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紅色旅遊景點打卡地(尋找桂林興安的紅色印記)
2023-06-23 07:42:57 1
廣西桂林興安縣地處「湘桂走廊」要衝,這裡不僅有「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靈渠、「華南第一峰」貓兒山,還曾是紅軍長徵突破湘江的主戰場,有首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紅軍長徵突破湘江戰役紀念公園、紅軍堂、老山界等紅色文化旅遊景點,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
路線一
牢記歷史,重溫紅色突圍之旅
Day1:界首紅軍堂—界首紅軍街—光華鋪紅軍烈士墓
Day2:光華鋪狙擊戰舊址—紅軍長徵突破湘江戰役烈士紀念碑園
推薦理由:湘江之戰是長徵中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英勇的革命先輩們曾在這片土地上浴血奮鬥,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紅色文化資源財富。來一場重溫歷史之旅,感受革命先輩浴血奮鬥之艱巨。
三官堂(紅軍堂)位於界首鎮老街北頭,分前後兩廳,中有天井,面寬約13米,進深10.3米,建築總面積約133.9平方米,據史料記載建於1912年,因為供奉著天官、地官、水官,得名三官堂。三官堂坐西面東,緊臨界首渡口,地勢較高,周圍無任何遮掩物,極便於觀察渡口四周的情況。湘江戰役期間,紅一、三軍團曾先後在此設立臨時指揮部。
界首紅軍街
光華鋪阻擊戰舊址位於廣西興安縣城北322國道旁,界首鎮南約3公裡處,是湘江戰役中掩護紅軍中央縱隊過江的阻擊戰地點。1934年11月28日,紅三軍團第四師在光華鋪一帶設立阻擊戰場,戰鬥歷時短短三天,阻擊了數倍於我的敵軍的多次進攻,以一千多名紅軍戰士的犧牲換取了阻擊戰的勝利,保護了中央縱隊順利渡江。
紅軍長徵突破湘江戰役烈士紀念碑園。走進氣勢雄偉的烈士碑園,看著具有極高藝術感染力的大型雕塑,湘江戰役中一幅幅關於血與火、生與死、存與亡的歷史畫面在腦海中不斷重現。頭像間有「紅軍、送別、長徵、渡江、永生」五組浮雕,生動地再現了突破湘江戰役中悲慘的情景。整個紀念碑布局新穎,創意獨特。小型園林與大型雕塑合理配置,集瞻仰性與遊覽性於一體,其中群雕在規模上為全國烈士雕塑之最,具有撼人心魄的強大感染力。
路線二
緬懷歷史,深度體驗轉折之旅
Day1:老山界紅色生態旅遊區—華江千家寺標語樓—華江紅軍長徵紀念塔
Day2:同仁村衡州會館及小紅軍墓—紅軍橋—高寨村梁家寨
Day3:老山界—貓兒山景區
推薦理由:重走長徵路,親身感受長徵艱辛和戰勝自我的巨大成就感,打卡華南最高峰,探秘國家級原始森林的奧秘,流連灕江源壯闊美景,欣賞瑤鄉非遺技藝「雙面繡」,品嘗地道瑤鄉美食,開啟對老山界的近距離接觸和初體驗,感受興安獨特魅力。
老山界紅色生態旅遊區是自治區級旅遊度假區,也是紅軍長徵經過的紀念地,不僅有著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而且紅色旅遊近年來也方興未艾。在這裡,遊客既可以觀光賞景,也可以了解革命歷史,增長革命鬥爭知識,學習革命鬥爭精神,培育新的時代精神,並使之成為一種文化。
興安華江華江紅軍長徵烈士紀念碑
同仁衡州會館及小紅軍墓
華江梁家寨
貓兒山聳立在桂林市興安縣華江瑤族鄉境內,最高海拔2142米,融「泰山之雄、華山之險、廬山之幽、峨嵋之秀」於一體的貓兒山因頂峰一花崗巖石形似蹲伏的貓頭而得名。
路線三
傳承歷史,來一場
「我是小紅軍」紅色研學之旅
Day1:紅軍長徵突破湘江戰役烈士紀念碑園/紅軍長徵突破湘江紀念館—靈渠—興安博物館(靈渠展示中心)
Day2:樂滿地—興怡山莊
推薦理由:學習紅軍長徵精神、觀看話劇《湘江1934》、打卡世界灌溉工程遺址靈渠、了解興安悠久歷史、體驗樂滿地研學之旅、參觀國防教育陳列館、感受中國十大魅力名鎮魅力。
紅軍長徵突破湘江紀念館(2019年3月,中央批准「湘江戰役紀念館」更名為「紅軍長徵突破湘江紀念館」)。湘江戰役紀念館是國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紀念紅軍突破國民黨第四道封鎖線而建館。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長徵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經過歷時七天的湘江戰役,中央紅軍最終突破了國民黨反動派設置的第四道封鎖線,為長徵和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打開了前進的通途。
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位於廣西興安縣境內,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距今已有2200多年,靈渠經歷代修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 靈渠是世界上首例山區越嶺運河,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船閘(陡門)的運河,有世界「船閘之父「的美譽,是人類歷史上最早使用人工運河連接兩個不同水系的實踐之一,1988年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2012年靈渠兩次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8年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成為廣西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項目。
興安縣博物館佔地面積3300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500平方米;清式硬山翹簷,青瓦屋頂、東西門樓、長廊、水榭和民族風格的歷史藝術陳列室(二層樓)800平方米;利用界首三官堂和千家寺紅軍標語樓,各建了約100平方米的革命傳統教育陳列室。
桂林樂滿地主題樂園。在興安縣靈湖景區6000餘畝的土地上,融合桂林山水之美、廣西少數民族藝術及樂滿地歡樂文化的度假酒店,閒逸高雅,隱晰山林間,盡享自然特色;美式丘陵國際標準36洞高爾夫球場,獨攬桂林山水盛景;繽紛主題樂園,時尚、動感、刺激與歡樂並存。
