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
2023-06-23 09:45:44 1
中國是一個古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作為新一代的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作為青少年,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梁,我們應該繼承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
首先要熱愛自己的祖國。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和戰士為維護祖國的尊嚴和獲得祖國的榮譽為後人做出了榜樣,有多少共產黨員為國捐軀,然而有許多人面對物質的誘惑賣國求榮。我們時刻要重視祖國的利益。還要奮發圖強。一個集體、一個強大的國家要處於不敗之地,必須要有立志奮發的精神。俗話說得好「有志者事竟成」。一個人只要有堅強的信念,什麼事都能成功。很多成功人士的以前是失敗的,他們經過了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勤儉廉政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美德。不要被金錢和物質所迷惑,不要被甜言蜜語動搖。我們要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中學會勤儉。我們身邊有許多人,很少人能注意他們。吃剩的菜和飯,他們不是選擇倒掉,而是選擇繼續把剩菜剩飯吃完;破舊不堪的衣服,一般的人們都會選擇扔掉,他們會用針細密地縫起來,因此,你會看到他們的衣服上有一個個補丁。
中華民族是一個善於取長補短、勇於創新的民族。中國文化遺產格外豐富,這與古代人民的勤學好問是離不開的。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和顏真卿的「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無不述說著勤學的重要。弘揚美德還要敬重長輩,有禮貌,誠實守信。對人彬彬有禮表達了自己對別人的尊重。在現在的社會中,文明禮貌和文明教養對一個人,甚至一個國家是至關重要的。習近平總書記對「構造和諧社會,整治貪汙腐敗」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為我們帶來了希望。在生活中一定要誠實守信,有了誠實,你就有了朋友,有了堅強,臉上就洋溢著笑容;沒了誠實,你就有了敵人,有了灰心,臉上就愁眉苦臉的。當你在同學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你向父母表達你的孝心的時候;當你向長輩和老師彬彬有禮問好的時候;當你懂得「堅持就是勝利」的時候;當你學會「寬容對待他人」的時候……你所做的一切不是在弘揚中華美德嗎?
2014年,在新春佳節即將到來的時候,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推出一個調查節目「家風是什麼?」這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2012年國慶前期央視推出的「幸福是什麼?」電視臺的記者奔赴各個地方採訪了很多工作者。有些人的回答讓人感到,有些人的回答讓人感到無奈。「家風」在人們的印象中就沒有那麼清晰了。「幸福」是經常會用到的,「家風」就很難回答。經過思考,很多普通老百姓回答:「家風是中國傳統,不能忘。」「做人要誠實、厚道。」「別出去打人。」家風是家庭遵守的規則、道德。好的家風需要一個家庭、一代人,甚至數代人的日積月累和長年品行的沉澱才能形成。當今社會,科技飛速發展。很多新的東西浮現在人類的腦海裡,很多舊的思想漸漸淡去。家風對現在的家庭來說已經變得陌生,很多好的家風被遺忘。現在一家人聚在一起,又有幾家人會談論家風?親朋好友都是討論如何賺錢、怎樣過上幸福的生活。現在重提家風,是非常有積極意義的。這是一種良好文化的回歸,是一種智慧的挖掘。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如果每個家庭成員都能擁有家風意識,一個家庭的品德是高尚、純潔的,這個社會一定是和諧的!
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為擁有一座美麗的家園而自豪!
【篇二】流年歲月,輕輕的翻開了中華民族的史冊,點點滴滴的文字,繪聲繪色的畫面,交織成中華民族歷經滄桑的歲月,勾勒出中華民族久經不衰的歷史。翻看史冊,閱覽了三國兩晉時不盡的劍影刀光;閱覽了五代十國時繁榮的景象;享受了大唐盛世和平富饒的生活;欣賞了宋元明清殿前宏偉的琉璃。歲月,就在朝代的周而復始一點點流逝。它時刻警示著「龍的傳人」,讓我們挺起脊梁,團結一致,奮發向上。
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有奮發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決定了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命運與在前進道路上的方向。從當初的元謀人時代到現在的小康時代,這質的飛躍是靠我們的先祖用雙手拼搏出來的,在無道暴戾的時代,炎黃子孫同仇敵愾,團結一致,開創新的幸福時代,多次出現盛世時期,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不光有民族經歷的榮盛之巔,還有讓很多筆黑暗與恥辱的劃痕。
清初,統治者固步自封,重本抑末,自認為天朝無需與外國交流,便閉關鎖國。19世紀上半期,鴉片大量流入中國,外國商人瘋狂肆虐,牟取暴利,使許多白銀外流。愛國義臣林則徐於虎門銷煙,後爆發鴉片戰爭,由於中國落後籤訂《南京條約》,後外國列強發動多次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由於清朝統治者腐敗無能籤訂《璦琿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這些條約加劇了中國的貧弱,還令我們喪失了園林瑰寶--圓明園,並且喪權辱國,有義士雲:「一撮歷史渣滓,玷汙純潔清白,留下鐵的罪證,教育我們認識江山如此多嬌,原沃一腔碧血.勿忘過去歲月。」而後在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軍無恥的預謀製造了柳條湖事件,令人傷痛的九一八事變爆發了。四個多月,因重慶置之不理,使東北三省淪陷,東北三千萬同胞過著恥辱的亡國奴生活。而後又有了血染盧溝橋,南京大屠殺,其中還有可惡的百人大屠殺比賽,731細菌武器研究所等,他們就像一把把鹽巴散在中國這塊受傷的寶地上。經過八年艱苦抗戰,中國人民終於取得了偉大的勝利,臺灣也重回祖國的懷抱。但是這次勝利是有多少血肉築成,用多少條人命鋪墊的呢?我們這些炎黃子孫要記住在逆境中崛起,回首歷史歲月,在絕境中也有很多英雄人才湧現,亂世也能出英雄:衰而有林則徐硝煙,敗而有鄧世昌沉船,恥才有左宗棠收地,辱才現譚嗣同殉國…所以當我們當我們身處逆境時,要勇敢面對,努力徵服。
最近,中日雙方於釣魚島事件上爭論不休,引起了多方面焦點關注,日本想借釣魚島事件挑起事端,引發戰爭,釣魚島一直是我們中國的領土,我們決不會割讓,而日本非法扣留我國漁船船長是違背道德的,我們應該為維護正義而戰鬥。不能讓屈辱的歷史重演。我們反對戰爭,但我們不怕戰爭。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人類漫漫的文化長廊中,一直都是一顆神秘璀璨的東方明珠,一幅精美絕倫的傳世之作,無論歷史的車輪怎樣的前進,人類社會怎樣的變遷,都不能使它暗淡無光,相反它會慢慢沉澱下來熔鑄成龍的脊梁,使龍的傳人更加儒雅,更加睿智。
我們是90的一代,更應該自強,銘記恥辱,正如:「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們這一代龍的傳人更應該挺起我們的脊梁,弘揚我們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美德,振興中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新生代將塑造一個「可愛的中國」!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