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中心發展規劃(河北省廊坊市北三縣加速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
2023-06-21 00:11:18 1
三大領域率先突破 補齊短板縮小落差
河北省廊坊市北三縣加速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
京唐城際鐵路燕郊站項目現場。 通訊員董旭旭攝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周禹佳 河北日報記者霍相博、解麗達)陽春三月,鶯飛草長。穿行在廊坊市北三縣1258平方公裡的大地上,深入推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加速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熱浪撲面而來。隨著《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日前出爐,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協同發展正掀開嶄新一頁。
奮力搶回「春光」,京唐城際鐵路廊坊市北三縣各標段塔吊林立、激戰正酣,徵地拆遷完成98%,樁基施工快馬加鞭。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率先突破工程,全長148.1公裡的京唐城際起自北京城市副中心,途經廊坊北三縣後進入天津,最終抵達河北省工業重鎮唐山市。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苗子簃說,總投資449億元京唐城際建成通車後,北三縣將更加緊密地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百姓進京下衛將更加方便快捷。
102國道燕郊西出口改建工程項目現場。 通訊員董旭旭攝
「北京市通州區與廊坊市北三縣地緣相鄰、人緣相親、生態相融、文化相近,具有協同發展的良好基礎。深入推進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發展,是廊坊舉全市之力做好的『三篇大文章』之一。」廊坊市委書記馮韶慧介紹,他們積極履行主體責任,全力服務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努力把北三縣打造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發展腹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
聚焦頂層設計,科學規劃引領,系好「第一粒扣子」。推進北三縣與通州區協同發展,廊坊市在全力配合編制好《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的同時,對標對表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理念,高標準編制完成5個控制性詳細規劃和12個專項規劃,引領通州區與北三縣協同發展的「1+5+12」的規劃體系基本完成。同時,廊坊市強力落實「四統一」(「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要求,為協同發展騰出戰略空間。僅去年一年,廊坊市北三縣就拆除違法建設200多萬平方米,騰退土地6400多畝。
香河機器人小鎮內的北京合益包裝容器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進行膜內貼標。 通訊員董旭旭攝
主動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廊坊市北三縣積極對接副中心交通網絡,暢通「主動脈」、打通「微循環」,加快構建互聯互通的一體化便捷交通體系。京唐城際鐵路加快建設,北京地鐵平谷線抓緊開始前期工作,「軌道上的京津冀」在北三縣漸行漸近。密涿高速3條連接線竣工投用,燕潮大橋建成通車,燕郊西出口改建、平香線南延工程開工建設,廠通線等跨界公路納入綜合交通專項規劃……全面升級的北三縣公路交通網,讓區域間交通更加快捷暢通。
3月底,國家首批創新發展示範項目、北京市「十四五」電力發展規劃項目——華電燃氣能源站籤約落戶香河縣,該項目建成後將為北京城市副中心電力供應和冬季採暖提供保障。全力支持服務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廊坊市制定實施北三縣2019—2021年產業項目三年滾動計劃,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一大批北京「擺不下、離不開、走不遠」的高端高新項目安家落戶北三縣。大廠影視小鎮內,聚集了肖進特效、金海岸影業等近百家影視文創企業,其中京籍企業超過一半;香河開發區裡,北京匯天威、安川都林等140多家機器人企業毗鄰而居,其中93家來自北京;與通州一河之隔的燕郊高新區,依託興遠高科、百世金谷等產業園,引得近200家北京科技型中小企業紛至沓來。
加速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廊坊市北三縣聚焦「232」(高端服務、文化旅遊2個創新融合型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3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物健康、都市農業2個支撐型產業)主導產業定位,加快構建高質量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產業協作的精準定位、錯位承接。他們瞄準中試孵化環節、製造環節和配套服務環節,大力實施「高質量項目建設年」活動,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加快與通州區形成分工明確、層次清晰、協同高效、創新驅動的現代產業體系。2019年,北三縣共實施建設億元以上項目203個,完成投資349.5億元。
4月3日,遊客在大廠回族自治縣櫻花公園拍照留念。 通訊員董旭旭攝
櫻花紅陌上,楊柳綠池邊。暮春時節,大廠回族自治縣潮白河畔櫻花公園內,數千株櫻花漸次綻放,繁花滿樹,落英繽紛,遊客們三兩成群在櫻花樹下拍照留念,孩子們在花的海洋裡追逐嬉戲。大廠高新區國土規劃建設局局長王義全告訴我們,為更好落實通州區與北三縣協同發展規劃,大廠縣委、縣政府主動對接、提前謀劃,在域內沿河一公裡範圍內打造了高標準生態綠帶,佔地1000畝的櫻花公園就是其中的精品綠化工程。
深入推進與通州區協同發展,全力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廊坊市北三縣在汙染聯防聯控、生態共建共享上狠下硬功夫,堅決拱衛首都生態安全。他們大力開展違法用地、違法建設清理整治,對騰退出的土地按照「無規劃不建設、無規劃先綠化」的原則,大力實施「留白增綠」。2019年,廊坊市北三縣植樹造林5.84萬畝,完成年任務目標的110.8%;今年以來,他們又新綠化造林1.9萬多畝,織密築牢首都東部綠色生態屏障。
三河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PPP項目現場。 通訊員董旭旭攝
協同發展不是「富戶」與「窮戶」之間的「拉郎配」,而是相互之間發展越來越好、差距越來越小,區域之間越來越協調。廊坊市制定實施北三縣2019—2021年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三年滾動計劃,開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年」活動,首年完成投資40.6億元,全力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隨著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小學大廠校區、香河大愛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院香河醫康院區、北京市建工集團三河建築垃圾消納場、燕郊地區雨汙分流一期工程等項目開工建設或建成投用,廊坊市北三縣與北京市通州區的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落差逐步縮小。
經過近一年的緊張建設,投資14.1億元的三河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垃圾倉、焚燒間、煙氣淨化間等主工房0米以下工程全部完工,預計年底投入試運行。這個採用PPP模式建設的發電廠,不僅單爐日處理規模全國第一,煙氣排放標準執行歐盟最嚴排放限值,全廠工業廢水「零排放」,還採用了國內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最先進的技術組合,可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項目方三河康恆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心軍告訴筆者,發電廠主體工程還設置高科技的VR體驗區、電子沙盤展示區、互動遊戲區、多媒體宣教室等功能分區,有望成為三河工業旅遊的新景觀。
,