外基本上都是有去無回。
現存的狼的亞種約有22個,其中舊大陸分布6個,新大陸則有16個,像豺狼、灰狼、印度狼、北美郊狼和南極狼都是常見的品種。作為愛好吃肉的哺乳動物,不少人覺得狼的食物就是牛、羊、鹿等這類比較大的食草動物,但北美的狼其實也是吃魚、昆蟲和海狸的。此外,在冬季時狼可能會因為無食物可吃挨餓,但它們的耐餓能力很強,長達17天。
值得一提的是,狼雖然異常的狡猾兇猛,卻很少單獨行動,它們大多都是群居,在狼群中的等級也很分明,通常由5到15隻狼組成,其中最強勁的成為「頭狼」,領導整個狼群。狼群之間一般不會有交集,它們會嚎叫宣告自己的領土主權。如果種群繁衍壯大數量過多後,會有不少雄狼遷移出去。
狼的壽命在10年左右,雖然單打獨鬥的能力比不上老虎,但是它的耐力卻非常持久,能夠保持勻速跟著獵物,可以說如果被狼盯上,想甩掉它是很難的。畢竟它不僅有耐心耐力,每小時的行進速度也能達到55公裡。
前文提到了,因為我們住在城市當中,所以鮮少能看見狼出沒,不過在我國西北的一些地區經常看到狼出沒,甚至還會遭到狼的攻擊。以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例,這一保護區在青海省南部,總面積約36.3萬平方千米。
經過數據整理之後發現,該地區發生過的野獸襲擊人類事件共計1525起,其中肇事動物主要以狼為主的共有978起,佔比64.13%。僅僅2015年到2016年這類衝突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高達340萬元。狼群襲擊人的事件全年都有發生,高發期主要在4到8月。
可見,這一地區當中,狼是引起人獸衝突最多的野生動物,遠遠超過了棕熊,其次是雪豹和野犛牛。但引起人身傷害的主要是棕熊,其次是雪豹和野犛牛,狼則主要引起牛羊等牲畜損失。
相關新聞報導顯示2014年8月11日時新疆的阿勒泰地區富蘊縣也發生了狼群襲擊牧民的事件。當時大約有5隻狼襲擊了圈養的羊,最終致使6名村民受傷。新疆政府統計各地一年被狼襲擊的牲畜多達5000隻,給當地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
最駭人聽聞的是1970年狼群襲擊部隊的事件,據說當時這支部隊步行路過青海的草原,不幸遭到了狼群的襲擊,最終有60多人不幸遇難。不過對於這件事的真假一直眾說紛紜,因此到底是不是真的也尚無定論。
總而言之,狼襲擊人的事件頻頻發生。足以見得狼的數量雖然日漸減少,但是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依舊存在。國外生活在狼出沒地區附近的人,一般都會持有槍枝,以備不時之需,但也有來不及開槍先被偷襲咬中的案例。假如人類赤手空拳和狼搏鬥,勝算有多大呢?畢竟我們沒有狼的「獠牙」作為攻擊的兇器,很可能會處於下風。那麼如果手中有棍棒,結局會不一樣嗎?