興怡山莊國防教育陳列館
相關連結
全域共建 全景刻繪
奮力打造中國高品質文旅融合示範區
——2020年9月興安縣全域旅遊發展調研報告(節選)
2016年2月,興安縣啟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以「打造中國文旅融合目的地」為目標,依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文化底蘊、產業基礎和區位交通優勢,深入踐行「全域規劃、統籌推進、融合發展、特色示範」理念,持續掀起文旅融合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高潮,努力實現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成效明顯。
一、條件優越,旅遊資源得天獨厚
興安縣位於廣西東北部,地處「湘桂走廊」要衝,總面積2348平方公裡,總人口40.1萬。興安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旖旎多姿,旅遊資源豐富多彩。涵蓋8個主類、22個亞類和55個基本類型,擁有172個旅遊資源單體,是名副其實的旅遊資源大縣。興安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灕江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有國家級水利風景區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3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個。先後榮膺「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中國最美小城」「2019年中國縣域旅遊競爭力百強縣」「首批旅遊標準化省級試點縣」「首批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廣西十大休閒旅遊目的地」「廣西縣域旅遊綜合競爭力十強縣」等殊榮,2018年靈渠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1 自然旅遊資源得天獨厚。
2 文化旅遊資源璀璨奪目。
3 民俗旅遊資源淳樸濃鬱。
4 區位旅遊資源通達便捷。
二、傾力而動,開展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
近年來,縣委、政府緊緊圍繞打造桂林國際旅遊勝地文旅融合發展重要一極、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戰略目標,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服務為核心、項目為支撐、整合資源為抓手,著力夯實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服務體制機制,加大旅遊項目投入,全力推進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和縣域旅遊經濟發展,奏響文旅融合樂章,繪就全景興安畫卷。
1 新目標、新機制,構築文旅融合發展新平臺。
2 強政策、強規劃,激發文旅融合支撐新動能。
3 抓基礎、抓配套,提升文旅融合服務新品質。
4 樹品牌、樹特色,打造文旅融合供給新樣本。
5 定標準,定規範,營造文旅融合市場新秩序。
6 葆生態、葆綠色,突顯文旅融合環境新氣象。
7 重營銷、重推介,塑優文旅融合品牌新形象。
三、創有所成,激活縣域發展「一池春水」
通過近四年來的持續努力,久久為功,興安縣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成效明顯,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被自治區推薦上報文旅部審核驗收,全域旅遊創建也成為撬動興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槓桿。
1 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旅遊產業支撐作用全面凸顯。
2 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產業融合發展活力全面激發。
3 推動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城鄉公共服務水平全面進步。
4 推動文化建設大發展,文化軟實力全面增強。
5 推動「五城」聯創共榮,縣域美譽度全面提升。
四、經驗啟示
全域旅遊是旅遊業邁向現代化、集約化、品質化,最大限度滿足大眾旅遊時代人民群眾消費需求的發展新模式。2016年7月,在寧夏考察工作時指出「發展全域旅遊,路子是對的,要堅持走下去」;2017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大力發展全域旅遊。隨著興安全域旅遊的高標準創建,文旅融合型全域旅遊發展「興安樣本」脈落逐漸清晰,累積的經驗啟示也成為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洪流中的一道「靚色」。
1 融入戰略高地,聚焦一體推動是文旅融合全域旅遊創建的根本保障。
2 堅持高位發力,搭建有效平臺是文旅融合全域旅遊創建的動力源泉。
3 打破制度藩籬,完善機制體制是文旅融合全域旅遊創建的基礎保障。
4 注重產業支撐,突出多元發展是文旅融合全域旅遊創建的重要抓手。
5 突出文化興縣,凝聚發展共識是文旅融合全域旅遊創建的內生動力。
6 強化營銷策略,塑造品牌優勢是文旅融合全域旅遊創建的有效路徑。
「行徑靈渠路,興安別有天。」 興安縣以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為抓手,全力構建旅遊供給品質化、發展全域化、效應最大化的全域旅遊大格局,取得了明顯成效。下一步,興安縣將乘勢而上,搶抓機遇,改革創新,持續鞏固全域旅遊創建成果,奮力打造中國高品質文旅融合目的地,努力譜寫興安旅遊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可查看報告全文
信息來源:靈渠驛站
13667745535(微信同號,非景區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