人與狼搏鬥
在上文當中向大家展現了狼襲擊人類的事件,但是大多都是狼對人類家中的牲畜造成傷害,襲擊致人死亡的事情還是比較少的。之前,俄羅斯東部的一位農夫,就與闖入家中撕咬牲畜的野狼發生了衝突。沒來得及反應的他當時手裡只有一個手電筒,監控畫面顯示,他從倉庫中追出來將狼壓在身下,反覆攻擊狼的頭部,在狼奄奄一息時用手勒死了狼。因此這場衝突以狼的死亡告終。
不過在後續的採訪當中,我們發現這名「農夫」實際上是俄羅斯軍特種部隊的成員,雖然退役了但是身體壯碩,並且掌握各類格鬥技巧。可見,身型健壯的成年男子與狼發生衝突時,還是有很大勝算可以將狼擊殺的。當然,這位「農夫」本身也是異常的剽悍。
而美國新罕布希州地區也發生過這類事件,一對父子遭到了狼的襲擊,這名父親看到自己的愛子遭到攻擊,身體的潛能被激發,赤手空拳的上前與狼搏鬥。雙方的搏鬥時間長達十幾分鐘,最終他將狼制服。雖然最終獲勝了,但是他在回憶起搏鬥的過程時仍舊心驚膽戰,並且他的手臂等部位都被咬傷。因此,如果人徒手與狼搏鬥,雖然最後可以殺死狼,但人也不能完好無損。
假如人的手中有棍棒的話,勝算應該更大一些。為什麼這說呢?首先,狼有尖利的獠牙作為攻擊的武器,赤手空拳的人類沒有武器肯定佔下風,有了棍棒就不一樣了,可以用棍棒擊打狼脆弱的部位。再者當人被狼撲倒,想用嘴撕咬人時,人可以用棍棒橫插在狼的嘴中,使得它的嘴不能隨意張合。重要的是,搏鬥過程中絕對不能被狼咬中要害部位,尤其是脖頸這樣脆弱的位置。因為,所有的犬科動物當中,狼的咬合力是最強的。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冷靜,雖然我們的軀體可能禁不住狼的攻擊,但是我們有智慧。而以智取勝的前提,就是要保持頭腦冷靜。並且,在遭遇危及性命的事情時,人的潛力總是會被激發,這時的爆發力可能是遠超平時,勇氣也會增多,這種種因素都利於我們將狼制服。
由此可知,人類在和狼發生衝突時,還是有勝算的。不過,這僅限於身型健壯的男子,如果是孩童或者瘦弱的婦女,就不太可能將狼制服了。因此,面對野狼襲擊時,我們要考慮自身的因素,如果實力懸殊,就不要貿然向前與狼搏鬥,畢竟勝算還是太低了。
獨狼與狼群
需要指出的是,上文中雖然有不少人和狼搏鬥最終大獲全勝的例子,但都是基於對方是「獨狼」的原因。狼是一種群居動物,鮮有單打獨鬥的情況,新聞中的獨狼也許是被逐出狼群或者是餓得慌不擇路了,所以才會獨自行動。
人類在面對獨狼的時候或許還有贏得可能,但是假如是面對狼群,並且沒有武器傍身的情況,基本上都是必死無疑。狼群的協作能力超乎我們的想像,就用《狼圖騰》中狼群和人類發生衝突的局面來看,群狼在頭狼的指揮之下,對人們發起了多方位的攻擊。
人類打傷了一隻,就立即有另一隻衝上來。狼群在嗜血之後會持續不斷地發動攻擊,雖然它們沒有人類的高智商,但是心中大約也是有「愛恨」的,當厭惡到達了極點,它們會選擇和人類戰鬥到最後,即使兩敗俱傷,也要「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所以,牧民在發現群狼攻擊牲畜時,並不會貿然開槍或者驅趕,是防止惹怒狼群,最終賠了夫人又折兵。牲畜死了,經濟損失了也沒事,畢竟錢還可以再掙。如果連命都沒了,那麼留下再多的錢財又有什麼意義呢?假如,大家日後偶逢這樣性命攸關的時刻,一定要敢於取捨。
狼的象徵意義
十年前風靡中國的抗日電視劇《亮劍》當中,主角李雲龍就告訴手下的士兵,要有狼的精神,勇猛、敢於和敵人纏鬥。誠然,戰爭的勝利絕不僅是靠個別人的努力,而是靠所有人團結一心,狼群在捕獵時的狀態就很像中國軍人上陣殺敵的狀態,這種比喻和象徵還是很恰當的。
西方文學中也頻頻出現狼,早在古羅馬神話中就有狼的身影。據描述,羅馬城主羅慕路斯和雷慕斯幼時被奸人所害,丟棄在荒野,卻被一隻母狼救走,並且最終將兄弟二人撫養長大,重新奪回城主之位。這之後他們將母狼的的樣子雕刻,用其作為城徽。
在西方文化中,「狼」就如同中國的「龍」,象徵著非凡的力量,代表著野性的力量和母愛的溫情。
結語以上種種事例顯示,人與狼之間的衝突一直存在。雖然人沒有狼那麼敏捷兇猛,但是在對抗中還是有贏的機會的,不過這僅限於和獨狼的戰鬥中,如果是群狼的話,就沒有還手之力了。
所以,不少年輕人憑一腔熱血的要徒步去西藏,甚至不做好攻略就獨自穿越可可西裡無人區,這是一種對自己生命極度不負責任的表現。在保護區當中,生活著許多的狼,沒有經過訓練和持有武器的人面對它們必死無疑。因此在這裡呼籲大家不要衝動行事,凡事三思而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